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完整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总复习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总复习 课件(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总复习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新课导入
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专题进
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 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 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可归结为两点:
请同学们回顾课文: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介绍了 我们常见的事物,接下来让我们回顾课 文内容,一起去检验我们的收获吧……
《暮江吟》通过描写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弯月初 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表达了作者愉悦轻松的心情。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 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这些考点你都掌握了吗?
如果不会的请着重记忆!接下来让我们去 检验我们的掌握情况吧……
句子积累。 1. 比喻句 (1)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3)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 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 门。
2. 拟人句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 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 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 脚地往上爬。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 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这些字词你都掌握了吗?
如果不会的请着重记忆!接下来让我们去 检验我们的掌握情况吧……
一、易读错的字。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5张PPT) PPT)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5张PPT) PPT)

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 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 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 轼的《题西林壁》。
简介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 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 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 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这叫做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4.如果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们应站哪看?是 在地球上看吗?
不是,应该在太空非常好,我们的航天英雄 杨利伟就曾经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不 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感悟美
1.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 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 的美。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 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初读古诗
齐读课题。 请大家自 音、快慢等。 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理解美
橫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 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面看, 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 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不一样
3.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 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 顺序去看庐山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 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66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66张PPT)

形近字
暮( ) 吟( ) 题( ) 庐( ) 输( ) 幕( ) 怜( ) 提( ) 芦( ) 愉( ) 侧( ) 操( ) 占( ) 茎( ) 良( ) 测( ) 噪( ) 古( ) 经( ) 粮( )
形近字
暮(日暮) 吟(吟咏) 题(题目) 庐(庐山) 输(输掉) 幕(幕布) 怜(可怜) 提(提纲) 芦(芦花) 愉(愉快) 侧(侧面) 操(操场) 占(占有) 茎(根茎) 良(良好) 测(测试) 噪(噪音) 古(古代) 经(经过) 粮(食粮)
逊(xùn)色 侧(cè)面
庐(lú)山
缘(yuán)故
均(jūn)匀 叶柄(bǐng)
枯萎(wěi) 住宅(zhái)
搜(sōu)索 倾(qīng)斜
骤(zhòu)雨 位置(zhì)
易写错的字
暮吟峰庐缘降虎隙慎卧
容易混淆 暮 日暮 幕 夜幕 容易多写一笔 吟 暮 缘 卧 容易少写一笔 慎 庐
易写错的字
生字组词
选(xuǎn):挑选 选择 选用 选拔 人选 选手 择(zé):选择 择优 择业 选择 饥不择食 址(zhǐ):住址 地址 遗址 校址 旧址 故址 良(liáng):良好 善良 良心 良久 良师益友 穴(xué):巢穴 洞穴 穴位 空穴来风 龙潭虎穴
生字组词
厅(tīng):客厅 餐厅 展厅 厅堂 办公厅 卧(wò):卧室 卧铺 卧倒 仰卧 藏龙卧虎 专(zhuān):专心 专门 专利 专业 专心致志 寸(cùn):尺寸 寸步 寸心 寸土 鼠目寸光 卫(wèi):卫生 自卫 警卫 卫星 保家卫国
句子积累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发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 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蟋蟀的住处。蟋蟀的 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发掘时耗时耗力,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从这巨大 的反差中,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 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雪梅)》(共18张PPT) (1)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雪梅)》(共18张PPT)  (1)

mù sè yuán xiáng
暮瑟 缘 降
sāo xùn shū
骚逊输
暮吟题 侧 峰 庐缘降 阁 费 虚逊输
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 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 得越精神,越秀气。
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 境中坚强不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 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 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课外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再见
谈雪梅,拓诗词
1.谈雪梅的关系。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 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 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 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2.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 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的词意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课件(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课件(32张PPT)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 墙。细丝本来是直的,现在曲折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 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的一根茎。
7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1.【整体感知】读文章,填空。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庭院


事,但文中并没有具体描画花朵的美丽,而是把视察
点落到了
上,文章表达了
作者对牵牛花的
之情。
牵牛花
叶圣陶
1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
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细致视察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别想拉下爬山虎 持续视察
的一根茎。
大。
6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
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 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 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 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慢慢地,浑忘意想,复何 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课件PPT
王红:太谢谢你了,今后我一定多 吃这些食品。
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不过要 坚持做到才有用哦!最后,老师补充 一点,如果大家已经发现近视,一定 要去医院检查,接受医生最专业的建 议。
习作
写观察日记
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 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 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我 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交流示例
同学们,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 台发言交流。要求是:讲,要讲得条 理清楚;听,要认真倾听。
王红:看书写字坚持“三个一” 的原则: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 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连续用眼 时间尤其是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不 要超过两个小时,最好每隔一小时起 来活动一下,用劲挤挤眼睛或远眺几 分钟。
芽尖部分有些淡淡的嫩红色,芽中间的部分
色”“白 色”,小
是 最 粗 壮 的 , 是 白 色 的 。 这 些 黄 豆 宝 宝 们 真 作者观察
得真仔细
可 爱 , 我 要 细 心 地 呵 护 它 们 , 让 它 们 快 快 乐 呀!
乐地成长!
【点评】习作以连续观察日记的形式,介绍 了自己泡黄豆的经过。小作者仔细观察了黄 豆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喝 足 了 水 的 胖 娃 娃 , 圆 滚 滚 、 嫩 生 生 、 滑 溜 滚”“嫩生
生”“滑溜
溜 的 , 可 爱 极 了 ! 瓶 子 里 的 水 明 显 少 了 。 我 溜”,小作









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复习课件(19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复习课件(19张PPT)
己之短
雄奇壮观、 从不同方面、
取人之长、补
叶子

是怎样爬的
蟋蟀洞穴的特点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位置 特 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
谢谢!
快乐复习之旅
开心岛
听力训练
√ × × B
亚洲文明对话
智慧泉
字词句运用
bǐng
C
jūn wō
பைடு நூலகம்场 卧室
良好 卫生
爬山虎
嫩绿
客厅








峰锋


B A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芳草地
课文回顾
√ √ ×

深秋 喜爱和赞美
千姿百态 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四年级上册
回顾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 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回顾第三单元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40个字和32个词语,积累2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4.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用观察 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6.参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班级讨论,与大家分享保护视力的具体 建议; 7.抄写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8.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9.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0.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课件(共21张PPT)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情境导入
请各四人小组分别推选一名记者,采访本组戴 眼镜的同学,请他们说说眼睛近视是怎样的感受? 近视给他们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和困难?
情境导入
班级视力情况统计
分析原因
说说这样的用眼习惯好吗?为什么?
·长期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写字 ·躺在床上、走路时或在动荡的厢内看书 ·用眼不当、病菌侵入、暴力伤害
同学们,我们在小组讨论、发言的 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交际提示
当我们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音量,可 用2级音量进行交流。既要让本小组的成 员听到,又要避免干扰别的组。
交际提示
分析原因
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伤害眼睛,影响视力?
·长期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写字 ·躺在床上、走路时或在动荡的车厢内看书 ·用眼不当、病菌侵入、暴力伤害
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并能用上交际提示,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提出建议
看图片说说如何做才能保护视力?
(1)做眼保健操时要找准穴位,用力均匀,动 作轻柔。
(2)看书时挺胸抬头,脚放平,眼睛与书本一 寸,时间不能太长,注意休息放松。
提出建议
班级保护视力建议
(1)少看电子产品 (2)每天坚持户外运动一小时以上 (3)在光线适当的地方读书 (4)多看绿色植物 (5)注意用眼卫生 (6)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 (7)按时做眼保健操
总结提升
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 今天的你做到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在这 里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 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目录: 目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暮 江 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
吟 yín 残 cán 瑟 sè 露 lù 怜 lián
暮:傍晚。 吟:歌颂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歌朗读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阳/铺水中,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 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 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 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 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 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 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 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看古诗,翻译诗句
暮江吟
残阳:夕阳。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碧绿
可怜: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颜色。
露似真珠月似弓。 前进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注释,翻译诗句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 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 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 此指碧绿色 。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 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 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 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 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一道残 半江瑟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 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 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 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 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 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 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 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 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阳/铺水中,
一道残 半江瑟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思考
1、把第一句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 “铺”改为“照”,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 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 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 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 安闲的感觉。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 西渭南)人。中进士后任左拾遗,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任杭州、苏州刺 史和太子少傅等职。他目击当时日益腐朽的政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 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 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 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 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 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 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 坡全集》。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 洵、其第苏辙合称为“三苏”。
2、诗中哪些景物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答:诗中残阳、露、月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3、从“可怜”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 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 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 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 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 的可爱啊!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珍珠一样,新月 像一把弯弓。
暮江吟
夕阳西下 新月东升
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中心思想
《暮江吟》这首诗描 写了深秋时节,从傍晚 到夜幕降临时江上的奇 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 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 喜爱之情 。
这句诗的意思是: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似:好像。 真珠:即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 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 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 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 就职汝州时,途径江西游庐山,写 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 的绝唱。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 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 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