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例(一)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表现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 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19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开国大典》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人群透视线 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 减少了近处廊柱,拾高了灯笼的位置。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 值金秋丰收季节。
23
种表现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也都是生活的精髓所在。这也正 是艺术又高于生活的原因。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真实 再现型
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 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 24 象创造,蕴藉艺术家对世界的认 识、情感和思想。
表现型 抽象
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 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艺术形象 予以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 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 术世界。
16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右图摄影《开国大典》是对历史真实的记录,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它的 纪实性,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生活原型”,与油画《开国 大典》相对照。
17
想一想:
1.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 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它说明了什么? 2.请你思考一下,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不同? 3.两幅作品相比,哪张图中的毛主席像更突出?画家是用什么手法突出毛主 席形象的?
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
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
艺术源于生活的议论文

艺术源于生活的议论文艺术源于生活的谈论文(5篇)生活到处布满着艺术,艺术带给人们许多美的享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布满了艺术,让我们经常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生活的欢乐。
以下是我整理的艺术源于生活的谈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艺术源于生活的谈论文(精选篇1)生活中没有艺术,就如蓝天没有白云的衬托;艺术没有生活,就如大海没有帆船的衬托。
生活和艺术是我们的精神归属,是我们的家园。
我以为,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而艺术是这艘大船上的一面帆。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服务于生活。
若要建一座大城堡,就要有充分的材料,没有充分的材料,又怎能搭建起大城堡?同样的,艺术若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受,没有十足的原材料,有怎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艺术?只有丰富的阅历,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正如苏东坡,若是没有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他何来那么多苦诉?何来那么多情?生活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体现生活的情感。
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的确,若是一个民族生活上少了精神支柱,那么这个民族肯定不会是胜利的民族。
莎士比亚给英国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影响,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
正是由于这无穷无尽的影响造就了不一样的生活,成就了不一样的艺术。
生活给了艺术灵魂,使它在枯燥的世界里布满了不一样的精彩。
但是,只有丰富的生活经受,而没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一切只会显得乏味。
艺术是生活的寄予,生活因艺术而精彩。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只是缺少了发觉美的眼睛。
艺术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生活的身边到处都是艺术,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无论是悦耳的音乐,还是风格迥异的建筑,抑或是各式各样的服装,这些都是艺术的结晶。
艺术给我们的生活插上了飞行的翅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千姿百态。
艺术是一首悦耳的歌,唱出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艺术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它带领我们领会山水,领会不一样的人文情怀。
生活因艺术而精彩,艺术因生活而多样。
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它有着说不清的喜怒哀乐,而艺术是一面多样的帆,它使生活变得多样精彩。
2020年高考语文时事热点:李子柒相关考试题作文+现代文阅读(含范文详解)

作文题1【原题回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最近,90后视频博主李子柒在网络走红。
采桃花酿成桃花酒,摘枇杷制成琵琶酥,手工造纸,养蚕巢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她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拍摄得很有诗意。
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体现了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是她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视频中的乡村太过于“虚幻”和“理想化”,并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有炒作之嫌。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更具体说是时评类)作文,审题方面不难。
语料中的“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三种看法,可以很快打开考生思路。
所以从策略上说,考生从三种看法选取一种展开论述即可。
当然,除此之外,考生能够提出其他看法的,也值得鼓励。
第一种看法,可以从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角度立意。
从“诗意的生活”“慢生活”等角度也可以。
第二种看法认为李子柒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农村生活的美好,是成功的文化输出。
相关立意有:积极展示自我,才能拥有成功;好酒也怕巷子深;把中国故事讲好要当仁不让……等等。
第三种看法则是批判李子柒视频里展示的生活图景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乖离。
考生可以联系同类项事件,例如之前人们也认为张艺谋的很多电影并不符合中国真正的现实,仅仅是迎合了一些“歪果仁”对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而已,从而就事说理。
【范文展示】展示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淡定从容,诚然让人颐然生羡、肃然起敬;但在崇尚效率、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酒香”了,要卖得快,卖得好,也“怕巷子深”,酒好也得吆喝。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无论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首动人的音乐、一
部感人的电影,还是一幅简单的涂鸦,都是艺术的表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是人们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艺术的存在。
比如,一位厨师在烹饪美食时,不仅要考虑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还要注重食物的摆盘和色彩搭配,使得食物成为一件艺术品。
又如,一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注重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使得建筑物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它可以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们更加懂得欣赏美的东西,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人们可
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记录历史,使得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艺术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艺术,让艺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聆听一首音乐,还是参观一场展览,都是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
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的议论文(3篇)

艺术源于生活的议论文(3篇)艺术源于生活优秀作文篇一我也有艺术细菌,一身都是。
但我承认没有国庆他们几个生的多,他们不但外面有,里面也有,屁里都有!前一段就迷上了国庆,人家大猩猩演得好呗。
俩胳膊一举,大嘴一歪,提臀圈膝,慢挪八字,那份得意,甭提了。
不过强中更有强中手,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模仿秀他绝不如麦贾。
人家小五十年纪正出道,不说表演,但就一般的走路,就有细菌。
这招数也亏得我们八成人受得了,改改十成人,没准送了命。
那天有点热,晌午头,看门打瞌睡。
正郁闷,国庆来了,随便喷点细菌,人立马支楞了。
不过没玩过瘾,国庆提议,喊麦贾弄一段解解馋。
人都是有表演欲的,尤其是细菌之人,没咋邀请过来了。
他老婆老胖紧跟着屁股,嘴里含块糖,哼哼唧唧骂骂咧咧:“妻孙,耽误老娘睡磕磕!”人定了,锣静了,演个啥哩?麦贾挤个眼嗤嗤笑。
“罗锅挑麦秸,对,就弄罗锅挑麦秸!”国庆可喉咙一嗓子。
“妻孙!恁咋不弄?”老胖打飞脚,国庆白鹤晾翅:“咦,动武!”到底是麦贾不好意思,扭脸四处望望,挠挠头:“院里敞亮,院里敞亮。
”“妻孙,憋不死你!”老胖骂一声,一路小跑进了院。
麦贾站着不动,冷不丁,腰就弓了。
随机两臂架起,双脚外撑成马步,头颅右撇,脖子老长。
“罗锅,爷爷是罗锅!”他家刚满三岁的小孙子啥时间挤过来了,和爷爷对脸,急刺白列的嚷。
麦贾一点也不笑,拢双臂,用力:“一,二,三!”咔嚓,叉子断了,人就一个后仰,四肢朝天,依旧是弓腰缩背打圈转,就是不起来!人家罗锅,起不来!“妻孙!快莫起来,刚洗的衣裳!”老胖笑弯了腰,卡住肚子,随手一把笤帚就打,结果被国庆拦腰抱住:“砸场子不是?有钱掏钱没钱捧人场,砸场子?俺报警!”。
艺术高于生活大概就修成细胞了,和生活持平还是生活,低于生活哩?暂且叫做细菌吧。
八成窝细菌多多,如朋友不弃,俺就马拉车拽的砸,还免费!嘻嘻。
(八成:豫东方言,呆笨木讷之意。
十成即绝顶聪明之人,略有贬义。
)艺术源于生活优秀作文篇二小时候因为受到奶奶的影响,开始学习剪纸。
第一单元 美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跳楼的人发出怎样的喊声? 一个女人从楼上 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 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
这个奔逃中的女子, 拖着残断的后腿,象征 着法西斯战争滥杀无辜、 涂炭生灵,使人民流离 失所。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 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 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 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 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 都明了战争的罪恶。
《血衣》的创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画家 王式廓解放初期在华北各地参加土地改革的斗 争场面。他以一位妇女高举被害丈夫的血衣作 为激发受害农民起来控诉地主罪行的导火线, 塑造了众多具有不同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血衣》构图宏大, 全画以举血衣的妇 女为中心,把庞大 的人群组织在瞬间 情节的绘画高潮中, 多层次却主次分明, 显示了画家把握大 场面构图的能力。 那手持亲人血衣的 妇女,手在颤抖, 脚已发软,身体扭 曲,几乎昏倒,一 腔深仇大恨,尽在 悲痛欲绝之中;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这一切都说明什么?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 婴儿仰天哭喊;
战士的手里拿着 什么?他的表情 是怎样的?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 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举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从窗子里探出身 体的妇女,右手举着 一盏灯,画家以此向 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 恶和黑暗以及预示着 战争的胜利(似胜利 女生)。
1999年毕加索被评为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 首。
《格尓尼卡》赏析 ——画面分析
观察与思考: 画家在画面中所画的各种形象都是什么? 同时象征着什么?
牛的表情怎样?它代表什么?
恐怖的牛头露 出残忍的狞笑,它 代表了法西斯的残 暴;
马代表什么含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就是生活的写照。
艺术家们从生活中
汲取灵感,创作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又超越了生活的平凡,成为永恒的经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艺术的影子。
比如,一位厨师在烹饪美食时,不仅要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的技巧,还要关注食物的色香味形,使得每一道菜都成为一件艺术品。
而一位园丁在修剪花草时,也是在创作自然的艺术,将花园打造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生活中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等,都是艺术的具体表现,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梵高的
《星夜》、莫奈的《睡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等,都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超越了现实的局限,成为了永恒的艺术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和感悟。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正是因为艺术的存在,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因此,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艺术的灵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创作,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让我们在日常的琐碎中发现美,让我们在艺术的世界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因为艺术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无论从视觉、听觉、味觉上都会感受到自然生活中艺术的存在:广饶大地,青山绿水;鸟儿争鸣、城市喧哗;花儿清香、酸甜苦辣。
生活是千姿百态,自然是变化无穷,从这些生活中我们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中也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
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不全都是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摄影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摄影艺术是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
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
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自然是无限的,生活是有限的。
我们掌握艺术就具备了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
熟练、精湛摄影技术,就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用作品述说自然、用艺术感化心灵。
所以,我们要用生活资源来丰富摄影艺术,用艺术意境来表现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东西,用摄影艺术创造更好的生活享受。
二、艺术创造作品意境摄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它的突出特点是把摄影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摄影创作之中,并且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海伦曼泽说过:“视觉艺术的极致,在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
一幅摄影作品,没有意境便没有摄影艺术,摄影艺术决定了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
具体地说,意境是人对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它与人的需要、欲望和理想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