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中国近代史基本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
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4.义和团运动及义和团运动失败
5.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二、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
2.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
3.蒋介石的北伐和国共合作
4.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三、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变革
1.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实行
2.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初级阶段理论
3.开放的新时期
四、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变革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解放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
3.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多元化
五、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的入世和经济全球化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的核武器和对外援助
六、中国的对外关系
1.中苏关系的发展和破裂
2.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七、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2.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考点提纲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考点提纲

近代中国是完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其中包括了
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建立的过渡时期。

一、中国近代史综述
1、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1)
这一时期是清朝末世的过渡时期,清政府日益衰落,外国侵略加剧,
民间动荡暴动频繁,民族民主斗争日益激烈,最终以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
封建社会,建立了民国制度。

(1)西方侵略的加剧:维新派和抗西出现,不断鼓吹抗西和维新,
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2)民主革命思想的流行:各种民主自由思想、民族民主思想等流行,催生了辛亥革命;
(3)戊戌变法:清朝日渐衰落,1898年4月,曾国藩领导洪秀全等
人发动戊戌变法,对清政府进行;
(4)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率领全国资产阶级为首
的爱国运动,发动了辛亥革命,并在1912年1月1日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2、民国时期(1912-1949)
这一时期是民国社会的过渡时期,总体上以民主、自由、民族自决等
社会主要矛盾为主,特点是政治动荡频繁,政党斗争激烈,民间动乱不断,国家权力缺失。

(1)资产阶级的崛起: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产阶级有了发展
的空间。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是由于英国从印度输入大量鸦片到中国引发的。

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并接受了其他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的农民起义。

该运动由洪秀全领导,他自称是天国的天公将军。

在此期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并自称天京(即天国的首都)。

运动最终失败,但对清朝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于清朝末年的19世纪后半叶。

该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国家现代化。

洋务运动推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纺织业、船舶制造业和冶金业。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运动的一部分。

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传统制度的运动。

在这个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等方案。

然而,变法运动遭遇到了强烈的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5.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也被称为辛亥推翻,发生于1911年。

这个事件导致了清朝的倒台,并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领导,他提倡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6.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抗议运动。

该运动由学生发起,抗议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文化运动的兴起。

7.北伐战争: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知识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中国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领袖洪秀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最终被清朝镇压下来。

3. 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中法战争是中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之一,中国战败后签订了《中法新约》。

4.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试图通过改革振兴中国的一次尝试,但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并最终失败。

二、辛亥革命(1911年)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宣告了清朝的结束,并建立了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三、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首任大总统,北洋政府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苏联的促进下,为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保卫民族利益而达成的合作。

4.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蒋介石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

四、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1. 卢沟桥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附近的冲突中杀害了多名中国士兵。

2. 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总结汇总一、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1.原始社会:人类社会最早的阶段,以采集、打猎、渔猎为主要生产活动。

2.奴隶社会:以奴隶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青铜文化、文字和历法等。

3.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农耕文化、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等。

4.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工业革命、欧洲殖民扩张和社会思潮等。

5.社会主义社会: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

二、品格教育和民族精神1.中华道德传统:忠诚、孝道、仁爱、诚实、正直、勤劳、节俭等。

2.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独立精神、民族自尊心、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豪感。

三、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1.长城:古代中国修建的防御工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3.文化输出: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的传播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封建制度:以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国家以家族为单位,君主专制。

2.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国家组织制度,时任天子的君主中央集权。

3.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选拔士人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4.官僚制度:封建时代的国家机构制度,规范官员的职责和等级。

5.军事制度:封建时代的军队组织制度,包括募兵、兵种和军事指挥等。

五、文化的特点和创新1.古代文化:考古、字学、文学、艺术等。

2.科技创新: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科技创新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古代中国的地理和社会生活1.重要山脉:秦岭、太行山、喜马拉雅山等。

2.重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等。

3.重要城市:长安、洛阳、开封等。

4.农耕社会生活:农业发展、商业交流、手工业制造等。

5.城市社会生活:都城制度、商业活动、杂剧艺术等。

七、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斗争1.鸦片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革命性农民战争。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至今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英国入侵中国推动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在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农民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洪秀全,他宣扬基督教思想,提倡平等、反对腐败。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动摇和改革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末年的变革运动,发生于1898年。

这场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旨在推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现代化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这次变法最终失败,清朝的命运也进一步走向终结。

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反对外国列强侵略的爱国运动,爆发于1900年。

义和团以民间武装组织的形式存在,反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侵略者。

然而,在这次运动中,许多外国人遭到杀害,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最终导致了中国政府的进一步屈服。

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的成功革命,发生于1911年。

这场革命领导者是孙中山和同盟会,他们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组织各地的起义军。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朝被废黜,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外国列强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19年。

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约中将中国的山东割让给日本。

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发起示威抗议,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新思潮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化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化史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化史知识点汇总
本文主要概括了中国近现代化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初中学生快速了解相关内容。

1. 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
-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840年鸦片战争
- 中国近代化的问题:落后、闭关锁国、割地赔款等
- 可汗问题:外国侵略、战乱困扰
2. 近代中国的改革与变革
- 中日战争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列强侵略
- 戊戌变法:废除科举、推行西式改革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
- 中国的成立:1921年
- 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倡导民主与科学
3. 议会制与军阀混战
-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孙中山与合作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4. 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侵略
-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 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
-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现对土地和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 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
6. 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 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 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
-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化史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 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时期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 汉朝的统一和繁荣、玄奘西行、董卓之乱的历史事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
- 隋唐帝国的统一和辉煌、玄奘取经的意义
- 宋朝和元朝的政治特点和文化成就
- 明朝的封建专制、海外探险和海外贸易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 中国的创建和发展
-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史知识点
- 人类社会的起源、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 古代文明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
-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趋势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中国近代史基本知识梳理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即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还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史。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侵略中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中国首都北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占领中国首都),并且火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了实现霸占亚洲的计划,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成的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德日恶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
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炮击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6、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60年太平军打败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边境危机严重,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5、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和杨村大捷。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
日本侵略者,涌现出了杨靖宇(河南确山人)等抗日英雄。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侵略,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
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