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上海中考物理考纲

上海中考物理考纲
一、考纲概述
本考纲旨在明确上海中考物理考试的范围、要求和考试方式,为考生提供备考指导,并为评价部门提供评价依据。
本考纲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制定,分为知识内容和实验技能两部分,重点考察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二、知识内容
物质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等。
运动与力: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加速度、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能量与做功: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热机、电功、电功率等。
电路与欧姆定律: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电磁现象:包括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等。
光学知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量与测量:包括国际单位制、测量的基本知识、长度测量、质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等。
三、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技能: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正确使
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技能: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实验安全技能:了解实验安全常识,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综合能力
理解能力:能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物理公式和符号的意义,理解物理图像的意义。
分析能力:能分析物理现象和过程,分析物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物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应用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物理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探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无锡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无锡中考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无锡中考物理考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核心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力学- 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常见力的性质- 物体的平衡状态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运动学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膨胀和收缩现象- 物态变化过程3. 电磁学-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磁场、磁力线、电磁感应现象- 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5.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放射性现象及其应用6. 物理实验-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三、考试形式与题型无锡中考物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题型包括:-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物理公式和概念的应用能力- 计算题:测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简答题/论述题: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四、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一般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 选择题:约30%- 填空题:约20%- 计算题:约30%- 实验题:约10%- 简答题/论述题:约10%五、复习建议1. 系统复习: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系统复习初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2. 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练习题,加强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023长沙中考物理考点考纲

2023长沙中考物理考点考纲长沙中考物理考点考纲电学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 220V100W 的灯泡比 220V40W 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长沙中考物理考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热学题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热学题大纲一、热学基础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K)。
中考可能会考查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读数,以及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对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例如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点等。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中考题可能会涉及内能的改变方式,如做功和热传递,以及它们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二、热传递1、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直接接触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上升、较冷部分下降形成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热量;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
2、热传递的规律热传递的最终结果是温度达到平衡,即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这部分可能会通过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热传递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比热容的计算中考可能会给出某种物质的质量、初温、末温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要求计算该物质的比热容;或者已知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和质量,以及它们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差值。
3、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自身温度升高较小。
这部分内容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应用中利用比热容特性的原因。
四、热机1、热机的原理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推动活塞做功。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1、中考物理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水平。
2、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二、考试范围1、物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12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4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15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12 物质的属性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2、运动和相互作用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2 机械运动和力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完整版)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物理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20学校年《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xx年《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大连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在背景材料上联系实际,在试题的考点上也突出应用性。
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
试题内容兼顾学生的性别、地域和民族等差异;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难点分散;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
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连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考查物理课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全面考查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中考查。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实验题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实验题大纲一、关键信息1、实验题涵盖的物理知识范围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2、实验题的题型分布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3、实验题的难度比例基础题占比中等题占比难题占比4、实验题的考查重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与改进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5、实验题的评分标准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二、协议内容11 力学实验111 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实验原理的应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误差分析112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装置的设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11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的选择与组装探究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结论114 测量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结果的表达1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组装与调节力臂的测量与绘制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12 热学实验121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数据的记录与绘制图像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122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装置的安装水温的测量与记录水沸腾现象的观察绘制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23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控制质量和初温相同测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分析比热容的大小13 电学实验131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32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压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处理与结论13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路图的设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处理电阻的计算与分析134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原理的理解器材的选择与连接电功率的计算与比较分析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14 光学实验14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的摆放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测量与记录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总结光的反射定律14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的选择与放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距离关系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测量实验装置的组装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与记录分析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15 声学实验151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器材的选用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总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题型示例1、选择题下列关于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下列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是()2、填空题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大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大纲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V 固>V 液>V 气。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低于20HZ 是次声,高于20000HZ 叫超声。
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镜面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一、考试性质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为依据,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
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科学性:严格按照科学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四、目标内容1.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孤立地对科学探究要素进行考查,而应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
2. 科学方法不应机械地考查方法的名称,而应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理解科学方法、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科学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认知水平要求层次,在“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A、B、C标出,其含义如下:A:能知道知识的内容及含义,并能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B:能理解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并能简单运用,如:简单作图、解释简单现象,进行简单计算等。
C:能将知识应用在新情境中,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
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续表—续表@续表续表五、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和实验操作考查。
六、试题难度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
考试合格率达80%。
{七、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约占35%,非选择题约占65%。
2.题量:30~35道小题。
3.内容结构分值比例:力学约占38%,声学和光学约占12%,热学约占14%,电磁学约占36%。
八、试题示例(一)选择题【例1】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C .翱翔高空的超音速战机D .运载宇宙飞船的火箭 [答案] B[说明] 试题以拟人的手法,考查光速和速度的知识。
要求学生会识别让万物生长的阳光的运动速度即光速,比较三种人造运输工具和阳光的运动快慢,知道光速比目前人造的一切运输工具的速度都大。
试题表述简洁生动,考查光速的识别和速度大小的判断,属于容易题。
【例2】市区有许多智能节水环保公厕。
公厕门的插销相当于单刀双掷开关S 1,当有人进去并关上门时,“有人”指示灯亮起;手靠近水龙头时,感应开关S 2闭合,电磁阀门线圈通电使水龙头出水。
门打开时“无人”指示灯亮起,同时水龙头也无法使用。
图1中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是[答案] C[说明] 试题以智能节水环保公厕的指示灯与水龙头电路为素材,考查串、并联电路知识。
要求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根据“关上门时‘有人’指示灯亮起”,判断S 1与“有人”指示灯可以和电源单独构成一个回路;根据“‘有人’指示灯亮起时闭合S 2 ,水龙头能出水”,判断电磁阀门线圈与“有人”灯是并联方式连接,且S 2是接在电磁阀门线圈支路上的;根据“门打开时‘无人’指示灯亮起,同时水龙头也无法使用”,判断S 1与“无人”指示灯可以和电源单独构成一个回路。
试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和判断,同时渗透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属于中等题。
(二)填空题~【例3】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
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钟声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答案] 振动;空气[说明] 试题以考场钟声为情境,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
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在试题提供的具体情境中再认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试题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再现,属于容易题。
【例4】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
若狗拉着雪橇以10 m/s 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A BC D图1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 N ,则狗在5 min 内做了____J 的功,功率为____W 。
[答案] 6×105, 2×103[说明] 试题以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雪橇为载体,考查二力平衡、机械功和功率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雪橇沿直线匀速滑行”判断出雪橇受到的拉力和阻力平衡,即拉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根据机械功的公式计算出狗在5min 内做的功,根据功率的公式计算出狗在5 min 内做功的功率。
试题考查二力平衡、机械功和功率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例5】小龙同学重500 N ,游泳时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站立在水中快要浸没时,脚几乎没有受到池底的支持力。
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 N 。
身体的密度约为______ kg/m 3。
;[答案] 500 1×103[说明] 试题联系游泳的情境和感受,考查二力平衡、浮力、重力和密度等知识。
第1空要求学生对游泳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小龙同学他站立在水中快要浸没时,脚几乎没有受到池底的支持力”,推断出此时小龙同学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接近二力平衡,因此他受到的浮力大小约等于重力大小。
考查二力平衡和重力、浮力知识的理解,属于容易题。
第2空要求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以及小龙同学受到的浮力大小约等于重力大小,分析推理出小龙同学身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
考查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水的密度在实际情境中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属于稍难题。
(三)作图题【例6】如图2所示,O 为支点,请画出力F 的力臂l 。
~[答案] 如图3[说明] 试题考查杠杠的知识和规范作图的技能。
要求学生根据力臂的定义画出杠杆受到的拉力F 的力臂图。
试题考查杠杠知识的简单运用,属于中等题。
(四)简答题【例7】如图4所示,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 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请分析,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答案] 当火车行驶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人会受图4O图2Ol图3到一个指向火车方向的压力差而倒向火车,造成危险。
—[说明] 试题以火车站或地铁站站台上的黄色的安全线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知识。
试题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当火车驶过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流速将加快,根据流体流速大压强小的知识,推理出此时人与火车间的空气压强小于人体另一侧的空气压强,因此人会受到一个指向火车方向的压力差而倒向火车,造成危险。
试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属于中等题。
(五)实验、探究题【例8】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5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6所示,该示数是图6中_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选填“OA ”、“AB ”、“BC ”、“OD ”或“DE ”)。
此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如图5(a )所示,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OA 段与BC 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计 秒表 (2) DE 低于(3)冰与水的比热容不同(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上升较快)[说明] 试题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为载体,考查熔化、沸腾和比热容知识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两个实验的目的: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理解温度的变化指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判断出两个实验都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本小题考查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要素中的实验仪器选择,属于容易题。
第(2)小题第1空,要求学生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冰熔化和水沸腾的特点判断图5(a )是冰的熔化图像,图5(b )是水的沸腾图像,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推理出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是图5(b )中的DE 段对应的温度;第2空要求学生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知道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98℃),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本小题考查晶体熔化图像、水沸腾的特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以及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收集证图5。
(a )时间{O(b ) 10090100℃|90图6据要素中的观察读数,属于中等题。
第(3)小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冰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出冰的熔化图像中两段倾斜的图线对应的物理过程,OA 段对应的是冰还未熔化前的纯冰过程,BC 段对应的是冰已完全熔化后的纯水过程,根据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以及热量与比热容的定性关系,推理出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上升较快,因此OA 段图线的斜率大于BC 段图线,从而分析出冰的熔化图像中两段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
本小题考查晶体熔化图像的理解、热量和比热容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分析与论证,属于稍难题。
(六)计算题【例9】2012年4月5日开始实施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60 km/h 。
某智慧校车空载时的质量是6 600 kg 。
智慧校车超过限定速度时,系统会发出超速语音警报,并强制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证安全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