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 中国最神秘的特工

戴笠中国最神秘的特工当时,日本人对他的人头悬赏金额,犹在对毛泽东悬赏之上。
可以说,戴笠是一个干才。
他率先破译日本将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并报美军海军部,但被美军一笑置之。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军才意识到戴笠的厉害。
还有一个说法是,周恩来在中共的会议上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戴笠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的人物”。
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曾向蒋介石提出,要见见这位“中国的希姆莱”。
戴笠原名戴春风,三十岁时,听到“革命朝气在黄埔”的说法,他就自改其名,取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之意立志,更名戴笠。
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为北伐收集情报,一个人奔走四方。
当时共事的同学徐亮回忆说:“人称戴笠是英雄,我以为是怪物。
这种人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记,非怪物而何?”戴笠是爱国的,在淞沪抗战之前,国民党大员们在南京开会,休会的时候议论纷纷,戴笠很坚定地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问他,武器、经济都差得那么远,拿什么打呢?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
”这句话给其他国民党人震动很大,后来成了军统对于抗日的经典论调。
抗战时期,戴笠已位高权重,但他在淞沪抗战中,白天忙于组织对日情报战,并竭力建立军统武装别动队,协助正规军作战;晚上,他亲自坐车从上海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进行情报分析。
那时南京到上海铁路已经不通,汽车也只能灭灯行驶,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扫射,一路上时时如过鬼门关,他却犯险如常。
抗战后期,戴笠屡次化装深入日伪区,布置情报工作。
当时,日本人对他的人头悬赏金额,犹在对毛泽东悬赏之上。
可以说,戴笠是一个干才。
_军统巨枭_戴笠身后事

不妙,便携妻儿匆匆南逃,想去台湾。但才逃到 常懂事。到 12 岁,她就穿上草鞋,和男孩子们一
相邻的福建省浦城县水北乡,便被国民党水北 道上山砍柴,一捆一捆的柴背回家里,年年都烧
乡公所武装残匪劫获,搜出美元、金条、美式手 不完。
枪等。解放军浦城县军管会得到消息后,即派
汤好珠有个儿子叫廖长城,人很老实厚道。
w en shitian di 史林漫步
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于 1946 年 3 月 17 日坠机身亡, 葬身在南京江宁县板桥镇附近 的戴山( 后改为岱山) 。其子戴善武 1951 年在浙江江山老家被处决。戴家还有后人吗? 多少年 来相关传说扑朔迷离。
“军统巨枭”
戴笠身后事
□周 军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 年 4 月 24 放对了地方,蒋介石下野后不到 1 年再度复出。
公馆建好后,戴笠又花 1 万多银元购置了
馆。
名贵花木植于园中。家具也十分高级,极尽豪
胡蝶虽然年过三十,但她驻颜有术,依然俏 华之能事。一切就绪后,戴笠带着胡蝶兴致勃
美绝伦,风姿不减当年,直把个戴笠看得失魂 勃地到公馆看房子。花了几十万民脂民膏,终
落魄,不住地咽口水。
于博得了“ 影后”的抿嘴一笑。戴笠如愿以偿地
兵击败劫匪,将戴善武一行捕往浦城县城。不 戴眉曼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学干农活。到 15 岁
料,戴善武在夜间跳窗逃脱,潜回江山县。1949 时,戴眉曼已长高了,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人也
年 9月,根据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李丰平( 后 勤劳,各种粗细农活都能干。15 岁那年,她在生
任浙江省省长)的指示,戴善武被依法逮捕。江 产队里劳动,一年就挣了 2000 多个工分,这在
戴笠死后,戴家开始破落。1949 年 5 月,戴 则因户口被黄铎冒名顶替迁出,无法出境,被留
戴笠为何至死也不加入国民党

戴笠为何至死也不加入国民党历史真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大家发现没有?历史上有很多人或事让我们后人总捉摸不透。
如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军统的掌门人戴笠,在我们看来,一生可以说是杀人如麻,阴险至极,在国民党内的地位那也是如日中天,尤其他是蒋介石最信任的手下,可以说是蒋介石的佩剑,当年,蒋介石在逃亡台湾之后,无限感慨的说:“戴笠同志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
”也许蒋介石是高估了戴笠,但同时也说明了戴笠在国民党中所作的贡献。
可就是这样一位被蒋介石十分看重的人物,而且对蒋介石可谓忠心耿耿,他却至死没有加入国民党,这也许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但历史终归是历史,事实终归是事实,戴笠一生确实没有加入过国民党。
戴笠为什么不加入国民党呢?我们无法猜测他内心的想法,但是,从戴笠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性格我们也许能够找到其中原因。
一、戴笠出生贫寒,但有伟大的救国之心。
戴笠于1897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保安村的贫寒家庭,他出生的时代正是国家内忧外困的时代,虽然戴笠曾经也是“混混”,甚至混迹于赌场,但他看到祖国的风雨飘摇,象当年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为祖国的前途感到担忧,表现出伟大的救国之心,但由于他出生低下,救国无门,只能混迹江湖,想伺机寻找一条救国救亡之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上海的戴季陶,戴季陶可谓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既是国民党元老,同时也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因为同姓的原因,戴笠拜戴季陶为叔父,在戴季陶的介绍下,戴笠南赴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骑兵班的一名学员,在学校里,戴笠表现出了他的优秀才能,被校长蒋介石一眼看中,还未毕业,就成为蒋介石的参谋,后成为复兴社(军统前身)特务处处长,后暗杀了大汉奷张敬尧,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重要的筹码,从此,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未离蒋介石左右,成为蒋介石的佩剑和心腹。
二,戴笠一生只忠蒋介石。
戴笠的朋友虽然甚多,人脉也极广,但他一生只忠于蒋介石,为了蒋介石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在戴笠写给蒋介石所有的信件中,总是“校长如何如何,学生如何如何”。
历史趣谈揭秘:为何说戴笠是世界第一间谍 有何隐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为何说戴笠是世界第一间谍有何隐情导语:20世纪20年代早期,戴笠混迹上海滩。
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赌场里赢了好多钱,场子里的人不干,就说他出老千,他一笑,说让你们老板来吧。
杜月笙20世纪20年代早期,戴笠混迹上海滩。
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赌场里赢了好多钱,场子里的人不干,就说他出老千,他一笑,说让你们老板来吧。
杜月笙果然前来拜会,看到戴笠骰子掷得有如神助,知道遇上高人了,于是两人订了交情。
他还与陈果夫、戴季陶以及周恩来、叶挺等有所交集,也报考了黄埔军校。
第一次落榜后,好友徐亮为他雨中送了一顶斗笠,他感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所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改名为戴笠,表达朋友之间贫贱不忘的冀望。
就这样,虚岁三十的戴笠考上了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时来运转。
1923年,蒋介石从苏联考察归国后,坚定地认为,苏维埃“乃是专制与恐怖的组织”,与三民主义是根本不相容的。
这一点深得戴笠拥护。
在四一二政变时,戴笠站出来揭发了20余名共产党员同学。
由于资历尚浅,蒋介石先让他做副官,说白了就是做保镖。
后来,蒋为了避免陈氏兄弟一家独大,开始倾力栽培戴笠,由力行社到中华复兴社,让戴笠成了中国最大的特务头子。
为什么甘愿做蒋的耳目手足呢?他回答:“只是为了继续三民主义革命。
”戴笠不负众望,立刻出手不凡:刺杀张敬尧、杨杏佛、史量才、吉鸿昌等;策反陈济棠的广东空军,化解两广事变于无形。
本来戴笠极力推荐斧头帮帮主王亚樵,但蒋介石说:“这种人绝不可用。
”1936年,戴笠首先逮捕了王的部下,利用该部下的妻子在梧州约见王亚樵,最后,埋伏的军统特务以石灰撒面,枪杀了把兄王亚樵,除了蒋的心头大患。
生活常识分享。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戴笠对胡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胡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李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电话,约他到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刘航琛曾为已故四川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刘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香港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刘航琛的汪山别墅。
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保密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保密,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
他对戴笠说:“胡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李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
”“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戴笠是胡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上海打流期间,随着胡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胡蝶的电影。
到30年代胡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胡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
听说胡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陈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李追回来。
”陈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香港,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蒋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
第九救济区辖广东、广西、福建三省。
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的陈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香港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及其他难民。
胡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胡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香港。
与胡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陈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员杨惠敏,她一直在香港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
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胡蝶。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生平简介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生平简介戴笠简介戴笠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局长,为国民政府立下了卓绝的功勋,他也被美国的一杂志称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戴笠简介。
戴笠图片戴笠生于1897年,卒于1946年,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成立了军统局,训练了大批的特工,刺杀了大量的汉奸。
在抗战期间,为国民政府立下了大功。
早年,戴笠脱离部队后来到了上海,并于股票交易所内结实了蒋介石,就是这场偶遇改变了戴笠的一生。
戴笠等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开始从事特工和间谍的工作,铲除了许多的汉奸。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戴笠就知道了日本的阴谋,并及时通知了美国,可惜的是并未引起美国方面的关注。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就提出了要亲自面见戴笠。
在后来的,中美合作的研究所内,戴笠成为了主任。
戴笠最大的成就就是军统局的建立,他培训的特工铲除了大量的汉奸,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创立军统局,开办培训班时,戴笠总是会高度重视并担任班主任。
戴笠将军统局看作一个大家庭,教导部下要敢于献出生命,无畏生死。
当有特工不幸身亡时,也会将其家属妥善安置。
戴笠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创立里军统局,铲除了大量的汉奸,有着卓绝的功勋。
戴笠胡蝶提到胡蝶,便会了解到她和戴笠的一段故事。
胡蝶原本已经和潘有声结婚了,却在中间阴差阳错的又认识了戴笠,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胡蝶和潘有声为了躲避日本人强迫拍电影便逃到了国内,去了重庆,结果胡蝶就被戴笠遇见了,而且戴笠对胡蝶也是一见钟情。
戴笠胡蝶照片凑巧的是,他们在回来的时候丢了一箱珠宝,毕竟戴笠是有权有势,只要他想干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他虽然没有帮胡蝶找回丢失的东西但却自己私下买了一些说是找到的,就是为了赢得胡蝶的喜爱。
因为她和潘有声一起的,可是戴笠却想办法把潘有声弄到了云南去做事。
这样他便可以和胡蝶独处了。
那时候大家对戴笠都有了解,他好女色,不知道有过多少女人了,这次他对胡蝶这么有感觉,一定不会放手的。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戴笠对胡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胡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李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电话,约他到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刘航琛曾为已故四川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刘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香港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刘航琛的汪山别墅。
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保密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保密,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
他对戴笠说:“胡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李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
”“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戴笠是胡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上海打流期间,随着胡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胡蝶的电影。
到30年代胡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胡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
听说胡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陈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李追回来。
”陈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香港,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蒋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
第九救济区辖广东、广西、福建三省。
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的陈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香港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及其他难民。
胡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胡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香港。
与胡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陈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员杨惠敏,她一直在香港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
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胡蝶。
历史趣谈:灭绝人性!揭秘“杀人魔王”戴笠和他的行刑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灭绝人性!揭秘“杀人魔王”戴笠和他的行刑队
导语: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杀人魔王”戴笠,恶名昭著,他任国民党军统局长
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杀人魔王”戴笠,恶名昭著,他任国民党军统局长8年,曾密令残杀了许多革命烈士,是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欠下血债累累。
本书作者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牞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之一,他通过收集大量
历史资料,进行细致、深入和生动的比较和评析,揭开了当年国民党特务系统活动的重重黑幕。
劫持
绑架是秘密特工的专长,它直接受戴笠控制。
绑架的范围很广,尤其对军统上海站来说。
赵理君是华东行动组组长,他在上海负责秘密逮捕时,曾经下令劫持和杀害的人数不胜数。
自然,重要的绑架事件还是在特工们的头脑中留下了记忆,而且还成了典型的榜样用到了军统训练场的训练项目里。
学员们在那里还学习在现代绑架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驾驶技术,秘密特工骨干分子还受到七八个小时的额外特殊训练,学习 30年代初实际绑架中积累的经验。
那时,特务处的特工们夸口说他们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绑架任何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在上海这类大城市,那里没人能躲过他人的眼睛,而且在上海站的经费增加到他们买得起汽车之前,绑架往往是用步行。
这就更说明劫持要在行人堆里进行,于是蒙骗就变得绝对必要。
往往是,一个特工穿一件自制的黑外衣,携一条装有铁砂等物的橡皮管,装作强盗的样子把受害者击昏过去。
然后,另一个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戴笠对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约他到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航琛曾为已故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航琛的汪山别墅。
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
他对戴笠说:“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
”“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戴笠是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打流期间,随着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蝶的电影。
到30年代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
听说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追回来。
”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
第九救济区辖、广西、三省。
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省政府委员的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及其他难民。
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
与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员惠敏,她一直在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
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蝶。
在梅兰芳不愿逃离(不久通过另外渠道回到)的情况下,蝶的迫切逃离令她十分高兴。
惠敏是拿着杜月笙打给蝶(杜与是朋友)的电报,化装成小鱼贩找到蝶家的。
但她没有想到,蝶的行竟有30箱之多。
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她决定把人与行分开走。
不料人是平安抵达曲江了,行却因太显眼被土匪抢走了。
而在蝶他们登船之后,惠敏仍留在联系下一批营救人员,并不知行被抢之事。
志皋在听取护送人员的汇报后,立即发电报要求有关人员在沿途设法追查。
蝶发现行丢失后,找到难民救助站,要求志皋赔偿损失。
蝶的30多件行中,其实只有几件是她自己的行,绝大部分是帮会头子的阔太太们和国民党高官的小老婆们托蝶捎带的高级走私物资,诸如后方紧缺的昂贵的进口西药、化妆品等。
这些东西在购买并不贵,运到出售可以从获暴利。
蝶因代人捎带的货物被劫,担心在那些阔太太面前丢了面子,硬逼着志皋赔偿。
志皋只好请杜月笙出面。
说到这些情况,杜月笙对志皋不无抱怨:“这个志皋真是误事,要不是蝶逼牢,他还自个儿在那硬扛着呢!就凭他手底下那几个虾兵蟹将,有什么本事对付劫匪?就算查到线索又能怎么样?”戴笠分析说:“行被劫不到一个月,赃物还来不及脱手,查找线索还来得及。
”话虽如此,戴笠也知道,猫走猫道狗走狗道,劫匪的套路军统特工未必能轻易解开,只能试试看。
其实他主要在意的不是行,而是丢失行的人。
他对杜月笙说:“这样,我先安排将他们一家接到,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对,还是向当事人了解最直接。
蝶一个弱女子,丢失了一家子活命的财物,不知道怎么着急呢!”于是,戴笠亲自发函邀请蝶一家赴,在蝶欣然接受后,为蝶一家提供了机票。
11月24日,蝶一家三口飞抵,住进军统的“豪华宾馆”——漱庐。
漱庐的装修按当时的标准是比较上档次的,也有必要的生活设施,这对一路逃亡身心疲惫的蝶来说,的确是一个休养的好处所。
蝶剧照几天后,戴笠从罗家湾军统局本部来到漱庐,向蝶夫妇了解行丢失的情况。
本来这种事是用不着他亲自出面的,但客人来了主人总该慰问一下,看看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同时,戴笠也确实想亲自了解一下情况,以便向方面布置侦破任务。
没想到,蝶一开口大出戴笠所料。
她一口咬定是惠敏伙同他人盗劫了她的行。
“有什么根据吗?”蝶拿不出直接的证据,却有自己的推理逻辑:“是惠敏主动找上门来提出帮助逃亡的,也是她要把人和行分开的。
如果人和行在一起,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尽管蝶是戴笠心中的偶像,戴笠对蝶既崇拜敬重,又充满爱慕,但他还是觉得这个分析未免片面。
惠敏做的就是营救工作,首先要营救像蝶这样的大名人,怎能不主动找上门去?而30多件行,显然占了抢运难民的位置,好船好位置自然要留给难民而不是行。
更重要的一点,惠敏不是普通人。
她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泅渡河为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的女“童军”。
惠敏是人,生于1915年,自幼在读书,淞沪会战爆发时参加了童子军战地服务团。
在“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40名童子军在夜间冒着生命危险,将各界捐赠的慰问品沿岸用卡车送到路桥北堍东侧,用绳子将一麻袋一麻袋的物品送进四行仓库的侧门。
“八百孤军”战斗到最残酷的时候,惠敏“渡河献旗”,一夜成名。
此后,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到美国出席“世界青年和平第二届大会”,并“周游世界”,“谒见”过多位外国政要,包括罗斯福、荷兰女王、甘地、尼赫鲁等人。
回国后,惠敏曾数次拜见宋美龄。
也是在这一时期,戴笠曾在军统局本部特别召见惠敏。
说她伙同他人劫财,戴笠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而惠敏参加救助工作之前,正在前往美国的途中。
她在赴美出席“世界青年和平第二届大会”时,结识了美籍华裔工商巨子国钦,为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申请了奖学金。
可她的赴美旅途刚刚从启程抵达,还没来得及登船,珍珠港事变爆发了,紧接着沦陷,她随着一大批难民逃到,从转往曲江(时省政府所在地),被赈济委员会收容,受志皋邀请参加了赈济会的救援工作。
这样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女孩,说她密谋抢劫,谁会相信?但最后戴笠竟然“信”了。
财物“失而复得”正如戴笠所料,军统有关外勤单位接到命令后,经过一番秘密走访侦察,一直没有找到蝶行被劫的准确线索。
很快,1943年的春节到了。
照例,除夕这天中午局本部聚餐,晚上是一场游艺会。
游艺会上戴笠开了“小差”。
在除夕这个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戴笠自然忘不了漱庐的重要客人,他邀请了回国述职的萧勃和刚刚加入军统的外交人才黄天迈及妻子作陪,与蝶一家三口共度除夕。
黄天迈是安次人,生于1907年,父亲是连续供职于前清、北洋、国民政府“三朝”的外交界元老。
受父亲影响,黄天迈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界,一路顺风顺水。
然而在驻法国巴黎领事馆总领事任上,他因经济问题奉调回国,被军法执行总监部拘捕,关进土桥看守所。
此时军统与美国海军的合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急需外交人才,军法局长徐业道(军统干部)向戴笠推荐了黄天迈。
戴笠亲自到监狱做过考察后,向介石保释并请求留用黄天迈。
正是天不绝人,已贫病交加的黄天迈否极泰来,不仅有了住房、有了军统局总务处送钱送物的多方接济,而且一跃而成为戴笠身边的“红人”。
这顿年夜饭不仅是为蝶一家接风,也是为黄天迈夫妇压惊。
此时的黄天迈在军统还是“客卿”身份,不久便被任命为处理英美等国合作业务的海外区长兼机要秘书。
请来这样两个人作陪,还有另外一层重要含义。
蝶作为著名影星,见多识广,其生活品位及追求洋派生活方式定然不亚于华,戴笠自然要装点门面,不能给人留下一介武人之印象。
两名驻欧大使馆外交人员为我所用,给戴笠撑足了面子。
由于蝶夫妇与黄天迈夫妇都带着孩子,这顿年夜饭既充满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又不乏家庭生活中的其乐融融。
两位外交人员口才极佳,绝不会让宴席上出现片刻的冷场。
倒是习惯了发号施令、在军统各种场合都是中心人物的戴笠,这会儿心甘情愿当起了绿叶,给蝶夫妇留下了亲和儒雅的印象。
对自己倾心的女人,戴笠一向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所以在推杯问盏、谈笑风生中,他还是捕捉到了蝶心深处郁结的不快与无奈,他能理解一个受尽追捧的女人丢失财物、沦为难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种种不适。
当然,还有寄人篱下对自尊心的伤害。
也就在这一刻,他决定不惜一切手段,为蝶“找回”财物。
说到伤害自尊,或许用在蝶的丈夫有声身上更为确切。
尽管戴笠并没有怎么注意有声,但他觉得,一个男人跟着太太寄人篱下,这其实是非常有伤自尊的。
倘若这种日子延续下去,那岂不成了吃软饭的男人?也是在这一刻,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为有声找个差事,最低限度能养活自己。
或许这个打算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从见到蝶的那一刻起,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女神”已然跌落凡间,变得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这让他不能等闲视之。
但他很清楚,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并不取决于他,因为蝶既不是周志英,也不是余淑恒。
只能是太公钓鱼,上不上钩就看“缘分”了。
总之不能伤害双方感情,大不了像华、王映霞,再收获一个红颜知己。
春节后不久,在萧勃返回美国的时候,戴笠开具了一份为蝶购置丢失物品的清单。
他知道找回那些行的希望十分渺茫,不如为她购置一些,一方面讨其欢心,另一方面也算是对行被劫案做个了结。
因为蝶行被劫地点的情况十分复杂,当时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沦陷,在沦陷区与后方地区交界的三岔路口,经常有日军前来侵扰,更有形形色色的土匪歹徒专门在这一带抢劫难民的钱财,很多难民的行在这个三岔路口被抢劫,包括蝶的行。
在这样一个众多强人出没的地带,要弄清是哪一伙人抢了蝶的行并非易事。
在军统相关外勤单位侦察无果的情况下,倒是广西方面在的市场上发现了走私的西药等货物。
显然,除了蝶的那些阔太太朋友们走私这些洋货,一般难民是没有能力大批购置这些东西的。
无奈这些东西的主人是谁却无法辨认,倒是一件貂皮大衣被认出是蝶的衣物,但销赃歹徒拿到钱后早就溜了,线索就此中断。
所以戴笠认为,与其花费人力物力盲目寻找行,不如购置一些了事。
当然这些东西不能太多也不能太贵重,否则被拒收反而会弄巧成拙,哪个女人不认识自己的心爱之物呢?戴笠开具的购置清单,都是不太贵重而又是蝶喜欢且急需的物品,诸如法国香水、意大利皮鞋、丝绸睡衣等。
与华接触多年,戴笠对这些洋派女人的喜好了如指掌。
3月2日,戴笠与梅乐斯乘飞机自飞往,然后赴,建瓯、建阳等地中美合作所办事处巡视。
这些物品运到时,戴笠尚未返回,他指派亲信秘书王汉光送到漱庐,交到蝶手中。
王汉光只说是寻找回来的物品,其他并不多说。
蝶打开一看,这些东西虽然与自己被抢劫的大致相同,但都是全新的,并贴有美国商标,显然是新购置的。
蝶十几岁进入影艺界,风月场中男男女女那点事她比戴笠见识得多。
军统不是警察局,不是破案单位,戴笠也不是赈济会成员,即使看杜月笙的面子,他也有大把的理由予以推脱。
他既然应承下来,破案也就罢了,对她的种种照顾,她怎能不心领神会?她肯接受他的帮助,心甘情愿住进漱庐,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可戴笠不在眼前,她连一份感激之情都无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