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分析课件
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第9页/共32页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第25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4、麻黄汤合五苓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甘草。 功效:宣肺行气,化气行水。 主治:寒湿水肿。
第26页: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热证。
第27页/共32页
第22页/共32页
六、甘草麻黄汤
1、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麻黄。 方歌:甘草麻黄汤二味,理脾散寒发阳郁, 脾胃阳郁水气证,功效显著 病能愈。 功效:理脾散寒,发越郁阳。 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 不利者。 (脾寒阳郁水气证:饮食不佳,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肿,或腰 以上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少,身重恶寒,舌淡,苔薄白,脉缓或 迟。 )
第17页/共32页
四、麻杏芩甘汤
1、麻杏芩甘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黄芩、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清解少阳。 主治:风寒犯肺,少阳郁热证,咳嗽、咽痛、鼻塞、口苦、寒热往来、头目胀痛。 按语:麻杏芩甘汤为麻黄汤合小柴胡汤的简化方 。用于胆热犯肺,咳嗽呕苦者,可与柴前连梅煎合用。
第18页/共32页
第13页/共32页
三、麻杏大黄汤
1、麻杏大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大黄、甘草。 功效:泄热通便,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喘咳,大便秘结。 按语:表里双解,从肠治肺。
推荐-精品课件麻黄汤 精品

• 3.抗低体温:利用肺炎球菌复制大鼠“类表寒”模型,动物皮下注 射肺炎球菌活菌,在攻毒早期,动物出现寒战、耸毛、倦卧等恶寒症 状,同时伴有肛温下降,麻黄汤灌胃给药,对此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表现为动物恶寒症状减轻,肛温下降幅度减小。此外,麻黄汤对大鼠 静脉注射安痛定所致体温下降,也有明显对抗作用。
麻黄
•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用法用量】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
咳平喘多蜜炙用。捣融缓和发汗,小儿、老年体 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
•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 均当慎用。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降
现代药理研究
• 1.发汗:麻黄汤是典型的发汗方,采用汗液定量测定装置,观察麻黄汤对大 鼠的发汗作用.发现大鼠灌服相当于人用量30倍的麻黄汤后,2小时内足跖部 的汗液蒸发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黄汤的发汗作用与方中麻黄、桂技药对有 关。麻黄汤对大鼠的发汗作用,呈显著的量-效相关性,测得其最低有效剂量 为0.04/kg(灌胃给药);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退半衰期为 2.54小时; 效应维持时间为16.39小时;效应达峰时间为1.96小时。此外,麻黄汤还能促 进小鼠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
• 5.镇咳:用氨水刺激法或机械刺激法等动物实验表 明.麻黄汤及麻黄的水溶性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研究麻黄汤的组成药味,发现单用麻黄、甘草、杏仁,或 麻黄配甘草、甘草配杏仁,对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有明 显镇咳作用。
• 6.抗病毒:用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RSV)培养过程中噬菌 体噬斑数作为指标,观察麻黄汤对RSV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发现,在RSV的噬菌体噬斑形成过程中,500μg/ml浓 度的麻黄汤,能使RSV的噬菌体噬斑数减少50%,从而提 示麻黄汤有抗小儿感冒病毒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作用。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及其变方解析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及其变方解析Overview1.麻黄汤基础理论2.麻黄汤的临床应用3.麻黄汤的变方探讨4.麻黄汤及其变方的现代研究麻黄汤基础理论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核心成分: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麻黄为主药,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主治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身体疼痛、无汗及咳嗽症状,通过辛温解表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药效协同:桂枝增强麻黄的发汗作用,杏仁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共同发挥解表散寒的功效。
麻黄汤的作用机理•发汗解表: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汗液,帮助打开毛孔,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达到解表的效果。
•宣肺平喘:麻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和平喘症状。
•调和营卫,驱邪外出: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外邪不易侵入,同时帮助排除已侵入的外邪。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外感风寒表实证•禁忌症:表虚自汗者慎用•禁忌症:体虚外感者及孕妇慎用临床案例分析•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症状,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确定病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短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初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如疼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等,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长期治疗观察:跟踪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过程,监测复发率,分析治疗策略的持续效果和潜在副作用。
麻黄汤的变方探讨麻黄加术汤•加减原理:在麻黄汤基础上增加白术,旨在通过增强健脾作用来提升除湿效果,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适用病症:适用于风寒表实证伴有湿邪的患者,症见恶寒发热、身体疼痛、无汗而喘等。
•临床应用:强调在治疗外感风寒的同时,兼顾体内湿邪的存在,通过调整方剂成分以达到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组方特点:薏苡仁的加入旨在利湿排脓,增强汤剂祛除湿邪的效果,适用于体内湿气积聚的情况。
•治疗方向:针对风湿痹痛和肌肉酸痛,通过调和药性,缓解疼痛,促进局部气血流通。
•配伍原则:麻黄与杏仁相配,宣肺止咳;薏苡与甘草合用,健脾利湿,共同发挥疏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麻黄汤(共15张PPT)

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
1、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2、肺卫受邪
肺失宣降
3、表寒郁闭
入里化热
第1页,共15页。
麻黄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学习: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典型伤寒 基础方典型结构
第2页,共15页。
组成与用法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 炙甘草一两 (3g)
• 【方歌】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第12页,共15页。
附方:
1、大青龙汤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烦燥,口渴,脉浮紧。 组成:麻黄汤增麻黄为六两(倍用), 加石膏如鸡子大(二~三两)
第13页,共15页。
2、三拗汤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
语声不出,咳嗽胸闷。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第14页,共15页。
3、华盖散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陈皮、桑 白皮、赤茯苓。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
呀呷有声,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第15页,共15页。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烦燥,口渴,脉浮紧。
第8页,共15页。
运
用
1、用方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 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 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 亡血家皆禁用。
第9页,共15页。
•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第二节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1
麻黄汤类(6方) 1、麻黄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大青龙汤 4、小青龙汤 5、麻黄细辛附子汤 6、麻黄附子甘草汤
2
1、麻黄汤 【主治】太阳伤寒证(伤寒表实证)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 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提要】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17
【释义】 主症: 汗出—— 热蒸液泄。 喘—— 热壅于肺,肺失肃降。 无大热—— 指表无大热,而热郁于里。 病机:误用汗、下,致邪热内传,肺热壅盛。
18
【治法】清宣肺热.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词解】 ①心下有水气:指里有水饮。 ②噎:咽喉部有气逆阻塞感。
32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释义】
主症: 伤寒表不解—— 指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 咳喘—— 寒饮射肺,肺失宣降。 干呕不渴—— 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39
方药分析: 麻黄——辛温发散解外邪,外邪去则发热止; 附子——炮用,温肾阳,充表阳,温肾解表; 细辛——辛燥,既入肺又入肾
与麻黄相配,解散外邪; 与附子相配,助肾阳升发之气,有助于
外邪的宣散,又可护肾阳之气。
40
【临床应用】 1、面神经麻痹; 2、三叉神经痛; 3、急性肾炎水肿,肺气失宣及肾阳衰微开 合失司之水气内停证,以本方合桂甘姜枣 汤;或以本方合五苓散加减。 4、阳虚头痛证; 5、心阳不振所致嗜睡证。
麻黄类方ppt课件

控制其使用。
在美国有14个州限制麻黄制剂的销售,不容许 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994年美国得州网 球锦标赛中一妇女导致死亡,认为因服用含麻 黄的“处方1号”有关,为此有关生产厂家受到 美国FDA的通报,WHO拟订的全球通用草药手 册范本,亦将其从目录名单中取消。(引自第二届
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资料《国际草药科研生产与市场 的最新报告》)
最大量方(6两):越婢汤
9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 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书指征: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 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一身悉肿,为全身性浮肿,提示麻黄用于浮肿,与甘 草麻黄汤主治相同。不过,本方证不是无汗,而是 “自汗出”。提示麻黄配伍石膏,不必拘于无汗一证。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26医院王晋平、唐 农报道,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药 小续命汤灌胃 10 d 后,测定血浆中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结果:中药治疗组血浆 NO 含量和 NOS 活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1)。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 脑梗死大鼠血浆 NO 含量和 NOS 的活力,抑制 缺血性脑损伤。(《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2月19卷1期)
麻黄汤催生
19
清代伤寒家舒驰远治一产妇,发动六日,儿已出胞, 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 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舒诊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项 腰背强痛,云此太阳寒伤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 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 讫豁然而生(《女科要诀》)。
麻黄汤催生
27
《方剂学》 PPT课件

使用注意: 风寒咳嗽,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医学课件
59
随证加减:
若肺热盛,重用石膏,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表寒明显,减少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痰多气急,加葶苈子、枇杷叶;
痰稠胸闷,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医学课件
60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医学课件
61
主证病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证候分析: 外感风寒,渐次入里化热
医学课件
16
九味羌活汤--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 寒 夹 湿 证
里
有
蕴
热
口苦微渴
舌脉:脉浮,苔白或微黄。
医学课件 17
九味羌活汤
病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医学课件
18
九味羌活汤--方义分析
气郁不舒: 胸脘痞闷,不思饮食。 舌苔薄白,脉浮。
医学课件 26
香苏散--运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
苔薄白,脉浮。
医学课件
27
随证加减:
风寒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 气郁较甚,加柴胡、厚朴、大腹皮; 湿浊较重,加藿香、厚朴、半夏; 咳嗽有痰,加苏子、桔梗、半夏。
君 臣 佐1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芎
佐2
生地 黄芩 甘草 医学课件
使
19
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及剂型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 一、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二、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 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20日复诊:服药1剂即全身汗出,热退喘平,2 剂后诸证消失。嘱其避受风寒,以防复感。
学习重点
麻黄汤的组成、中医证、功用、方义 麻黄与桂枝 麻黄与杏仁
麻黄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 三两(9g) 桂枝 二两(6g) 杏仁 七十个(12g) 甘草炙 一两(3g)
中医证
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腰疼,骨节 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或风寒犯肺证。 舌脉:舌淡,苔白,脉浮紧 以寒为主,兼以风邪
证机
卫遏——寒袭卫——卫阳被遏,腠理密闭 营郁——寒伤营——风寒束表,营阴郁滞 ——风寒侵袭,卫闭营郁
大青龙汤——风寒郁而化火—发热与恶寒并重, 汗不出,热不退——加石膏、姜枣
病案举例
李某,男,12岁。2009年4月18日就诊,
两日前因受风寒而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骨节酸 痛,无汗,咳嗽而喘,脉浮紧,舌淡苔白。 体温38.6℃。 血常规正常,胸部透视无异常。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举例
辨证:风寒束表,肺气失宣。
配伍特点
相须为用——麻黄配桂枝,一解卫气之郁闭, 二解营阴之滞,营卫调和,以解外束之寒邪; 宣降相因——麻黄配杏仁,既复肺气之宣降, 又不失宣发之主旨;
临床应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 气管哮喘,肺气肿 麻黄临证多用炙 麻黄汤合四物汤——银屑病
仲景立方之祖,寒伤营者,麻黄汤;风伤卫者, 桂枝汤;风寒两伤营卫者,大青龙汤。
治法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散寒以透邪解郁 宣降肺气以平喘
方解
君——麻黄 开腠发汗,解表散寒,兼以平喘—辛
“谓其善发表出汗,去邪气,兼止咳逆上气”
《本经逢源》
臣——桂枝 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解表—甘
佐——杏仁 降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 复肺气之宣降 —苦 佐使——炙甘草 补益中气,兼益汗源,并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