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合集下载

麻黄汤的研究

麻黄汤的研究

麻黄汤的研究麻黄汤源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

如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都有进展,如下所述。

一化学成分1.生物碱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较高,主要为苯丙胺类生物碱,该类成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麻黄的有效成分,至今已分离出10多种麻黄碱,但在不同种麻黄中其含量从1%到3%不等。

近年来又发现了新的生物碱类型:NawwarM A M等从E.alata中分离得到第1个喹啉类生物碱:4羟基7甲氧基2喹啉羧酸)。

StarrattA N等从E.pachyclada ssp. sinaica中分离得到一类新的喹啉类生物碱,分别为:4羟基6甲氧基2喹啉羧酸,4羟基2喹啉羧酸,4,6二羟基2喹啉羧酸。

2.挥发油麻黄所含挥发油成分复杂。

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1α萜品烯醇;此外还含有β萜品烯醇、萜品烯醇4桂叶烯、二氢葛缕醇、对孟烯2醇7,1,3,4三甲基环己烯3醛等。

其中四甲基吡嗪和萜品烯醇的含量为2.26%和1.92%;吉力等运用GS MS分析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中挥发油成分,分离得到127个化合物。

从草麻黄中得到82个,木贼麻黄中有39个,中麻黄有63个。

其中1α松油醇的含量较高占31.64%;1,4桉叶素其次占12.80%;十六烷酸占16.22%。

3.黄酮类黄酮是麻黄属中一类重要成分,麻黄黄酮类主要有:芹菜素、山奈酚、槲皮素、无色矢车菊素、小麦黄素、草棉黄素、芹菜素5鼠李糖苷、3甲氨基棉黄素、山奈酚鼠李糖苷、无色飞燕草素、芦丁、白天竺秦苷、白花色甙、4,5,7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苷等。

4.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类麻黄果有一定的营养和食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腹有诗书气自华[11]麻黄果富含18种氨基酸,含量(mg/100g麻黄)如Leu(14.6)、Ile(62.1)、Phe(35.9)、Lys(15.4)、Val(28.4)、Thr(48.0)、Met(6.9)、Arg(111.9)、His(12.4)、Tyr(12.1)、Cys (40.8)、Gly(37.9)、Ala(165.7)、Ser(97.5)、Glu(350.3)、Asp(474.2)、Pro(162.8),并发现麻黄果氨基酸除了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低于草莓中的以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接近或超过草莓中的相应氨基酸含量,另外,含有较高的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苍术麻黄汤及其组成成分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苍术麻黄汤及其组成成分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㊀㊀ʌ摘㊀要ɔ㊀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ꎮ现代医学治疗血脂异常首选他汀类药物ꎬ但其在肌病㊁肝脏损伤㊁新发糖尿病等方面仍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发生ꎮ中医药在防治血脂异常方面具有独特的用药特色和潜在优势ꎮ中医认为血脂异常多以湿浊㊁痰浊㊁血浊为患ꎮ苍术麻黄汤为国家名老中医许公岩根据 湿家理脾为要 的思想指导创制而成ꎮ文章就苍术麻黄汤在调脂治疗中的机制㊁相关临床和实验进展进行综述ꎬ以期对苍术麻黄汤及其组成成分在临床调脂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ꎮʌ关键词ɔ㊀苍术麻黄汤ꎻ血脂异常ꎻ痰浊内阻证ꎻ临床研究ꎻ许公岩ʌDOIɔ㊀10.3969/j.issn.1671 ̄6450.2020.05.023ClinicalresearchprogressofCangzhumahuangdecoctionanditscomponentsinthetreatmentofdyslipidemiaLiLuluꎬHuXinꎬShangJujuꎬLiuHongxu.HeartCenterꎬ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01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HongxuꎬE ̄mail:lhx_@263.netFundingprogram:XuGongyanandXiaShourenYouthTalentFundation(XX ̄201705)㊀㊀ʌAbstractɔ㊀Dyslipidemiaisanimportantindependentriskfactorfor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incor ̄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andstroke.Inmodernmedicineꎬstatinsarethefirstchoiceforthetreatmentofdyslipi ̄demiaꎬbuttherearestillclearadversereactionsinmyopathyꎬliverꎬandnew ̄onsetdiabetes.Chinesemedicinehasuniquemedicationcharacteristicsandpotentialadvantagesinpreventingandtreatingdyslipidemia.Chinesemedicinebelievesthatab ̄normalbloodlipidsaremostlycausedbywetturbidityꎬphlegmandbloodturbidity.CangzhumahuangdecoctionwascreatedbyMr.XuGongyanꎬawell ̄knownnationaldocto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undertheideologicalguidanceof"wetthehousetomanagethespleen".Thisarticlereviews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ꎬrelatedclinicalandexperimentalprogressofCangzhumahuangdecoctioninlipid ̄loweringtherapyꎬinordertoprovideevidence ̄basedmedicalevidenceforthestudyofCangzhumahuangdecoctionanditscomponentsinclinicallipid ̄loweringtherapy.㊀㊀ʌKeywordsɔ㊀CangzhumahuangdecoctionꎻDyslipidemiaꎻClinicalresearchꎻInternalresistanceofphlegmandturbidi ̄tyꎻXuGongyan㊀㊀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由于血脂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过高或过低ꎬ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㊁三酰甘油(TG)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过低ꎮ血脂异常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1]ꎮ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ꎬ戴璟等[4]调查中国9省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提示ꎬ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水平较高且增长速度快ꎬ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及 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提出临床调脂达标㊁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4 ̄5]ꎮ他汀类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ꎬ疗效确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ꎬ然而其在肌病㊁肝脏㊁新发糖尿病㊁神经系统病变等方面仍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发生[6 ̄7]ꎮ中医对于血脂异常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整体观念㊁辨证施治的优势ꎮ近年来一些中药制剂的研究在治疗血脂异常方面显示明显的疗效ꎬ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ꎬ也为中医治疗血脂异常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5]ꎮ苍术麻黄汤(苍麻汤)为国家名老中医许公岩(1903 1994年)根据 湿家理脾为要的思想指导创制而成ꎬ许公岩精于湿证辨治ꎬ并创制 苍麻丸 作为治疗湿证的代表方剂ꎬ主要治疗湿证ꎬ疗效确切[8]ꎮ研究提示苍术麻黄汤中药物组成成分对血脂异常也有一定的疗效[9 ̄12]ꎮ现将苍术麻黄汤及其组成成分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ꎬ以挖掘传统中医药干预血脂异常的治疗价值ꎮ1㊀中医对血脂异常病因病机的认识㊀㊀中医学中并无 血脂异常 症候ꎬ多依据疾病不同阶段ꎬ按照其临床表现将血脂异常辨证为 痰浊 血浊 脾虚 血瘀 脉痹 脱疽 健忘 眩晕 及 胸痹 等ꎬ散于历代医学典籍中[13]ꎮ«灵枢 五癃津液别»云: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ꎬ内渗入于骨空ꎬ补益脑髓ꎬ而下流于阴股ꎮ 中医认为:膏ꎬ为人食入五谷杂粮ꎬ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产生ꎬ也可称之为津液ꎮ随津液的流行及输布ꎬ有注骨空㊁补脑髓㊁润泽肌肤的作用ꎮ«辞源»中: 脂者ꎬ凝者曰脂ꎬ释者为膏 ꎮ故膏脂二者性质相同ꎮ由此可间接推出ꎬ膏脂类似于津液ꎮ㊀㊀张志聪«灵枢集注»中云: 中焦之气ꎬ蒸津液化ꎬ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ꎬ余于内则膏脂丰满ꎮ 生理条件下ꎬ脾位于中焦ꎬ可运化津液ꎮ肺有通调水道功能ꎬ两者均对于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疏通和调节作用ꎮ病理条件下ꎬ因脏腑功能失调或嗜食肥甘厚腻等ꎬ脂质不能正常输布全身ꎬ多余脂质停于皮下及血脉内ꎮ«景岳全书»曰: 五脏之病ꎬ虽俱能生痰ꎬ然无不由乎脾生ꎮ盖脾主湿ꎬ湿动则生痰ꎬ故痰之化ꎬ无不在脾ꎮ 但尤以脾脏为主ꎬ故有 脾为生痰之源 脾无留湿不成痰 ꎮ同时在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下ꎬ如肝输泄㊁肾气化功能等ꎬ津液对人体各组织器官ꎬ起到滋润和濡养作用ꎮ在多种致病因素影响下ꎬ如嗜食肥甘厚腻㊁劳倦内伤㊁情志失调㊁年迈体衰等ꎬ均可致使脏腑功能失调ꎬ脾失健运ꎬ肝失疏泄ꎬ进一步导致津液输布异常ꎬ产生病理产物痰浊㊁淤血等ꎬ形成一系列病证ꎮ㊀㊀ 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5]中将血脂异常采用复合证型和单证型进行辨证ꎮ复合证型主要为痰浊内阻证㊁脾虚湿盛证等ꎮ单证型分为实证(血瘀证㊁痰浊证等)及虚证(气虚证㊁阴虚证等)ꎮ尹湘君等[14]在研究近40年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动态演变规律中发现ꎬ血脂异常实证逐渐增多ꎬ近10年证候以痰浊阻滞(21.75%)㊁气滞血瘀(12.67%)为主ꎬ证候要素以痰浊(30.40%)㊁血瘀(25.35%)为主ꎬ证候要素靶位以脾(58.69%)为多ꎮ2㊀苍术麻黄汤组方及临床应用㊀㊀中医认为痰饮水湿的形成多归于脾㊁肺㊁肾三脏功能失调ꎬ脾居于中焦ꎬ为后天之本ꎬ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为痰饮水湿停聚ꎮ苍术麻黄丸(苍麻丸)为国家已故名老中医许公岩结合«金匮要略»创制而成ꎮ其药物组成为苍术㊁麻黄㊁桔梗㊁莱菔子ꎮ苍术麻黄汤与苍麻丸药物组成相同ꎬ汤剂具有制备简单易行ꎬ吸收快ꎬ能迅速发挥药效ꎬ可根据个体辨证施治ꎬ用药加减ꎮ许公岩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ꎬ结合张仲景«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治篇»第二十条 湿家身烦痛ꎬ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ꎮ张仲景以麻黄发表去其寒ꎬ白术健脾利湿ꎬ湿寒同治ꎬ表里同治ꎬ为湿家理脾之重要方药ꎮ本方组成以苍术代替白术以苦温燥湿ꎬ健脾化湿ꎻ麻黄以通肺气㊁利小便以通阳ꎻ莱菔子宽中下气ꎬ引气机下行以通脾气ꎻ桔梗宣肺化痰ꎮ方中选用苍术与麻黄相配ꎬ取苍术苦温以温燥健脾宣化水湿ꎬ取麻黄辛温以宣达肺气ꎬ两药合用具有健脾宣肺化湿之功效ꎮ诸药合用ꎬ为理脾化痰之要方ꎬ共奏健脾祛湿化痰之效ꎮ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的咳㊁痰㊁喘症ꎬ祛湿邪效果良好[8ꎬ15]ꎮ在一项关于小剂量苍麻丸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研究中ꎬ将5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ꎬ对照组应用口服盐酸氨溴索ꎬ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小剂量苍麻丸ꎮ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ꎬ治疗组在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ꎬ减少痰量ꎬ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16]ꎮ㊀㊀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多因脾失健运等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痰浊ꎬ异病同治ꎬ苍麻丸具有祛痰饮之功效ꎬ对治疗血脂异常可采取同种方法ꎮ张立[17]通过动物实验证明ꎬ运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可改善高脂雄性巴马小型猪的胆固醇ꎮ郑英宇等[18]运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可改善高脂雄性巴马小型猪血清TC㊁TG㊁HDL ̄C㊁LDL ̄C㊁脑组织ABCA1㊁ApoE及ApoAβꎮ由此证明运用健脾祛痰化瘀的方法可改善血脂异常ꎮ苍术麻黄汤中的桔梗㊁莱菔子㊁苍术均包括在单味降脂中药分类中[15ꎬ19]ꎮ在目前的药理研究中ꎬ各味中药均在机体代谢中产生独特的作用ꎮ3㊀苍术麻黄汤中各味单药的调脂研究3.1㊀苍术在调脂治疗中的作用㊀苍术味辛㊁苦ꎬ性温ꎬ入脾㊁胃经ꎮ具有芳香化浊㊁燥湿健脾作用ꎬ用于治疗脾为湿困㊁运化失司ꎮ«本草崇原»云: 凡欲补脾ꎬ则用白术ꎬ凡欲运脾ꎬ则用苍术ꎮ «神农本草经»云: 主风寒湿痹ꎬ死肌痉疸ꎮ作煎饵久服ꎬ轻身延年不饥ꎮ 由此可见ꎬ苍术辛香燥烈ꎬ祛肌表之风寒表邪ꎬ长于胜湿健脾ꎮ㊀㊀颜德馨在治疗血脂异常时ꎬ强调调理患者血气ꎬ令其条达ꎬ气血平和ꎮ同时重视调补脾胃ꎬ补脾重在 健 字ꎮ其用药首推苍术和白术并重视苍术的运用ꎬ他认为苍术有良好的发汗㊁运脾㊁解郁的功效ꎬ运脾则首推苍术ꎮ苍术性味辛苦温ꎬ有燥湿健脾之功ꎬ苍术不仅入脾胃经ꎬ而且还归入肝经ꎬ既燥湿运脾ꎬ也能行气解郁ꎬ还可制约纠偏㊁化阴解凝㊁治肝取脾ꎬ可作为调脂基本药[20]ꎮ蒋梅香等[21]在对苍术 ̄玄参降糖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中发现ꎬ其中多糖组和正丁醇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㊁TG㊁LDL ̄C水平ꎬ显著升高HDL ̄C水平ꎮ张明发等[22]认为ꎬ苍术具有降低高血糖㊁高血尿酸㊁高血压及保护心肌的作用ꎬ其降低心房收缩频率的作用被临床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ꎮ3.2㊀麻黄在调脂治疗中的作用㊀麻黄ꎬ辛ꎬ微苦ꎬ温ꎮ归肺㊁膀胱经ꎮ具有发汗散寒㊁宣肺平喘㊁利水消肿的功效ꎮ用于风寒表实证ꎬ咳喘实证等ꎮ入肺经辛开苦降ꎬ可宣降肺气ꎬ散邪宣肺以止咳平喘ꎮ«本草纲目»云: 麻黄乃肺经专药ꎬ故治肺病多用之ꎮ 凡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嗽气喘ꎬ无论寒㊁热㊁痰㊁饮及有无表证ꎬ均可应用ꎮ㊀㊀王建军[23]等研究发现ꎬ麻黄中麻黄生物碱类㊁非生物碱小分子类物质可降低血脂异常模型小鼠血清TG㊁TCꎬ升高HDL ̄Cꎬ进而可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ꎬ还能逆转肝脏脂肪变性ꎬ防止脂肪肝形成及减轻肝功能障碍ꎬ麻黄及其组成成分在单方应用时能改善血脂及脂肪肝等形成ꎬ在肝脏保护上相较于他汀具有一定的优势ꎮ周云云等[24]研究发现ꎬ麻黄非生物碱组小鼠血清TC㊁TG水平显著降低ꎬHDL ̄C水平显著升高ꎬ说明麻黄非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降血脂作用ꎻ研究还发现麻黄可升高SOD活性ꎬ降低MDA水平ꎬ提示麻黄非生物碱类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起保护肝脏的作用ꎮ因此ꎬ笔者认为麻黄中的主要成分麻黄非生物碱可通过降低TC㊁TGꎬ升高HDL ̄Cꎬ而达到有效降血脂的作用ꎬ与他汀类药物相比还可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ꎮ3.3㊀桔梗在调脂治疗中的作用㊀桔梗ꎬ苦ꎬ辛ꎬ平ꎮ归肺经ꎮ具有宣肺㊁祛痰㊁利咽㊁排脓之功效ꎮ用于咳嗽痰多ꎬ胸闷不畅ꎬ肺痈吐脓ꎮ张仲景«金匮要略»云: 咳而胸满ꎬ振寒脉数ꎬ咽干不渴ꎬ时出浊唾腥臭ꎬ久久吐脓如米粥者ꎬ为肺痈ꎬ桔梗汤主之ꎮ 本品能宣肺泄邪以祛痰利咽ꎬ开宣肺气ꎮ㊀㊀徐丽萍[25]通过动物实验提出ꎬ桔梗总皂苷显著降低血脂异常大鼠的TG㊁TC水平ꎬ同时升高血脂异常大鼠HDL ̄C水平ꎬ对LDL ̄C水平也有降低作用ꎮ栾海艳等[26]研究发现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ꎬ高剂量桔梗总皂苷可降低糖尿病肝病大鼠的TG㊁TC水平ꎬ升高HDL ̄Cꎬ且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ꎬ说明桔梗总皂苷用于降血脂较为安全有效ꎬ且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ꎮ辛丹丹等[27]通过动物实验对黄芪多糖㊁桔梗多糖㊁玉竹多糖和甘草多糖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表明ꎬ桔梗多糖具有显著降低血清TC和TG的作用ꎮ杨桂英等[28]研究表明ꎬ桔梗皂苷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转运胆固醇来实现的ꎮ高云芳等[29]等研究表明ꎬ桔梗总皂苷具有明显降低TC的作用ꎮ3.4㊀莱菔子在调脂治疗中的作用㊀莱菔子ꎬ甘ꎬ平ꎮ归肺㊁脾㊁胃经ꎮ具有降气化痰㊁消食除胀作用ꎮ用于咳喘痰多ꎬ胸闷食少ꎮ«医林纂要»云: 生用ꎬ吐风痰ꎬ宽胸膈ꎬ托疮疹ꎻ熟用ꎬ下气消痰ꎬ攻坚积ꎬ疗后重ꎮ 可见本药降气化痰之疗效上佳ꎮ㊀㊀张国侠等[30 ̄31]研究证实ꎬ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能够提高HDL ̄C水平ꎬ并可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ꎬ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ꎬ保护动脉内皮细胞ꎬ清除自由基ꎬ抑制脂质过氧化ꎬ从而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ꎮ其他研究表明ꎬ莱菔子含有芥子碱成分ꎬ以及甲硫醇为首的挥发油及脂肪酸ꎬ均具有降低血压㊁调节血脂㊁平喘祛痰等作用[32]ꎮ王怀生等[33]研究发现ꎬ以莱菔子为原料药的单药制剂清眩降压片对血脂异常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ꎮ㊀㊀以上研究可提示ꎬ苍术㊁麻黄㊁桔梗㊁莱菔子四味药物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调节实验动物血脂水平ꎬ降低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ꎬ调节血管内皮功能ꎬ发挥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和进展的作用ꎮ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ꎬ且安全性较好ꎮ4㊀小结与展望㊀㊀综上所述ꎬ苍术麻黄汤作为一种治疗痰湿阻滞证的方药ꎬ突出其中苍术与麻黄比例动态变化的用药精髓ꎮ其组方中苍术㊁麻黄㊁桔梗和莱菔子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ꎬ因此苍术麻黄汤可能通过调节TG㊁TC㊁LDL ̄C和HDL ̄C水平ꎬ降低sICAM ̄1㊁sVCAM ̄1所介导的单核细胞㊁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结合的炎性反应过程ꎬ调节血管内皮功能㊁预防内皮损伤ꎬ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展ꎮ苍术麻黄汤对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ꎮ参考文献[1]㊀KopinLꎬLowensteinC.Dyslipidemia[J].AnnInternMedꎬ2017ꎬ167(11):ITC81 ̄ITC96.DOI:10.7326/AITC201712050. [2]㊀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2012~2015年我国ȡ35岁人群血脂异常状况调查[J].中国循环杂志ꎬ2019ꎬ34(7):681 ̄687.DOI:10.3969/j.issn.1000 ̄3614.2019.07.011.[3]㊀戴璟ꎬ闵杰青ꎬ杨云娟.中国九省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ꎬ2018ꎬ46(2):114 ̄118.DOI:10.3760/cma.j.issn.0253 ̄3758.2018.02.009.[4]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ꎬ2016ꎬ31(10):937 ̄950.DOI:10.3969/j.issn.1000 ̄3614.2016.10.001. [5]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专业组.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7ꎬ20(3):262 ̄269.DOI:10.3969/j.issn.1007 ̄9572.2017.03.002.[6]㊀袁成莹ꎬ侯原平ꎬ常晶ꎬ等.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ꎬ2018ꎬ17(12):949 ̄951.DOI:10.11915/j.issn.1671 ̄5403.2018.12.220. [7]㊀刘晓嘉.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ꎬ2019ꎬ16(2):157ꎬ196.DOI:10.3969/j.issn.1672 ̄8351.2019.02.122.[8]㊀马家驹ꎬ李雪ꎬ张晓雷ꎬ等.许公岩苍麻丸临床思维探析[J].北京中医药ꎬ2016ꎬ35(10):951 ̄953.DOI:10.16025/j.1674 ̄1307.2016.10.014.[9]㊀石珺ꎬ胡衍园ꎬ王清华.复方苍术汤治疗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ꎬ2005ꎬ46(1):24 ̄25.DOI:10.3321/j.issn:1001 ̄1668.2005.01.014.[10]㊀于刚.降血脂中药筛选及桔梗总皂苷降血脂活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ꎬ2009.[11]㊀蒋明ꎬ高久武司ꎬ奥田拓道.麻黄对脂肪细胞脂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ꎬ1999ꎬ24(5):46 ̄48ꎬ64.DOI:10.3321/j.issn:1001 ̄5302.1999.05.020.[12]㊀曹彦.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防治高血脂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ꎬ2010.[13]㊀梁音心.从虚论治高脂血症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11ꎬ20(22):10.DOI:10.3969/j.issn.1007 ̄8517.2011.22.008. [14]㊀尹湘君ꎬ何庆勇ꎬ王阶ꎬ等.近40年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ꎬ2018ꎬ33(4):1523 ̄1526. [15]㊀许公岩.痰湿每为祟苍麻乃良方[J].中国社区医师ꎬ2002ꎬ23(18):35.[16]㊀马家驹ꎬ陈明ꎬ王玉光.小剂量苍麻丸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ꎬ2019ꎬ47(6):742 ̄745.DOI:10.3969/j.issn.2095 ̄8552.2019.06.040. [17]㊀张立.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 ̄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ꎬ2019. [18]㊀郑英宇ꎬ陈民.健脾祛痰化瘀中药对高脂雄性巴马小型猪血清TC㊁TG㊁HDL㊁LDL㊁脑组织ABCA1㊁ApoE及Aβ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ꎬ2016ꎬ30(4):81 ̄85.DOI:10.13729/j.issn.1671 ̄7813.2016.04.34.[19]㊀韩梅ꎬ高晟ꎬ赵凯.100方降脂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J].中医药临床杂志ꎬ2017ꎬ29(2):217 ̄219.DOI:10.16448/j.cjtcm.2017.0069.[20]㊀刘敏雯ꎬ严夏.颜德馨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简介[J].新中医ꎬ2010ꎬ42(12):138 ̄140.[21]㊀蒋梅香ꎬ刘颖新ꎬ陈容ꎬ等.苍术 ̄玄参药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有效部位筛选[J].亚太传统医药ꎬ2019ꎬ15(9):18 ̄20. [22]㊀张明发ꎬ沈雅琴.苍术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ꎬ2017ꎬ14(2):244 ̄249.DOI:10.13493/j.issn.1672 ̄7878.2017.02 ̄002.[23]㊀王建军ꎬ周云云ꎬ范彦博.麻黄非生物碱类成分对小鼠胆固醇的影响[J].医药导报ꎬ2011ꎬ30(2):187 ̄190.DOI:10.3870/yydb.2011.02.015.[24]㊀周云云ꎬ但红ꎬ宋成武ꎬ等.麻黄非生物碱类成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ꎬ2011ꎬ33(6):3 ̄5.DOI:10.3969/j.issn.1000 ̄0704.2011.06.001.[25]㊀徐丽萍.桔梗总皂甙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ꎬ2007ꎬ(8):224 ̄224.DOI:10.3969/j.issn.1002 ̄0306.2007.08.069.[26]㊀栾海艳ꎬ张建华ꎬ赵晓莲ꎬ等.桔梗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成药ꎬ2013ꎬ35(6):1307 ̄1309.DOI:10.3969/j.issn.1001 ̄1528.2013.06.047.[27]㊀辛丹丹ꎬ博 格日勒图ꎬ娜日苏ꎬ等.四种天然多糖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ꎬ2012ꎬ41(6):649 ̄653ꎬ674.[28]㊀杨桂英ꎬ吴敬涛.桔梗皂苷对高胆固醇血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调节[J].泰山学院学报ꎬ2015ꎬ37(6):104 ̄108.DOI:10.3969/j.issn.1672 ̄2590.2015.06.020.[29]㊀高云芳ꎬ陈超ꎬ张海祥ꎬ等.桔梗总皂苷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J].中草药ꎬ2000ꎬ31(10):764 ̄765.DOI:10.3321/j.issn:0253 ̄2670.2000.10.025.[30]㊀张国侠ꎬ盖国忠.莱菔子总生物碱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ꎬ2010ꎬ30(6):844 ̄845.DOI:10.3969/j.issn.1005 ̄9202.2010.06.056.[31]㊀张国侠ꎬ盖国忠.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ꎬ2010ꎬ30(19):2811 ̄2812.DOI:10.3969/j.issn.1005 ̄9202.2010.19.041. [32]㊀PengZꎬLiuMꎬFangZꎬetal.Invitroantioxidanteffectsandeyto ̄toxlcityofpolysaccharidesextractedfromLaminariajaponica[J].In ̄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ꎬ2012ꎬ50(5):1254 ̄1259.DOI:10.1016/j.ijbiomac.2012.04.006.[33]㊀王怀生ꎬ何忠梅ꎬ丁云录ꎬ等.清眩降压片降血脂作用研究[J].人参研究ꎬ2014ꎬ26(3):23 ̄29.DOI:10.3969/j.issn.1671 ̄1521.2014.03.008.(收稿日期:2020-03-16)。

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

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

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带来重大健康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射干麻黄汤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等作用。

随后分析了射干麻黄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及在临床实验中的效果评估。

特别设计了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并对其在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射干麻黄汤加减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发作频率。

结论部分总结了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结果表明,射干麻黄汤加减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可以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射干麻黄汤、支气管哮喘、加减方、药理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临床疗效、总结、未来研究1. 引言1.1 疾病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哮喘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等症状。

据统计,全球有数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之一。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感染、免疫和气道炎症等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

治疗哮喘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药物等。

射干麻黄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由射干、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祛风寒、散寒散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射干麻黄汤被认为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平喘化痰。

本研究旨在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潜在机制。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通过对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实验中的效果评估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射干麻黄汤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对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解析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张仲景麻黄角药的配伍应用探讨

张仲景麻黄角药的配伍应用探讨

[10] 王玉龙,张秀花.康复评定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2.[1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6.[12] F OUCHER K C,PATER M L,GRABINER M D.Task-specific perturbation training improves the recovery stepping responses by women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f ollowing laboratory-induced trips[J].J Orthop Res,2020,38(3):663.[13] 王媚,汪莉,殷沿滢.不同深度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2):143.[14] 尹晶,李熳,张照庆,等.内热针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9,60(18):1578.[15] B OEHME K A,ROLAUFFS B.Onset and progression ofhuman osteoarthritis-can growth factors,inflammatory cytokines,or differential miRNA expression concomitantly induce proliferation,ECM degradation,and inflammation i n articular cartilage?[J].Int J Mol Sci,2018,19(8):2282.第一作者:方兴刚(1984—),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风湿、骨关节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兰培敏,本科学历,主任医师。

1913918362@收稿日期:2020-09-15编辑:蔡 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遣药168味,共载方260首,其构建的经典用药配伍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如“麻黄配桂枝”“柴胡配黄芩”“附子配干姜”等2味药物组成的对药,“干姜、细辛、五味子”“黄连、黄芩、半夏”“麻黄、附子、细辛”等3味药组成的角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配伍严谨,发挥增效、减毒等作用[1-3]。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

关于中药的论文1500字篇一:有关-中药的论文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姓名:井源博专业:药剂学学号:104753121090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摘要]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麻黄汤的指纹图谱。

方法:采用RP-HPLP法,色谱柱为WatersXTerraRP18(3.9mm×150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至9.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0.8ml/min。

结果:以麻黄碱为参照峰,标示出麻黄汤10个共有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

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为麻黄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麻黄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名方,出自《伤寒论》,全方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杏仁、炙甘草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1],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无汗而喘[2]。

现代药理及拆方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生理活性及药动学不尽相同,且方中桂枝、杏仁、炙甘草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药动学影响较为显著[3-5]。

因此,笔者试图运用RP-HPLC法,通过建立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麻黄汤指纹图谱,为较深入地研究该方有效成分的变化提供分析手段,同时,以期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实现对麻黄汤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0分离单元,Waters 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药材均购于安国药材市场,经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鉴定为正品,即: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 var. ansu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yrrhizauralensis Fischer的干燥根及根茎。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及其变方解析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及其变方解析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及其变方解析Overview1.麻黄汤基础理论2.麻黄汤的临床应用3.麻黄汤的变方探讨4.麻黄汤及其变方的现代研究麻黄汤基础理论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核心成分: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麻黄为主药,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主治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身体疼痛、无汗及咳嗽症状,通过辛温解表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药效协同:桂枝增强麻黄的发汗作用,杏仁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共同发挥解表散寒的功效。

麻黄汤的作用机理•发汗解表: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汗液,帮助打开毛孔,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达到解表的效果。

•宣肺平喘:麻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和平喘症状。

•调和营卫,驱邪外出: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外邪不易侵入,同时帮助排除已侵入的外邪。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外感风寒表实证•禁忌症:表虚自汗者慎用•禁忌症:体虚外感者及孕妇慎用临床案例分析•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症状,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确定病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短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初期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如疼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等,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长期治疗观察:跟踪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过程,监测复发率,分析治疗策略的持续效果和潜在副作用。

麻黄汤的变方探讨麻黄加术汤•加减原理:在麻黄汤基础上增加白术,旨在通过增强健脾作用来提升除湿效果,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适用病症:适用于风寒表实证伴有湿邪的患者,症见恶寒发热、身体疼痛、无汗而喘等。

•临床应用:强调在治疗外感风寒的同时,兼顾体内湿邪的存在,通过调整方剂成分以达到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组方特点:薏苡仁的加入旨在利湿排脓,增强汤剂祛除湿邪的效果,适用于体内湿气积聚的情况。

•治疗方向:针对风湿痹痛和肌肉酸痛,通过调和药性,缓解疼痛,促进局部气血流通。

•配伍原则:麻黄与杏仁相配,宣肺止咳;薏苡与甘草合用,健脾利湿,共同发挥疏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修改第二节(麻黄汤类方)

【词解】 词解】 ①厥逆:指手足厥冷。 厥逆:指手足厥冷。 ②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③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乍有轻时:指身重忽而有减轻之时。 【提要】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
【释义】 释义】 ①大青龙汤证治 主症: 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风寒外束,卫闭营郁。 无汗 脉浮紧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郁热扰心 烦躁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 方药】 桂枝二两 ——通阳解肌 通阳解肌 麻黄汤 麻黄三两 走表——发汗解表 发汗解表 走表 入肺——宣肺平喘 入肺 宣肺平喘 利肺降气 杏仁七十个 ——利肺降气 调和诸药 甘草粉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宣降肺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麻黄不可轻易去之。) 服药后的转归: 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此寒去欲解也” 服汤已渴者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治法】 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方药】 方药】 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 ——发汗、平喘、利水。 发汗、 发汗 平喘、利水。 桂枝三两 ——解表、通阳、散寒。 解表、 解表 通阳、散寒。 芍药三两 ——破阴利水,助桂枝调和营卫。 破阴利水, 破阴利水 助桂枝调和营卫。 细辛、 细辛、干姜各三两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散寒化饮 敛肺止咳; 姜辛散太过。 敛肺止咳 防麻、 五味子半升——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 化痰降逆止呕。 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半升 ——化痰降逆止呕。 甘草三两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甘缓和中, 甘缓和中 调和诸药。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及机理探讨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及机理探讨
一185.
阴虚失眠是目前不能否认和忽视的临床客观存在 病症,经临床观察发现,大剂量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有效 治疗阳虚失眠,现报道如下。 1病例举例 王某,男,4l岁。该患失眠长达15年之久,曾服 酸枣4--汤等多剂安神类药无效,患者长期入睡困难,睡 后多梦易醒,每晚只能浅睡2h左右,白天疲乏无力,精 神困倦,健忘,为此深感痛苦。察其脉象沉迟,触其手、 足心冰凉,舌苔白腻,边有齿痕。患者自述夜尿频多, 平日怕冷,不能吃凉的食物,近年来常耳鸣,听力严重 下降,记忆力减退。综合以上四诊合参,初步辨其病因 病机为素体心。肾阳虚,致使阳不入阴,故不寐。治当扶 阳以散凝结之寒,使阳气入阴。考虑到患者患此顽疾
长达10余年,非投峻剂不能奏效。处方:炙麻黄309,
熟附子609,北细辛309,炙甘草1209,上4味,3剂,水 煎服。每剂药中熟附子先煎3h,纳余药再煎30min。 患者服药3剂后,睡眠质量大有改善,每晚睡眠时间较 前延长2h左右,患者自述这是他多年以来服其他安神
表2回收率测定结果 试验称样量样品含添加甘草酸实测甘草酸回收率 次数(g)量(mg)铵量(mg)铵量(mg) (%)
嚣鼢c%,
结果表明,本法有良好的回收率。 2.9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 溶液各IOI.L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含量。结果 见表3。
表3样品测定结果(n=5)
通过方法学考察、样品定量测定分析,该方法简
便、准确,为小儿止嗽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
・913・
麻黄细辛附子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经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有效治疗素体阳虚阴盛之顽固性失眠。其中麻黄所发挥的作用有二: 一可有效温振心阳,心阳充足则可使心火下蜇于肾,为阳气入阴提供条件;二可破阴寒凝结,寒凝散则为阳气入阴打开通 路。细辛、附子辛温,共奏扶阳之效。如此使得体内阳气充足,使阳入于阴之通路开,则阳自能入阴。阳入阴则寐,失眠 自愈。 关键词:阳虚;失眠;麻黄细辛附子汤;扶阳 中图分类号:11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6—0913—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义】
胡希恕:发汗后,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汗出而喘,
麻 杏 甘 石 汤
虽有似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但这里汗出多,而喘也 剧,此为既有表邪复有内热,并非桂枝汤所宜,是表邪 内热兼而有之,故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解表以清里。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与麻黄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证:三证都有喘息症状, 本方证是热壅于肺,肺失清肃作喘,汗出而喘,发热, 无恶寒,治疗重在清肺平喘; 麻黄汤证为寒邪闭肺,肺气上逆作喘,无汗而喘,恶寒 重,治疗重在辛温开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是表邪未解,宿有喘疾,新感引发 宿疾,微喘,有恶寒发热,治疗以解新感为主,兼以平 喘。
【应用】
风湿痹症:
治上肢或下肢未端麻痹,重则如电击不仁,四肢无力;
麻 杏 苡 甘 汤
关节炎,肢体关节疼痛红肿。
肺系疾病:
风湿咳嗽、风湿喘证、风湿感冒,畏风发热无汗,肢冷疼痛;
小儿喉源性咳嗽,喉中作痒,呛咳少痰,
治肺脓疡,初起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痛。(薏仁是很好的排脓
四、麻杏甘石汤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
麻 杏 甘 石 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服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条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麻 杏 甘 石 汤
【医案】
扁平疣: 患者钟某,女性,30岁,工作时常接触酒精等化学物品。
麻 杏 苡 甘 汤
2010年双手手指及掌背开始出现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 起初仅2-3粒,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无渗液,颗粒较 大的会有疼痛感。后来颗粒逐渐增多,增加至10-20粒。 患者经常自己用剪刀切除丘疹。 2011年6月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激光治疗。经过上述处 理后丘疹仍反复长出。 2011年11月11日,患者经同乡介绍求治于黄仕沛老师。 刻诊:双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肤颜色稍深的 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径约3mm。
【条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
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汤。(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21 )
【方义】
薏苡仁:
麻 杏 苡 甘 汤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
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
胡希恕:此与麻黄加术汤虽均治风湿,但麻黄加术汤偏
麻黄汤及其类方探讨
一、麻黄汤
【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
麻 黄 汤



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 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 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 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6)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麻 黄 汤
【服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主治】
用于太阳病伤寒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麻 黄 汤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 不发汗或发汗不彻因致衄者(46、55) ; 或脉浮病在表者(37、51、52); 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36);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232、23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汗出而喘者
麻 杏 甘 石 汤
风寒在表,发汗可解。但当外邪闭郁,肺有蕴热之时, 若用辛温发汗,则使肺热加重。邪热迫肺,肺失清肃, 故见喘息。里热蒸腾,津外泄,故汗出。 身“无大热”也无烦渴,也非阳明热证,证属热壅迫肺, 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因而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石膏清泄肺 热,其用量倍于麻黄,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一寒一 热,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医案】
扁平疣: 予麻杏苡甘汤。处方如下:
麻 杏 苡 甘 汤
麻黄十二克,北杏十五克,薏苡仁六十克,甘草三十克。
七剂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 3次。 11月25日,即服药后第14天复诊。薏苡仁粉尚未做好, 丘疹已开始脱落。继续服上方汤药七剂,并嘱加服薏苡 仁粉以巩固疗效。一周后丘疹仅剩2-3粒。 2012年1月,其同乡来诊时询悉钟某之丘疹已全脱落, 未复有新的丘疹长出。
【化裁】
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
麻 黄 汤
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 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 (《圣惠方》)
【探讨】
1.麻黄汤是怎样组方的?
麻 黄 汤
二、麻黄加术汤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麻 黄 加 术 汤
【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本方为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之良方,
麻 杏 甘 石 汤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 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小儿痉挛性喉炎、小 儿急性扁桃体炎、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肺炎等,属邪热壅 肺者。肺热重者,可加羚羊角粉;本方治肺痈发热喘咳, 脉浮数,臭痰脓血,渴欲饮水者,宜加桔梗,时以白散 攻之。(《类聚方广义》) 皮肤疾病:本方可用于辩证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五官科疾病:本方用以辩证治疗多种眼科疾病,如天行 赤眼、花翳白陷(角膜溃疡)、凝脂翳(化脓性角膜炎) 等。 其他疾病:用本方辩证治疗遗尿症,其共同特点是,都 有咳痰或喘的症状,认为是肺气壅滞,治节无权所致。
【医案】
扁平疣:
麻 杏 苡 甘 汤
按:黄师曾用苡仁粉治疗扁平疣多例屡屡验。其心得曾
发表在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审的《中医简便廉验治法》一 书中。 以往单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脱落,此例 服后第14天内丘疹便自行脱落,较以往所见为快,是否 丘疹较细小加之与麻杏苡甘汤合用而效果增强?有待观 察更多病例以证之。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为此品平淡无奇,只注重其 利水渗湿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本药非一般平淡之品 可比。扁平疣虽非大病但也是气血结聚而成。黄师用此 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时往往信疑参半,至疣体自然脱 落后才啧啧称奇。本例未来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复 方汤剂治之。而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故选用麻杏 苡甘汤。竟效更速。
药)
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鸡眼及多发性扁平疣,出现于肢体
头面皮肤,色黄褐,偏平小疙瘩;
【医案】
风湿感冒: 李某,男,36岁。1975年。因汗出受风所致。今发热已
麻 杏 苡 甘 汤
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重,伴有咽痛 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 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遂议为风湿性感冒病, 因风湿郁闭,湿阻气机,气机不畅而出现各证,劝其试 服麻杏薏甘汤: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薏苡仁30克 甘草7克;另加秦 艽10克,白蔻7克。 仅服一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 更服2剂,以巩固疗效。
于治寒,故用性温的白术;而本方偏于治热,故用性寒 的薏苡,且去桂枝。(麻黄 9 克,薏苡仁 18 克,杏 仁 6 克,炙甘草 6 克) 刘渡舟教授应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以及麻杏苡甘汤 治疗喘证,称之为云龙三现。何谓“云龙三现”?一见 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石甘汤,三 见于治疗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探讨】
为什么“加术” ?
【探讨】
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
麻 黄 加 术 汤
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 蓟,生山谷。(《神农本草经》)
本方以麻黄汤解表发汗,以术祛湿解痹,此处以苍术
为当。人体水液外出最主要的途径有二汗与小便,方 中苍术可利小便,小便多则汗少,故为一小发汗法。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化裁】
本方去桂枝,名三拗汤,主治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
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 满气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 黄 汤
三拗汤:
【组成】: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上等分。 【方义】: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其不去根节, 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乃取 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 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三拗”,指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黄不去根节,杏 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
【分析】
寒性凛冽,凝滞收引,外闭卫阳,则肺气不宣,内伤营
血,则涩滞不畅。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营卫畅,汗出 而在表之风寒得解。
【医宗金鉴】
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汗,如单刀直入之将,用之若当,
麻 黄 汤



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 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代之。 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 庸工不知其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不峻也, 遂谓麻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 熟知此汤合桂枝汤,名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阳留连未 尽之寒热; 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 解太阳热多寒少之寒热; 若阳盛于内,无汗而喘者,又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以解散太阴肺家之邪; 若阴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 散少阴肾家之寒。 皆不温覆取汗。因是而知麻黄汤之峻与不峻,在温覆与 不温覆也。此仲景用方之心法,岂常人之所得而窥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