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 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 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
五、诊断
•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 (一)临床诊断病例
•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 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并发症
•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 1.肺炎
•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 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 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 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 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 5.脓毒性休克
•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实验室检查
•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 计数明显降低。
•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 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完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完整版流行性感冒(common col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0年流行性感冒的诊疗方案。
第一篇: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轻微发热等。
一般而言,通过休息和适当的自我护理即可缓解症状,而无需特殊的治疗。
以下是2020年完整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1. 休息和适当加强营养:休息是让身体充分恢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当出现感冒症状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在饮食方面,增加摄入含有充足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可以增强免疫力,并促进康复。
2. 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同时要增加摄入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汤、粥等。
多喝温开水可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稀释黏液,缓解鼻塞和咳嗽。
3. 充足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治疗感冒至关重要。
足够的水分有助于稀释黏液,减少咳嗽和鼻塞的症状。
此外,多喝水也可以预防脱水。
4. 常规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感冒症状,常规的非处方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如止咳糖浆、退烧药、抗组胺药等,但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指导服用。
5. 鼻腔冲洗:通过盐水冲洗鼻腔,可以有效清除黏液和减轻鼻塞。
此外,鼻腔冲洗还可以减少病毒在鼻腔内的繁殖,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
6. 避免交叉感染:正确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都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上就是2020年流行性感冒的完整诊疗方案的第一部分。
接下来,将进一步介绍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二篇: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疫苗接种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以下是2020年流行性感冒的完整诊疗方案的继续部分:7. 药物治疗:如果感冒症状持续或加重,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或局部使用药物。
(完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21页】

9、治疗
抗病毒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 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 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次;9~11 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 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 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 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2)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 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疗程5天。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 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d新生儿6mg/kg, 31-90d婴儿8mg/kg,91d-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 ,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
全国既往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为进一步规范 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 南(2019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 本诊疗方案。
2、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 四型。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 和水貂等。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循环并引起季节性流行,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 染。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后症状轻微。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是 否导致人发病并不清楚。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 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 例可见胸腔积液。
山东省2020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关于印发《山东省2020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案》和《山东省2020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
各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委属(管)医疗机构:
2020年冬季我省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为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冬春流感的早期治疗,提高救治能力,减少疾病传播,发挥中医药参与处置重大传染病、流行病的优势,结合山东地域特点、气候及流行病学特点,制定了《山东省2020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案》和《山东省2020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参考。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1月16日。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
18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 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
4
二、病原学
甲型
甲型流感病毒中 的H1N1、H3N2亚
型
今年秋冬季节 人主要感染的 流感病毒类型
丁型
流感病毒
(属正粘病毒科,
RNA病毒。依据核
蛋白和基质蛋白可 分为四型)
乙型
丙型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
乙型流感病毒中 的Victoria和 Yamagata系。
5
二、病原学
对乙醇、碘 伏、碘酊等 消毒剂敏感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 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
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版
16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并发症: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
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

八、加强人群密集场所防控,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重点场所及密闭交通工具 的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 和倡导,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在流感流行季尽量避免 去人群密集场所,鼓励群众外出时规范配戴口罩,减 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降低感染或传播风险。
九、有效应对,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
十三、弘扬中医理念,做好中医药防治流 感工作
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技术方法,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防控流感策 略和重要措施,加大中医药防治流感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利用中 医药预防流感。要优化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加强中医医疗机构 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儿科等重点科室专业力量,优化医疗 资源调配,满足就医需求。要充分利用流感中医药防治临床科研 一体化平台,参与中医药预防、治疗有关药物的研发。
前言
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将陆续进入冬春季流行季。为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 防控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工作,切实指导各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 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协同、依法科学、 联防联控的防控策略,实施“强化监测预警、免疫重点人群、推进多病共防、规范 疫情处置、落实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举措,全面开展流感防控,减少重症 和死亡,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统筹安排部署,密切部门协作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流感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统 筹安排部署冬春季流感防控工作。要组织宣传、教育、工业和信息化、 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中医药、药监等部门,定期会商研判疫 情形势,共享防控信息,完善防控对策,共同依法科学做好流感防控工 作。要结合新冠肺炎督导检查工作计划,统筹做好流感防控工作督导检 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完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动脉血气分析
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 酸碱失衡。
04.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 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 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 高。
05.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免疫荧光法) (2)病毒核酸检测 (3)病毒培养分离 (4)血清学检测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四)影像学表现
➢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 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 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 积液。
• ≥65岁的老年人
• 肥胖者
[体重指数(BMI>30]
•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四、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 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 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 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 病毒感染人体后,严重者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感 染中毒症(sepsis),从而引起ARDS、休克、脑病及多 器官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
七、重症、危重症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 呼吸衰竭 2. 急性坏死性脑病 3. 休克 4. 多气官功能不全 5.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 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 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休克 等。
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0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02.血生化
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 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
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 常需较长时间。
➢ 急性坏死性脑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 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 、脑干被盖上部(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腹和小脑髓 质等。
六、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 的疾病。
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 在特定场所,也可能通过 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 惕。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 人群普遍易感。 •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
预防相应亚型/系的 流感病毒感染。
三、流行病学
• <5岁的儿童(<2岁更易发 生严重并发症)
• 患有基础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 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 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抑制等;
传染源
流感患者、 隐性感染者
•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 染性。
•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 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 免疫功能受损危重患者排毒 时间可超过1周。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 嗽等飞沫传播。
•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 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 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六、诊断
在流感流行期间,在流 感潜伏期内有流感疫区 居住或旅游史,有流感 患者接触史
流行病学史
呼吸道症状轻 全身症状重
典型临床表现
结合发病季节 发病季节性
二、病原学
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
对热和紫外线敏感
56℃加热30分钟可灭活
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 白不同,分为甲、乙、 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和Yamagata系。
三、流行病学
确诊: 主要靠病原学检测,比如流感抗
原的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七、重症、危重症病例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 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四、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二)病理改变
➢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黏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 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的改变;危重症者可合并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 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急性坏死性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坏死性病变; 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等心肌炎的表现。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
一、流行性感冒概述
概念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 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 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 能不奋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 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