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 - 中草药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木脂素)及其苷类 v 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黄酮
PPT文档演模板
•香豆 素
•蒽醌
•木脂 素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3.两性化合物: 结构中既有碱性基团也有酸性基团 氨基酸、蛋白质
4.中性化合物: 分子结构中既无碱性基团也无酸性 基团的化合物,如萜类和挥发油、 甾体等。
中药化学成分大多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 类型众多,结构复杂,数目庞大。然而其结构 间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许多化合物在分子结 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 • 植物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由不同的生 物合成途径产生出结构千差万别的代谢产物。 •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v (一)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 “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 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 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 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溶剂提取法
PPT文档演模板
羟酸单酰辅酶A是中药体内生物合成各种萜类、
甾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PPT文档演模板
•MVA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三、莽 草 酸 途 径
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由这 一途径衍化生成,如苯丙素类、木脂素类、 香豆素类等。
此途径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 皮酸,再由桂皮酸生成各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物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
•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 一、乙酸-丙二酸(AA-MA)途径 • 二、甲戊二羟酸(MVA)途径 • 三、莽草酸途径 • 四、 氨基酸途径 • 五、复合途径 • 六、中药中其他成分类型

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不断进⼊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结构中亲⽔性基团多,其极性⼤⽽疏于油;有的亲⽔性基团少,其。

极性⼩⽽疏于⽔。

这种亲⽔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是和化合物的分⼦结构直接相关。

⼀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中功能基的极性越⼤,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的极性⼤,亲⽔性强,⽽亲脂性就越弱,其分⼦⾮极性部分越⼤,或碳键越长,则极性⼩,亲脂性强,⽽亲⽔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醇是亲⽔性⽐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较⼩,有羟基存在,与⽔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有相似处,但分⼦逐渐地加⼤,与⽔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分层。

氯仿、苯和⽯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物,分⼦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的溶剂。

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较⼩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性,极易溶于⽔,就是在亲⽔性⽐较强的⼄醇中也难于溶解。

淀粉虽然羟基数⽬多,但分⼦⼤⼤,所以难溶解于⽔。

蛋⽩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有⼀定程度的极性,所以能溶于⽔,不溶于或难溶⼦有机溶剂。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中草药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材,它们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等。

为了研究和利用这些化学成分,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1.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中草药提取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草药与适量的溶剂(如醇、水)混合并浸泡,以使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浸提时间一般较长,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浸泡时间和溶剂种类等参数来调整提取效果。

2.液液分配法液液分配法是利用在两个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中草药与溶剂混合,在振荡过程中,目标化合物会分配到两个不相容的溶剂相中,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两个相分离,从而获得目标化合物。

3.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加热使中草药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转化成蒸馏气体,随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转化回液体,最后将液体收集。

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分离挥发性化合物,并且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

4.萃取法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选择性溶解性进行分离。

首先将中草药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溶液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浓缩溶剂获得目标化合物。

5.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对混合液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混合液加入柱层析管中,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解吸力和扩散速率等差异,使其逐渐分离。

层析柱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体系、柱材和固相材料,以增强分离效果。

总之,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浸提法、液液分配法、蒸馏法、萃取法和柱层析法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草药的组成和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从而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草药以植物药为主,而植物都是由复杂的化学成分所组成。

其中主要有纤维素、叶绿素、单糖、低聚糖和淀粉、蛋白质和酶、油脂和蜡、树脂、树胶、鞣质及无机盐等。

其中,许多物质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一般认为它们在药用上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而另外一些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苷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虽含量很少,多则百之几,少则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

但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其中有些已应用于临床,我们称之为有效成分。

当然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如天花粉的引产有效成分是蛋白质,香茹中的多糖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进行中草药成分提取前,应注意对所用材料的原植物品种的鉴定并留样备查。

同时要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利用前人的经验。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第一、从植物中提取已知的有效成分或已知的化学结构类型者。

如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麻黄中提取麻黄素;三棵针中提取黄连素等(提取有效成分)。

或从植物中提取某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酸性成分。

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从大黄中提取总蒽醌(提取有效部位)。

工作程序比较简单。

一般先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工业生产的方法,搜集比较该种或该类成分的各种提取方法,再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用。

(注意先重复该方法,得到产品后,再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改进工艺,达到大生产要求)。

第二、从中草药中寻找未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时,情况比较复杂。

只能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在临床或药理试验配合下,经不同溶剂提取,以确定有效部位。

然后再逐步划分,追踪有效成分最集中的部位,最后分得有效成分。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对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通常是利用适当的溶剂或适当的方法将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从植物中抽提出来。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汽蒸馏法和升华法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屮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屮药材屮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1.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漩。

(-)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血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己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尢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屮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屮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屮药屮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小(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乩沉醇法b.加石灰水或醋酸铅一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1果胶一存在植物的果实屮,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1树胶一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I古I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屮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中药提取方法

中药提取方法

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概述(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

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

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的乙醇中也难于溶解。

淀粉虽然羟基数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难溶解于水。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汽蒸馏法 三、升华法
一、溶剂提取法
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 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 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 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
溶剂可分为: 水、亲水性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依次排序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 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 酮<乙醇<甲醇<水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 离方法
2.酸性化合物: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 ——黄酮、醌类、苯丙素(香豆素、
木脂素)及其苷类 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HO
O
OH OH
OH OH O
黄酮
HO
OO
香豆素
O
OH O
蒽醌
OH
OH
木脂素
3.两性化合物: 结构中既有碱性基团也有酸性基团 氨基酸、蛋白质
2.回流提取法:是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 剂,在回流装置中对药材进行加热回流 提取,该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因为长 时间加热,所以不适合受热易破坏分解 的成分。
3.连续回流提取法:是回流提取法的发展, 具有消耗溶剂量更小,提取效率更高的 优点。常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
水-是一种强极性溶剂。无机盐、糖类、 分子不太大的多糖、鞣质、氨基酸、蛋 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和极性苷类 等都能被水溶出。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的 缺点是:提出的杂质多。
流动相: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 性有机溶剂
洗脱顺序:极性小的化合物先出柱,极 性大的后出柱。
应用:适用于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化合 物,如生物碱、苷、糖类、有机酸等。
反相色谱:
固定相:石蜡油,化学键合相(如 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

六大新技术实现高效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

六大新技术实现高效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

六大新技术实现高效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

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

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

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FE)是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革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

常用的SCF为CO。

,因为CO。

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

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旧1.9倍和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利用超临界CO。

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革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利用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革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有机酸
(一)、概念: •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 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 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 成盐。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 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
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 如:甘草酸、 松香酸等。
(三)性质:
• 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 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机 溶剂而难溶于水。
•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 剂。
(四) 提取分离方法:
• 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广 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
• 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 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 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 分离除去油性成分,)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 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 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 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 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 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 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
• 由2-9个单糖分子成, 有甜味、能溶于水, 难溶于或几乎不溶 于有机溶剂(醇沉 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 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 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 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 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 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 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 性质: • 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
而沉淀析出。 •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
沉淀(但不变性)。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
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 等。)
1.淀粉
•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 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 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 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 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 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 用醇沉法除去。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
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 、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
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 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 生丙稀醛臭味。
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 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 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 药。)
2.性质: 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 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
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
四、油脂和蜡
• (一)油脂 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 如薏苡仁醋。
性质: 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回流提取 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 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 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可与挥发油区别) 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 而产生腐臭味
• (二)蜡
①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 作用。
②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 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 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 —水沉。
六、挥发油
• 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 混合的挥发油成分的总称。
•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 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 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 —多视为有效成分。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 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 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