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3、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教学步骤】一、课前活动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

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

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

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共6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共65张PPT)

(曹魏)。 • “二乔”代表东吴 的命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暗 含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 • 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 风”的不平。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 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 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 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 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 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 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 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课堂训练
背诵全诗,巩固检查
默写:《赤壁》 1.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中表示议论,以二乔的命运 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 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 叹之情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 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 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诗词曲五首》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和掌握《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静夜思》和《登高》五首作品的诗义和意境。

2.掌握诗词的基本特征和常见表现形式,如意境、音韵、押韵等。

3.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诗词赏析和创作。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理解和掌握五首诗词的意义和诗歌特征。

2.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诗词赏析和创作。

3. 教学方法1.导入法:运用图片、视频或雕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2.诗词朗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诗词鉴赏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4.诗词辨析法:通过对比不同的诗词,教导学生掌握诗词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雕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第二步:引入《诗词曲五首》1.通过辨析五首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进行诗词朗诵,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分析《诗词曲五首》的主题和表现形式1.分析每首诗词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每首诗词中的表现形式,如意境、音韵、押韵、修辞等。

第四步:进行诗词鉴赏1.分别对五首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2.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模仿,以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第五步: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5. 教学评价标准1.学生能够理解五首诗词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诗词鉴赏和创作。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 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准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赤 壁
• 作者: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 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 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 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 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 七绝。有《樊川文集》。
赤 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
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
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
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1.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gē liáo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酬 乐 1.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扬 州
• 怀旧空y吟ín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pàn
初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zàn
zhǎng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



2. 借天 扬助注释参,考理巴我:解郡被诗的扔山到意楚那。地里的二水十好三凄年凉 确的 实地 久方 长, 。

luán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chóu chú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怀
兴,百姓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第一首是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疑问探究: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水调歌头(shuǐ diào gē tóu) 苏 轼
丙辰中秋(Zhōngqiū),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 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jīn xī)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十八页,共46页。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
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 (huàntú)失意,贬官密州,心 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 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 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 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 中写下这首词。
第十九页,共46页。
朗读课文,整体 (zhěngtǐ)感知
第二十页,共46页。
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第八页,共46页。
「山河破碎(shān hé pò suì)风 飘絮
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 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身世(shēnshì)浮沉雨打
艰苦卓绝的斗争 坎坷不平的一生
第九页,共46页。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 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 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 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 「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 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  教案
5、抒情诗、赠答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并默写。
四、小结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后小计
二、朗读
1、指名朗读2、纠错再读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4、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四、探究
1.本曲的曲牌名是?题目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2.就描写的感觉角度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3. “山河表里”分别指的地方是那里?
(潼关外的黄河潼关内的华山。)
4.曲中哪几句写了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三、掌握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2)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2)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2)
课题:25、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了解五首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

重点
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难点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
检查学生背诵;
二、品析
合作探究,赏析积累名句。

多媒体显示: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
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
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
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
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
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
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2.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介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古文_______。

(2)《赤壁》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______”。

(3)《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诗人。

(4)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弟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______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5)张养浩(1269~9年),字_______,号______,___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是______)兼长诗文。

初为山东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

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

至治元年(13年)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

天历二年(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

2.文体、背景介绍xx简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典雅,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词大致可分小令(5字以内)、中调(59一9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元曲介绍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背景介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以此诗明志节。

(4)《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词作于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妻子亡故,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

时值中秋苏轼作词怀之。

(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3.字音、字形、词语(1)注音或写字闻笛fù( )折jǐ( )干gē( )寥落( )风piāo xù( )hàn qīng ()宫què( ) huáng()恐qióng楼()绮户()chán juān()fēngluán ( ) chóu chú()(2)解词(注意黑体字字形)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事长向xx()何似在人间()千里共婵娟()伤心xx经行处()(二)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反复吟诵这五首诗词,对照注释理解五首诗词曲的大意。

2.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3、《赤壁》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起舞......在人间。

”体现了诗人的什么人生态度?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照无眠。

”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7.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怒”二字的妙用。

(二)展示交流三、拓展延伸(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xx。

B.东风不与xx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x。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xx缺。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富有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概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xx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课外阅读xx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xx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思念),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指亡妻的坟墓)。

①这一词是悼念亡妻去世1周年所作,抒发了对妻子________的感情。

词在感情上显得________。

②上半阕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是作者在梦醒之后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悲痛之感。

下半阙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写了作者梦中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背诵五首诗词,完成下列填空题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①词中能够表达词人豁达胸襟有寓含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词中表达词人想远离仕途,又担心寂寞难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诗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

”《水调歌头》中由此脱化而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词中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词中表明作者由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仍热爱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坎坷遭遇----渲染---辛酸归来感慨----用典----悲痛酬xxxx初事、情、景、理相融逢席上见赠感叹身世----写景---愤激席间赠言-----抒怀----昂扬前两句----兴感之由赤壁非凡的史知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颔联:国破家亡过零丁洋追忆过去丹心垂史颈联:悲愤忧惧映照xx感叹眼前xx:以死xx-------激情慷慨把酒问天------不知何年上xx叙思想矛盾欲归又恐-----起舞弄影水调歌头月照无眠--------不应有恨下阙抒怀念之情人有离合------千里婵娟雄伟气势写景xx(xxxx)所见所感xx深沉感慨感慨xx[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相关:1.关于xx五首的教学设计2.初一语文诗五首课件3.《古代诗歌五首》教案4.咏物的古诗十五首5.xx励志诗歌五首6.诗词五首教学课件7.精选现代诗歌五首.现代诗歌五首9.咏雪的古诗五首1 .xx五首及诗人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