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矿业大国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矿业大国,煤、铁、有色金属、建材、无机盐、非金属等矿产的采掘量都很大,许多矿产如煤高居世界第一。
目前,许多矿山利用矿石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同时,大量的资金投入新矿山的建设。
在其中,金属矿山更是冲在前面。
由于金属矿石一般都需要选矿,也就是说需要破碎矿石。
破碎矿石的过程是一个大量产尘的过程,人类工业文明史中大量出现的“矽肺病”大多源于此,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的现代工业进程,也不例外。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及企业普遍重视防尘,“矽肺病”虽没有灭绝,但确实远少于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搞好防尘工作,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矿山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我国金属矿山除尘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里程、现状我国大规模的开采矿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除尘技术及设备均学自前苏联,但技术的应用及设备的制造、维护水平均较低,直到文革前,除尘技术和设备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粉尘的控制水平不高,有些地方粉尘甚至处于失控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采矿技术、设备,建成了很多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山,除尘技术及设备均得到长足进展。
现在,我国矿山除尘的技术已经成熟,有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也有了一批水平较高的除尘设备制造商;很多矿山也愿意对除尘投资,有了一批粉尘控制水平很高的企业。
2.1除尘技术的进步①技术标准与世界基本同步。
现行矿山除尘的最重要技术标准有两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这两个标准一个规定了操作岗位的有害物(主要是粉尘)浓度限值,另一个则规定了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于大气中的有害物(主要是粉尘)浓度、总量限值。
对国内大部分矿山而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为:操作岗位的粉尘浓度限值为2mg/m3,除尘系统排放的粉尘浓度限值为100mg/m3。
②除尘系统大型化。
一方面这是矿山大型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除尘技术发展的结果。
早期的一套除尘系统只能带3个以下的除尘点,现在则可以有数十甚至上百个,它得益于除尘管路设计及调整技术的巨大进步。
2022年上半年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2022年上半年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矿业经济形势和矿产品供需形势如何?下半年的走势又将怎样?中国矿业联合会日前组织相关协会召开了2022年上半年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对包括煤炭、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黄金等在内的主要矿产品的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报告。
矿业经济整体运行不佳今年上半年,受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的价格、贸易和矿业投资等指标消失了震荡收缩,矿产品产量较去年增速放缓,部分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回稳势头。
这主要表现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价格大幅下滑,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更加严峻;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回稳势头,并有望进一步连续回稳的态势;钨市场需求依旧低迷,价格震荡下行,出口钨品有所增长,进口连续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铁矿石的市场供需拐点凸显,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国内矿山企业压力增大;黄金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企业利润及经济效益低于2022年同期;主要化学矿产品产量仍保持增长,库存增加,价格弱势整理,同时进口下降、出口增加;非金属矿产品产量除萤石持平、滑石增加外,其余均略有下降,总需求呈下行态势。
主要矿产品产量状况: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8.16亿吨,同比下降1.8%;全国煤炭销量17.27亿吨,同比下降2.1%。
1月~5月全国铁矿石原矿累计产量5.68亿吨,折合精粉产量1.52亿吨,同比增长10.7%;铁矿石市场供需拐点凸显,1月~5月生铁产量3.01亿吨,同比增长0.2%,折合铁矿石需求量4.97亿吨。
1月~5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715万吨,同比增长4.84%,估计1月~6月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5月全国钨精矿产量47266吨,同比增长2.44%,全矿钨矿产量总体平稳。
全国黄金产量在1月~5月累计达171.09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662吨,同比增长9.37%。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前言: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规模庞大,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仍存在利用率低下、环保问题突出等问题,为此,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矿产资源总体概况按照我国资源总体格局,我国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十分明显,以中国地质地图为例,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其中产区覆盖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以上,主要矿产种类包括煤炭、铁矿、铜、铝、镍、磷矿、锌等十余种。
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现状按照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和利用情况如下:煤炭:2019年煤炭开采总量为38.6亿吨,其中主力煤占92.5%,煤矸石利用率为65.2%。
铜:2019年铜矿开采总量为169.4万吨,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铜矿石资源严重缺口。
铁矿:2019年铁矿开采总量为1.05亿吨。
锌:2019年锌矿原料开采总量为73.7万吨。
镍:2019年镍矿开采总量为20.2万吨,其中镍铁生产主要依赖进口。
磷矿:2019年磷矿石开采总量为1.36亿吨,但优质磷矿石严重缺口。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难度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1.能源和环保问题能源和环保是矿产资源利用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仍然非常大,这不仅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使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责任面临挑战。
2.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整体规模庞大,但质量和分布失衡,各领域的矿产资源优质稀缺,开采成本较高,这使得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当前重要的问题。
3.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是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型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重,矿区人口过多,矿山塌陷等问题屡见不鲜,如何在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和进行安全生产,已成为发展矿产资源事业的重要保障。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全国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开采和利用对于我国的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事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了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全国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矿产资源总溯源与利用现状概述中国是一个矿产大国,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丰富,包括了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域广阔,有些资源非常丰富,如动力煤、铝土矿、粘土等;而有些则比较稀缺,如锂矿、铝矿、铜矿、重稀土等。
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面,中国的规模已经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对矿产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上,中国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部分地区由于能源消耗过大、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过度等原因,导致当地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矿产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的提高。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积极推进了矿产资源的利用。
二、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1、金属矿的利用金属矿的利用是中国矿产资源利用中的重点之一。
中国是一个金属矿大国,黄金、铜、铅、锌等金属矿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中黄金矿是我国独有的资源,是中国珍贵的资源之一。
在黄金的利用方面,国家对黄金的开采有一定的管控,主要采用结合开采和管控的方式。
在铜、铅、锌等金属矿的利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铜、铅、锌三大产量国之一。
在我国,铜、铅、锌这三种金属的长期供需形势总体上较为稳定,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
2、非金属矿的利用在非金属矿的利用方面,我国土壤、砂石、磷矿、石膏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在矿石类非金属矿的利用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说,我国生产的高岭土、滑石、砂岩等矿产资源大部分用途是用于建筑材料中,利用率低,使用方式单一。
非金属矿是建筑、航空、国防、船舶、铁路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基础原料,矿物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 煤炭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和湖南五省。
其中,山西省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开采地区。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稳步增长,但随着环保力度加大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炭企业的生存状况越来越艰难。
2. 金属矿产资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铁、铜、铝、锌、铅、锡等多种重要金属。
其中,铁矿资源量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新疆等地。
而铜矿和铝矿等非铁金属矿产资源占比较小,但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可小觑。
3. 稀土矿产资源稀土矿是目前世界上蕴含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我国是全球稀土矿供应的主要国家之一,稀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以上。
然而,由于其开采和提炼过程中存在一些环境和资源损耗问题,我国的稀土开采利用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 开采模式存在单一性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大多采用传统的采掘手段,对于资源的开采方式和技术水平缺乏规范和创新。
这使得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产业的需求。
2. 顶层设计不足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但当前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对于矿产资源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导致各地政策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3. 环保意识不够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保问题的引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当然,现阶段我国也已经开始大力加强对于绿色开采的要求和力度。
但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保意识不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存在。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浅析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
矿产资源从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它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正是以矿产资源利用主体的变更来划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阶段。
工业革命以来,又经历了煤、铁器时代和石油、有色金属时代以及核能与电子硅产品时代,带来了先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百年强盛,继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百年强盛。
正是资源分布和利用格局,再加上技术经济条件运动的格局,也决定了现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与开放经济体系的一体化。
矿产资源状况一直都是影响国内经济布局和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生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固定的,只能是越来越少,由于矿产资源的耗量在急剧增长,使得有限的矿产资源呈现出衰竭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意识到矿产资源总有一天要枯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
然而,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上和技术上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却仍然在不断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耗竭,而且耗竭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的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
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我国钼矿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工 业 技 术1 钼的主要用途及发展前景钼具有非常多的用途,钼本身是具有极其有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矿产资源。
钼的很多特性,导致其在高科技的尖端领域,以及一些国防和军工等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钼主要用于特种钢、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和军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其应用愈来愈多地渗透到各个部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钼还是稀有的高熔点金属,80%左右作为合金添加剂用于钢铁工业,是非常好的合金化元素。
在工业的应用中,钼可以与多种的金属相互混合,制成满足各种需要的合金,如能与钨、镍、钻、错、钦、钒、钵等组成高级合金,以提高其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通过添加钼、铬、镍、钒,可以生产结构合金钢(如轴承、气缸、齿轮、压力容器和螺栓等)。
此外,钼还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这使它也被应用到石油化工领域。
2 我国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1钼矿的投资和开发过热任何矿产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有节制和有一定的计划性。
有计划性的科学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才是对资源的一种最恰当的利用。
但是,目前我国在近几年来,钼矿的投资和开采达到一种过热的现象。
前几年,我国一些矿产采用风险性的投资方式,只要投资探得钼矿的存在,就可以获得开采权。
这种投资方式,导致很多的投资者受到利益的驱动而将大量的资金放在钼矿的勘探和开采上。
近年来钼的找矿地质勘探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投资剧增,找矿成果颇丰,新钼矿点大幅度增加,查明钼资源量亦大幅度增加。
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钼矿点比2003年增加7107个,增幅为42.46%;钼查明资源量增加了134.48万吨,增幅为13.43%。
2.2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浪费严重钼矿的过量开采和加工,导致其生产上的过剩和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出现。
从2003年到现在,钼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不断上涨,促使更多的人将资金和设备都投入到钼矿的开采和加工出口中,利益的驱动和促使最容易使人丧失理智。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其矿产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
本文将就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进行详细探讨,带您了解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状况。
一、能源矿产资源1. 煤炭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最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采用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煤矿类型。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东北和西南地区。
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
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利用水平井、多支井等新的钻探技术,加速了资源的开采速度。
二、金属矿产资源1. 铁矿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铁矿石的主要产区有四川、贵州、云南、辽宁等地。
铁矿石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或地下开采的方式,其中露天开采在我国更为常见。
2. 铜矿石中国的铜矿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新疆和四川等地。
我国铜矿石开采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露天开采在云南地区较为常见。
3. 铝矾土铝矾土是中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和贵州等地。
铝矾土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通过清洗分选、氧化还原等工艺进行加工,生产铝金属。
4. 钨矿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矿石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钨矿石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地下开采为主。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1. 磷矿石中国的磷矿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磷矿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选矿加工,提取磷酸盐等化学产品。
2. 盐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盐生产国,盐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等地。
盐矿的开采主要采用溶解采矿、湖盐采矿等方式,通过蒸发和结晶等工艺生产食盐和化工盐。
3. 石灰石中国石灰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和贵州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对我国十八种大宗矿产开发利用状况作了调查。
这十八种矿产是煤、铁、锰、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铝土矿、镍、金、稀土、硫、磷钾,结合国土资源部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成果作了分析。
这十八种大宗矿产开采利用状况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我国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一)煤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
我国正在成为煤炭出口大国。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炭品种齐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华诚金属网()了解,我国煤炭资源总量10142亿吨,保有储量1292亿吨,基础储量5949亿吨,资源量2901亿吨(均为1999年资料,下同),位居世界第三位。
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市仅占7.8%。
按煤种分,低变质烟煤34%,中变质烟煤33.2%,贫煤、无烟煤18.8%,褐煤14%。
我国煤矿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贵州、安徽等省区。
重要的矿山有大同,乌海、准葛尔、石咀山、太原、潞安、平顶山、铜川、开滦、兖州、阜新、抚顺、铁岭、鹤岗、七台河、双鸭山、鸡西、淮北、淮南、六盘水、阳泉、平朔等。
现有矿山35751个(2000年统计数,下同),其中大型143个,中型373个,从业人员444.1万人,占全国矿业从业人数的46.0%,占了矿业的半壁江山,。
产煤10.15亿吨。
我国的煤矿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大型的国有矿,一方面是众多的民营地方小矿山。
受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仅有16处重点露天煤矿,生产能力5280万吨,年产3458万吨,仅占全国煤产量3%,大大低于主要产煤国家40%露天矿的比例。
九五期间,由于科技进步和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17个,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2.7%,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
近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稳步增长,2000年出口5884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份额的12%。
(二)铁矿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2001年我国钢产量1.49亿吨,为世界第一位。
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组份多,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119.48亿吨,基础储量211.76亿吨,资源总量456.38亿吨。
居世界5-6位。
其中品位大于55%的铁矿石仅占3.2%。
当前正在开采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十个铁矿集中区,即鞍山-本溪、冀东、西昌、吕梁-五台、宁芜、白云鄂博、鲁中、鄂东、邯邢、海南地区,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8%,主要铁矿区与钢铁企业的分布一致。
现有矿山3767个,其中大型40个,中型55个,从业人员33.5万人。
其中生产300万吨以上露天矿14座,如齐大山、南芬、尖山、白云鄂博等,100万吨以上地下矿山6座。
国内多数铁矿山铁精矿成本要超过220元,与进口富铁矿块矿持平,由于进口富矿品位高,易于冶炼,相比国内铁精矿具有竞争优势。
我国铁矿石在1997年达到2.68亿吨年产量后,便逐年下降,到2000年为2.24亿吨,进口矿由1997年的551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6997万吨。
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秘鲁进口。
2002年4月1日,财政部下文将铁矿资源税下调60%,使铁精矿每吨成本下降25元,有望使部分国产铁矿石获得和进口富矿的竞争能力。
(三)锰矿我国虽拥有一定量的锰矿资源,但锰矿品位低,碳酸锰占的比例大,高磷高铁高硅,品质较差。
冶金用的低磷低铁低硅的优质富锰矿须从国外进口。
我国锰矿石保有储量1.22亿吨,基础储量1.97亿吨,资源量3.46亿吨,资源总量5.43亿吨,富矿仅占6.4%。
次于南非、乌克兰、加蓬,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锰矿集中于广西、湖南、贵州,其次为重庆、福建、广东。
重要矿山有连城、八一、下雷、建水、鹤庆、东平、龙头、瓦房子、桃江、城口、湘潭、遵义。
现有矿山467个,大型4个,中型9个。
从业人员2.67万人。
年产锰矿石351.4万吨,国家重点企业仅占矿石产量6%,民营小矿山的产量占52.8%。
锰矿开采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
由于锰矿的生产集中度差,品位低、杂质高,加工性能差,通过选矿烧结,与进口矿比,不论在质量上与价格上都不具竞争力。
具体锰矿价格行情请登录华诚金属网()查看。
近年来,提出优质锰矿的概念,找矿和利用上均有新的突破,锰矿产量有所回升,进口量有所下降。
2000年进口锰矿石120.4万吨。
(四)铬矿由于成矿地质条件限制,我国铬矿资源贫乏,必须以进口为主。
我国铬铁矿保有储量365万吨,资源总量1005万吨。
世界铬铁矿基础储量37亿吨,主要有南非、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津巴布韦、芬兰、阿尔巴尼亚等国。
我国正在开采的铬铁矿,集中在西藏曲松罗布莎。
现有矿山28个,仅罗布莎铬矿为中型。
我国铬铁矿,矿床规模小,成矿类型单一,均为阿尔卑斯型豆荚状铬铁矿。
我国在铬铁矿勘查方面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除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以外,已作出了前景不大的结论。
2000年年产矿石20.8万吨,我国年需铬铁矿100万吨,80%依靠进口。
考虑到国际上铬铁矿供应充分,铬铁矿石价格走低,我国仅保有储量365万吨,建议停采储备,铬铁矿的需求全部由进口供给。
(五)铜矿我国铜矿资源不丰富,但冶炼加工能力大,消费增长迅速,矿山铜产量不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铜精矿、铜材,废杂铜。
我国对铜的进口,影响国际铜市场价格。
我国铜保有储量1915万吨,基础储量3042万吨,资源量3177万吨,资源总量6218万吨。
我国铜矿储量与国外可比部分,不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
当前铜矿石主要产自江西、云南、山西、安徽、湖北五省,占全国产量的84.8%,主要矿山有德兴、江铜、易门、中条山、铜陵、铜录山、封山洞等。
现有铜矿762个,其中大型13个,中型40个,从业人员13.1万人,1999年全年产铜矿石5114万吨,矿产铜52.01万吨。
列世界第六位。
我国铜矿山资源渐趋枯竭。
东川铜矿关闭,导致撤消了东川市的建制。
由于我国铜矿品位偏低,除德兴铜矿以外,矿山规模偏小。
正在开采的铜矿所占用储量已超过总储量的一半,尚未开发的铜矿开发条件都比较差,如西藏玉龙铜矿,新疆东天山铜矿,黑龙江乌奴克头铜矿。
我国铜精矿成本8945元/吨,精铜成本14500元/吨,比世界同期平均成本高22-32%,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
由于国际铜价持续走低,连阿舍勒铜矿这样的铜矿品位,开发起来也难以盈利。
由于国内铜供应保证程度下降、需求上升很快,我国对世界铜供应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上升。
(六)铅锌矿我国铅锌资源、生产能力、消费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我国的优势矿种。
铅保有储量771万吨、基础储量1209万吨、资源量2273万吨,已查明资源总量3482万吨。
铅储量位澳大利亚、美国之后,占世界铅储量的10.2%。
锌保有储量2249万吨,基础储量3442万吨,资源量5731万吨,资源总量9172万吨。
锌储量也位于澳大利亚美国之后,占世界锌储量的10.7%。
铅锌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陕甘、川滇、湖南、广东、辽宁五个采选冶集中区。
主要矿山有凡口、黄沙坪、水口山、桃林、凤太、李家河、锡铁山、白银厂、大厂、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
现有铅矿山858个,大型3个,中型12个,从业人员4.1万人;锌矿山1282个,大型5个,中型23个,从业人员8.8万人。
1999年矿产铅82.1万吨;矿产锌168.5万吨。
铅出口量46.8万吨,居世界第一;锌出口量50.8万吨,居世界第二。
1999年精铅生产成本为3340元/吨,为18.3美分/磅,与世界平均生产成本21美分/磅相比,具有一定优势;精锌生产成本为6384元/吨,为34.9美分/磅,与世界平均生产成本43.8美分/磅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铅锌的远景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更具潜力,预测铅锌资总量可能达5亿吨。
由于高强度的开采,铅锌可采储量已明显不足,特别是富矿储量不足日趋严重。
使铅锌的资源量转为储量,已成为务之急,否则我国铅锌矿的竞争优势将很快消失,甚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七)钨矿我国是钨矿的资源大国,也是生产、出口大国,钨矿是我国传统优势矿种,由于资源保护不够,出口竞相压价,黑钨矿的优势正在下降。
钨的保有储量(WO3)123万吨,基础储量265万吨,资源量262万吨,资源总量527万吨。
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的41%。
我国的钨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北部的华南成矿带上,近年来在秦岭、祁连成矿带上有新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潜力。
现有矿山213处,中型矿山24处,从业人员4.5万人。
着名的钨矿有大吉山、西华山、盘古山、归美山,瑶岗仙、柿竹园、汝城、香花岭、富贺钟等。
1999年钨矿矿石开采量590万吨,生产金属钨3.88万吨,出口钨矿石折合成钨金属量2.1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钨精矿(折65%WO3)平均成本为1700美元/吨,和国际市场价格比有50%的盈利空间。
由于开发出口秩序的混乱,资源浪费,储采比已下降至27,远低于世界平均62。
江西、湖南国有钨矿,大多数资源危机,预计2005年,我国黑钨矿储量将告罄。
白钨矿的选冶技术尚未过关,资源形势严峻。
(八)锡矿我国是锡矿的资源大国,也是生产、出口大国。
锡矿同样存在过量开采和低价大量出口的状况。
锡的保有储量94.9万吨,基础储量126.2万吨,资源量83.3万吨,资源总量211.5万吨。
锡矿储量占世界的12.4%,居世界第三。
我国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湖南、广东。
最近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在湖南南部骑田岭有重要发现。
现在矿山247处,大型3处、中型11处,从业人员4.8万人。
大型锡矿山企业有三个,即云南个旧锡业公司、广西柳州华锡集团,广西平桂矿务局。
1984年以前,我国锡产量占世界锡产量的5-10%,1985年后逐年增长,1999年精锡产量9.08万吨,占世界的37%,为第一出口大国。
精锡成本3720美元/吨,在国际上具竞争优势。
过度消耗锡的储量,为我国锡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南丹大厂100、105号矿体,为世界最富的大型矿床,仅几年的超强度滥采乱挖已消耗殆尽。
(九)钼矿我国是钼矿资源丰富国家,中国钼矿生产状况,对世界的钼市场有重要影响。
钼矿保有储量328万吨,基础储量834万吨。
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钼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辽宁三省。
现有钼矿山156处,大型2处,中型5处,着名的钼矿山有金堆城、滦川、杨家仗子,其中金堆城就占全国总产量的61%。
矿石产量1475万吨。
我国钼矿生产集中度高,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
杨家仗子后备基地兰家钼矿被强占乱采以后,资源枯竭,引发了震惊国内的杨家仗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