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67页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2021
1
课程简介
• 课程性质:是家政服务专业核心课,融理论与实 践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婴幼儿心理 学与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 地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 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婴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同时为今后进入实际的工作奠定基础。
(9) 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2021
6
• 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 四个时期,即新生儿期、 乳儿期、
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而以婴、 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和阐述 的对象,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 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021
7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一)定义
1、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 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含三个要素:
• 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 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的; • 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
2021
8
2、发展心理学: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 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 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 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 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 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 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 年心理学。
2021
16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
---------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
胎 乳婴 幼 儿 儿儿 儿 期 期期 期
青
小
春
学
发
期
育
2021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优选全文

第三节 行为主义
斯金纳提出了两种影响的行为后果——强化和惩罚 ➢ 强化会增加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惩罚会减弱行为再次出现的可 能性。 ➢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 积极强化就是给予奖励, ✓ 消极强化是通过拿走令人不快的事来进行奖励。 ➢ 在运用强化时,如果是紧随在某种行为之后,其效果是最明显的。如 果某种反应不再获得强化,它最后会“消退”(extinguished),也 就是说,回到原来的水平。
生乳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它们各有 其发生的主要情境和典型表现。 关于儿童行为的方法研究 • 观察法 • 实验法—自然实验和条件反射实验
第三节 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发现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斯金纳箱中饥饿的小白鼠 或鸽子无意中碰到按键而得到 食物,其按键行为由于得到食 物而得以强化。这种通过动物 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 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及操 作条件反射。
第四节 认知主义
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或行为是儿童的心理或行为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
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
体的动作。 ➢ 顺应: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 研究方法—首次使用观察记录手段录音来减少研究偏差 • 特别强调先天,过于忽视学习与经验的作用;认为时间会影响理解和
操作的模式,强调生物演变——时间表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
三个部分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 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是人能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弗洛伊德理论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欲发展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性欲表现和心理冲突,需要家长和教师适当引导和满足 儿童的性欲需求,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与外界关系
弗洛伊德强调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重要性。儿童通过与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关系来形成自我概念和价值观,而家长和教师需要提供 温暖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
口语表达
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逐渐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 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词汇和语法
学前儿童的词汇和语法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掌握更多的 词汇和语法结构,并逐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 性。
早期阅读
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逐渐发展,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进 行简单的阅读和理解,如看绘本、听故事等。
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影响
教育机构和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教育机构提供了学习和 发展的环境,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得 到全面发展。
教育机构的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期望都 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 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案例五:学前儿童的干预与辅导策略
总结词
针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 干预和辅导策略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详细描述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 一系列的干预和辅导策略。首先,提供安全、稳定和充 满爱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根据儿童的发展 阶段和兴趣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鼓励他们的 探索和学习。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反 馈和鼓励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定期与 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社会环境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 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如:被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他们不
会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人类的感 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像印度的狼孩卡玛 拉和阿玛拉,法国的阿威龙野男孩及中 国的猪孩等。
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
测量
隔离1年
接触的积极性 3.1
运动的积极性 86.0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 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 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的物质载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色体中的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其中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 核酸( DNA )。正是这种物质决定人的遗传特征。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从大处(大环境)说,指国家制 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
从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环境)说对于儿童主要指家庭环境、托 儿所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物质条件、父母职业和文化 水平、家庭人口、社会关系等。其中家庭教育起的作用 最大。
2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第一时期——“是谁起决定作用”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第二时期——“各起多少作用”
二因素论 会合论和成熟论 第三时期——“如何起作用” 相互作用论
2021/8/2
编辑版pppt
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可分为客 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 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绪论•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目录•学前儿童个性、性别角色和认同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略绪论010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0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0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0-6岁儿童,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前期的儿童。
研究任务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预测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结果、控制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因素。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研究方法与技术在自然条件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收集资料,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控制条件下,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刺激或干预,观察其反应和变化,以探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儿童的心理特质进行测量和评估,以了解其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02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概述包括感觉器官的发育、感知觉能力的提高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如环境刺激、经验积累等。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鼓励儿童多感官参与等。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感知觉发展注意发展注意概述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包括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过渡、注意稳定性的提高等。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影响因素如生理成熟、兴趣、情绪等。
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教育策略合理安排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自控力等。
记忆概述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p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8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 程。
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 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
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 龄阶段?
ppt课件
11
儿童心理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各阶段。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
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
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 和明确。
ppt课件
5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 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 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 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 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 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
【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 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 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精品PPT课件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 爱 模 仿
面对小孩抢玩具,作为老师 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 思维靠行动
中班儿童(4-5岁)的年龄特征
中班(3-4岁) 年龄特征
5+3=?
长了胡子的叔叔是儿子 能吃苦(味)
大班幼儿(5-6岁)的年龄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 不平衡性
1.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 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 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 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 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 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 同的。
1.生物因素——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的生物特征
·
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发色和神经系统
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 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 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 莫扎特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 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 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标志:年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在发展的每
社会因素
心理学家曾用同卵双生子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对孪生姐妹在 18个月是分开抚养。姐姐生活在一个边远地区,仅受过两年的正 式教育,妹妹在一个物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且读完专科学校。 当他们在35岁接受测验时,妹妹的智商比姐姐高出34分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