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01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0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
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03
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
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研究对象与任务
10
思维发展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 用。
包括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等。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知识经验、语言能力、教育环境等。
2024/1/26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策 略
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鼓励儿童提问和探 究、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这导致了一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这些刻 板印象可能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潜力和选择范围,因此应该被打破和消除。
22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 略
2024/1/26
23心理健康Βιβλιοθήκη 述1 2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能 够适应环境、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2024/1/26
社会技能
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如合作、分享、轮流等。
社会情感
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关心 和爱心,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14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知道什么 是对和错。
2024/1/26
道德情感
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如对不 公正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 条件抑制:也叫内抑制,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只能产 生于大脑皮层。
• 三种形式: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 a.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再受到非条件刺激
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 行为。
例如:出生后严格按照作息制度生活的婴儿对喂奶时间 已经形成了条件发射,一到喂奶时间,便会产生食欲, 如果换个环境,每到吃奶时间,儿童吃不到奶,那么原
儿童就自动摆手。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4、言语强化的方式。 言语强化的方式总是和成人的表情、动作等其他因素 共同起作用。
例如,当儿童摇手表示再见时,成人常常高兴地 夸他“好宝宝”、“真聪明”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条件定向反射——对新生儿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新刺激(如大的声音和鲜艳的物体)出 现时,儿童会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 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抓握反射
例如,用手指或小棍碰触新生儿的手心,儿 童的手就会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 可以将身体吊起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讲人:陈凯莉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第十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龄期
第二节 关键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5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5ppt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和同伴交 往对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 2、熟悉并掌握依恋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 3、掌握依恋的类型及形成的条件。 ❖ 4、掌握师幼交往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目前幼儿
园存在的不当的师幼交往行为。 ❖ 5、掌握同伴交往的特征及交往的策略。
❖3. 矛盾型
❖ 这类婴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常被称为“反 抗型”依恋
❖ 该研究,同样适用于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的研 究。相关的研究表明,父亲积极参与抚育婴儿越 多,婴儿对父亲的依恋越深。
(三)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1. 依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马塔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不
❖ 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差异
项目
关系 表现
亲子交往
同伴交往
交往的发起、维持 信号的发出、行为反应 对方的反馈
对对方反馈的反应
往往是成人发起、维持 成人可以进行猜测 明确、具有指导性
儿童发起、维持 必须更富于表现性 模糊、缺乏指导性
特别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
❖ 儿童除了在亲子关系中能够获得归属和爱以及尊 重的需要的满足之外,更多地可以从一般的同伴 集体中获得。
同依恋类型的儿童会有不同的表现。
❖2. 依恋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 儿童期的安全型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
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3. 依恋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 婴儿期对父母安全的依恋会导致儿童在幼儿园有
较强的社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四)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
❖1. 抚养者方面的因素 ❖ (1)要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抚养者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课件
①关键期的定义:个体早期发展的某一特 定时期,某一反应的形成特别迅速,在 此期间对外界的刺激变化最敏感,某种 反应最容易获得,错过了这一时期发展 将很困难。
劳伦兹:“印刻”
10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 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 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 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 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 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27
3.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
作用的规律。
28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 概念
1.学前儿童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
新生儿期、婴儿期、先学前期、学前期 的儿童。
29
2.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
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 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 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所以,0-7岁也将遇到3个危机期,即: 一岁危机期,三岁危机期,七岁危机期。
23
②危机期的定义: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 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 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危机期具有两个特点: Ⅰ.危机时期是比较短暂的,但变化是剧烈的,
危机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表现为容易发生否 定现象,但如果教育及时,也可以不发生。 Ⅱ.危机时期如能正常度过,就随之在儿童心 理发展上出现新的面貌。
19
为什么狼孩的智力没有开发出来?
1920年,印度山林的狼群里,有两个 赤身裸体的人跟随狼群奔跑。美国传教士辛 格追踪并用武力驱赶走老狼,救出两个“狼 孩”。这是两个从小被狼叼去在狼窝里生长 的女孩。小的3岁,大的8岁。她们不肯穿衣, 不吃熟食,不在床上睡觉,喜欢白天趴在地 上睡,半夜爬到户外嚎叫,不会站立行走, 不会说话,也不会笑,完全失去了人的智能。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幼儿期健忘
♪ 成人通常很少回忆起3-4岁前发生的事情, 一般只能回忆起3、4岁后甚至8、9岁后的 事情。有人把这种缺失回忆幼年期事物的 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从生理机制 上进行解释:认为这与儿童脑的发育有关。 脑的各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 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 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 结构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 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更早发 生的事情,表现出幼儿期健忘。
♪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型的父母常采 取武断的方式,严格要求儿童必须按照父 母的意见去行动,儿童没有过多的自由, 这种专制也影响到儿童待人接物的方式方 法和心理状态,容易使儿童出现侵犯行为。 放任型的父母对儿童的多数行为常常视而 不见,而使得儿童的某些攻击行为合理化, 儿童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只有 儿童的攻击行为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时才 给予惩罚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 儿童的性别化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晌, 生物因素、认知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几 个方面互相作用,共同制约着幼儿性 别角色的获取和性别差异的形成。
1、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对性别差异的作用表现在两 方面:一是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的 作用;二是大脑两侧功能分化的水平 差异。
2、认知因素
♪ 主要包括对性别的理解和自我概念的 形成
♪ 学龄前儿童初期儿童言语表达具有情 境性特点,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 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夹着丰 富的表情和手势。听话人要边听边猜 才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 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比重 逐渐上升。
第二节 前运算期幼儿的认知发展
♪ 一、具体形象性的思维 ♪ 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
1、性别认同发展的过程
♪ 儿童的性别化行为早在2岁时就有表 现,他们在活动或游戏中表现出一定 的性别差异。3岁以后,幼儿的性别 差异更为明显和稳固,有时甚至表现 出对性别角色规定的过分遵从。幼儿 行为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玩具和活动方式的选样和偏 好;其二是对同伴的选择及与之交往 的持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治疗:教育训练、行为矫治和药物童常见的心理疾患及其预防
❖ 四、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轻微脑功能失调,是一种以 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
表现:爱哭,易激惹,兴奋少眠,难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 和排便习惯(婴儿期)
.
问与 题品
行 有 关 的 心 理
01 攻击性行为 02 儿童说谎 03 儿童“偷窃”
.
偷窃
.
普罗米修斯 盗火
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那时人类的生活 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 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 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造福,就冒着生命危险,从太 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偷走了一个火种。 主神宙斯站在奥林匹斯圣山上,发现人间烟火袅袅, 立刻追查是谁盗走了天火。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 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1.诱因 2.矫治
.
第三课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疾患及其预防
❖ 案例分析 3岁的楠楠到幼儿园没几天,老师就发现她特别好动,她所进 行的活动总是很短暂,一会玩水,一会玩拼图,一会玩积木 ,更让老师担心的是,稍不注意她就会爬上窗台,还会袭击 其他小朋友······面对这样的楠楠,老师素手无策,楠楠这是 怎么了?
恐惧不安
屏气发作
梦魇与梦游
暴怒发作 儿童夜惊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
★与智力和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拒绝上幼儿园
★分离焦虑
★活动过度问题
儿童多动症
.
临床症状 患分离性焦虑症的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的素质,有的胆小怕事、 多愁善感、情感脆弱,有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暂时与父母 分开,就产生完全不必要的过多烦恼和担心,害怕父母会发生 什么事情,害怕独自留在家中、怕单独睡觉等,并且症状持续 一段时间不缓解,学习效率下降,多数年龄大的患儿可同时伴 有心慌、气急、头晕、头痛、睡眠不足等症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26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Biblioteka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2024/1/25
02
艺术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03
27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 法
通过欣赏、创作和表 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 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2024/1/25
音乐、舞蹈、绘画等 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与体验
13
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社会性的发展内容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 关系以及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和遵守等。
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从自我 中心到去自我中心、从依赖到独
立的过程。
2024/1/25
14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
28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
02
03
04
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4/1/25
引导儿童观察和感受自然美、 艺术美和社会美
培养儿童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 力
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 创造美
29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策略
2024/1/25
30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方法
2024/1/25
心理健康的标准
9
记忆的发展
记忆概述
有意识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基本环节。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 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 要求或自己的意愿去识记某些事物。
无意识记忆
婴儿早期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识记忆, 表现为婴儿能够再认或回忆之前接触 过的事物或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的儿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 的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 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唐朝诗人王勃6 岁写文章,9岁 读《汉书》, 13岁写《滕王 阁序》。留下 “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的名句。
(四)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 出地以“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 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 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 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婴儿期(0-1岁)
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期(1-12个月)


先学前期(1-3岁)即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即幼儿期
如: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表现为: 〇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〇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后叙) 〇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如:下图
• 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 四个时期,即新生儿期、 乳儿期、 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而以婴、 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和阐述 的对象,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 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一)定义
1、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 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含三个要素: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
---------人生的两次“生
长高峰”

胎 乳婴 幼 小

儿 儿儿 儿 学

期 期期 期 期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性举例
• 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出现,10岁成熟。 • 抽象逻辑思维:5、6岁出现,20岁左右成熟。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 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 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 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简介
• 课程性质:是家政服务专业核心课,融理论与实 践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婴幼儿心理 学与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 地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 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婴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同时为今后进入实际的工作奠定基础。
• 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 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的; • 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
2、发展心理学: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 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 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 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 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 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 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 年心理学。
三、学前儿童观的演 变
三、学前儿童观的演 变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身体、感觉、运动 记忆、思维、语言 自我、他人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如: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 顺序进行
受精卵。
婴儿
儿童
少年 成年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 学时安排:72学时 考试
第一部分 导论
【内容】论述学前儿童发展心 理学这门学科的概况(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儿童观的变迁) 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 论(基本规律及影响儿童心理 发展的因素)等问题。
内容简介
• 第一部分:导论 • 第二部分:0-3岁婴儿的心理发展 • 第三部分: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 • 第四部分:早期教育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 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 (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 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 (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 科学。
(三)研究领域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本章内容 : • 一、学前儿童概念 •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定义、研
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任务) • 三、学前儿童观的演变 • 四、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主要
学派)
一、学前儿童概念
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各时期的划分国内外 学者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 (2) 乳儿期(1个月-----1岁 ) • (3) 婴儿期(1岁------3岁) • (4)幼儿期(3岁------6岁) • (5)童年期(6岁------12岁) • (6) 少年期(12岁------15岁) (7) 青年早期(15岁---18岁) • (8) 青年期(18岁------30岁) (9) 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