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常见的症状表现
心房颤动的表现和治疗

老年人房颤治疗
目标:缓解症状、保护心功能与预防栓塞 包括:心室率与节律控制(药物与非药物)及抗栓治疗
一、控制心室率与节律得药物治疗
(一)慢心室率房颤(<60次/分)
心房颤动的表现和治疗
ECG特征
• 心房颤动QRS波前无P波; • 出现振动波:低或小得f波,形态、振幅、频率各不相同,波间无等电位线,
频率350—600次/分; • 可呈短暂偶发或频发,历时数秒至数十分钟,阵发性房颤可持续数小时; • 开始于舒张早期及收缩中、晚期,相当于ST段及T波内; • 终止时出现一长得代偿间歇
(2)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长R-R间期),且有乏力、胸闷、气短或黒蒙; (3)顽固性阵发房颤得发作间歇期或持续性房颤复律后,需胺碘酮或索她洛尔维持窦律,但
出现药物所致得缓慢性心律失常伴明显症状; (4)持续性房颤伴心功能不全者需应用对房室结有抑制作用得药物(β-R-B、地高辛)治疗,
而在服药过程中由于慢心室率使心衰加重者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室内传导情况
• 1、QRS波群正常 无室内传导阻滞者,QRS-T波群呈室上性,QRS时间 <0、110 s
• 2、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及蝉联现象 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 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室内差异性传导连续出现3次以上称为蝉联 现象
(1)β-R-B:无禁忌症患者首选 (2)NDHP-CCB:慢阻肺、哮喘患者首选 (3)洋地黄类:适用于心衰或低血压得患者 (4)胺碘酮:用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
老人房颤有哪些具体症状

老人房颤有哪些具体症状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在患病的初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往往会出现心跳加速,出现心慌气短,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还容易引起脑梗塞,造成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比较大的健康杀手。
★1、快速心跳
房颤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同时,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中风,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
症的治疗难度更大。
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
★2、脑梗塞
房颤的并发症还有脑梗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在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及心室率很快时尤其明显,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
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3、心力衰竭
房颤的并发症还有心力衰竭,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4、气短胸闷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房颤与室颤诊断标准

房颤与室颤诊断标准
房颤和室颤的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房颤:
1. 存在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
2. 听诊心音心律不齐,心率绝对不齐。
3. 超声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时,发现心房内存在多个节律紊乱。
4. 患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前驱诱发因素,例如情绪激动、运动过大等导致心跳增快,房颤被诱发出现。
室颤:
室颤是心室颤动的简称,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先兆,一旦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抢救并给予心肺复苏术,可以应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转复窦性心律。
临床特征是患者心室颤动而不能产生有效的泵血。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房颤名词解释

房颤名词解释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心脏的上腔
静脉所在的心房仓库的心肌细胞发生了异常的高频率、无规律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无规律地收缩,引起心脏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
房颤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房颤是发病时间少于48
小时的房颤,慢性房颤是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者已经持
续时间不确定但已经存在的房颤。
房颤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晕厥等。
此外,房颤还可能导致血液淤滞,引发血栓形成,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
房颤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变等。
此外,饮酒过量、药物滥用、糖尿病、肺病等也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
房颤的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ECG)检查,可以观察到不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和心室的不规则心律。
有时需要进行24小时动
态心电图监测,以便更准确地诊断房颤。
房颤的治疗目标包括恢复正常心律、缓解症状、预防中风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电击恢复心律)、射频消融手术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包括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和抗凝治疗(抗凝血药物)。
电复律是将心脏通过电击恢复成正常的心律。
这需要在医院中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
射频消融手术是通过导管技术将可导电的射频能量传导到心脏组织中,以破坏引发房颤的异常电路,恢复正常的心律。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心脏病症同时存在。
及时诊断和治疗房颤对于预防中风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的健康教育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被称为心房颤动。
它是指心脏的上腔静脉和心房之间的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
房颤可能会导致血液在心房中积聚,形成血栓,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对于患有房颤的人来说,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1. 了解房颤的症状和原因:- 症状:房颤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胸痛、头晕、晕厥等不适感。
- 原因:房颤的原因可以是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疾病等。
2. 了解房颤的并发症和风险:- 中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5倍。
血栓可能从心脏脱落并阻塞脑动脉,导致中风。
- 心力衰竭:房颤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房颤可能导致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3. 了解房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匡助控制心律失常和减少中风的风险。
例如,抗凝血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心脏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房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如射频消融术或者迷宫手术,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 心脏起搏器:对于一些房颤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控制心率。
4. 生活方式改变和自我管理:- 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减少房颤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也非常重要。
-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烟草和酒精可能会加重房颤的症状。
- 锻炼身体: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健康。
- 饮食健康:选择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5. 密切关注房颤的复发和并发症:-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可以匡助医生监测房颤的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房颤的复发或者加重症状,应密切关注并告知医生。
- 注意中风的预防:房颤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抗凝血治疗,以减少中风的风险。
房颤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关注的疾病。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房颤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的诊断标准

房颤的诊断标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房颤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等方面的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房颤的诊断标准。
首先,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房颤的重要依据之一。
典型的房颤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
此外,房颤还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房颤的诊断至关重要。
其次,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金标准之一。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心房快速而不规
则的电活动,呈现出“无规律不规则”的特点。
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可以通过观察P波的缺失和R-R间期的不规则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房颤。
此外,24小时动态
心电图和心脏监测等检查方法也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房颤的诊断。
另外,心脏超声检查也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
观察到心房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房颤。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并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确认房颤的诊断,如血液检查、心
脏磁共振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房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房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诊,接受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王忠医生讲述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哪些

王忠医生讲述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哪些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非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等几种类型,房颤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患有房颤的病人控制病情进展很重要。
目前还没有找到房颤的根本致病原因,接下我们和北京东方京城中医院心脑血管科专家来了解一下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哪些吧。
表现一:阵发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
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房颤发作开始时心室率很快,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
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表现二:持续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
这种房颤的症状主要为:房颤病人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
持续房颤者易于发生心力衰竭。
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
表现三: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表现四: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及耐受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房颤可分四类:1、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发作时间小于48小时。
2、持续性房颤,发作时间超过7天,需药物或同步直流电复律才能终止。
3、永久性房颤,在决定接受控制节律之前,已持续1年以上。
永久性房颤,药物或同步直流电复律失败,或病人不愿意做转复心律的治疗(如导管消融),致使房颤永久存在。
这也是房颤发生发展的规律。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随着病变进展,开始出现阵发性房颤。
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恶化,发作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直至全天24小时的心脏节律都是房颤,没有正常心跳。
房颤护理措施

房颤护理措施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房无规则而快速地收缩。
房颤患者常常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和栓塞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针对房颤患者的特点和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房颤护理措施:1. 促进患者休息和恢复房颤患者常常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因此,促进患者的休息和恢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按照医嘱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控制房颤发作房颤发作时,患者的心率过快且不规则,容易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控制房颤发作。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其他治疗措施。
3. 维持电解质平衡电解质紊乱是房颤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的饮食均衡,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补液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4. 提供营养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方案,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营养不良的情况。
5. 提供心理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容易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病情。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6. 定期复查和随访房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制定并遵守复查计划,确保患者能够按时进行相关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的常见的症状表现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心房颤动,目前已是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纠正房颤,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流到大脑就容易造成脑梗塞即脑中风。
因此,在日常如果发现房颤的症状时,还需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
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
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
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
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
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
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3、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简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
(1)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
男女之比为4∶1。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2)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②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
饮酒是促发因素。
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原文地址:/fangchan/2014/0728/18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