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沙漠化侵袭城市λ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
λ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λ我国能采伐的用材林年生长量不足1亿立方米,商品材年耗森林资源1.5亿立方米,用材林资源赤字严重,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木材需求。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对某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了XX地区的全部森林面积,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人工林。
2.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三、森林资源现状1. 森林覆盖率: 经过调查发现,XX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XX%,相比过去十年有所下降。
2. 主要森林类型: XX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其中以阔叶林为主。
3. 森林结构与年龄分布: 森林结构相对较好,包含了多种年龄段的树木,但老龄林的比例较低。
4. 生物多样性: 调查结果显示,XX地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四、森林资源问题1. 森林砍伐: 由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压力,XX地区的森林砍伐情况较为严重,主要用于木材采伐和农业用地开拓。
2.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XX地区的一大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当行为,火灾的发生频率和规模有所增加。
3. 入侵物种: XX地区的森林遭受了一些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这些物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4.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导致了森林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可持续管理措施1. 加强监测和保护: 建立健全的森林监测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非法砍伐和野生动植物走私等行为。
2. 生态恢复与修复: 通过森林植被恢复、树木更新和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重建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3.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共同应对全球性森林问题。
4. 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 加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理解和参与,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林业经济学 第二章 森林资源评价

2 林地价格的种类 (1)交易价格:指林地在市场交易中成 交的买卖价格。 (2)评估价格: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 对林地所做的价格性估价。 (3)租赁价格:指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 赁权而向发租方支付的代价。
(4)抵押价格:指以林地为担保物而取 得贷款时,银行对林地所估定的价格。 (5)林地所有权价格:指人们为购买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代价。 (6)林地使用权价格:指人们为取得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一定的经济代价,其 实质是地租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间节约论和级差地租理论
2:消费理论 3:成本理论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 益的经济评价
二: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方法 1.森林资源状况评价:
2.功能评价: 3.结构评价: 4.环境评价:
(一):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 Z=∑Pi(Qi-Qr) Z-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值 Qi-第i个单位受益后的产量 Qr-单位受益前的产量 Pi-第i单位产品的价格
第二 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3: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 (1):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1:立地等级表法 2:比较分析法 W=Y/Y。*100 W-被评价林地的级分 Y-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 Y。-级分为100的标准林地的指标值 3:回归分析法 运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建立函数模型 4:大片林区林地平均生产力评价
1、林地价格理论
(2)土地价格理论
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 益即地租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
v=a/p
试中: v——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p——资本还原利率。
1、林地价格理论
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 其价格取决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 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地价下跌;土 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 (见图5-1、5-2)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3d6e1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f.png)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6、标准地的测量与设置
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是指在地面上标出标准地的范围。通常用罗盘仪测 角,皮尺或测绳量水平距(林地坡度大于5°时,要将 斜距改算为水平距离)。要求境界闭合差不得超过 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 应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同时在边界外缘树木的 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出明显记号,以示界外。为了 方便核对和检查,在标准地四角设临时标桩。如为固定 标准地,要在标准地四角埋设一定规格的标桩。标桩上 标明标准地号、面积和调查日期等。
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 1 标准地的形状 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并尽可能使面积为整数,以便于测 量、调查和计算。 2 标准地的面积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精度,标准 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 木株树确定其面积大小。我国一般规定:在近熟林和成过熟 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林木;中龄林250株以 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在林相整齐的人工林中也不能少于 150株。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2、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简称一类调查) 是全国或大林区为调查对象,要求在保证一定精度的 条件下,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全国或大区域森林资源总的状 况和变化,为分析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制定国家 林业政策、计划,调整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经营方针,指导 和控制全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森林资源的落 实单位在国有林区为林业局,集体林区为县,也可以为其他 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区划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 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以及更新采伐等。一般在国家林业 局的组织下定期实施,复查间隔期一般为5年。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概况

• 常绿阔叶林是浙江的地带性植被,但经过长期的人为活动,原生植被 已几乎破坏无遗,次生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为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木兰科、竹亚科等常绿性种类;常绿阔叶林屡经破坏后,耐 瘠薄、喜光的马尾松等针叶树种和枫香等落叶阔叶树种乘隙侵入或人 工造林形成了过渡性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全省乔木林按树种结构划分:针叶林面积257.91万公顷,蓄积 11761.04万立方米;阔叶林面积119.90万公顷,蓄积3436.72万立方 米;针阔混交林面积42.37万公顷,蓄积2025.38万立方米。乔木林的 树种结构以针叶树种为主。 • 按浙江省历史沿用的优势树种组划分:松木林面积158.65万公顷, 蓄积6833.81万立方米;杉木林面积125.22万公顷,蓄积6141.55万立 方米;阔叶林面积109.74万公顷,蓄积4247.78万立方米;乔木经济 林面积26.57万公顷。松木林、杉木林合计的面积、蓄积分别占乔木 林面积、蓄积的67.55%和75.34%。
• 天然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 146.99万公顷,蓄积4006.56万立方米;中 龄林面积96.22万公顷,蓄积4769.47万立 方米;近熟林面积25.17万公顷,蓄积 1920.72万立方米;成过熟林面积7.19万公 顷,蓄积518.11万立方米。幼龄林、中龄 林合计的面积、蓄积分别占天然乔木林的 88.26%和78.25%,天然乔木林以幼、中龄 林为主。
• 2004年,浙江省完成了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使全省社会各界 更好地了解本省的森林资源状况,现将200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 要结果公布如下: • 一、浙江森林资源概述 • 全省林地面积667.97万公顷,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 积1.9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7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4%(若按 浙江省以往同比的计算方法,则森林覆盖率为60.5%),其他灌木林 覆盖率3.1%,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 (一)森林资源概况 • 1.林地面积 • 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疏林地面积3.83万公顷,其 他灌木林面积31.36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含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 林封育地)12.93万公顷,苗圃地面积3.35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 14.84万公顷,宜林地面积17.24万公顷。(林地各地类面积比例见图 1)
森林资源保护-PPT课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
(2)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4)掌握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5)掌握森林资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5)掌握森林资源环境管理和原则与方法。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是森林、林 地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地 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 林木、林下植物、野生 动物、微生物、土壤和 气候等自然资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林木资源有了很大的改观,到 2019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18.21%提高到20 %。我国人工林已经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全球 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而我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40 多万hm2,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53.2%,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2019年我国还将完 成造林面积533.3万hm2,义务种树25亿株。
3.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
因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国 家林业局授予福建绿色丰碑
4.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
福建2019年商品林 总产值达1002亿元, 占全国11.13%; 福建2019年林业总 产值居五大产业第2; 福建2019年林业企 业产值255.41亿元, 同比06年增长25.4%。
全省以木竹资源为基础的人造板、制浆造纸、林产化工 初具规模。商品木竹产量和人造板、纸浆、松香等主要林 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有规模以上的林业工业企业 1723家,工业产值563多亿元,其中全省林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49家。福人木业有限公司的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 前列,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个以经营森林资 源为主业的综合性上市公司。涌现了“福人”牌中纤板、 “蓝豹”金刚板等一批名牌产品。
(三)福建省森林资源概况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特点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区)分布及特点1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
东北林区特点是:营林和木材生产集中,国有林业企业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采伐率高,林区道路密度大,林区经营水平高。
目前,木材生产量仍占全国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一半。
东北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不断缩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10万公顷;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4万公顷;可采伐的成、过熟林蓄积量下降更快。
有1/3林业局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1/3的林业局勉强能维持生产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业能维持正常轮伐生产。
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普遍下降。
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珍贵树种的比重下降过快。
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不足5%,蓄积量不足1%,从而已失去“红松故乡”的称号。
2 西南地区这里所指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
多数山脉和水系为南北走向,海洋湿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
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米以上。
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
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
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
精品高中地理 我国的森林资源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森林资源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的森林资源量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
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例大,其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
1998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08 hm2,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
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109 m3,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
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 m3,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 m3。
2001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7×107 hm2,人工林蓄积量为×109 m3,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08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森林蓄积量为×1010 m3。
(2)中国森林资源的消耗与面临的问题根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林木年均净增长量为×108 m3,年均净消耗量为×108 m3,林业资源呈现增长大于消耗的趋势。
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
在占中国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而且,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上百万公顷。
危害森林的还有病虫害与火灾,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06 hm2,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104 hm2。
2.我国的草地资源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的草地资源量与质量我国现有草地面积×108 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 hm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的草地资源以天然草地为主,人工草地比例过小,%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108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