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测量方法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规范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规范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规范
一、评估
了解病人病情、自理程度和心理状况。

二、用物
测量盘内盛腋表、纱布、记录本、笔和有秒针的表。

三、操作步骤
1. 洗手、戴口罩→如不干用纱布擦干体温计→清点体温计数目→检查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携物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测温方法→取舒适体位(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2. 试腋温: 助病人解开衣扣→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10min后取出→查看体温计度数并记录→洗手。

3. 体温计用后的处理:取出体温计甩表至35℃以下→浸泡75%酒精中30min→取出擦干或凉干待用。

四、注意事项
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注意试温的安全、预防损伤,注意保暖。

体温测量方法

体温测量方法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对于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准确地测量体温。

1. 腋下测温法。

腋下测温法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体温测量方法之一。

使用腋下测温法时,需要将体温计放置于腋下,并紧贴皮肤,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腋下测温法时,应确保腋下干燥,并且测量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以确保准确性。

2. 口腔测温法。

口腔测温法是另一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口腔测温法时,需要将体温计放置于口腔底部,闭上嘴唇,保持3分钟左右,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口腔测温法时,应该避免饮食、饮水、吸烟等活动,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3. 耳温测温法。

耳温测温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耳温测温法时,只需将耳温计插入耳朵内,按下测量键,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耳温测温法时,应确保耳朵内部干净,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4. 肛温测温法。

肛温测温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肛温测温法时,需要在体温计上涂抹少量润滑剂,然后将体温计插入肛门约2.5厘米深,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肛温测温法时,应确保体温计插入的深度和时间,以免造成不适。

5. 前额测温法。

前额测温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前额测温法时,只需将体温计对准额头,按下测量键,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读取体温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前额测温法时,应确保额头干净,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

在测量体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

体温测量与记录法

体温测量与记录法

玻璃水银体温计使用方法
01
甩动体温计
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朝下,手腕 用力甩动,使水银柱降至35℃
以下。
02
测量体温
将体温计的水银端置于腋下深 处,夹紧上臂,测量5-10分钟

03
读取体温
取出体温计,水平转动,使视 线与水银柱平行,读取水银柱
顶端的刻度。
电子体温计优势与操作指南
优势
测量时间短、读数方便、不易破损、安全性高。
避免措施
使用前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掌握正 确的测量方法;保持测量环境温度适 宜且稳定。
仪器故障排查与维修保养
仪器故障排查
当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先检查电池电量、探头是否损坏 等常见问题,若无法解决则应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维修保养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清洁保养,避免灰尘、污垢等影响测量 结果;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池取出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体温测量与记录法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30
目录
• 体温测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常见体温测量工具及使用技巧 • 不同部位体温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目录
• 异常情况处理与误差分析 • 记录法原则和实践应用举例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体温测量基本概念与重要 性
体温定义及正常范围
价格
玻璃水银体温计价格最低,电 子体温计和红外线额温枪价格 较高。
准确度
玻璃水银体温计准确度最高, 电子体温计次之,红外线额温 枪受环境影响较大。
使用便捷性
红外线额温枪最便捷,电子体 温计次之,玻璃水银体温计需 较长时间测量。
选择建议
根据使用场景、安全需求和预 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 体温测量工具。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测量)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测量)操作规范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判断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3、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二、评估要点1、询问患者身体情况:(1)病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年龄、合作程度。

(2)患者 30 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饮、行冷热敷、沐浴、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基础血压值,使用兴奋剂(如浓茶、咖啡)、使用镇静剂或洋地黄类药物等。

(3)被测量部位有无创伤、手术、炎症、偏瘫、功能障碍。

2、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清洁容器(内备已消毒体温计 1 支)、另备一容器(放使用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的纱布或棉球、弯盘;2、表(带有秒针);3、记录纸、笔;4、测量肛温时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5、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检查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是否完好,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5、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6、测量体温:按要求放置体温计,计时。

(1)测腋温:擦干患者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防止滑脱。

测量时间 10 分钟。

(2)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闭紧口唇,用鼻呼吸,测量时间 3 分钟。

(3)测肛温: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4厘米,测量时间 3 分钟,并用卫生纸擦净肛门。

7、测量脉搏:(1)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2)一般患者可以测量 30 秒,脉搏异常者,测量 1 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病人体温计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病人体温计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病人体温计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说明病人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以确保准确测量病人的体温。

1. 操作程序1.1 准备工作在使用病人体温计之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确保体温计功能正常,电池电量充足。

- 清洁体温计表面,可以使用清洁湿布或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 配备一次性保护套,确保病人体温计的卫生。

1.2 测量流程遵循以下步骤进行体温测量:1. 请病人舒适地坐好或躺下。

2. 打开体温计并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例如口腔、腋下或耳温)。

3. 根据测量模式,选择相应的探头,并确保探头处于完好状态。

4. 根据体温计型号,将探头插入病人口腔、腋下或耳道。

在插入前请告知病人并确保病人配合。

5. 等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通常会有声音、指示灯或数字显示。

6. 将体温计从病人体内取出,确保探头不受污染。

7. 记录测量结果。

1.3 事后处理完成体温测量后,请进行以下事后处理:- 清洁体温计探头,可使用清洁湿布或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 如使用了一次性保护套,请将其正确处理。

- 如测量结果异常或有疑问,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2. 评分标准为确保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5分:操作规范,准备工作充分,测量过程正确无误。

- 4分:操作基本规范,准备工作较充分,测量过程基本正确,但可能存在一定瑕疵。

- 3分:操作规范性有所欠缺,准备工作不充分,测量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

- 2分:操作规范性明显不足,准备工作不完整,测量过程中出现多次错误。

- 1分:操作严重违规,准备工作极不充分,测量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

- 0分:未完成操作或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注意: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以上是关于病人体温计使用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的说明。

在测量体温时,请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以确保准确测量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电子体温计的操作规程

电子体温计的操作规程

电子体温计的操作规程一、引言电子体温计作为一种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设备,具有准确、快速、方便等特点,在医疗机构、家庭和公共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障测温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确保电子体温计的正确使用。

二、准备工作1. 确保电子体温计正常工作,电池电量充足,显示屏幕清晰。

2. 对电子体温计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测量的卫生安全性。

3. 准备好消毒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三、操作步骤1.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先洗手,并在充分洗手后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

2. 佩戴手套和口罩:操作人员应佩戴清洁的一次性手套和医用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准备测量区域:待测者应坐立于舒适的位置,露出测量部位(通常为腋下、口腔、额头等)。

4. 开机和校准:按下电子体温计的开关键,等待仪器开机并校准完成。

5. 温度测量:将电子体温计置于待测者的测量部位,确保接触紧密。

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安静,直至电子体温计发出测量完成的信号。

6. 结果记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或电子档案中,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7. 结束操作:关闭电子体温计,将其清洁消毒,并妥善存放至指定位置。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电子体温计之前,应详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测量安全卫生。

3. 电子体温计仅限于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以及他人使用同一设备。

4. 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应等待至少3分钟,以确保温度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5. 在测量婴幼儿体温时,需特别小心,防止过度挤压或不适的操作。

6. 电子体温计禁止接触火源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7. 在测量前,应注意测量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以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8. 如发现电子体温计出现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修或更换设备。

五、结语通过本操作规程的指导,可以保证电子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操作规范。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关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法操作及并发症处理规范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法操作及并发症处理规范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法操作及并发症处理规范第一节操作评估(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意识、年龄、病情、合作程度和治疗情况。

(二)评估患者适宜的测温方法和测量部位皮肤情况。

(三)排除影响体温、脉搏、呼吸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四)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判断热型。

第二节操作流程第三节操作并发症处理(一)汞中毒发生原因(1)体温计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破损。

(2)患者在测量体温时不慎将体温计损坏。

(3)护士选择测体温的方法不正确。

临床表现(1)咽部肿痛、流涎、口渴、腹痛、腹泻等症状。

(2)严重者出现呕血、便血。

(3)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听力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

预防(1)在测量体温前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用止口温测量。

腋下测量时,有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3)如将水银误服,应立即采取防汞中毒的措施,如口服蛋清或牛奶,病情允许嘱患者食粗纤维食物,促进水银的排泄。

处理流程及时清理口腔内的玻璃碎片→查看皮肤、黏膜是否有破损→采取防汞中毒的措施→遵医嘱对症处理→处理残留在现场的水银→保持室内通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二)皮肤破损1.发生原因(1)体温计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破损(2)患者在夹体温计时用力不当或放位置不合适。

(2)测量腋温时卧位方法不正确。

(4)插入肛表时用力过大。

2.临床表现皮肤有划痕、戳伤。

3.预防(1)在测量体温前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2)测量腋温时前臂屈肘过胸,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过度消瘦的患者不宜侧腋温。

(3)测量体温时,夹体温表的肢体保持不被受压。

(4)插入肛表时动作轻柔,为小儿插入肛表时护士应守护在床旁并用手扶托体温计,防止失落和折断。

4.处理流程查看皮肤破损程度→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及时清理破损的体温表碎片→处理残留在现场的水银→严密观察皮肤变化→记录。

标准测量体温方法

标准测量体温方法

标准测量体温方法
测量体温有三种方式,一是测口腔温度,第二个是测腋下温度,第三个是测直肠温度。

临床及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是测腋下温度,这种方式简单而且实用。

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然后将体温计放在腋下皮肤处贴紧,如果腋窝有汗,应将汗擦拭干净,测量大约5分钟,取出温度计读数即可。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在安静的环境下,测温前应注意避免喝热水、剧烈活动、洗澡等,以免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在体温计还有的可以直接测量额头温度,但是相对于腋下温度来说准确率偏低。

如果有发热等疾病,应以腋下温度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的测量方法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测量并记录病人体温,以观察机体内在温度及病情变化与转归,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用物准备】
体温测量盘内备消毒液容器(放置并消毒测温后的体温计用)和清洁干容器(放置清洁体温计)、容器内垫消毒纱布、带秒表的表、笔、记录本、消毒液纱布。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3.根据病情选择测温部位
(1)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斜放于病人舌下,闭口用鼻呼吸3min取出。

(2)直肠测温:肛表用20%肥皂液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3min取出。

(3)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
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min取出。

4.用浸有消毒液的纱布擦拭体温计。

5.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6.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30min后取出。

7。

冷开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放清洁容器内备用。

【注意事项】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测口温。

进食、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min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不可做直肠测温。

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min,方可测直肠温度。

3.对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

沐浴后需待20min再测腋下温度。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
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5.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手托扶体温计,以免发生意外。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

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时,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8.肛表、腋表、口表应分别清洁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