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一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初一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

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

”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2.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A.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县B.距今7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C.距今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D.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3.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最科学的方式是A.搜集神话故事B.发挥想象能力C.研究远古化石D.依靠民间传说4.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猿的特点 B.使用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采集和狩猎5.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玉器6.1929年12月2日下午,在一个考古挖掘工地上,突然有人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化石显露出来。

主持发掘工作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兴奋地说:“这是头盖骨!”当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消息公布后,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

这种原始人类大约生活在几十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有猿类特点。

他被称为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7.截止目前,我国已有48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A.使用天然火B.住干栏式房屋C.挖水井D.制彩陶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9.“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1.84÷4= 96÷3= 43÷2=2.(1)在○÷▲=9……4中,▲最小应为()(2)余数=()-()×()3.□里最大能填几?□×8<43 □×7<59 □×6<40□×6<57 □×9<69 □×8<60□×2<20 □×6<45 □×6<374.在○里填上“<”“>”或“=”。

42×2○42÷2 99÷9○66÷6 93÷3○39÷3 48÷4○36÷3 12×2○96÷349÷7○48÷65.在数学考试时,王红把一个数除以3误算成了乘3,结果的63.正确结果应该是多少?6.工程队修一条长57千米的公路,修了5天后,还剩7千米。

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7.有50盆花,摆成4行,还多2盆,平均每行摆多少盆?8.一个数乘4被误算成了除以4,结果得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1.用竖式计算68÷2= 87÷3= 96÷7=2.A.没有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而是直接除以除数了。

B.十位上的余数没有落下来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计算。

C.余数计算错误,但商没有错。

D.商小了,余数比除数大了。

3.购物:足球每个45元;跳绳每根5元;每个滑板100元。

(1)买两个足球的钱可以买多少根跳绳?(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晒葡萄干。

4千克鲜葡萄能晒1千克葡萄干。

72千克鲜葡萄能晒多少千克鲜葡萄?5.元宵节前学校在教学楼上挂了一串彩灯,彩灯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排列,那么第3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6.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相同,被除数最大是几?7.在算式☆÷△=□……6中,除数最小是几,当商是8时,被除数最小是几?3.商是几位数1.填一填2.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表示小军的位置,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1,6)来表示的位置,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____列第_____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_____行,(2,7)表明王兵坐在第___列第__行。

二、对号入座。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B、(4,3)C、(3,2)D、(4,1)2、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4,3)和滑梯(1,3)的位置3、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 )C'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检测题一、字母表。

A 在第3列第2行,表示为(3,2)。

1、E 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表示为( , )。

X 、J 和V 的位置分别是( , ),( , )和( , )。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这些格中的字母。

(1,2) (8,5) (7,3) (9,1) (3,5) (2,3) (9,4) (4,3) 二、座位表。

5 W TQ4 IY OGL 3 U FD K P J 2 N C A HMV1ESR X B Z12345678910方明邱实张真尹方的位置在第4列,第1行,可以表示为(4,1)1、方明、张真和邱实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和( , )表示。

第一单元 重、难、基点练习题(总复习)

第一单元 重、难、基点练习题(总复习)

第一单元重、难、基点练习题(总复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食物腐烂2.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工业上用氢气制取盐酸C.用氧炔焰切割金属D.用干冰作致冷剂3.能说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A.火星四射 B.放出大量的热量C.打磨后铁丝变银白色 D.生成黑色固体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B.蛋清遇浓硝酸变黄 C.煤的炼焦 D.石墨转化成金刚石5.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氮气作保护气 B.氢气作高能燃料C.氖气管通电会发红光 D.墨汁作画久不变色6.下列实验活动不需应用对比方法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D.稀释浓硫酸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B.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C.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D.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8.化学实验课后,老师在总结时列举了一些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药品的气味B.取用后的试剂长时间没有盖上瓶塞C.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D.把制取的固体物质放在指定容器中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 B.取用固体药品C.称取固体 D.点燃酒精灯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 D.液体倾倒11.下列图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药品 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药品 D.读取液体体积12.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规范的是()A.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连接仪器 D.滴加液体1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固体加热 B.滴加液体C.液体振荡 D.读取液体体积1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选择(1)一千克和一千米()A 千米大B 同样大C 无法比较(2)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厚约5()A 厘米B 毫米C 分米(3)下面长度中与20米相等的是( )A 200厘米B 200分米C 2 千米(4)一千克鸡蛋大约有()个A 20B 4C 30(5)一头牛的体重约是()A 5 吨B 500千克500克(6)小明的身高是156()A 厘米B 分米C 米二填空(1)鲸鱼的体重约是34(),每小时大约能游3( )(2)5枚1角的硬币摞在一起大约是1()(3)5厘米=()毫米30分米=()米400厘米=()米1千米=()米6000米=()千米7分米=()厘米4千克=()克9吨=()千克3000千克=()吨70米=()分米(4)一小桶醋重2千克,5小桶醋( )千克(5)一盒牛奶重250克,()盒牛奶重1千克(6)骑自行车绕操场行一圈是400米,张冬每天早晨骑2圈,他每天早晨行()米,再行( )米就是一千米。

三判断(1)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2)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3)因为400>4,所以400米>4千米。

()(4)一个篮球重250千克。

()(5)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约2313米。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枝新铅笔长约20()(2)学生课桌高约80()(3)丽丽的体重约35()(4)一个乒乓球约重6()(5)一辆卡车载重约是6()五解决问题。

(1)60周年国庆阅兵典礼上,空军的J----10战斗机载重量是7000千克,而J----11战斗机的载重量是6000千克。

J----11战斗机比J----10战斗机的载重量少多少千克?(2)6头大象重24吨,平均一头大象重多少吨?(3)一根绳子长100分米,第一次用去3米,第二次用去40分米,还剩多少米?(4)如右图,果浆瓶重多少千克?(1) 那些水果的重量合起来正好是一吨?(2) 用右面这辆货车能一次将这批水果运回来吗?(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024年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way to spell "student"?A. stidentB. studnetC. studentD. studend2. Choose the correct word to plete the sentence: "My mother is a ________."A. teacherB. doctorC. driverD. singer3. What is the opposite of "big"?A. smallB. tallC. shortD. fat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noun?A. runB. jumpC. bookD. happy5. Choose the correct question word to plete the sentence: "________ is your favorite color?"A. WhatB. WhoC. WhereD. When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in the past tense?A. I eat an apple.B. I am eating an apple.C. I ate an apple.D. I will eat an apple.7. What is the abbreviation of "Ms."?A. MissB. Mrs.C. Mss.D. Msr.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verb?A. catB. dogC. runD. table9. Choose the correct word to plete the sentence: "I________ to school bus every day."A. goB. goesC. goingD. gone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means "not correct"?A. rightB. wrongC. goodD. bad二、判断题:1. "He" and "she" are pronouns. ( )2. "Apple" and "banana" are both nouns. ( )3. "Run" and "running" are the same tense. ( )4. "What" and "where" are both question words. ( )5. "I am" and "I'm" have the same meaning. ( )6. "Cat" and "dog" are both adjectives. ( )7. "Do" and "does" are used in the same way. ( )8. "Blue" and "red" are colors. ( )9. "Yes" and "no" are the only answers to questions. ( )10. "Thank you" and "please" are polite phrases. ( )三、填空题:1. The past tense of "go" is ________.2. "I, you, he, she, it" are all ________ pronouns.3. The plural form of "child" is ________.4. The opposite of "hot" is ________.5. A sentence should always start with a ________ letter.6. "I am eating" can be abbreviated as ________.7. "They are" can be shortened to ________.8. A book is a ________ object.9. The word "unhappy" is formed adding the prefix________ to "happy".10. "I have two ________" is a correct sentence.11. The word "cat" is a ________.12. "She ________ to the park every weekend" is a present simple sentence.13. "How ________ are you?" is a question about age.14. "I ________ a letter" means that the action is pleted.15. "Can" and "may" are used to ask for ________.16. "I like ________" is a sentence about preference.17. The full form of "Mr." is ________.18. "________ you like some tea?" is a polite offer.19. "________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is a question about preference.20. "The sun ________ in the east" is a fact.四、简答题: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an"?2. How do you form the past tense of regular verbs?3. What is a subject in a sentence?4.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 and "she".5. What is an adjective and give an example.6. How do you write a question in English?7. What is the plural form of "mouse"?8. What is a prefix and give an example.9. How do you make a sentence negative?10.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 do" and "I am doing"?一、选择题:1. C2. A3. A4. C5. A6. C7. B8. C9. A10. B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1. went2. subject3. children4. cold5. capital6. I'm eating7. they're8. singular9. un10. cats11. noun12. goes13. old14. have written15. permission16. apples17. Mister18. Would19. What20. rises四、简答题:1. "A" is used before words that begin with a consonant sound, while "an" is used before words that begin with a vowel sound.2. Regular verbs form the past tense adding ed to the base form of the verb.3.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is the person, place, thing, or idea that is doing or being something in the sentence.4. "He" is used to refer to a male person or animal, while "she" is used to refer to a female person or animal.5. An adjective is a word that describes a noun or pronoun. Example: "The red car is fast."6. To write a question in English, you often need to invert the subject and the auxiliary verb or use a question word.7. The plural form of "mouse" is "mice."8. A prefix is a group of letters added to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to change its meaning. Example: "unhappy" (prefix "un").9. To make a sentence negative, you add "not" or "never" or use the contraction of "not" with the auxiliary verb.10. "I do" refers to a general habit or action, while "I am doing" refers to an action happening at the moment of speaking.。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练习题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练习题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月季B、青蛙C、机器人D、蘑菇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排尿B、蝌蚪发育成青蛙C、钟乳石慢慢长大D、羊吃草3、1999年,我国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稀植物应有尽有。

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可称为()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运动C、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D、生物的繁殖4、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生物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6、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7、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马利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仍有各种虾、蟹,但没有藻类植物。

下面哪种解释是不准确的()A、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B、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比对植物的影响小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语句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共同特征是()A、生物能呼吸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生长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对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B、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调查时可凭个人感觉记录D、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10、下列哪一项是调查活动中必须有的步骤()A、品尝一下B、采摘植物C、写调查记录D、让别人替自己观察11、按照生活环境划分,下列生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A、月季B、莲C、杨树D、桃树12、香菇炖鸡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佳肴,其中的香菇属于()A、植物B、动物C、其他生物D、非生物13、生活在绿色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是绿色的,不易被天敌发现,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具有应激性D、生物能由小长大1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人口普查B、卫生检查C、森林资源清查D、濒危动物调查15、在调查校园生物的过程中,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海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便拔下来带回家去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蝗虫飞了起来,很快便飞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便及时地记录下来C、小涛调查时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涛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了一只蟾蜍,他觉得不舒服,没有记录16、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莲、河蚌、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第一单元生字词的是:()A. 憧憬B. 勾勒C. 沉浸D. 漫游2. 第一单元课文中,《白鹭》一文的作者是:()A. 郭沫若B. 老舍C. 冰心D. 巴金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太阳升起来了。

B. 鸟儿在树上唱歌。

C.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D.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第一单元《钓鱼》一文中,主人公与父亲一起去钓鱼的地方是:()A. 湖边B. 河边C. 海边D. 竹林5. 下列词语中,读音相同的是:()A. 憧憬、冲劲B. 勾勒、轮廓C. 沉浸、沉思D. 漫游、慢走6. 第一单元《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的笔名是:()A. 茅盾B. 巴金C. 丁玲D. 老舍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B.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妈妈的头发乌黑乌黑的。

D. 弟弟的脸红彤彤的。

8. 第一单元《桂花雨》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桂花香的特点是:()A. 浓郁B. 清新C. 持久D. 醇厚9.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是:()A. 憧憬B. 勾勒C. 沉缅D. 漫游10. 第一单元《珍珠鸟》一文中,珍珠鸟的特点不包括:()A. 善良B. 聪明C. 美丽D. 勇敢二、判断题:1. 第一单元的课文《白鹭》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

()2. 《钓鱼》一文中的主人公最终钓到了一条大鱼。

()3. 《落花生》一文中,作者通过落花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4. 《桂花雨》一文中的主人公喜欢在桂花树下玩耍。

()5. 第一单元的课文《珍珠鸟》是一篇童话故事。

()6. 《白鹭》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鹭的美。

()7. 《钓鱼》一文中的父亲教育主人公要有耐心。

()8. 《落花生》一文中,作者通过落花生寓意了人生的哲理。

()9. 《桂花雨》一文中的主人公对桂花香有着深刻的记忆。

()10. 第一单元的课文《珍珠鸟》中,珍珠鸟最终飞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B.冰雪融化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用途与制取D.物体的运动状态
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5.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6.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D.滴加少量液体
7.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食物消化
C.瓷碗破碎
D.木材燃烧
8.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 燃烧匙
B 集气瓶
C 试管
D 水槽
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使石蜡熔化B.用木材制家具
C.用粮食酿酒D.用玉石雕刻印章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大块的铜比小块的铜熔、沸点要高
D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1.液氢曾经是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下了说法中,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氢气具有可燃性
C.相同条件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D.氢气燃烧
12. 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花生米霉变了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14.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1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8.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20.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21.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给液体加热B.收集CO2并验满C.闻气体气味D.滴加液体
2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2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
B.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C.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将试管夹从试管上部往下套,然后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用小烧杯盛装
24.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
循环:燃料燃烧产物燃料
(1)燃烧(2)太阳能或生物能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
25.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
...用到的是
A B C D
2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27.下列实验装置的图示不属于水浴的是()
A.B.C.D.
28.今年我市恢复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
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29.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零下108摄氏度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30.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实际量取的的液体比读数偏低的是()
A 读数时仰视
B 手拿量筒读数
C 视线与液面水平
D 读数时俯视
31. 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

其中()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3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②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③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ºC ④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6.6mL
A.①④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
3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二实验探究题
34. 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
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
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D 7C 8C 9C 10D
11C 12B 13A 14B 15C 16D 17D 18D 19B 20D
21B 22C 23C 24B 25C 26C 27C 28C 29C 30D
31D 32A 33C
34 (1) A 石蜡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水蒸气
(3)C ;A和B ;通常情况下水蒸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