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采食量的三大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2020年第10期 吉林畜牧兽医23·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影响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分析韦国民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洮北 137000饲养母猪的生产中,母猪采食量低下经常发生,也是亟待解决、较为突出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现代瘦肉型品种的哺乳母猪这一问题更为严重,需要饲养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1 母猪身体结构影响采食量采食量的遗传性很低,但是和生长速度、瘦肉率的相关性比较大,经常选择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时候,也相应的提高了采食量。

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品种,采食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采食量也不相同。

例如母猪发情的时候,采食量下降,甚至有的停止采食。

妊娠后期的母猪,由于胎儿压迫胃肠道,采食量也会相应的下降。

母猪生产后,对能量的需求增多,同时胃肠道的紧张程度也缓解,采食量显著的提高。

母猪的健康问题通常能够在采食量中体现,当母猪身体出现疾病时,因为出现不适情况而导致母猪出现厌食的情况,采食量下降。

例如当母猪出现食道疾病时,因为饮食会刺激到食道而往往食欲不振。

在母猪年轻阶段,由于身体发育的需要会增大其食物的摄入量,随着年龄的提升,母猪的新陈代谢减缓,采食量会随之下降。

2 饲料配方影响母猪的食欲食物饲料是影响母猪食欲的重要因素,为母猪提供优质且满足其喜好的食物,能够刺激母猪的食欲,相反,喂养非母猪喜好的食物容易被母猪厌弃。

在喂养时,可以增加带蔗糖、果糖的食物,刺激母猪主动进食。

在喂食过程中,增香剂等辅助材料的投放,能够通过气味帮助母猪分泌胃液形成饥饿的感觉从而增加食量。

相反,气味较为单一的食物会降低母猪的食量。

在饲料投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营养的均衡和食物的丰富性,能够让母猪身体综合吸收,避免母猪出现偏食的情况。

不同的饲料构成能够防止出现对特定食物出现厌食的问题,提升母猪饮食的乐趣,有助于带动母猪饮食。

考虑饲料的精度,避免饲料出现过多杂质,食物饲料以段块为主,避免饲料的整棵或粉料投放,让母猪在啃咬的过程中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的同时提升母猪的采食量。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

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

日粮因素
6.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过多或缺乏可导致食欲下降,如钙、 碘、铁等过量和硫胺素、叶酸、食盐、锌与水的缺乏造 成采食量下降。 7. 饲料氨基酸和其它营养元素平衡 各种氨基酸不平衡,就 会影响总体营养元素的代谢速度;影响采食量的氨基酸: 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 饲料粗纤维含量 高含量饲料粗纤维会降低饲料总体能 量水平,影响饲料整体消化率; 9. 肠内容物离子浓度 大量添加微量元素,其中主要是硫酸 盐,过量的微量元素和硫酸盐不能够吸收,在胃肠道内 会增加食糜的离子浓度,从而加速食糜在胃肠道的通过; 10.饲料原料消化率 饲料原料消化率低了,就会在胃肠道内 停留时间延长,以进一步消化,从而就会减少采食量。
生理因素
• 猪在不同生理阶段,采食量有很大差异,这些能 量需要有关,也受体内激素分泌的影响,如母猪 发情时,采食量下降;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与胎次、 产仔数、怀孕增重、哺乳期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密 切相关。 •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食量。一般生长 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品种,其采食量也较高。
环境因素
猪群采食量调节机制
2. 化学调节机制 1)血糖:这是刺激采食行为发生变化的主要化学 调节因素; 2)激素:参与采食量调节的激素较多,如性激素、 胰岛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和雌激素可抑 制猪的采食量;胰岛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雄性激素可提高猪的采食量; 3)氨基酸: 4)矿物质元素: 5)渗透压: 6)pH值:
病理因素
• 疾病的临床表现常为食欲下降,如热性病、胃 肠道感染和寄生虫侵袭等都导致食欲下降、甚 至废绝。
猪群采食量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
猪群采食量调节机制
1. 物理调节机制
1 )猪胃肠道紧张度:排空的压力变化形成的负 反馈调节是决定采食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胃肠道存在伸展受体,这些受体能将饲料刺 激产生的负反馈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 的摄食中枢,从而控制采食量。说明物理(机 械)控制主要与饲料和消化道食糜的体积大小 有关。 2 )体内温度变化:动物采食是为了保持机体暖 和或防止体温过低(热稳衡理论)。

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张 卓武胜县畜牧食品局,四川武胜 638400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食物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猪肉是最常见的一种食材。

猪的饲养比较普遍,食材宜提供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物。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不断上升,但是猪肉的需求量未见下降,因此饲养者们也非常关注猪的饲养问题,尤其是常见的饮食问题。

饲养者关注猪采食量的变化,一旦出现采食量下降,会影响猪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饲养者的经济效益,要积极采用紧急措施加以应对,保障猪的采食量,保障正常出栏。

1 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1.1 饲料选取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基地,饲养员对于猪的饲养都会很认真,很严谨,尤其对于饲料的选用,更是很严格。

猪在进食时,是会依据自身的需要对饲料进行挑选的。

同时,猪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对饲料进行挑拣,不符合口味的饲料也会影响猪的进食量。

饲养者都明白的一条道理是,对于猪的养殖,不会进行饲料的频繁更换。

频繁的更换饲料会影响猪的进食,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猪发生肠胃类的疾病。

猪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能够及时跟上,也会导致猪发生不好的状况,会影响猪进食量的变化。

同时,饲养者还会出现不注意按时喂养,以及喂养量的变化较大等问题,导致猪饮食不规律,也会影响猪的健康状况。

1.2 猪源的选取原因饲养者在进行养殖之前,都会对猪的种类进行细致的选取。

对于猪的培养需求不同,也会要求猪源不同。

比如,养殖种猪,需要培养猪的健壮体质,还要求猪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需要对猪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对猪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以保障猪的健康成长;养殖肉猪,则需要不断地增加猪的体重、育肥,因此,考虑猪的进食量以及吸收的程度就成为首要的考虑问题,这样不同的猪就需要不同的养殖思路,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都会使得进食量发生变化,保障进食量也是必须的一项条件。

1.3 饲养者日常事宜的原因饲养者还要注意养殖方面的一些日常事宜,比如饲料的管理、养殖舍条件控制等。

影响采食量的动物因素

影响采食量的动物因素

动物的采食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咀嚼、吞咽和停止摄入等一系列过程,是这些过程的综合。

因此,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动物、饲粮、环境和饲喂技术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调控动物的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动物体既具有复杂的采食量调控机制,又具有很大的适应能力。

这就为通过调控采食量来实现调控生产水平提供了可能。

一、动物因素(一)遗传因素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 可通过选择来提高。

猪采食量的遗传力约为0.3, 但它与生长速度(r=0.6)和瘦肉率(r=0.4)的相关较大, 故在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选择性状时也提高了采食量, 这也是猪易过食的主要原因。

各种动物的采食习性和特点各不相同,如鸡早晚采食较多, 猪主要在白天采食, 草食家畜则白天、晚上都很重要, 甚至晚上更重要, 如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

各种动物的采食量相差甚远, 同种动物的不同品种、品系间的采食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生理阶段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

母畜发情时, 一般采食量下降, 甚至停止采食;母羊在妊娠后期,一方面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雌激素,另一方面因子宫内容物压迫胃肠道,增加胃肠道紧张度,导致采食量降低;产羔后,能量需要增加,且胃肠道紧张度缓减,采食量显著增加, 产羔后一个月采食量达到高峰。

对奶牛的研究也表明: 同一奶牛在不同生理时期,瘤胃容积的变化也伴随着采食量的变化。

在产乳高峰时,乳牛血液中的VFA 转化为乳成分的效率提高,降低了血液中的VFA,从而增加采食量。

妊娠、泌乳和产蛋能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

(三)健康状况疾病因素也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

母猪的产后瘫痪是最典型的例证;奶牛的乳房炎导致采食量下降也很常见, 胃肠道感染或寄生虫病也使采食量降低。

大多数代谢疾病如妊娠毒血症、酮血症、D-乳酸症也表现出采食量下降。

生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其综合防治

生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其综合防治

疾病防控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生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其综合防治丁溪竹(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四家屯街道办事处,辽宁葫芦岛125100)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20)09-0066-01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 升,人们餐桌上的肉类制品愈加丰富,其中猪肉作为十分 常见且深受欢迎的食材,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营养,在市 场需求中不断扩增,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蓬勃发展。

生 猪采食量降低对其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有损养殖经济效 益,需密切关注生猪饮食情况,掌握生猪采食下降的原因 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采食量,避免出栏受到影响。

本 文从生猪自身原因、饲料原因和环境原因三方面人手,浅 析了生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 施,以供参考。

1猪源自身的选取原因生猪养殖前需要细致选取猪源,根据具体培养需求,选择相应种类猪源进行词养。

针对种猪养殖,在选取猪源 时以具备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壮体质为原则,养殖人员要细 致观察猪源精神情况、身体健康情况。

一旦此环节没有给 予高度重视,未做到细致谨慎,很容易引入病猪、发育不 良猪,出现采食下降问题,此外,有些养殖人员在选种 后,并没有及时接种各种疫苗,无法给猪的快速发育和健 康成长提供基础保障,不能顺应猪的吸收程度和进食量需 求,导致猪进食方面出现变化,出现采食量降低情况。

2饲料的原因在当前人工饲喂的条件下生猪被动采食,从饲料方面 分析,引起生猪采食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2.1由于饲料的适口性问题导致生猪采食量降低猪采食量与饲料适口性存在直接关系,常见的词料包 括稀料、湿料、干粉料,其中稀料采食量最差,湿料采食 量最佳,如果选择了稀料伺喂很容易由于适口性不佳降低 采食量。

生猪词养的饲料粒度过于细粉碎状态,也容易降 低适口性,令猪采食量受到影响。

一些词养员在将粗纤维 加入饲料中时没有控制好粗纤维含量,致使粗纤维比重过 多,降低了饲料适口性,造成生猪采食量不高。

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12期猪采食量下降是临床常见的行为表现,一般是由于疾病因素导致,也有一部分是非疾病因素引发[1]。

采食量下降的猪,营养摄取就会不足,最终影响生长和发育,育肥猪出栏时间延长,保育猪生长发育缓慢,母猪影响受孕,公猪可造成精液质量的下降。

临床引发猪采食量下降的常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疾病因素1.1病原感染猪被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后,病原释放的毒素可作为致热源引发机体产热,猪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减弱,对饲料的消化造成影响。

感染越严重,体温上升就越快,采食量下降也就越严重,甚至导致废绝。

1.2肠道堵塞多种原因导致的肠道堵塞,使食物滞留在肠道中,无法下行被消化,从而反射性影响猪的采食。

肠道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如猪发生异食癖时采食的无法被消化的异物堵塞肠道,有些母猪发生便秘后,大肠部位粪便硬结而造成肠道阻塞等,都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堵塞病因。

1.3消化道炎症食管、胃、肠道等器官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时,分泌的消化酶数量减少,活力减弱,对饲料的消化出现障碍。

另外,受损的黏膜能导致腹部疼痛,严重的还会引发急腹症,使得猪无法进食饲料。

1.4口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水疱口炎、口蹄疫,以及物理性因素引发的口腔黏膜损伤、口腔溃疡等,可导致猪采食时口腔部位疼痛,从而无法正常采食,造成采食量下降。

2非疾病因素2.1饲料变更猪对新饲料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在饲料突然变更后、适应新饲料前,猪的采食量会下降。

常见的饲料变更有:猪的不同饲养阶段变更饲料配方,更换饲料厂家,改变饲料性状等。

正常情况下,猪饲料变更的过渡期需要3~5d ,此期间猪采食量会受到影响。

2.2添加药物有些药物适口性很差,加入饲料中后,由于猪的味觉和嗅觉特别敏感,很容易导致采食量下降,如临床常见的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替米考星,味道非常苦,只需要0.05%的剂量就能导致猪采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料。

2.3环境应激猪受到应激时,体内激素的体液调节会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紊乱,采食量也会受到影响,如长途运输、疫苗免疫、天气闷热、饲养员变更、饮水不足、咬架打斗等。

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作者:刘福刚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4期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其中畜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基于人口国情,我国对任何方面的需求都比较巨大,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习惯,育肥猪这个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畜牧业主要经济增长的方式。

育肥猪的生产目标是是多增重、少耗料,取得较好的增重效益,只有养猪生产者投入较低的费用而取得质量好、数量多的猪肉以供应市场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生产者寻求经济利益的方式是供应市场的猪肉数量和质量,所以需要生产者在育肥猪的时候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育肥,本文结合育肥猪的生长特点以及营养需求分析出影响育肥猪采食量的而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育肥猪采食量的方法。

关键词:育肥猪;采食量;影响因素;提高方法育肥猪良好的采食量决定着其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养猪生产者高度关注的问题,猪的采食行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肉质优良的目的,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育肥猪的生理特点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养猪生产者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1.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

此阶段猪属于幼龄阶段,猪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功能不是很完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直接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生长期的育肥猪主要是促进其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2.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

猪在逐渐成长中完善了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统趋于完善,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身体素质业也逐渐加强,免疫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此时猪的脂肪组织生长变得异常旺盛,是育肥的最好时期。

二、育肥猪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在猪的才是过程中其营养需要是猪提高肉质的保证,如果一昧的进行喂食而不考虑猪本身的营养需要会造成瘦肉率降低,肉质变差,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夏季如何提高生猪的采食量
如何进一步提高夏季大猪大幅提高的采食量?猪群采食量受多种因
素影响,其中猪群的健康水平、猪群舒适度、饲料适口性及合格的饮
用水质是主要多半影响环节。

笔者从以下几点分析影响猪群采食量因
素及提高夏季大猪采食量方法:
1、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适当的时候可用西药、中药保健,减少中
大猪阶段咳嗽、咳嗽猪群;个别发病猪只妥善及时注射治疗,防止严重
掉膘;经常调栏,提高猪群均匀度;适时驱虫,减少寄生虫造成的损耗;
严格按计划对猪继续执行群疫苗甲状腺,提高猪群整体抗体水平,以
提高猪群健康比率。

2、提高饲料适口性。

饲料适口性主要受饲料营养配方、饲料颗粒度、饲料颗粒大小等影响。

同时做好饲料的保存,做好“三防”工作。

3、提高猪群舒适度。

采取系列防暑降温措施,如喷雾降温、滴水
降温、房屋喷水、开启风扇等,通过风、水结合降低环境温度,控制
湿度,降低日间高温有利于提高猪群便利性舒适度,从而提高大猪阶
段采食量。

4、减少对中、小猪阶段的控料。

自由采食,以提高大猪猪群体较重,有利于提高大猪期采食量。

5、投喂青绿饲料。

在适当时间收割光萼期的青绿饲料,其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较高,粗纤维较少,易消化。

青饲料要喂新鲜的,不要煮熟喂,煮料中的会破坏青饲料之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而且食物中毒若调制不当还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6、保证合格的水质。

定期对水塔、水桶、水管清洗消毒,定期对
水源开展采样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猪采食量的三大因素
一、饲料的适口性
1、干湿问题:现在喂猪用料共有三种,即干粉料、湿拌料 (水料
1:1和稀料。

据试验,湿料喂法采食量最好,稀料最差。

2、粉碎料度:玉米粒度要求在 0.8— 1.5毫米为佳,过细的料适口性下降,从而影响采食量。

3、粗纤维的含量水平:如果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大于 6%, 猪的采食量下降。

4、盐分:正常生长育肥猪对盐的需求量在 0.45%,盐分下降到 0.2%时,猪的采食量可下降 20%,增重也减少 38%。

5、甜味剂:猪最喜食的是甜味,如饲料中含有甜味剂时,采食量上升。

二、饲料气味变化
1、香味剂的变化:如乳香型、鱼腥型、鱼香型、香甜型之间的转换,或露于空气中时间过长,使气味挥发变淡,都会影响其采食。

2、饲料发霉变质:如饲料被霉菌污染,使饲料发霉产生霉变味, 无论从气味还是适口性上都将使猪的采食量下降。

3、饲料酸败:环境温度高或饲料存放时间长,饲料中的粗脂肪就会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使其采食量下降。

4、油脂种类的不同:如饲料中添加豆油、玉米油等,气味都不一样,如果发生变化,会影响采食量。

5、其他原料的特殊气味对饲料的影响:如鱼粉含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等。

三、饲料成分
1、氨基酸方面:猪的采食量随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但到一定程度后采食量有下降的趋势。

2、矿物质方面:饲料中锌、磷的缺乏及钙、锰和铁的过量,都会造成猪的食欲不好。

3、维生素方面:vb1、 vb2、 vb12和烟酸、泛酸的缺乏都会使仔猪采食量下降。

4、抗生素方面:大量的试验证明,在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可使猪的采食量提高 7%— 15%。

5、水分方面:缺水初期,猪食欲明显减退,尤其不爱吃干粉料, 随着失水的增多,猪的食欲可能完全废绝。

6、能量方面:饲料的能值含量高采食量低,反之能值低则采食量高。

另外, 一些猪病如寄生虫病、感冒、胃肠炎等, 猪舍温度的变化, 养猪过程中的转群、并圈、换料、防疫过程等都会对猪的采食量有所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