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讲:长度单位、认识时间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考虑、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老师板书〕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同学们,你们又知道如今是几时吗?〔出示如今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2、认识钟面。

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新知。

学习指导: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演示分针走1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2、认识时。

钟面演示:挪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

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2〕看钟面写时间。

〔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理论、稳固新知。

1、老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老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二上:《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案

二上:《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案

教案:《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角。

3. 学生能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取和使用时间。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2. 角的初步认识3. 认识时间的复习教学步骤:第一节: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长度的理解,教师总结并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使用场景和换算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节:角的初步认识四、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角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角的初步理解,教师总结并介绍不同类型的角。

五、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角的特点和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角的识别和绘制活动,巩固对角的理解。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角的理解。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三节:认识时间的复习七、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时钟,引导学生复习对时间的认识。

2. 学生分享对时间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强调正确读取和使用时间的重要性。

八、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复习小时的划分和分钟的计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时间的读取和计算活动,巩固对时间的理解。

九、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设计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时间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9 单元 总 复 习
第 3 课时 长 度 单 位 认 识 时 间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2米=( 200 )厘米 3米=( 300 )厘米
400厘米= ( 4 )米 700厘米= ( 7 )米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床长1( 米 )90( 厘米) 书宽15( 厘米) 树高6( 米 )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里。
(1)下面可以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是( ① )。
①米
②角
③分
④时
(2)教学楼大约高15( ① )。
①米 ②厘米 ③分
④元
(3)一节课40( 分 )。
①米 ②分
③元
④时
读出下面的时间。
8:5
7:10
4:50
11:20
写出下面的时间。
2:00
6:53
9:30
5:10
• 1、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06:08:2706:08:2706:0810/28/2021 6:08:27 AM •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上午6时8分21.10.2806:08O
ctober 28, 2021
• 7、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6时8分27秒06:0 8:2728 October 2021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二年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知道哪一些知识点是重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全章)》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全章)》PPT教学课件

优化训练
3.量一量。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课堂小结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 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课堂作业
1.认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从“练习题”中选择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2.完成“长江作业”练习册一课时的内容。
1 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创设情境
1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新知探究
1庹(tuǒ)
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 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 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新知探究
这块石头有几庹宽?
新知探究
1拃(zhǎ)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 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学习体会 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 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 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Than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you!
Good Bye!
1 长度单位
第 4 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测量下面物品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
教室的长 米
课桌面的长 厘米
书本的长 厘米
巩固练习
3. 单位换算。 1 米 =( 100 )厘米 100 厘米 =( 1 )米 8 米 =( 800 )厘米 700 厘米 =( 7 )米
课堂小结
1.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 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3.换算口诀:长距离,单位米;短距离,用厘 米;两单位,进率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人教版新课标第3课时长度单位看法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102页第5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的】:1.经过温习使先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时间的意义。

2.稳固先生对时间的认知,知道时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使先生进一步看法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1时=60分,能准确地读出时间;看法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教学进程】:一、温习看法时间〔板书课题:看法时间〕1.观察讨论。

〔1〕教员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的实物钟面。

师:这些实物钟面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你能读出它们吗?〔2〕先生观察思索讨论,依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实物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内停止讨论,看读出的时间能否一样。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员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回答以下效果。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红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外面又有几个相等的小格?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红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相等的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时等于多少分?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

1时=60分。

二、温习米和厘米。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先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2米=〔〕厘米 400厘米=〔〕米3米=〔〕厘米 700厘米=〔〕米〔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先生估量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窗们估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先生先自己估量,然后教员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先生估量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践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笔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笔记

认识时间一、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时间来安排生活和工作。

时间可以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长短,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时间的单位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有很多的单位,最基本的单位是“秒”。

一分钟有60秒,一小时有60分钟,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365天。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2.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季节和年。

这些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用它们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三、认识钟表1. 时钟的概念时钟是一种用来显示时间的仪器,它通常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钟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当前的时间,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时钟的读法时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数字读法,一种是指针读法。

数字读法就是直接读出时钟上所指的数字,指针读法则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推算时间。

当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时,就是12点半。

四、认识日历1. 日历的概念日历是一种用来记录日期的工具,它通常包括一年中所有的日期,以及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纪念日。

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日期,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日历的结构日历通常由月份、星期和日期组成。

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而星期则是一周中的某一天。

日期则是用来标记具体的某一天。

五、时间的运用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上课时间、睡觉时间和吃饭时间;我们也需要用时间来记录生日、节假日和纪念日。

认识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认识了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六、总结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长度单位认识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102页第5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时间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知道时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1时=60分,能准确地读出时间;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的实物钟面。

师:这些实物钟面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你能读出它们吗?(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实物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读出的时间是否一样。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回答问题。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里面又有几个相等的小格?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相等的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时等于多少分?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

1时=60分。

二、复习米和厘米。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学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2米=()厘米 400厘米=()米3米=()厘米 700厘米=()米(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长度单位,认识时间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灯管长24().(6)手掌宽7()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5.试一试,填一填。

(1)、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

(2)、从尺的刻度2到刻度()是6厘米。

(3)、1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6米是()个1米那么长,6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木头长1米,做凳子用去80厘米。

还剩多少?
2、一根绳子用去它的一半后,还剩下10米。

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3、小明家到学校有5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4、一捆绳子长50米,第一次剪下6米,第二次剪下8米。

这捆绳子短了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5、一块窗帘布用2米布,10米布可以做几块窗帘?
6、一根木头16米,平均锯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要锯几次?
7、一根铁丝长36米,把它每6米截成一段,可以截成几段?
8、一根铁丝可以围成4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铁丝4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9、有一个六边形池塘,每条边都是6米,这个六边形的六角池塘一周长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