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课堂学习方式之差异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差异探析与启示

府 主管职 能部门, 和上级 主管部 门发给相 应的证书 , 对企业的义举给 予表 彰。 此项工学结合山姆超市 就向所 在地园 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给予适当的 照 顾 。 以此 鼓 励 各 类 企 业 积 极 支 持 职 业 教 育 。 ( 四) 创新考核校方营销类学生工学结合协调管理工作。 重点考核管理 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 考 核 校 方 安 排 教 师 到 企 业 带 队 的 人 数 和 次 数, 教师到企业工作 岗位 的安排和具体 的工作量 ; 考 核学校带 队教 师帮助 学生解决具体 问题 的数量和质量 , 考核营销类学生所在 系部责任 领 导到企 业检查工作 的次数和质量等等。一
生接受 。
以上 是 我在 美 国西 北 理 工 大 学 访 学 三 个 月 的 观 察 所 得 以 及 启 示 ,希
望 能 在 将 来 的 教 学 中 得 以应 用 ,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 ●
考试这儿部分组成 。美 国的大学考试方式 比较灵活 , 怎么考, 什么时 间考 , 在哪里考试 , 全 由教授说 了算 。比如西北理工大 学学生就当了一 回自己的
2 . 采 用 多元 化 的考 核 方 式
学生巩固 了知识点 , 使教学富有成效。 另一点感触 比较深的是 , 在许多美 国 大学引入 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 这种新颖 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 的参与度 , 促 进团队合作 , 为学生提供 个性化 的指 导, 使课堂讨论 更集 中,
还能解放教师 。 二、 中 美 课 堂 教 学 学 生 考 核 的 差 异 在 中 国 的大 学 , 一般最 终的考评会 以考勤 , 课堂 参与, 课后作 业 , 期 末
然, 校 方 可 创 新 考 核 学 生 在 顶 岗实 习阶 段 的各 种 表 现 。 要 不 断 完 善 考 核 评
中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差异

02
教学方式
课堂氛围
中美中小学课堂教学差异:课堂氛围 互动性:中美中小学课堂氛围的差异 开放性:美国中小学课堂氛围的特点 纪律性:中国中小学课堂氛围的特点
师生互动
中美中小学课堂 教学中的师生互 动存在差异
中国课堂注重教 师讲解,美国课 堂注重学生参与
中国课堂师生互 动形式较为单一, 美国课堂师生互 动形式多样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美中小学课堂 教学在实验与实 践教学方面的差 异
实验与实践教学 在中美中小学课 堂教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
实验与实践教学 在中美中小学课 堂教学中的实施 方式和效果
实验与实践教学 在中美中小学课 堂教学中的优缺 点和改进方向
04
评价方式
考试与成绩评定
中美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差异,美国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而中 国则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知识点掌握程度。
个性化教学理念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 力。
标准化教学理念下,教师会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 力的提升。
中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差异也反映在评价方式上,美国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而中国则更注重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 价。
03
教学资源
教材与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的教材由各州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发 展
中国中小学的教材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中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中美学校教育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学校教育差异对比研究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中美两种教育体系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优点,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教学方式中美两国教学方式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在中国,学生们被要求高度依赖记忆和重复,注重死记硬背;而在美国,学生们则注重创造性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美式教学追求学生的自由探究和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年复一年的中国教育,使许多学生发现他们的学习方式还停留在记忆和重复的阶段,缺乏自主探索、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课程设置繁琐而繁重,学生的名次和成绩成为了学生们最大的关注点;美国的课程设置较为简洁,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重视“终身教育”,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而非单一的成绩和排名。
三、学生管理中国的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学生在学校内的自由相对较少,而美国的学校则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由发展。
这是由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所导致的,在中国,学校里通常注重纪律,对违反校规的学生会施加一定的惩罚措施,而在美国,学校通常会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用积极反馈的形式鼓励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行为。
四、校园文化中国的校园文化沉稳庄重,重视知识和规矩;美国的校园文化则显得更加斯文随意、富有活力和多元化。
在美国校园里,学生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有激情和自由,生活和学习的平衡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总体而言,中美两国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
具体哪种教育方式更成功并不好说,取决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以及人们对教育的不同认识。
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并且更加注重“人是一个整体”的教育理念。
这将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浅谈中美课堂学习方式之差异

浅谈中美课堂学习方式之差异浅谈中美课堂学习方式之差异对中美课堂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师生关系,非语言交际行为,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了这种差异的来源。
通过这种差异性的研究,得出对中国课堂教与学的启示。
中美课堂学习教学手段非语言交际学习差异一、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同在中国,教师普遍采取“一言谈”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教学中心。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求讲解所需内容,学生高度集中,被动接受。
课堂气氛安静。
这种“一言谈”的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灌输大量内容,并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爱思考,不善于提问,在实际操作方面水平不足的缺陷。
美国的课堂主要采取“群言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设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
这种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学会观察实验,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但是“群言谈”的课堂容易造成学生基础薄弱,课堂缺乏纪律性等问题。
二、师生关系不同在中国,“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学生必须保持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导安排,任何挑战老师权威的行为,都被视为有违学生准则。
对师生礼节的要求正式并且严谨。
学生如有疑问,要求委婉地提出,或者私下向老师提问。
“平等民主”是美国普遍的价值观。
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师生界限不明显。
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甚至会在某个问题上与教师产生争执。
教师不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会毫无批判性的接受教师的观点。
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向老师公开挑战,教师也会主动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盲点。
三、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中国的课堂上,学生起立欢迎教师到来,起立回答教师的提问。
与教师的对话时,一般不会与老师长时间直视以示对权威的尊敬。
在课堂上没有过多表情。
老师站立在讲台边认真讲解,走下讲台时,与学生体距较近。
我眼中的中美教育的差异作文

我眼中的中美教育的差异作文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有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
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中西方小学教育的差异。
第一点:上课方面的差异。
如果你来到美国,你会发现这里的小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教科书,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能力及一些上课表现等方面的信息,决定你去哪个老师的班级上课。
第二点:走廊走路的差异。
美国学生在走廊走路的时候,有姿势方面的要求,禁止打闹。
但在中国就没有走路姿势的要求。
同时,在走廊里有stop标志,如果老师带队走路,你看到这些stop标志时,必须停下来,如果不停,就会被惩罚。
停下来后等待老师的容许才能走。
如果没有老师在,必须直接走。
也许这是一些学校的规定。
第三点:在学校上厕所的规定。
在美国学校里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上厕所,除非你憋不住请求老师。
到了厕所后,等老师叫名字才能进入。
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如果多去一次就要受到惩罚,但惩罚额度很小。
而在中国课间休息随便去厕所。
第四点:学生的工作。
在中国的学校里普通的学生只需要值日,其他没有任何工作。
但在美国的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很多工作,有的的时候工作很简单,有时候需要做很久,有的还根本就做不好。
例如:发钱、扣钱、从图书馆取书、从班级把书送到图书馆、开门、帮老师拿器械等。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任务可干,不会闲着只会依赖别人。
第五点:班级的管理模式不一样。
在中国班级里有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帮助老师管理学生。
但是在美国的学校没有班干部,由老师一人管理。
这样就避免了班干部对自己的朋友特别好,而对别人不好。
在美国,如果老师走了,班级立刻陷入一片混乱。
但在中国就不会。
第六点:学校里的奖励。
在美国的学校有各种学校内部的钱币,每个班级每个集体的奖励也不一样。
有的是纸币、有的是塑料币、有的是画、有的是糖、有的还是美元……只要你在工作的.时候表现好,每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些纸币,但不是每周都发。
你可以用这些纸币换一些画,然后再换一些实物。
在中国就很少有这种奖励。
中国和美国教育体系: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教育体系: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中国和美国教育体系: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教育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教育体系注重理论内容,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考试成绩也是评估学生表现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教育的重要性被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因此家长们也会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逼迫孩子刻苦学习,并不断进入知名的高中、大学。
中国的教育考试分为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阶段,其中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方式。
学生为了应对考试,通常需要参加课外辅导学习,主要是强化教育科目的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
美国教育体系注重综合能力,强调实践和个人发展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个人发展和实践。
在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社交技能、实践能力、领导力等综合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学生也需要掌握实践知识,学习方法也更加多元化。
美国的学校注重课外活动和实践经验,启发更多的个人发展。
学生可以在校外参加社团活动、义工等实践课程,掌握实际技能。
教师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
美国的教师注重与学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和自信。
教学方式的差异中国的教育体系重视讲解和背诵。
中国的教学方式更偏向于老师讲授、学生背诵,教学形式单一。
老师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学生需耐心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和背诵大量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美国教育体系更注重互动和讨论。
美国的教学方式更偏向于互动和讨论,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老师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个人观点,以及积极参与课程讨论。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中国教育体系注重知识和应试技巧。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对各类科目的掌握,强调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
学生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考试的准备上。
国外课堂中美差异心得体会

国外课堂中美差异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能够参加一些国外课堂,并与一些本地学生一起学习。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外课堂与国内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我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外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与国内课堂相比,国外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开放。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国外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种积极的参与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国外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国外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小组项目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第三,国外课堂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国外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与此相反,国内课堂往往注重集体教育,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国外课堂注重评价的多样性。
在国外课堂中,评价方法多样化,不仅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报告,还包括小组讨论、实践项目和个人作品等。
这种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避免了单一的知识记忆测试对学生的过多压力。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总结起来,国外课堂与国内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国外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化教学,以及评价的多样性。
这些差异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我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国外教育的一些优点,推动国内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中美教育在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中美教育差异,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某高中交换学习一年。
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他在美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二、中美教育差异案例1. 课程设置在中国,高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需参加高考,课程内容较为固定。
而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小明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案例一:中国高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辅。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而在美国,课程设置更为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案例二: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辩论等。
小明在美国选修了编程课程,发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而在中国,这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小明在美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案例一:在中国,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完成大量的习题。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明在美国课堂上,经常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案例二: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很少主动提问,而在美国,他学会了质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评价体系在中国,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在美国,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美课堂学习方式之差异
对中美课堂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师生关系,非语言交际行为,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了这种差异的来源。
通过这种差异性的研究,得出对中国课堂教与学的启示。
中美课堂学习教学手段非语言交际学习差异一、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同
在中国,教师普遍采取“一言谈”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教学中心。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求讲解所需内容,学生高度集中,被动接受。
课堂气氛安静。
这种“一言谈”的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灌输大量内容,并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爱思考,不善于提问,在实际操作方面水平不足的缺陷。
美国的课堂主要采取“群言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提出设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
这种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学会观察实验,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但是“群言谈”的课堂容易造成学生基础薄弱,课堂缺乏纪律性等问题。
二、师生关系不同
在中国,“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学生必须保持课堂纪律,听从教师指导安排,任何挑战老师权威的行为,都被视为有违学生准则。
对师生礼节的要求正式并且严谨。
学生如有疑问,要求委婉地提出,或者私下向老师提问。
“平等民主”是美国普遍的价值观。
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师生界限不明显。
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甚至会在某个问题上与教师产生争执。
教师不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会毫无批判性的接受教师的观点。
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向老师公开挑战,教师也会主动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盲点。
三、师生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
中国的课堂上,学生起立欢迎教师到来,起立回答教师的提问。
与教师的对话时,一般不会与老师长时间直视以示对权威的尊敬。
在课堂上没有过多表情。
老师站立在讲台边认真讲解,走下讲台时,与学生体距较近。
中小学教师有时候会轻拍学生头部或者肩膀以示关怀和鼓励。
美国的课堂上,学生并不固定在统一座位,教师也并不局限于讲台。
学生与教师交谈时有长时间频繁的目光交流。
学生教师表情丰富。
但美国教师与学生体距较远,并没有肢体上的接触。
四、评价标准不同
评价中国课堂的教学质量主要针对教师的“讲解质量”,即教师如何引出话题,分配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布置作业等。
并不过多关注学生的表现。
评价美国的课堂则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即学生如何接受学习课堂知识,能否明确学习目的,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解等。
五、中美课堂学习形成差异的原因
1.对教育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仁”和“学”是教学强调的重点,政治功能取向是教学的目的。
面对应试教育,学生的成绩无疑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面,因而实践方面的能力被忽略。
美国人强调教育的引导作用,认为教育应该倡导人的发展,信奉杜威的哲学学说:“只有有价值的知识才是可用的知识”,所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不同
张爱玲曾说,“中国文化被认为是集体主义取向的,其中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家庭或者集体,而不是个体。
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部分,孩子们学会从“我们”角度思考。
因此,有时被称之为集体主义文化或‘我们’文化”。
集体主义要求个人在集体利益之前要以大局为重,听从他人意见,相互依赖。
而美国信奉个人主义,强调展露个人才华,激励追求个人理想,适者生存。
3.“言语观”和“交际观”的不同
中国教育信奉孔子“仁者好静”的思想,主张慎言,寡言,解言。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较为沉默,老师提问,需要思考再三得出答案,尽量避免出现争持。
西方教育信奉“交际观”。
西方哲学家认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说话吧,以使我们能认识你的本质。
”他们喜欢谈论个人观点,偏爱辩论。
即使与教师观点不同,也会坚持个人见解,争辩出最终结论。
4.对“角色”的概念理解不同
角色关系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相应的差异。
不同的角色差异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角色期待。
中国人讲究礼仪形式,韩愈在《师说》里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因此,老师的形象被神圣化,确立了教师“尊”学生“从”的高低地位。
所以学生必须尊敬师长,不允许挑战权威。
美国人在不同的角色中变化不大,习惯于平等自由的关系,不纠结于形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六、结语
通过中美课堂学习方式的对比,我们发现中美课堂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课堂学习方式中的精华: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Hu Deying.The Implications of Individualist and Collectivist Perception China’s EFL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versity in organizations,Communications and Nations[J]. 2004,(4):464
[2]Mclaren,M.Knowing and Learning .Interpre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M].London,Peter Francis Publisher,1998.158-183.
[3]Samovar,L,A.,et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
[4]蹇红.文化多样性下的中美课堂学习方式差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5]李菁.课堂交际学习风格的文化差异[J].外语教育,2001,(10).
[6]谭羽非.试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7]张爱玲.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52-6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