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用笔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2.解释加点的词。
⑴ 恐不能秘之()⑵ 待儿成人,吾授也()⑶ 不盈期月()⑷ 父喜,遂与之()3.下列句子与“不期盈月,书便大进”中“书”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书诗四句。
B.我读《与朱元思书》。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他向名家学书。
4.“七岁善书”中加点的“善”应选的义项是()A.好,好的,善良的。
B.友好,亲善。
C.善于,擅长。
D.爱惜。
E.应答之词。
F.副词,好好地。
5.与“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翻译下列句子。
⑴ 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此子必蔽吾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译文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笔阵图》)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篇一:张芝传阅读答案〔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王羲之学书译文王羲之学书译文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
三十七书。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三十三写了,三十七写了,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篇二:张芝传阅读答案篇一:张芝传阅读答案〔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短语。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②尝极东方③则学固岂可以少哉④礼愈至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译文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笔阵图》)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复,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开展了。
父亲很快乐,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篇一:张芝传阅读答案〔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精编范文】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篇一: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1.解释(1)善:擅长(2)秘:秘藏的论书法的书(3)秘:严守秘密(4)蔽:阻碍(5)盈:满(6)语:告诉2.翻译(1)待尔成人,吾授也。
等到你长大成人了,我再教你吧。
(2)此子必蔽吾名。
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掩盖)我的名声的。
3.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好写字,好学上进,又天资聪颖,得名家教导,才成为书圣的。
篇二: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凸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
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
相传这里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幼年学书的地方。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极其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
七岁时,他师从人称卫夫人的女书法家卫铄练习书法。
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才智并不出众,但是他能坚持勤学苦练。
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我能__________________,也一定会写出像张芝一样的草书,像钟繇一样的楷书。
三更灯,五更鸡。
王羲之天天在门前的池塘边,蘸着池水研墨练字。
长年累月,洗涮笔砚的墨汁竟然把整个池塘都染黑了。
北宋的文学家曾巩因此十分感动,写下了《墨池记》的文章。
王羲之除了不停地练习,也在不停地思考。
练习累了,他便坐在池边休息。
即使这样,他也不忘揣摩字的结构、气势和运笔的方法。
有时,他拿出临摹下来的前人碑文、题字逐字品味;有时,他针对自己的书写细心琢磨。
他手随心想,在衣襟上勾勾画画。
时间一久,衣襟竟然都被手指划破了。
王羲之学书如此刻苦,书艺长进神速。
于是,他不再满足于一碑一帖的借鉴和一两位师长的指导,详察古今,遍采众长,终于改变了晋代以前平板匀整的篆隶笔法,形成了飘逸潇洒的行书、骨力刚健的楷书、神采飞扬的草书风格,使王派书法___________。
《王羲之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羲之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文学常识】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
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
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学书答案[《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解析]
![王羲之学书答案[《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4511aafe4733687f21aa45.png)
王羲之学书答案[《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解析]《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解析《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解析《王羲之学书》阅读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张怀瓘《书短·王羲之》) 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王羲之学书》阅读题目1.解释(1)善:(2)秘:(3)秘:(4)蔽:(5)盈:(6)语:2.翻译(1)待尔成人,吾授也。
(2)此子必蔽吾名。
3.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1.解释(1)擅长(2)秘藏的论书法的书(3)严守秘密(4)阻碍(5)满(6)告诉 2.翻译(1)等到你长大成人了,我再教你吧。
(2)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掩盖)我的名声的。
3.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好写字,好学上进,又天资聪颖,得名家教导,才成为书圣的。
《王羲之学书》解析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

《王羲之学书》翻译及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张怀瓘《书短·王羲之》)【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王策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⑤
(2分);
(2)除了老师和父母教导得当,王羲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文中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健劲的成语是(1分)。
【答案】6.(4分)(1)擅长(善于)(2)满(3)书法(4)眼泪
7.(3分)B
8.(4分)
(1)(父亲)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
(2)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遮盖过)我的名声。
9.(5分)
(1)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等)( 意思对即可) (2)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意思对即可)
(3)入木三分
【参考译文】
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
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到后,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经很有老成的智慧了。
”她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
”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力渗入木板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