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教案】

合集下载

2019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原创精品

2019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原创精品
生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师进行点拨归纳:
(1)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工农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3)四一二政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4)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进行的艰难探索。
难点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设疑导入:国共两党为什么会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
复习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列表梳理理清本单元主要大事。
(1)武装起义:
名称
②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拓展
延伸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的?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化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化战争》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 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2.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相关文献、研究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

讲解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实现合作所做的努力。

分析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黄埔军校的建立讲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

介绍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

分析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讲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3.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培养了爱国情怀。
5.教师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北伐战争的原因。
2.请描述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方针。
3.请谈谈北伐战争对国共合作与国共对峙的影响。
6.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对北伐战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历史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8.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请说明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5.请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它们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6.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7.请回答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知识点和词句。
8.请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实验:设计一场模拟北伐战争的战役,让学生亲自参与指挥,体会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应用。
(3)游戏:设计一款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在线互动:利用在线平台,让学生就北伐战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方针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进程。
2.在新课呈现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如对比、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
3.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新人教版
3.拓展内容:阅读《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一书,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的英雄事迹。
4.拓展内容:阅读《红军长征地图集》,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地理环境。
5.拓展内容: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6.拓展内容: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歌曲比赛等。
7.拓展内容:采访家中长辈或邻居,了解他们对红军长征的看法和感受。
3.开展课后讨论和写作:学生可以组织课后讨论小组,就红军长征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撰写相关文章或论文,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①红军长征的原因:
-国民党的围剿
-党内“左”倾错误
-红军生存发展的需要
②红军长征的过程:
-红军主力从瑞金出发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雪山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国共合作与矛盾冲突的相关知识,对国共两党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国共对立和红军长征的背景。
c.利用在线工具,如历史地图导航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地图上跟踪红军长征的路线,增强他们的时空观念素养。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历史思维素养,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案例分析:选取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典型战役和英雄事迹,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01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01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体例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二、单元教材分析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然而,由于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可能会对各个阶段的联系了解不清楚,加上这一时期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容易混淆。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及红军长征等重要事件,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和影响。

2.运用史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正确评价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

3.通过毛泽东、朱德等人的事迹,知道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识和感悟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培养优良作风。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的具体过程、重要事件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掌握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国共合作与对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部分,理解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国共合作与对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国共合作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国共合作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回顾七年级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共合作的初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共合作的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国共合作的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国共合作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B. 宋庆龄。
3. 简答题: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国共合作的良好关系、北伐军强大的战斗力、人民广泛的支持等。
(2)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分析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战争胜利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因素。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地位缺乏深入理解。此外,由于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距今较远,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不足,难以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背景认知。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前四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了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如战争的时间、主要战场和一些重要战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比较感兴趣,如英雄人物、重要战役等。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往往更关注事件本身的发生过程,而对于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则理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本和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视觉和听觉学习,对于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和听觉辅助材料的学习更有兴趣和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36年红军长征结束。

课节概述: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毛泽东等人总结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的胜利完成,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阶段特征: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2.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领导人、起义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3.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原因;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时间内容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7年
1935年1月
三.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
工作;标志着中国革命有
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
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
实问题。

1922 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

1923 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
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但没
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
导权的问题,这是导致国
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1927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
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935
.1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
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走向成熟。

生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师进行点拨归纳:
(1)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工农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3)四一二政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4)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②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

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追昔抚今来反思】
(4)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拓展延伸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
的正确道路的?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
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井冈山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等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
情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
道路”。

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
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
思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
革命探索出正确道路。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