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图形变变变】
《图形变变变》中班教案精选

《图形变变变》中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图形变变变》,详细内容围绕图形的变换和创意展开。
主要包括:认识基本图形,图形的简单变换,以及通过图形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意变换和组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创意变换和组合。
教学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图形(10分钟)介绍基本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
3. 图形的变换(15分钟)(1)教师演示图形变换的方法,如旋转、翻转、组合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图形变换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例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图形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图形组合创作(2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用基本图形进行组合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7.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画上基本图形,并标注名称。
2. 画出图形变换的步骤,用箭头表示变换方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基本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所学图形变换方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方面,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图形的变换方法讲解3.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4.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创作过程5. 作品展示与评价方式6.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在幼儿园中班进行的数学教学,学生年龄在4~5岁之间。
本教学旨在通过“图形变变变”这个有趣的主题,培养幼儿的图形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能够尝试进行图形拼图,在拼图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3.能够通过“图形变变变”游戏的方式,学习和认识图形的变化,并对此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内容1.图形认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并能够简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图形拼图通过教师示范、班内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拼图,并在拼图中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3.图形变化通过“图形变变变”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变化,并对此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1.各种基本形状的卡牌。
2.各种基本形状的拼图组合。
3.教学课件或投影仪等。
4.教学反思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图形认知(10分钟)教师在课件或投影仪上呈现出一系列基本图形的图形,并让学生逐一认知这些图形,通过带着大家的特点欣赏图形,提高他们的图形观察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说出这个图形的名字。
2. 图形拼图(20分钟)教师将拼图分组分送到班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拼图。
班上同学积极配合,相互交流、研究,最终完成了拼图任务。
3. 图形变化(20分钟)教师通过“图像变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图形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给出一个基本图形,引导学生我边变形,不断尝试和发现其他形状,知道形状的种类有很多。
4. 教学总结(10分钟)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带着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重点、难点细致的解答。
然后,让每个小组按照本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一张亲子作业,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也锻炼了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
中班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共5篇)

中班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共5篇)第一篇:中班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中班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设计意图:中班幼儿以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对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活动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幼儿去想象,并以绘画的形式和运用完整的话说出图形的变化。
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心|注意力差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神奇的图形会变的口吻,让幼儿感到这不是在添画,而象在玩魔术,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1、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添画成简单的物体,并变现其主要特征。
2、能够发挥想象,创造性的进行图形添画活动,发展创造力。
3、愿意参与图形添画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1、每组一小筐六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每种图形若干个)、勾线笔、蜡笔等。
2、画有不同图形(大小不一)的作业纸若干张,拼图添画的范例。
活动过程:一:巩固几何图形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提问:都有什么图形?2、师:哟,小朋友真聪明,都认识了这些图形。
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可神奇了,他们还会变魔术呢。
二、欣赏范例,了解添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师: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出示范画图形变出来的东西)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什么图形添上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示添画的图形)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观察的很仔细,知道这些都是添画了一些东西变出来的,老师也想来变魔术,你们一起来帮助我好吗?老师示范。
三:引导幼儿联想导论,鼓励幼儿新奇有趣的想法。
1、师:这些图形还能变成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多,把图形变得这么神奇,桌上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请小朋友把它变成你想变的东西,变好之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把什么变成了什么。
4、幼儿添画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四、作品评价1、师:你把图形变成了什么,什么添画上什么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幼儿园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图形变变变》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的第三章节——《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与分解,以及图形创意拼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幼儿能够将基本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
3. 通过图形的拼搭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以及创意拼搭。
重点:认识常见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拼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泥、剪刀、胶棒、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图形王国,引起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通过磁性拼板,展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彩泥,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基本图形。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利用磁性拼板进行图形组合和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示例。
3. 幼儿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废旧物品(如纸盒、瓶盖等)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 答案:开放性作业,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结合美术、手工等活动,让幼儿在创作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认识常见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024年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2024年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图形的变换。
详细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对称等基本变换,以及通过这些变换创造出新图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各种图形模型。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平移、旋转、镜像对称。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并掌握各种变换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如何利用图形变换创作出新图形。
(2)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图形变换操作。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发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图形变换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图形变换为主题的创意作品。
(2)各小组展示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变变变2. 内容:(1)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平移、旋转、镜像对称(2)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图形变换方法,创作一幅创意作品。
(2)简述作品创作思路。
2. 答案:(1)创意作品见学生个人完成情况。
(2)创作思路:学生根据所学变换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变换方法的运用上,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1【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2、知识目标: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创新目标:(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2)通过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1)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其基本特征。
(2)进行了三角形的二等分,初步感知图形与等分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2、物质准备:(1)教师教具:大黑板,正方形蛋糕图片一张,剪刀一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图片压模各一张,正方形图卡一张,二、四等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幼儿学具:正方形纸若干、剪刀、图例引导卡、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1、引入部分。
环节目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兴趣。
(1)情景引入:教师以羊羊村要为喜羊羊过生日为主题,出示正方形生日蛋糕图片。
(2)幼儿观察,教师提问。
教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呀?教师:生日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呢?(3)提出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教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美羊羊图片)她要为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可高兴了,要把生日蛋糕分给美羊羊一起分享。
师:这个生日蛋糕需要分成几块呢?师:怎么分才能一样大呢?2、操作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操作理解二、四等分的含义,尝试对正方形进行二、四等分,了解正方形等分后图形间的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为每个幼儿发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幼儿观察后进行二等分操作。
(2)操作后提问。
教师:你们把正方形分成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它们一样大的呢?师:把这两个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状呢?(3)小结:可以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长方形)拼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原来的正方形。
3、探索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为了加深您对于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5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
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
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
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活动延伸】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活动结束】游戏:放风筝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能够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能够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掌握简单图形的排列和组合方法。
三、教学准备1.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3.教具:贴纸、彩色棍棒等辅助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图形的特征。
2.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区分它们。
3.操练:让学生用彩色纸和剪刀剪出各种图形,并进行贴纸组合,锻炼他们的形状辨别和手工能力。
4.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图形的特点,并讨论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如旋转、翻转、组合等,让学生猜测图形的变化规律。
3.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变换实践,通过操作图形卡片或彩色棍棒来体验图形的变化。
4.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图形进行排列和组合,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作品。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图形变换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图形变变变》的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提高他们的形状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游戏互动,使幼儿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扩展阅读•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趣味数拼拼拼》•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快乐玩转字母》•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涂色乐园》以上是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变变变》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