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推荐下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球正处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阶段,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新机遇。

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令生物产业展现出诱人前景。据报道,这两年该产业跨越式发展迹象明显,不断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拓展,以30%左右的年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生物技术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将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达到50%。

又如,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工业机器人大批量走进生产车间,不仅形成了潜力巨大的机器人产业,而且正在对制造业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尔-盖茨断言,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改变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另据权威机构分析,目前月球采矿已没有技术障碍,美国科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太空采矿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再比如,充电技术的突破,使得美国的一款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以旋风之势席卷全球,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有报道称,从2013年1月至6月初,特斯拉股价从35美元暴涨至200多美元,涨幅超500%。我国市场反应也尤为热烈,股票市场也屡屡上演特斯拉概念股涨停潮。科学技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潜力激发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西方各国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并以此

3D打印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3D打印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近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联手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传出对3D打印的力挺之声。与会代表在发言时指出,3D打印应用领域量大面广,或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在业界质疑3D打印的应用前景之际,昨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等联手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传出对3D打印的力挺之声。与会代表在发言时指出,3D打印应用领域量大面广,或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会上表示:“近来,国际社会对新工业革命的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行情专区)、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苏波指出,“增材制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

目前,中国的3D打印产业正蓬勃发展。技术方面,目前,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相继研发出多种系列的3D打印机,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的支撑下,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医学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王成焘指出,“三维打印模型提供了患体丰富的信息。过去大家看病,不知道病人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有了X光机就可以知道清晰的二维信息,有了CT和磁共振形成了准三维的信息。到了三维打印模型方面,实现了一个提升,在医生动手术前,就可以精确地看到1比1的骨骼模型。” 王成焘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推动21世纪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重要的基础支撑。 不过,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3D打印技术的看法却完全相反。据媒体报道,郭台铭称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据报道,郭台铭表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是噱头而已。3D打印技术发展很久了,鸿海30年前就在使用。他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项技术无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5、传统工业部门的新发展:以钢铁部门为例,出示埃菲尔铁塔。 利用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 设计意图: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放到一起,可以更好的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从中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并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读取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加以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 主要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过渡:一次次的技术革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与冲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巨大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字: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生产力的进步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图文材料一: 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到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 学生能够提取到此期间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加。 教材上的插图,表明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综合以上信息,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第二组图文资料: 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钱乘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由此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并拓展两大阶级的壮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更多政治权利,推动欧美各国民主政治进程,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不断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第三组材料: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度建立到垄断组织形成。(因为这部分在分析特点时已经涉及,略讲。) 引导学生分析,对垄断组织要有客观的认识。它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能带来停滞与腐朽的趋势。并且认识垄断组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 第四组材料: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发展 当今世界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深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能否抓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培育起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决定着各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分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机器人等领域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一是持续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持续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大对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大力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加快5G研发和商用步伐,推进IPv6规模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建立上下游协同的企业集团,提升产业链水

平。落实好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优惠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 四是激发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工业文化建设,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推动降低制造业税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五是更大力度对外开放发展。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机制。支持工业通信业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讨论题小论文

浅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张建生 11212026 前言: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次,并逐步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给予了极大地提升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科技革命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社会制度革命和人类文明革命是人类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源动力。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愈加凸显、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主流发展与局部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其所孕育的新科技革命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特征,具有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影响、它的到来必将也推动人类社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惟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跨越。 一、科技革命概念的界定与综述 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它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7-15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8月摸底调研)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这一举措() A.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B.开创了英国重视发明的传统 C.表明当时英国发明风气盛行 D.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 解析:据材料“英国国王封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郡长”可知,英国政府对发明者给予优待,说明政府重视发明,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 答案:D 2.(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下面是近代英国不同时期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比重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对棉花的依赖性增强B.垄断了世界棉布市场 C.国民经济结构已失衡D.国内市场走向了萎缩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从1819至1846年,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在总出口值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由此可知英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值而非世界棉布市场份额,B项错误;C项“已失衡”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情况而非国内市场,D项错误。 答案:A 3.(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下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群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该绘画反映了()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 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解析:题干中《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的画面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推广使得工业革命进入高潮,A项正确。 答案:A 4.(2018·云南昆明一中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这一法令() 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 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 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棉纺织业开始遭到毛纺织业的排斥,又受到进口货的竞争,1700年,为了防止外国商品的竞争,议会颁布法令,严格禁止从印度、波斯和中国输入印花布,棉纺织业为求生存,迫切要求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也就是必须革新技术,A项正确。 答案:A 5.(2019·广东惠州一调)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 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 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

【推荐下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下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球正处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阶段,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新机遇。 比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令生物产业展现出诱人前景。据报道,这两年该产业跨越式发展迹象明显,不断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拓展,以30%左右的年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生物技术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将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达到50%。 又如,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工业机器人大批量走进生产车间,不仅形成了潜力巨大的机器人产业,而且正在对制造业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尔-盖茨断言,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改变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另据权威机构分析,目前月球采矿已没有技术障碍,美国科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太空采矿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再比如,充电技术的突破,使得美国的一款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以旋风之势席卷全球,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有报道称,从2013年1月至6月初,特斯拉股价从35美元暴涨至200多美元,涨幅超500%。我国市场反应也尤为热烈,股票市场也屡屡上演特斯拉概念股涨停潮。科学技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潜力激发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西方各国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并以此

新工业革命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新一轮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概念,“信息和远程通信”、“互联网技术应用”、“纳米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新能源和生物电子应用”等都曾被作为新产业革命的标志。 时至今日,伴随本轮金融危机的深入发展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述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发展成因 新产业革命影响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两种较为代表性的论述。一是以保罗·麦基里(Markillie,《经济学家》编辑)为代表,将“第三次工业革命”界定为“数字化革命”。以“3D打印机”为核心,强调生产方式的变化,重点关注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并由此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制造商品的方式乃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认为新产业革命必须包含“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能源和新通讯技术的融合”三大要素,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物联网等不断融合出来的一个数字化制造时代。 尽管当前热议的新产业革命还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而新产业革命会否成为真正的革命还需要实践的最终验证,但可以看到大的趋势已经形成。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对策,开始规划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未来的产业

定位,构建自身的持续竞争优势。可以说,新产业革命已经初现端倪,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新产业革命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和时代特征。一是后危机时代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支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全球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摆脱此次经济危机,而新产业革命成为了众多国家的共同期待。 二是技术进步是新产业革命的关键推手。驱动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数量激增,数字、网络、激光、纳米、机器人、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高新科技及其分学科技术加快应用,特别是三维(3D)打印技术的问世,将大大改变制造业的面貌。长期的技术升级和积累最终会形成突破性的力量,由量变引发质变,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 三是各国政府相关政策助推新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再工业化”等战略政策,成为新产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 趋势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新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并将带动整个产业形态、制造模式、运营组织方式等的深刻变革,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机会。

[精品]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精品]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8.现代科技革命的特征和意义 所谓科技革命,是指正在成长的科学技术传统取代旧的科学技术传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包括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规范标准、科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根本变革,以及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的规范标准、技术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应用的形式规模等根本变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能力的显著改进和历史性的、划时代的飞跃。 能够称得上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重大的科技创新,而不是一般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广泛的渗透性,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是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是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爆发了以微电子信息科技为主导,包括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这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在速度和规模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这场全球性、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大大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使人类由"电气时代"跨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或"信息时代",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2019咨询工程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与创新发展路径探讨83分卷

在线考试: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两化融合以()为关注焦点。 A.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B.战略一致性 C.领导的核心作用 D.新型能力 2.工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正处于格局未定的()和规模化扩张的(),中国正处于抢占工业互联网主导权的()。 A.关键期、窗口期、战略机遇期 B.窗口期、关键期、战略机遇期 C.战略机遇期、窗口期、关键期 D.战略机遇期、关键期、窗口期 3.2017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整体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演进。 A.高速增长 B.增长 C.缓慢增长 D.平稳不变 4.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 ()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制造体系 5.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制造体系 6. 广泛深入开展贯标培训,不包括()。 A.完善培训体系 B.分层次、分类别、分渠道开展培训 C.培育新型企业家 D.建立培训中心 7. 比较我国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 4.0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对应()阶段。 A.工业2.0 B.工业2.0 向3.0 过渡 C.工业3.0 D.工业3.0 向4.0 过渡 8. 全面推动()贯标,持续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

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两化融合标准 C.两化融合标准体系 D.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中的管理循环不包括步骤()。 A.策划 B.支持、实施与运行 C.实践 D.评测 E.改进 10. 下列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论述,不正确的 是()。 A.不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B.全面解析了企业两化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 C.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体系框架 D.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研究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的建设指南 E. 为企业展示了两化融合的全景图 11. ()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聚焦点和关键突破口,商业价 值仍处于探索阶段。 A.IaaS B.PaaS

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利的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 . 的变动和演化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高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全力投入这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加速经济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的先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1996年世界科告》中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7个成员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研究和开发投资却占世界研究与开发的85%.此外,为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增加了教育经费,采取措施加速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出现了科技与经济,贸易,投资协同发展的新趋势.据报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二战后一般为7年,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 的产品更新周期只有3年左右,而在微型计算机领域仅相隔6个月就有新一代机型问世. 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由于科学技术的门类不断细分,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层次, 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不断发展.美,日,欧的科学家联合组织实施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解决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起了重要作用. 新技术内容十分广泛,形成了多学科,跨领域的网络体系,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这些新兴技术已不是单个发展,而是某一科学或技术领域的整体

突破,并很快扩展渗透到其他科学技术部门,形成科技群体迅速崛起,呈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成为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中心.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集团经济研究2007?12月上旬刊(总第250期) 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大ii 深 刻的影响. 第一,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较高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已经主要不是依靠提高劳} 强度,而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及提: 高劳动者技能和改进劳动手段.科找进步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日益上升,在20世纪初这一比重为 20%左右,50—60 年代为40%, 50%,7一8O年代为60%,70%. 息高速公路建成并广泛应用后这一一 比重将达到90%.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1977—1984年,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14%.1980--1989年, 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4.2%,其l中因技术进步而增长的部分占了 40.5%. 第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导致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扩大,使整个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大大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到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总和. 第三,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 经济国际化.新技术革命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各有自己的优势,投资于新技术,新领域带来的丰厚的利润回报是促进国际资本高速流动的巨大利益动力.新技术革命一

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_张新国

中国航空报/2014年/1月/18日/第002版 要闻 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 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于2011年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由此引发全球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热议。里夫金以全新的视角,用“能量”与“信息”的结合重新定义了历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征是蒸汽机与电报/机械印刷出版物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内燃机与电视/电子出版物/电话的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电子通讯的结合。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提出了大量预见性的设想,这些设想得到了一些国家政府和工业界对未来工业革命的高度关注,一些国家还提出了自己的工业战略,试图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但是究竟应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有不同的见解和定义。本文试图以德国、美国和中国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动方式来看新一轮工业革命,并借以分析中国航空工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的发展途径。 一、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来临 1、德国:工业4.0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研究院、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工业4.0”项目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这个研究项目是一个高技术战略项目,其目标是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计算机化。德国定义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信息化的自动化生产,其实质就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使得高度柔性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工业4.0”以建立智能工厂为目标,其技术基础是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和互联网,它的特征是自适应性,资源有效性和人机工效以及与客户和业务组件在业务和价值流中的整合。通过自优化、自重构、自诊断和对人的认知和智能支持,形成高度的柔性生产方式,从而实现高度的客户定制化,这也是未来社会对工业的需求。 2、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与德国一样,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实现再工业化战略(Reindustrialization)的举措,其基本内涵是为了重新建立工业而进行国家资源组织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经济学领域认为,与服务业和金融业相比,制造业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人数,具有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期望。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通过再工业化战略继续保持美国在制造业的优势是一个必然选择。此外,美国从军队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些推动再工业化的政策和方针,希望未来的制造业可以实现高度本地化的生产,以在发生军事冲突时减少美国对于贸易通道和供给线的依赖。 在工业企业层面,GE公司也提出了以工业互联网为创新特征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工业革命,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推动经济的进步和范围的扩大;第二次浪潮是互联网革命,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网络的崛起;第三次浪潮是工业互联网,特征是机器、设备组和设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综合。 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中最典型的项目就是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发起的自适应运载器制造(A VM)计划。这个计划目的是通过再造复杂系统的开发和制造方式,重新发明制造业本身,以同一制造系统来设计和制造水上、水下、地面、空中、空间的所有种类的运载器。美国推出这一计划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防务系统开发过程中成本和进度频繁失控的问题,主要思路是借鉴集成电路(IC)开发和开源软件项目的做法,对防务系统研制项目的管理以及制造系统进行再造,使防务系统约10年的开发周期下降至与集成电路(IC)相当的2年。通过META工具所产生的设

科技创新——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变革的机遇

科技创新——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变革的机遇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具革命性的先导力量。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个大的机遇孕育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危与机的转换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交替。作为争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转型先行者的上海,能不能“春江水暖鸭先知”,能不能敏锐地发现机遇、睿智地识别机遇、敏捷地抓住机遇,是放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说大变革的机遇,一是说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发生群体性突破,与信息技术革命形成叠加效应,正呈现多样化征兆;二是说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正在寻求点上突破,如数字化生产技术或将促成人类历史上新的产业变革,页岩气开采技术正在改变能源发展格局;三是说全球生产要素亟待重组,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急需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出路和生存发展空间。尤其是世界创新格局深入调整,多极化趋势明显,亚太等新兴地区特别是中国及上海极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上海是个面向世界的城市,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我们必须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机遇意识,抓好用好世界经济大变革中的这一难得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上海地处开放前沿和市场经济先行先发地区,在教育、科技、资金、人力资本、产业配套等方面具有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只要我们坚持开放不动摇,在参与全球垂直分工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并力争在水平分工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一些方面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最终跨越,是完全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上海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构建成创新型城市,上海要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的紧约束,包括要应对转型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减速,关键都在于创新。总之,无论是从外部的机遇还是内在的要求,无论是从缓解近忧还是消除远虑看,上海都必须走创新这条唯一的通途。 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确实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上,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方面,尤其是在信息产业的新优势、新业态的发展方面,我们落后于一些兄弟省市。就制造业而言,如果不从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4 第2节 工业革命课后限时

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 ) 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它不能作为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 【答案】A 2.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1个词 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 的参展产品是( )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答案】A 3.据统计,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 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 万人离开欧洲;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扩展②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③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④一战使欧洲 政局不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后欧洲移民不断迁移到世界各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革命的扩展、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等。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不符合时间要求.故选C。【答案】C 4.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太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材料中“影响”的是() 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减少 D.多种化学合成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答案】D 5.钱乘旦、许洁明合著《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 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解析】工业革命使人们对于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

[新一代,技术,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产业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产业革命 信息通信技术为什么能够带来革命? 在过去很多年间,ICT技术都在产业内部发生作用不过目前可以看到的ICT技术不仅仅是产业内的技术而成为一种以快速、连续、系统作为主要特征的通用技术,能够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服务。随着电信业价格下降,ICT的技术应用开始向非ICT部门溢出带动了社会劳动生产力,进而增加整个经济效益如今,信息通讯技术带给我们最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是媒体的融合.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广泛的连接,在这其中也带来了包括病毒、欺诈等相应的成本。 最近这些年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变化最大,我们把这个阶段的技术应用叫“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国务院提出的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呈现出替代或者成为中国支柱性产业的趋势。过去我们认为宽带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设施网络;未来,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融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不仅组成了基础设施网络,同时还与公共应用平台一起会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智能之道最经济最核心工业层面,技术间不断渗透交融,带来了各个方面的革命,三网融合带来广播电视的革命,移动互联网,尤其大数据对生产方式的调整使整个产业模式都带来很大一个变化,比如劳动力的作用在下降、劳动对象在发生质变,同时导致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有人提出。信息生产力是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在信息生产力引领下我们需要考虑生产方式怎么调整、生产关系怎么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怎么布局等一系列问题。 在麦肯锡评出的未来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位居榜首,第三、第四位分别是互联网技术、云技术。而随着自动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产业的发展,ICT技术都作为最基础的层面来支撑,未来数据通信技术发展变革核心是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向产业各方面扩展。 全球科技创新的大潮如今引发了总结性的变革,即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比如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被引入制造业领域后必须加上制造业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在能源领域需要融合能源方面的再生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利用范围,推广多领域跨界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将重塑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格局,这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 新一轮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怎么走? 为什么ICT技术可以驱动产业变革7它的机理到底是什么7这里面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使交易的成本降低,这里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电子商务。传统的商务模式大多是从全国、各省、然后地市到县,向下通过供销渠道到某一家商店,由于层级过多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商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而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在线实时对接降低外部的交易成本,中间跨越了大的商场大的批发,并且从仓库可以直接送到个人手中,减少中间环节、交易费用,提高效率,这如今已成为大家都能享受到的网购服务。同时,从2008年以来,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得非常快,而且是从消费、娱乐、服务和流通等环节,逐步降低成本、价值传递走向价值创造,价值创造这很重要的环节就应用到了工业领域。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成为推动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新科技革命由美国主导,呈现出下面的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新科技革命时期,每当一项新技术出现,那一定会首先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旦新技术出现会首先应用于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现在的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第二、国际合作越来越强。由于科学技术门类不断细分,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不断发展。美、日、欧的科学家联合组织实施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对解决资金不足和科技人才短缺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涌现了一大批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这些新技术不是单个发展,而是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整体突破,并很快扩展到其他科学技术部门,形成科技群体迅速崛起,呈现综合化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面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新技术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已经不是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强度,而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上升。 二、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导致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扩大,使整个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大幅度上升。 三、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各有自己的优势。新技术革命一方面引起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促进一批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和淘汰,这就导致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新调整,使得各国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流动。 四、新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在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若干科技发展中心在高新技术领域并驾齐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制高点的竞争,导致了经济大国之间地位的调整和不平衡发展的加剧,形成了世界经济的若干中心。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新科技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搭上了新科技革命的末班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在新科技革命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赶超发达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 摘要: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智能制造,就是“系统的系统”。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之争:我们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在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中的主要方向,要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工业4.0以智能制造为标志,至少需要用30年到50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其演进发展的趋势,而现在,这一轮变革才刚刚开始。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 我们看看德国是怎么认识4.0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目前90%的创新在欧洲之外产生,欧洲不能错失下一代工业技术变革。德国副总理兼经济能源部长说,德国非常忧虑的一件事是,德国企业的数据由美国硅谷的四大科技把持,不仅德国,整个欧洲对于错失互联网的机遇都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有一种挫败感。德国机械协会(VDMA)主席今年6月在日本参加一个活动时说,德国和日本应携手应对中国的挑战。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工业4.0部部长也说,不仅仅亚洲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优威胁,美国正通过各种计划应对“去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当然,他们也看到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并提出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尤其是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国务秘书说,工业4.0要提供一个在技术和组织上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换成中国一部电影名字,就是在德国迈向工业4.0的道路上,德国中小企业“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和德人各界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德国人对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三种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他们看到了新一轮技术变革中,德国ICT、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也看到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德国传统优势的强化和新优势的形成,新的市场机会正在形成。德国也有意志和决心在新一轮变革中掌握发展的主导权,并重塑竞争优势。这些认识和判断已经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经济和技术部2013年4月发表的《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中有清晰的表述。 对于什么是工业4.0,我们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或政府的角度,技术变革的角度或产业经济的角度,传统企业的角度或ICT企业的角度,发达国家的角度或新兴工业国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可以有很多观察、解释和认识的维度。综合各方面的理解,我看是不是可以通过5个方面来认识工业4.0到底是什么。具体来说,工业4.0是互联,工业4.0是数据,工业4.0是集成,工业4.0是创新,工业4.0是转型。 第一,工业4.0是互联。我们在和西门子、博世和蒂森克虏伯的专家在交流时,他们都强调,工业4.0的核心是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更具体讲,一是设备和设备的互联:单机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实现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再到智能工厂;二是设备和加工对象的互联,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4年汉诺威工博会上所讲的,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三是所有制造系统、设备与人的互联,所有的装备、软件、硬件、网络都是围绕如何提升人的效率、为人更好的服务这一主线,虚拟物理空间(CPS)等新概念也是实现人与智能制造系统交互窗口和界面;四是万物互联(IOE),当然这个概念不仅德国人在讲,美国人也在讲,所有产品都将会成为一个网络终端。 第二,工业4.0是数据。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时候,连接无所不在的时候,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所不在。产品的数据、运营的数据、管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摘要]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新科技革命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 20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大事件,一是新科技革命,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前者是“人—自然”关系的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后者是“人—人”关系的革命,表明在社会制度方面发生的根本变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两大事件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但是,在20世纪末,这两大历史浪潮出现了分化: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日益“现代化”和“高级化”,并推动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激烈竞争;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遭受严重挫折,陷入低潮。这两大事件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新科技革命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衰亡的消极因素,还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新科技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趋势,还是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并作出正确的解答。 一、新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实质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在21世纪还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在电子技术方面,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在美国制成;1976年美国又推出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新纪元;到1998年美国宣布开发出每秒能运算3.9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太平洋蓝”。在信息技术方面,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建成,标志着光纤通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89年美国的Internet 正式命名,共有30万台电脑联网;199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子信息处理机;1994年全球兴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1996年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亿美元建设第二代计算机互联网,使信息网络技术更加成熟。在空间技术方面,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飞行成功;1998年阿尔法磁谱仪升空,开始从空间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在海洋技术方面,1975年日本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上机场,并制成深海探测仪;1979年美国建成海洋温差电装置。在激光技术方面,1972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器;1991年美国科学家用激光将铯原子冷却到低于百分之一开的世界最低温度。在生物技术方面,1973年重组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82年美国推出现代医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的人工胰岛素;1990年人类基因组工程开始实施,美国宣布在15年内编绘出人类的全部基因图;1997年英国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名为“多莉”的绵羊,表明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新材料技术方面,1988年英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超导通信器件,该超导材料用液氮冷却后电阻为零;1991年日本又制成世界上第一个超导磁体。在新制造加工技术方面,1974年美国的哈林顿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理论;1991年美国研制出用一个原子启动的电开关,表明人类可进行单原子控制。这一系列高新科技纷至沓来,其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使新科技革命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 首先,新科学革命以科技群落的形式向纵深推进。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汽动力;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气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形成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空间开发技术等组成的科技群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及信息技术是对物质运动的三大要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本质规律的揭示和运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技术分别是对人类活动的三个方向——宇宙空间、辽阔海洋和生命系统的本质规律的揭示和运用。激光技术和新制造加工技术则作为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有关物质生产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