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筛查和早期诊疗
青光眼治疗指南

青光眼治疗指南疾病简介:青光眼(Glaucoma)是指眼内压力或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
眼内压力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
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
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
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发病原因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等因素,可以影响血管神经调节中枢,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一方面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睫状肌水肿、前移,堵塞前房角,使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另一方面可使房水分泌过多,后房压力过高,周边虹膜受压向前移而使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
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眼压的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发病机制青光眼本身就是脏腑功能失调后引起全身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眼部表现。
因此它不仅可由多种病变继发形成,且可加剧其它病变的演变、发展。
其中局部以外伤、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晶体改变(白内障(Cataract)、老花眼、晶体脱位、人工晶体)、玻璃体改变(玻璃体混浊、液化)、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夜肓症(Night)、中浆、视网膜炎(Retinitis)、视网膜动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出血)、眼部炎症。
全身以心脑血管(高血压、动脉硬化)、消化系统(胃溃疡(Gastric ulcer)、胃炎(Gastritis))、内分泌系统(糖尿病(Diabetes)、甲状腺疾病)、先天发育不良。
临床上因用药不当,引发青光眼并非鲜见,常见药物有:散瞳验光药物(如阿托品(Atropine)等),麻醉药物(利多卡因(Lidocaine)、普鲁卡因(Procaine)等),拟肾上腺素等药(肾上腺素(Adrenaline)、麻黄素(Ephedrine)等),扩血管药物,镇静安眠类(如安定),抗菌消炎类(磺胺)女性激素及避孕药。
疾病分类一、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
青光眼的诊疗流程

青光眼的诊疗流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主要由于眼压升高导致眼神经损伤而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逐渐减退以及最终失明。
因此,正确的诊疗流程是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治疗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青光眼的诊疗流程。
青光眼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病史采集、眼部检查、眼压测量、视野检查、眼底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近亲中有青光眼的家族史、是否有其他慢性眼病、是否有高眼压等情况。
家族史对于青光眼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观察眼睛的外观、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协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青光眼。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通常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者金曲弹力计来测量眼压。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眼压升高的患者都有青光眼,因此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
视野检查有助于判断眼神经损伤的程度以及青光眼的严重程度。
通常使用自动计算机化视野仪或者手持型视野计来检查患者的视野。
青光眼患者常常在视野的一部分出现缺损,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眼神经损害所致。
眼底检查也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使用验光灯等工具照射眼底,观察视网膜、视神经、血管等部位的异常情况。
眼底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青光眼是否存在,并确定眼压升高对眼部其他结构的影响情况。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神经纤维层检查以及角膜厚度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确认青光眼的诊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确定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或轻度青光眼患者,医生通常会选择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降眼压药物、促进房水流出药物等。
降眼压药物可以通过减少房水的产生或者增加房水的排出来降低眼压。
促进房水流出的药物则可以通过刺激小梁组织的收缩来增加房水的排出。
青光眼的诊疗流程

青光眼诊疗流程一、初步检查1.1 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病史、生活习性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
1.2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可以了解患者视力状况,是否有视力下降等。
1.3 眼压测量眼压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眼压测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青光眼的可能。
1.4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判断是否有青光眼的迹象。
二、诊断2.1 初步诊断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医生会做出初步诊断,判断是否为青光眼,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确诊诊断对于初步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视野检查、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治疗3.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降眼压药物、抗炎药物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3.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用于青光眼的早期治疗,如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等。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激光治疗。
3.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最后手段,当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等。
四、随访观察4.1 定期随访青光眼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的发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4.2 复查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复查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情况。
同时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原发性青光眼诊治专家共识学习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18
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 疗原则
• 4.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尚无任 何青光眼体征的对侧眼,存在前房角关闭 的可能时,应采用激光或手术方式行预防 性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19
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 疗原则
• 5.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指 征。 白内障手术指征参照白内障手术适应证。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12
四、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 则
• 应尽可能为患者设定治疗的目标眼压。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13
四、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 则
• 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阿法根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卢美根(艾力根), 适利达(辉瑞) 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派立明 拟胆碱能类药物:美开朗 根据患者进行降低眼压治疗的需要,选择 单一或者联合药物治疗。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2
一、青光眼的基本检查和诊断方法
• 眼底检查: 在使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的基础上,建议采 用裂隙灯前置镜检查法和眼底图像记录技 术进行眼底检查,以观察并记录眼底变 化。青光眼眼底检查应重点观察并记录视 盘的盘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杯盘比的 改变。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20081001 仅供眼科内部学习 14
四、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 则
• 激光治疗:可采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 术。 • 手术治疗:对出现明显视神经和视野损害 的患者,可选择滤过性手术治疗。
20081001
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

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青光眼疾病的一些症状和其他一些眼科疾病的症状有些相似,所以人为的判断很容易出错,因此最好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通过专业的检查才能综合诊断病情,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一、诊断检查1、眼压升高应注意在疾病早期,眼压并不是持续性升高,约有50%的青光眼单次眼压测量低于22mmHg,因此不能依靠一两次正常眼压值就认为眼压不高,测定24h时眼压救助与发现眼压高峰值及其波动范围。
在某些巩膜硬度偏低的病人,如高度近视者,常规Schiotz压陷式眼压及所测之眼压往往比实际眼压偏低,须用压平式计测量或测校正眼压,以了解此类病人的真实眼压2、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都属于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
此外,双眼视盘形态变成的不对称,如C/D差值>0.2,也有诊断意义。
3、视野缺损可重复性的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
采用Goldmann视野计超阈值静点检查或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阈值定量检查,较容易发现早期视野缺损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有密切对应关系,如两者相互吻合,其结果可互相印证。
★二、诊断要点:(1)眼压异常:24小时眼压曲线波动较大,大于10mmHg(1.3kPa)。
(2)眼压描记:C值降低,小于0.12。
(3)眼底检查:视乳头凹陷大,垂直径≥横径,杯/盘比≥0.6,或双侧相差0.2,盘沿面积变窄,线状出血等。
(4)视野改变:由旁中心暗点、阶梯状或弓形视野缺损、周边视野缩小等。
★三、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特点:(1)发病隐蔽,大部分无任何症状。
眼压多在35-50mmHg左右。
(2)病程为渐进性发展,很多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失明。
(3)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在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或绝对期。
青光眼诊治方案

青光眼诊治方案简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通常伴随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
早期的青光眼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青光眼引起的永久视力损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青光眼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病人的家族史、眼部症状和眼部疾病史等,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患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2.视力检查:包括视力测试和眼压测量等。
正常眼压一般在10-21mmHg之间,高于21mmHg可能是青光眼的指示。
3.视野检查:通过视野测试(如静态自动计算机化视野检查)来评估病人的视野是否受损,这是青光眼的重要指标之一。
4.视神经检查:通过检查视盘形态、视盘杯盖比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来评估视神经损伤的程度。
如果病人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表现异常,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眼压,减缓病情的进展,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视力损害。
治疗通常可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疗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青光眼控制眼压的首选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药物:1.利尿剂:通过减少房水的产生和增加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压。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和袢利尿剂。
2.B-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房水的产生,减少眼压。
常用的B-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等。
3.降压素类似物:通过增加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压。
常用的降压素类似物包括多酮类和富马酸二氢酮脯类。
4.促进房水排出药物:通过促进房水湿润剂的排出,降低眼压。
常用的促进房水排出药物包括普罗硅定和罗凯索等。
药物治疗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和视野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考虑的。
青光眼手术的目标是减少房水的产生或增加房水的排出,进而降低眼压。
常见的青光眼手术包括:1.激光手术:常用的激光手术包括激光三棱镜切除术和激光蓝细胞切除术等,通过激光作用于房水湿润剂,促进房水的排出,降低眼压。
青光眼诊断标准

青光眼诊断标准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种常见的眼病,是由于眼内压力升高引起的眼睛结构的损伤,继而导致视网膜部位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或变性而逐渐失明的疾病。
青光眼特征表现
为视力减退,夜视能力减退,眼压升高,眼底血管变异和眼底视神经节外膜改变等。
1、眼压筛查
想要诊断青光眼,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眼压检测,一般情况下,眼压只测量一次就可以,如果眼压高于正常标准,或者相差较大,可能需要多次测量,以确定是否是青光眼的症状。
青光眼的正常眼压是指眼压低于21mmHg的情况,如果眼压超过这个值,则可以认为有青
光眼的危险。
2、眼底检查
在进行青光眼诊断时,要进行眼底检查,确定有没有眼底变化,如乳头水肿、凹陷性、中央缺损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3、视野检查
在进行青光眼的诊断前,要进行视野检查,一般通过百分比值进行检查,如果视野检
查出现双眼视力不同时,或者中心视力出现下降,而且两眼之间有明显差异,或者视野出
现死区,则可以认为有青光眼症状。
眼超声检查,也是诊断青光眼时要做的一个检查,可以诊断出眼腔内是否有液体出入
倾向,对眼外形也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还可以准确检查眼压情况及眼底变化情况等,从
而可以更准确的诊断青光眼症。
5、其他检查
除了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眼超声检查外,还要进行CT或MRI检查,以
记录视神经背后的组织结构,如脑室大小、厚度等,以此来对青光眼的病理进行诊断。
总之,青光眼的诊断需要多种检查,如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眼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只有彻底的检查,才能准确地诊断出青光眼,规范治疗。
青光眼的诊断依据

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临床上30%左右的青光眼患者不是因病情直接破坏引起严重视力受损,而是因缺乏青光眼正确诊断标准使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酿成不可逆转后果时才确诊为青光眼。
所以科学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对青光眼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
青光眼的诊断依据是:(1)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乳头凹陷、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
(2)眼局部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瞳孔呈椭圆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
(3)前房甚浅、前房角闭塞、眼球坚硬如石。
(4)伴有头痛、眼痛、恶心呕吐。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有:①应用药物治疗,迅速控制和降低眼压;②眼压下降后,及时选择适当手术防止再发。
(1)常用药物:①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每3~5分钟滴眼1次,待眼压降低每1~2小时滴1次,以后每日3~4次,或6。
25%毒扁豆碱滴眼,后者不宜长期应用。
②β-受体阻滞剂:0.25%~0.5%噻吗心安滴眼每天1~2次。
③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0.25~0.5克,每日服2~3次。
④高渗剂:10%甘油500毫升静点,每日1次;20%甘露醇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
(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眼压下降,但不能防止再发,应考虑手术治疗。
新视力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缓解眼压,有效地抑制的青光眼的复发。
生活中,青光眼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但是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的,其中青光眼手术的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那想要术后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应在手术后把护理工作做好。
那么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青光眼的检查以及术后护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青光眼的检查青光眼病人应该做哪些检查?青光眼一定要早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来诊断青光眼。
1、、视野检查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型视野计,除静态视野计种类在不断增加外,检查程序在不断扩充、完善,提高了青光眼的发现率,还可以自动储存视野检查结果和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与统计分析,使视野检查更加精确、快速和便于追踪观察(医学验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操作简单、无创、快速、易学,对设备要求不高且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缺点
– 主观性强,敏感性不高
van Herick检查法
裂隙灯光带调到最亮、最窄,方向与视 轴呈60°
光源通过最周边的颞侧角膜缘
周边ACD 分级:<1/4CT;1/4CT;>1/4 且<1/2CT;>1CT
在1/4CT分级处,敏感性65%,特异性 99%
优点
– 快捷、客观 – 利于随诊及网络会诊 – 眼底像不清楚者可照眼前节像 – 多种致盲性眼病(DR、需要手术的白内障、AMD等)联
合筛查
需要手术的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可疑青光眼标准
– 出现下列之一形态学改变
上方或下方盘沿变窄 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 双眼视杯不对称超过0.2 盘沿线状出血
筛查青光眼应考虑的因素
诊断能力:敏感性、特异性 成本-效益:花费;患病率较高的目标人群筛查 速度:检查时间较短 受试者可接受性:不散瞳 仪器:操作容易;网络兼容;便携 结果:易解释,立即给出 能检测疾病的不同阶段
青光眼患病率
2001 年北京眼病研究(The Beijing Eye Study) 40 岁以上4451人 POAG 1.8%;PACG 1.2%
优点
– 与前房角镜一致性较好;设备要求不高; 操作快速简单;非接触;广泛用于大样 本闭青筛查
缺点
青光眼筛查与早期诊断
筛查与诊断的区别
筛查(screening)
– 用快速、较简便方法,查出尚未被觉 察的疾病或可疑者
诊断(diagnosis)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把真正患者与可疑者区别开来
为何筛查青光眼
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重要的公共问题 慢性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 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避免致盲--有效疗法 共同特征-视神经损害—青光眼自然史已了解 人群中90% 的开青和50% 的闭青未被查出
前房角镜检查
目前诊断闭青的金标准 鉴别贴合性关闭与粘连性关闭
(PAS)
– 动态观察,并用房角镜边缘在 一侧向眼球施加压力
Scheie前房角分级以静态观察 为准
缺点:与眼接触;需严格培训; 需裂隙灯;结果受光线亮度或 不经意的压迫影响;不适合群 体性筛查
手电筒斜照法
当阴影边缘位于颞侧瞳孔缘时表示前房浅;位 于鼻侧瞳孔缘表示前房稍浅;当虹膜全部被照 亮时表示前房较深
– 目前较普及 – 快、客观、网络传输 – 结果解释要有专业知识--培训
视神经检测(2)
视神经定量测量仪HRT、GDX、OCT
– 高敏感性、特异性与可重复性 – 资源集中型,对多数群体筛查不实用 – HRT:要求有一参考平面,结果依赖于检查者对画
轮廓线的经验与准确性 – GDX:眼的其它偏振结构影响结果,视乳头周围萎
2006 年广州荔湾眼病研究(The Liwan Eye Study) 50岁以上 1504人 POAG 2.1%;PACG 2.4%
徐亮,陈建华, 李建军, 等. 北京农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调查及其筛查方法评价.
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11): 726-732.
He M, Foster PJ, G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ucoma in adult Chinese: a population-
– 转到眼科进一步诊断
PACG筛查
前房角关闭出现在眼压升高及视神经改变之前 应在PAS形成(慢性房角粘连)或眼压升高
(急性发作?)之前筛查前房角关闭 在窄房角基础,如何筛查和鉴别将来会发生急
性发作或者慢性房角粘连的患者,目前仍未能 明确
Sakata LM, Aung T. //Am J Ophthalmol, 2011, 147(4): 567-568.
缩及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可增加延迟值。要求有经验 的检查者操作 – OCT:白内障影响检测能力;测量时间长;结果解 释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
视功能检查(1)
标准化自动视野检查(24-2,30-2,G1X)
– 评估青光眼功能性损害的金标准 – 网络兼容 – 依赖受试者合作,视力和屈光状态影响大 – 学习曲线--初次检查假阳性率高 – 检查时间长(SITA、TOP仍不够短) – 费用高 – 非便携性 – 检查者需训练
>2239%ຫໍສະໝຸດ 94%>24
27%
96%
Baltimore Eye Survey(1991)
视神经检测(1)
青光眼的视神经形态损害早于视功能改变 立体眼底照像:青光眼视神经检查的金标准
– 不普及,费用高(设备、人员)
眼底镜
– 范围小、主观 – 敏感性与特异性低 – 检查者需有一定经验
眼底数码照像
眼压测量可用于筛查吗?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吗?
– 已降眼压治疗的患者中,50%不是青光眼
– CCT与眼压的关系
眼压正常就不是青光眼吗?
– 很多患者白天上班时间眼压测量值在正常范围
IOP(mmHg) 敏感性
特异性
>16
84%
43%
>17
80%
52%
>18
67%
65%
>20
51%
85%
>21
47%
92%
视功能检查(2)
倍频视野检查 (FDP)
– 全阈值模式每眼5分钟;阈上值筛查模式不 超过90秒
– 便携、相对可负担性、易于操作 – 无网络兼容性 – 只能检测中、重度青光眼
推荐的青光眼筛查模式
方法: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 地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农村乡镇卫生院 照相人员:技术员或社区医务人员 目标人群:50岁以上者 结果解释:图片集中网上传输、眼科医生给结果 组织发动:关键! 费用:20元/人?
based study in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6, 47: 2782-2788.
青光眼患病率随年龄增长
筛查的目标人群:50岁以上者
青光眼筛查的方法
眼压测量? 直接眼底镜检查? 眼底照相检查? 视神经分析仪器(HRT、GDX、OCT)? 自动静态视野检查? 倍频视野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