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老板文化能变身为企业文化吗]
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有哪些企业文化传入中国虽已近30年,但由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理论比较散乱,没有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案例和学术研究,导致中国企业到现在在导入企业文化时,还对企业文化有很多错误的认识。
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有哪些?错误认识: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把企业文化等同于CIS设计,热衷于搞标志,对精神层面的建构漠然处之。
CIS仅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已。
CI系统的作用在于,让公众通过该系统辨别企业身份,使之脱颖而出。
CIS所侧重的是企业信息的传播与企业形象的塑造,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职工万众一心共创事业,它的作用重在建设与铸魂。
你很容易买一本CI手册,但是你却很难买来真正的文化,正如你很容易买来最高档的名牌,但是这种名牌却未必真正符合你的身形气质。
所以,我们一些企业在重金聘请专家进行包装的同时,还不能忘了如何让包装的东西融入自身企业,让全体职工自觉接受并付之行动。
错误认识:认为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许多中小型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老板的意识、思想和文化对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企业文化被老板的文化所代替。
但老板文化不等于企业文化,每个老板都想将自己的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创业初期,老板文化的确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老板文化的作用会逐渐减小,企业文化应该逐步走向民主与开放。
只有企业所有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趋于一致,所以这时企业文化一定是广大员工的企业文化。
错误认识:没有把企业文化看成管理的一部分认为企业文化是务虚行为,其实企业文化是管理学的范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制度是管理的一部分,文化也是管理的一部分,有时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中国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文化管理的结果,一个没有文化的公司就是一个管理不完善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管理再造的过程。
错误认识:拿来主义的全盘西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要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企业文化不只是领导者的文化

企业文化不只是领导者的文化企业文化不只是领导者的文化。
这是因为,文化有四层次,即民族文化、组织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
这四种层次文化是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的。
企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它不等同于某些领导者为企业所设计或所倡导的企业内的文化,更不是那些贴在墙上或挂在嘴边的标语或口号。
著名学者施沃茨(h.schwartz)和戴维斯(s.m.davis)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
“期望的模式”应该包括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那只是一种个人文化或群体文化,而不是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要真正成为企业文化,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
因为,文化是一套隐含的或内隐的假设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
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要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决不能仅通过几次演讲、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喊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
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员工对文化具有自主选择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员的文化,必须有一致性的文化。
领导者的企业文化有时是片面的、偏激的,代表不了全体员工的文化,自然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在一个单位内,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各自为政、上下混淆、理论不清,在不同部门形成不同的“文化”。
盖洛普曾经对一家零售企业做过一个员工工作环境的调查,结果硬件完全一样的a店和b店绩效却有34%的差异。
这说明,老板或者上司要求员工按其意志和目的来工作,容易引起误区;如果按领导者的出发点考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就会成为领导者的武器,成为广大员工的武器,企业就会产生出良好的结果。
LoCAlhOST国内相当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造人”,包括按照领导者和组织的意图改变员工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与此相应,这些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人的道德品质,例如,“爱国、爱家、爱他人”,“善、诚、智、勤”等等。
企业领导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

企业领导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标题:企业领导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引言概述:企业领导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文化,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行为和组织氛围。
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是由领导者所塑造和引领的,因此企业领导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的核心。
一、领导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1.1 领导者的价值观:企业领导文化的核心是领导者的价值观,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如果领导者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会积极向上,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1.2 领导者的行为模式:领导者的行为模式在企业中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员工会模仿领导者的行为,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
因此,领导者的行为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3 领导者的沟通方式:领导者的沟通方式也是企业领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的沟通方式直接影响着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方式,影响着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决策效率。
二、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2.1 管理风格: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
如果领导者采取严格管理的方式,员工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适;而如果领导者采取开放式管理,员工可能会更加积极主动。
2.2 决策方式:领导者的决策方式也是企业领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的决策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效率。
如果领导者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企业就会更加稳健发展。
2.3 激励机制:领导者的激励机制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领导者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3.1 团队建设:领导者需要具备团队建设的能力,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让员工之间互相信任、合作。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3.2 人才培养:领导者需要重视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3.3 激励机制:领导者的激励机制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老板文化决定企业文化

老板的处事方式与企业文化相协调
公平公正
老板的处事方式应遵循公平公 正原则,在企业文化中强调公 正和正义,避免出现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现象。Fra bibliotek社会责任
老板的处事方式应考虑社会责 任,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企业的 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环
境保护。
远见卓识
老板的处事方式应具备远见卓 识,在企业文化中引导员工关 注长远利益,为企业可持续发
应企业文化的不断变化。
03
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 合
老板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一致
诚信
老板的价值观应注重诚信,并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出来,要求员 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创新
老板的价值观应鼓励创新,并在企业文化中培养员工的创新意 识,不断推陈出新。
团队合作
老板的价值观应重视团队合作,并在企业文化中强调团队意识 ,相互配合。
老板的决策还会影响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程度 。如果老板的决策能够让员工看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前 景和个人职业成长机会,那么员工也会更加积极地投 入到工作中去。相反,如果老板的决策让员工感到失 望和无望,那么员工也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程 度。
老板的领导风格塑造企业的文化
• 老板的领导风格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板的领导风格通常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 沟通方式和决策方式。如果老板采用的是开放、透明和公正的领导风格,那么员工也会感到被尊重和被信 任,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反,如果老板采用的是专制、独断和自私的领导风格,那么员工 也会感到被压抑和被剥削,从而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老板的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相适应
1 2 3
民主
老板的领导风格应注重民主,在企业文化中倡 导员工参与和民主决策,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吗?

众所周知,海尔文化离不开张瑞敏、TCL文化离不开李东生、联想文化离不开柳传志……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吗?在为某个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过程中,笔者发现该企业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甚至于企业的高层领导都有这样的观点。
而在企业文化的学术领域,也不乏“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最经常用的佐证就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因为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典型的权力型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其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企业的一举一动,似乎企业家思想就是企业文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拿我以前服务过一家民营企业为例,老板是典型的“我的思想就是企业文化,我的要求就是企业行为”的践行者,但是实际上他的思想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员工在该企业工作动力不足,大多数员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存在不满情绪,甚至出现抵触行为,一旦有新的机会,很多人会考虑更换工作环境,因此该公司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符合企业广大员工的利益,企业家思想并不能代表企业文化的全部。
那么,企业文化和企业家思想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企业就是部队,企业家就是这支部队最高的指挥官。
企业家性格及气质将为企业注入活力,并有着长远的影响。
像惠普公司令人尊敬的“惠普之道”,尽管惠普的创始人已经离开公司,惠普的CEO也进行过更换,但惠普的气质、精神却没有因为企业负责人的更换而发生变化,这就是企业之魂。
作为领航者的企业家,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及实施过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将先进的思想内涵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思想,而且也不应该仅仅是企业家的个人思想,我所理解的二者的关系是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家倡导,能够适应于企业发展并体现大多数员工意愿的价值追求。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企业家文化是不是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
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文化的精髓,这是辩证的,而且是企业文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经盛咨询的研究,企业家文化能否转变成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内涵真正有多少是企业家文化的代表,这取决于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哲学。
1什么是企业哲学什么是企业哲学,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是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哲学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维,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它可能包括了企业几任企业家文化的高度凝炼;二是企业哲学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家阶层,也包括了企业核心团队的智慧。
要深刻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存在的三大命题,企业哲学结构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
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如何存在”。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
问题是解决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who”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使命(mission)、企业生存的价值或者说意义。
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

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一、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是组织内部员工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一种文化氛围。
而老板文化则是指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1. 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的塑造主要由企业领导者来推动和引领。
老板的个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对企业文化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如果老板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员工创新和团队合作,那么企业文化很可能会强调学习和创新,并倡导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2. 老板文化的反映企业文化往往会反映出老板的个人特质和管理风格。
如果老板注重效率和结果,企业文化可能会强调执行力和目标导向;如果老板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可能会强调员工关怀和人文关怀。
3. 相互影响与互动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是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企业文化会影响老板的行为和决策,而老板的行为和决策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1. 明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应该明确和共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期望。
这样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员工的行为,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 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开展团队活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老板应该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 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老板文化决定企业文化

老板文化决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它包括组织结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工作方式等。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历史、经营策略、员工的信仰和行为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而在这些因素中,老板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老板文化指的就是企业领导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言行方式、领导风格等,它对企业的决策、发展方向、员工行为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老板文化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以身作则,影响着员工的认同感和行为模式。
如果老板文化积极向上、勇于创新,那么企业文化也会积极向上、注重创新。
反之,如果老板文化消极保守、只重利益,那么企业文化也会表现出相应的消极保守和只重利益的特点。
首先,老板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老板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目标。
如果老板文化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那么企业也会以卓越和创新为目标,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业绩;如果老板文化是保守和功利的,那么企业发展也会局限在稳定和利益层面,缺乏创新精神。
因此,老板文化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取向和走向。
其次,老板文化对员工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老板文化以身作则,影响着公司内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果老板文化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培养,重视员工导向型的管理方式,那么员工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展示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如果老板文化忽视员工的需求,只强调业绩和利益,那么员工就会变得消极对待工作,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因此,老板文化直接决定了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心态状态。
再次,老板文化还决定了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决策方式。
老板文化是企业内部传统的集合体,它包括企业内部的沟通方式、决策方式、激励机制等。
如果老板文化鼓励沟通和开放的决策方式,那么员工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而决策也会更为科学和合理;反之,如果老板文化封闭和独断,那么企业内部的沟通会被阻碍,决策也会缺乏合作和参与,影响企业的有效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文化能变身为企业文化吗]
企业是由一群人集合形成的一种组织,而人又是灵与肉的结合体。
因此,人是构成企业最重要的部分,文化又是决定人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文化如同人的心灵,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没有心灵的人;一个文化有问题的企业就如同一个精神上出了问题的人。
如果没有心灵只有欲望,这该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若是遇到这样的一群人,又该用什么方法来管理呢?
企业文化,通俗来讲就是一群人借助于企业这个工作的平台,通过一种群体精神生活的过程找到一个共同的心灵归属和精神家园。
如果没有健康、高尚的心灵生活,只有简单的利益交换,企业中人的原始贪欲就会被激发。
没有精神的有效制导,被欲望牵引的一群“生物”如同一群饥不择食的动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最终还能够成就事业吗?
比如,我接触的一位金融企业老板就有这样的苦恼:“管理真是难做啊!外界都说我们俗气,只知钻营,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金融行业的特点就是整天跟钱打交道。
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嘴上说的,就连做梦都是钱;老板盯的只有指标和业绩,奖惩措施等刺激方式也是用钱来搞定。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开个高价,人才就都跑了!培养人多不容易啊,可用钱又无法留住人。
其实,这种困惑不仅集中在金融类企业。
金钱只是工具,幸福生活才是人生奋斗的真正目标。
而经营企业与做人一样,一旦把逐利当做惟一的奋斗目标,包括老板在内的员工幸福感与价值感也会随之丢失。
健康高尚的企业文化能够把问题人改变成卓越人,不健康的文化也会把正常的人变成问题人。
毋庸置疑,企业文化的作用不是简单地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效率需求,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辅助手段,服务于人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
那些令员工苦恼的“老板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老板文化”的存在当然有其合理性。
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度过创业的艰难期慢慢成长壮大,与老板的能力是分不开的,随之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受到老板的影响,很多规章制度甚至直接出自领导的想法。
在企业初创的艰难期,往往正是这种无畏的披荆斩棘的文化力量让老板带着自己的弟兄们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所以,企业在这样的阶段形成强势的“老板文化”也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
问题是,企业要成长、要发展,这样强势的“老板文化”能够持续下去吗?这样的文化能帮助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吗?
举一个我接触的例子,有一个学哲学出身的企业老板,自己还出了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
这个老板觉得自己书中的想法很有道理,于是,就要求员工把这些文字都背下来,而且还要考试。
他相信这些书上的道理一定可以让员工的思想有重大的提升和进步。
但是,员工们劳累一天后还要去背诵这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文字,个个苦不堪言。
这个老板的哲学修养也许是很不错的,但作为普通的员工实难达到这样的高度。
况且,一般规律是,人们喜欢一个道理,就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则拒斥。
这个老板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员工迅速成长,但他却用了非哲学的方式来贯彻哲学,他不是想办法搭建阶梯让员工一步步走上去,而是横空用了根绳子把人硬生生地吊了起来。
这种“强按牛头”的做法不仅难有收效,相反,倒是激起了员工的反感。
最终,在众怒之下,老板只好无奈地收了场。
还有一个军人出身的老板,他把军队的文化、纪律、训练方法都搬进了企业。
常人都知道,军队是特殊的组织,是用来对抗敌人的国家机器;军人是特种职业,不仅要经过层层筛
选,还要经受特殊的身心训练,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企业和军队并不完全一样。
企业的目标要内外共存共赢,战争双方却是你死我活;战争状态是非正常状态,身处其中的人要承受极度的身心压力,而企业的经营则是在正常生活形态下进行的,既需要紧张,也需要宽松与和谐。
一般来说,拥有“军队文化”的企业在外人看来是井井有条的,员工的纪律性、行动力都很出色。
但身处其中的人却痛苦无比,一些员工由于无法长期承受这样的紧张和压力,有的选择了跳槽,个别的人甚至选择了自杀。
前述两种“老板文化”,只是中国万千“老板文化”的代表,虽然“老板文化”经过时间的磨砺和嬗变,是有望成为企业文化精髓的,但如前述案例中老板借助其权力或影响力硬性向组织推崇其个性文化,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强势“老板文化”是如何造就的?
其实,从老板的角度看,强势“老板文化”的出现不难理解。
很多老板用尽浑身解数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看到员工做事不认真、执行力不强、不敬业时,很着急。
但那么多的员工、那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地去说也说不完,干脆就用强势的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用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文化理念去强制灌输,否则还能怎么办?时间就是效益,企业耗不起啊!
老板们面临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老板们这样的想法和不得已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员工流动率往往很高。
留下来的员工即使收入不错,也是痛并工作着,因为承受的那种带有强制性的压力太大。
有的老板辩解说:“是他们(员工)不给力,要是跟我时间久了,一定会有出息,就算有一天他们换到了别家企业,一定能有发展。
”然而,这样的老板并不知道,在一个“强势老板文化”控制的环境中,员工能学到的要么是顺从、要么也是“强制”,即使到别的企业去了,可能也只会继续复制那种曾经让他们十分痛苦的“强制”,或者,在使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自己无法化解的对抗中落荒而逃。
企业文化绝非某个人的文化
实际上,老板文化所反映的只是老板个人的想法,即使老板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无法替代众人的力量。
众志成城,衡量一个老板是否有能力,要看他能否带出一支同心同德、朝气蓬勃的队伍。
如果老板自己总是斗志昂扬,部下却无精打采,这样的老板充其量算是“个人英雄”,但绝对算不上是称职和出色的领导人。
归根结底,企业文化不是某个人的文化,而是全体员工都认同的文化。
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大家才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企业也才会拥有一个强大的灵魂。
这自然就要融入大家的智慧,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这是企业文化两个极其重要的属性——“契约性”和“根生性”。
契约性,即企业文化要成为大家共同认可和集体承诺的思想与精神的“契约”。
假如企业文化是被强制接受的,员工们就如同签署了“卖身契”,只会让当事人感到耻辱和压抑。
根生性,即企业文化要在所有的员工中凝练形成,融汇员工优秀的美德和智慧,让员工在形成的企业文化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员工自己优秀的品质被认可,就会对这个自己的文化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并自动地生出责任感。
老板们都希望员工爱自己的企业,这就需要让员工找到企业主人的感觉;让员工与企业成为生命的连接体、共同体;让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人生价值的提升。
老板搭台,众人唱戏
当然,在老板的个人文化中,常常包含着一些非常优秀的文化因子。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中也应该融入老板个人的文化。
但人的自主性决定了被强制接受的东西即使是好的也会遭到内心的非理性抵抗。
因此,文化建设就必须遵循文化自身的生成规律。
老板若想让自己的
文化也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首先就要放弃自己的急躁和强势,与员工们平等地共同建设大家的文化。
历史上成就丰功伟业的领袖们早就总结出了成功最重要的真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人的日常认知都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只会选择自己心中熟悉或重视的部分,选择的结果也就反映了认知者的内心状态,这是心灵的规律。
如果老板总是看到员工消极、卑劣的一面,多半说明他自己的内心也被这样的力量充斥;若总能发现员工积极、高尚的一面,这样的领导者的内心也是积极和阳光的,也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会集成众人的智慧,创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在员工现有文化中存在优秀的文化成分,领导者只需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充分收集和讨论,分成小组做成不同的方案展开文化建设的竞赛,就可以调动员工建设自己文化的积极性。
然后,再通过整合性的文化竞赛,让不同组的员工去学习和整合其它小组的优秀部分,最终形成整体的方案,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就初具雏形了。
在此基础上,吸取有经验的专家的意见、跟进企业文化理论的最新进展、整合其它企业的优秀文化,再做进一步提升。
这个阶段完成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就已成型。
这时,就可以组织全体人员对自己制定的包含着自己思想和美德的文化进行集体签署和共同承诺,一个企业的集体人格就树立起来了。
基本方案一旦成型,就要开展阶段性的演讲比赛,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找差距、定目标等具体活动,在持续实践的基础上将更好的想法和做法吸纳到已有的文化体系中来,及时升级进化,一个企业的文化就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老板搭台,众人唱戏。
企业文化在众人的心中生根、在众人的口中传诵、在众人的行动中实践;企业在众人的创造中进步、在众人的推动中发展。
此时,老板还需刻意去提倡、彰显自己的个人文化吗?还需费尽心机,用一个人的力量苦苦撑起企业的全部重量吗?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