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神话与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神话与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口口相传的传统: 神话和民间故事通常都是口口相传的传统,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社群中流传。
2文化传承: 二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社群的信仰、价值观和传统。
3教育功能: 神话和民间故事常常被用来传达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起到教育和启发人们思考的作用。
二、区别:
1主题和角色: 神话通常涉及到神祇、超自然力量和宇宙起源等宏大的主题,涉及到神圣的存在。
而民间故事更侧重于描述普通人类的生活、经历和智慧。
2普遍性与局部性: 神话通常与特定的宗教、信仰体系相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比之下,民间故事更可能与特定地域、文化或社群有关,呈现出局部性。
3形式和目的: 神话可能更倾向于具有宗教仪式性质,其目的可能是解释宇宙的起源、神圣的秩序等。
而民间故事可能更注重娱乐性,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传达智慧、经验和人际关系。
总体而言,神话和民间故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经验的表达,同时它们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理解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在傳統的敘事類型中,神話(myth)、傳說(legend)、與民間故事(folktale)是最典型的三種類型,也是一般人最容易將之混淆的論述形式,就是將傳說與民間故事等同於神話
神話:神話是散文的敘述,被認為是發生於遙遠的過去的真實可信的事情。
它們被忠實地接受,並被認為是可信的,它們也被作為權威加以引述,用來解答無知、懷疑與不信任。
神話是教條的具現,並總是與神學和宗教儀式相結合。
它們的主要角色並非經常是人類,但卻常具有人類的特性,它們是動物、神明或文化英雄。
神話講述的是世界、人類、死亡的起源,或是鳥獸的習性、地理特徵以及大自然的現象。
它們也會提到神明的活動,他們之間的愛情事件、家庭關係、友情與仇恨、勝利與失敗。
傳說:傳說是如同神話一般的散文敘事,被講述者與其聽眾認定是真實的,但它們是發生的時間距現在並不是很遙遠,而其間的世界與今日很接近。
傳說更是世俗而非神聖的,而主要的角色都是人類。
它們論述的是遷徙、戰爭與勝利、昔日英雄的事蹟、還有首領與君王的行止,及其統治朝代的功蹟。
在此,它們常成為與書寫歷史相對應的口傳傳統,但是,它們仍包含著埋寶藏、鬼、神仙、聖人等的地區性故事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被當作是虛構的散文敘事。
它們不能被視為教條或歷史,它們也許發生過、也或者沒有發生過,它們並不是嚴謹的。
民間故事主要是在講述人類或者動物的冒險經歷。
民間故事可以被置放在任意的時間和任意地點,它們也一直被稱作「育兒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沉香劈山救母孟姜女哭长城生肖的传说灶王百鸟衣龙女拜观音年的由来鲁班造伞姜太公钓鱼吴刚伐桂神话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精卫填海铜头铁额的蚩尤伏羲发明八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的传说周穆王西游神农尝百草有关小鸟叫声的作文我小时候非常喜欢鸟,妈妈告诉了我许多关于鸟的成语,,比如“鸟语花香”、“莺歌燕语”等;后来我在学校又学习了很多与鸟有关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在我印象中,小鸟总是跟春天、跟花草树木和大自然在一起的,它们在清清的小流旁对着溪水梳理羽毛;在高高的大树上垒窝筑巢,安居乐业;它们还在茂密的森林中自在的飞翔,欢乐的歌唱。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长沙的鸟语林玩,那里的鸟真多啊,有画眉鸟、百灵鸟、喜鹊、鸽子等等,它们叽叽喳喳地发出宛转悠扬的叫声,非常好听,而且一点儿也不怕游人。
我和妈妈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鸟食来喂鸟,在一个广场上有很多白鸽,它们咕咕、咕咕的叫着,有的在悠闲的散步,有的三三两两的在一起交谈,还有的调皮地从游人身边飞过,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我把食物放在手心,一只小白鸽马上飞了过来,用尖尖的嘴啄我手心里的食物,还咕咕的叫着,好象在说:“谢谢你喂食物给我吃,我们做好朋友吧。
”广场旁边,有很多大树,树上有好多五颜六色的鸟儿,画眉鸟欢快的发出吱吱的叫声,清脆极了;而百灵鸟像歌唱家一样,发出啾啾的叫声,悦耳动听;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有的在枝头飞来飞去,有的大胆的飞到游客头上,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好象一首欢乐的奏鸣曲,引得游人久久不愿离开可是,现在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笔直的马路,树木越来越少,小鸟也越来越少了。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有何区别?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
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
神话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很多神话也属于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神话。
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第二,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
但是「神话」不同。
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第三,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
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
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份。
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宣传,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传说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2、神话: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外国: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诺亚方舟》等。
3、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比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大禹治水》等。
4、传说: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比如: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
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
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
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
3、地方风物的传说。 这类传说最多,如《峨眉山的传 说》、《西湖的传说》、《通天 河的传说》等山山水水的传说, 《洛阳的传说》中的牡丹花的传 说等等。
民间传说
4、民俗传说。 如关于各种节日的传说, 祭祀、岁时、习俗、衣食 住行、婚丧仪式等民俗的 传说等。
民间传说
5、土特产的传说。
关于盐、蔗糖、名酒和各种药材 等的传说,如《长白山人参的故 事》。 6、社会生活的传说。 关于婚姻、爱情、家庭等的传说, 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 台》。
民间传说
传说的主人公是人或与神有关系的 人,它的内容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 活的本来样式,较为准确地反映了 社会生活,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社会 性。但它又不是真人真事的实录, 因为现实生活中鸟兽不能变成人, 人也不能变成鸟兽。这就是说传说 往往带上了不少幻想的色彩。
民间传说
再从民间文学的题材上看,传说 晚于神话,但也有一部分传说是 从神话演化而来的,它们既是神 话又是传说,形成两者的重合。 神话和传说相对而划的,它们互 相联系、互相转化。
民间传说的艺术特色
1、历史性和幻想性的巧妙结合。 民间传说具有某种历史性,特别是地方 风物传说或风俗传说也往往以解释其由 来的形式出现,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给人 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这种历 史性和幻想性的结合有两种情况: 一是幻想性强的占大多数;二是历史性 较强的占少数。
民间传说的艺术特色
民间传说
神话、传说都具有幻想色彩(或者 浪漫主义特色)。但是神话的幻想 和想象更为自由和浓烈,是用一种 原始的思维来幻想,是不自觉的幻 想。它可以海阔天空无边无际,不 管现实中可能的或不可能的,只要 合乎原始生活逻辑的都可以想象, 不一定以具体的人、事、物作为依 据。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但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神话通常描述超人间的故事情节,主角通常是神仙或历史人物,主要表述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神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神灵崇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和哲学性。
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制八卦等故事。
传说则是在某些确实存在的人物或事件中,加入虚构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叙事作品。
传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历史事件、人物生平、地方风物等方面,往往没有科学根据,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例如,中国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说。
民间故事则更注重表达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想象,内容更加生活化,常常围绕着社会现实或道德教育展开。
民间故事的主角通常是普通人,故事情节也更具幽默性和讽刺性。
例如,中国的《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爱情故事,以及《水浒传》、《西游记》等历史故事。
这三种叙事作品之间也有交集,例如神话和传说往往是同源的,而民间故事则常常来源于神话和传说。
同时,它们也相互独立,各自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
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
(钟敬文)
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
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
(乌丙安)
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是“讲述真理的谎言。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
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
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
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是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占主导地位。
如神话中上古皇帝与蚩尤的战争,作战过程不是常人之间的厮杀,而是主人公做法,“纵大风雨”、“作大雾”,或请神助战,或命猛兽攻战,整个战争都是神灵之间的较量,现实性成分很少。
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传说故事,双方的作战过程是常人的武力和智谋的较量,其中也有孔明做法、借东风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只是局部内容,是整个故事的点缀,传说的情节整体上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里,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
即神话的超现实情节传播者信以为真,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指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传说与民间故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如《卧龙岗来历》《冬至吃饺子》等;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
如《八百老虎闹东京》等。
第二,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刘、关、张的传说,王蟒撵刘秀的传说等,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而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
如王二、张三等,历史上没有其人,是人们的幻想和虚构的。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