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总结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类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高一学生作为历史的学习者,需要掌握历史必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史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教科书》上第一章的内容是“开篇说历史”。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2.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起源”主要介绍了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石时代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 第三章“文明:从城邦到帝国”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4. 第四章“古代印度的宗教与哲学”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等,并对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进行了介绍。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史1. 第五章“从礼制到法制的转变”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礼制与法制的演变过程,以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 第六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皇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等。

3.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礼乐制度等。

4. 第八章“秦汉文化的特征”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包括兵马俑、汉代小说等。

第三部分:世界古代史1. 第九章“希腊的城邦文明”主要介绍了希腊的城邦文明,包括雅典的民主政治、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等。

2. 第十章“罗马帝国的兴衰”主要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包括罗马的军事制度、罗马法等。

3. 第十一章“印度教、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介绍了印度教、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过程和影响。

4. 第十二章“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以及伊斯兰教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各个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更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逐点夯实)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政治的目的:巩固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注释: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重点、难点)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5.《汉书· 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 穷驰道畅通的是 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对比
分封制 盛行时期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吏权利 与中央关系 历史影响 西周时期(西汉、明初) 血缘 世袭 拥有封地和爵位 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 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 郡县制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 地域 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服从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礼乐制度
1、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故又称“周礼” 2、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3、周礼体现在统治阶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 祭祀,婚丧,衣食住行,赋予极强的政治色彩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 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 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 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 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分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 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 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 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 效控制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 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 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期末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期末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期末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总结人教版必修一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历史的研究、第二单元:人类文明的诞生和散布、第三单元:帝国与国家、第四单元:希腊罗马的文化及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经济。

第一单元:历史的研究历史的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起点,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了解到了历史的概念、意义、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它具有客观性、相对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而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考古、文字资料分析、现代科技手段等。

第二单元:人类文明的诞生和散布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散布的过程。

我们了解到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是非洲,然后逐渐散布到世界各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有很多重要的文明古国,比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

这些文明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单元:帝国与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帝国和国家制度。

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帝国制度和官僚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秦汉的封建制度、南北朝的分裂和隋唐的统一,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帝国和国家的历史。

第四单元:希腊罗马的文化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及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罗马法、罗马艺术、罗马文学和罗马道德观念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经济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

我们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生产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了解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特点。

通过学习以上几个单元,我们对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的研究方法、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帝国和国家的演变以及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变换顺序表先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形成三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开展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继续开展明清衰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与。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展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开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严密结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将对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首先,必须搞清楚历史的定义。

历史是一种记录和把握过去的思想、文化、社会变迁以及各种历史事件的学科。

历史是一种以描述、分析和评价过去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学科。

历史也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历史研究所涉及的时间包括史前、古代及现代,而其研究范围则涉及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到环境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历史的分类和学习方式。

古代历史研究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的新史研究是指中国的近代史,世界史是指全球的历史。

另外,还有古典历史、现代历史等,以及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

学习历史一般要求分析、比较,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西方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古希腊的城邦社会组织、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特点、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等。

1.古希腊城邦社会组织。

古希腊是城邦社会,由选举产生首领,首领负责统治和保护城邦,而平民则负责发展农业,繁荣城邦经济。

2.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特点。

希腊文化以雅典为中心,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和体育等方面,而罗马文化以罗马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强调法律和政治的统一,普及到欧洲多个民族地域,从而影响了欧洲后续的文化。

3.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

希腊和罗马时期,科学迅速发展,新的思想和文化空前兴起,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哲学被视为哲学的源头,《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代表作,而古罗马戏剧也被视为古代戏剧的开创者。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相关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 世袭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 属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 直接任免
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 关——中书省的派出机
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 中书省负责
历 史
作用和 影响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 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 期推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 极作用愈益明显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历 史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2018·全国文综卷Ⅲ,4分)表格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
宰相人数
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格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B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必 修 ①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2018·天津文综卷,4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
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
必 修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

认识 官员的变化,这是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
人 教
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练 ·高考真题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
权,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巫在政治生活中

必 修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影响
朝代
官制
影响
秦朝 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8·全国文综卷Ⅱ,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 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
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C)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必记 ·精要盘点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
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ຫໍສະໝຸດ 朝代官制影响
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宋朝 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①设中书省,取代三省 元朝 ②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
③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 时左右皇位继承
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
明朝 全国政务
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 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 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 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 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从题中的“武王弟”“周 公长子”“召公奭”等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 族世袭特权,排除D项。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017·全国文综卷Ⅰ,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 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 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至明清时期发展 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 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线索2:中央集权的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节度使→知州+通判→行省 制。
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主要有两对矛盾彼此消长和变化, 分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和演变构成 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条主线。此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官制、法制、选 官制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
了皇权
汉朝 汉武帝重用侍从做尚书令、侍中等,参与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国家大事
形成了中外朝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
历 唐朝 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

必 修
宰相
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总结
1
必 清 ·线 索 导 引
2
必 记 ·精 要 盘 点
3
必 练 ·高 考 真 题
4
单元质量评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清 ·线索导引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线索1:君主专制的演变: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中外朝→三省六部→二府 三司→内阁→军机处。
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办之事,仍须就
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
而已”。这表明( D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高度
历 史
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修 ①
清朝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
时代 行于西周
社会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和中央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政府的 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
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
表明元朝( A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2018·北京文综卷,4分)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质量评估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