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报 王羲之练字介绍 兰亭序集 电子小报手抄报 成品小报 word文件A4一页
关于书法大作家的手抄报带简介

关于书法大作家的手抄报带简介
书法大师是指在书法艺术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影响深远并被广泛认可的艺术家。
以下是一些书法大师的简介:
1.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被尊称为“书圣”。
他的作品充满了韵律和流动感,注重笔画之
间的平衡和对比,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2. 欧阳询:欧阳询(557-641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被尊称
为“楷书之祖”。
他的楷书字体规范、工整,流畅自然,成为后
来的书法家们学习的典范和范本。
3. 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年)和程颐(1033-1107年)是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书法家,被尊称为“二程”。
他们的书法
作品注重意境和气韵,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4. 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年)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被誉
为“文人四宝”之一。
他的行书流畅圆润,草书狂放奔放,被后
人称为“文徵明体”,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张献忠:张献忠(1738-1801年)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以楷
书见长,被称为“张狂楷”。
他的楷书结构严谨、气韵清丽,富
有个人风格,对后人的楷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书法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作品,为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世,并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料。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单字放大版高清图,一字一页共324
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四十一人在会稽山兰亭,在水滨聚会宴饮,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合成一卷,并作序。
这就是《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在见到《兰亭序》真迹后,命褚遂良、欧阳询等人临摹数本,赐给臣子,并发扬光大,据说真迹已随李世民殉葬。
唐代的摹本有两种,一是褚遂良、冯承素、虞世南临摹的“神龙本”,二是欧阳询临摹的欧本“定武本”,其中“神龙本”最接近原作。
本文是“神龙本”的单字放大版的《兰亭序》供大家赏析临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我爱书法手抄报六年级

我爱书法手抄报六年级
书法历代名作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柳公权,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等。
启功讲书法之慨要
1、学书法应该知道刀刻和墨迹的区别,墨迹可以看见笔墨之干湿浓淡。
刀刻掩盖了本来的效果,反映不出行笔的过程。
2、技术应在艺术之先。
写的被普罗大众所认识很重要。
3、文房四宝不须太过讲究,但须合适。
墨汁便可。
4、结字比用笔更重要。
先人之用笔,后人之揣摩对也乎?
5、选碑帖,可选自己喜欢欣赏的,去书店,博览一番,选适合自己的。
6、我们学书法是学习书法家的书写方法,他们写字的规律,内在的精神,不一定要完全一样。
7、临帖方法:第一遍先看帖,仿效它写一遍。
第二遍用薄膜描一遍,仔细调查研究它的位置关系。
第三遍看帖,仿效写。
8、练书法可以不用看书法著作,有钱买帖,看帖,练帖就可。
等要写书法心得著作之时再看著作为时不晚。
第 1 页共2 页
9、求人指正,其实可以自助,挑选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贴在墙上,远近观摩,自己纠正,觉得不满意了,再写再贴,再更正,循环往复。
10、行书应该写的像楷书,位置聚散要有度,有法有规。
楷书应当做行书,点画顾盼生姿。
第 2 页共2 页。
书法故事小报模板

书法故事小报模板一、书法故事的来源书法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超酷的一部分呢。
它的故事那可多了去了。
就说王羲之吧,他小时候就开始练字,他家旁边有个小池塘,他每次练字后就在池塘里洗毛笔,时间久了,池塘的水都被染黑了。
还有怀素和尚,他练字特别刻苦,在寺庙里,他用芭蕉叶来练字,因为买不起那么多纸嘛。
这些故事可不仅仅是有趣,它们还让我们看到古人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二、书法故事中的哲理从这些书法故事里,我们能悟出好多道理。
像王羲之练字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怀素和尚的故事呢,让我们知道只要热爱一件事,条件再艰苦也能坚持下去。
这些哲理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启发,不管是学习还是以后工作,都得有这种精神。
三、书法故事在小报中的呈现1. 排版方面我们可以把大的书法故事放在中间部分,配上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的图片。
比如说王羲之的故事旁边,就可以放一幅他的兰亭集序的局部图,当然要是那种适合放在小报上的简单版。
在小报的边缘部分,可以用一些小的书法故事来点缀,就像怀素和尚的故事可以简单写在角落,用一些艺术字来书写,增加趣味性。
2. 色彩搭配如果是比较传统的书法故事小报,颜色可以选择像米黄色这种有点复古感觉的底色,文字就用黑色或者深棕色,看起来就很有书法那种古朴的韵味。
要是想做得现代一点呢,可以用浅蓝色或者浅灰色做底色,故事的标题用一些亮色,比如红色或者橙色来突出,但是注意不要太花哨,不然就抢了书法故事的风头。
四、如何找到更多书法故事1. 图书馆资源咱们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在艺术类或者传统文化类的书架上找那些讲书法历史的书。
这些书里会有好多关于书法家的故事,而且还很详细,像什么中国书法史之类的书就很不错。
2. 网络资源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书法故事呢。
一些文化类的网站,像国学网之类的,上面有专门的书法板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法故事。
还有一些书法爱好者的论坛,大家在上面分享自己知道的书法故事,不过在网上找的时候要注意辨别信息的准确性哦。
兰亭序毛笔行书练习册—米字格A4版28页

兰亭序毛笔行书练习册—米字格A4版28
页
概述
本练册是为了帮助学生练兰亭序毛笔行书而设计的。
练册采用A4尺寸,共有28页,每页使用米字格。
特点
- 每页上方有标题栏,方便学生写上日期和练的页数。
- 米字格布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毛笔行书的书写规范。
- 28页的练册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练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
使用方法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由选择练册中的页数进行练。
2. 使用毛笔和墨汁进行练,按照兰亭序的毛笔行书规范进行书写。
3. 在练过程中,可以参考兰亭序的原文和示范,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注意事项
- 在练过程中,要注重规范和准确性,遵循兰亭序的书写风格。
- 练时要保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逐渐提升自己的毛笔行
书技巧。
- 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
兰亭序毛笔行书练习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的工具。
通过练习兰亭序的毛笔行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毛笔书写技巧和
书法美感。
希望学生能够用心对待每一页练习册,不断进步。
王羲之《兰亭序》的书写详解72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儿
王羲之《兰亭序》的书写详解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Thank you
王羲之书法教程:行书字帖《兰亭序笔法详析》,一笔一划尽在手中!

王羲之书法教程:行书字帖《兰亭序笔法详析》,一笔一划尽在手中!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一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三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四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五有人说:非常好的教程,经典!精华!精粹!以前我们做东西,追求精益求精,现在的我们,追求的是能用就可以了。
所以,老东西还是比较的经典的。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六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八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九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有人说:看半天怎么和以前看到的不一样了?原来是临摹版。
这是字帖字帖,字帖的含义还不知道吗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一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二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三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四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五有人说:字帖不错,掌握正确的笔法才能临好兰亭。
小编且说:那就慢慢练,慢慢练,终有一天就算不功成名就,也能成一方霸主。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六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八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十九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有人说:兰亭的字,结构上的势才是难点,笔画像是外在的。
小编问:是这样的吗?各位怎么认为?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一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二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三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四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五有人说:真正的书法就是既有美感而又各具特色!这贴比较典型,可以好好临摹临摹。
小编且说:拿去不谢。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六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八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二十九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笔法详析》之三十也有人说:太好了,收藏。
王羲之-兰亭集序-简介和书写详解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 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 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 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楷书得力于钟繇。取 众家之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 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挑及其变化 挑 即提。藏锋落笔,重按
2、王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 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 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 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 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 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 《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 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 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 我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 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 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 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2、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 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 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 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
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王羲之练字
中文名: 王羲之 别名: 王右军、王会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书法,天下第一行书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
《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后世子孙: 王献之等
班级 姓名
咏 王羲之
临池似舞喜鹅游,
运笔如飞盛劲柔。
聚友崇山欢唱和,
流觞曲水乐吟酬。
兰亭集序千秋赞,
书圣传神万古流。
唐宋诗词东晋字,
中华瑰宝誉神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
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 亭 集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