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概论(研究生-文献检索)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文献检索_基本概念_

文献检索_基本概念_

(7)标准文献(Standard Literature) 标准文献是经过权威当局批准的,用文件形式表达的统一规定, 是反映标准的技术文献,即由标准及其它具有标准性质的类似文件组 成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献体系。 它主要是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方 面所作的技术规定。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性 标准、企业标准。 标准文献具有一定的制订、审批程序。适用范围明确专一,编排格 式、叙述方法严谨统一。对有关各方有约束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 种法律效力。有一定的有效时间,需要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修订、补 充或废除。一个标准只解决一个问题,文字比较简练。主要依据著录 项中的标准号加以识别。 例:GBfT50269-97.XX动力特性测试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5.文献的出版类型与识别 文献的出版类型是各类图书馆、资料室等文献信息单 位组织、管理和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一个依据。科技文献 按其出版形式可划分为以下十大类,通称“十大文献信息 源”。 (1) 图书(Book) 在科技人员阅读的文献中,图书占14%-19%,以科技 图书为主,可分为阅读型和工具型两种。其版本形式有单 卷书、丛书、专著、参考书等。图书具有内容全面、系统 、基础理论性强、论点成熟、定型、可靠等优点。但时间 性较差,所提供的知识比其它类型文献晚,传递信息的速 度较慢。 主要依据著录项中的ISBN号、出版社名称、地址、出 版年、页数等识别。 例:XXX.高分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8) 学位论义(Dissertation/Thesis) 它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研究生为获得学位提交的学术 论文,对科学研究和做学位论文均有参考价值。可分为学 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学位论文具有内容比较专 一,阐述较为系统、详细等特点,其情报价值不亚于科技 研究报告。它一般不公开出版,因而要取得原件比较困难 。 可从学位、论文名称、颁发学位的单位及其地址、授 予学位的时间等方面加以识别。 例:J.M.Brazio.[Title].[ph.D.Dissertation].Dept .Chemical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Stanford,CA, June 1998.

文献检索与利用概述

文献检索与利用概述

这是国内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款软件, 同类软件还有文献王,但前者运行效率更高, 适用面更广,对中英文支持都非常完善,升 级更快,值得期待。
Strategy--如何从文献中发现Idea? 文献怎么看?多看还是少看?
------看少了什么都不懂;看多了什么都不做了。 ----走进文献,走出文献
出入法
1 文章背后的故事 2 文章与文章间的idea沟通。 许多文献你阅读完以后,觉得很完善,这一块似乎已 经perfect了,实际上你需要更多思考这篇文章的缺陷,即使 是CNS(国内对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杂志的简 称)上的,同样有漏洞,这些漏洞有时是作者回避的,或尚 未研究的东西,这里面就是新的idea来源。 如何读出文章背后的故事,这非常重要。读文献有两个 境界,一是入,二是出。先要按作者意思去读文献,读懂它; 其次按作者的方法去自己假设,从更高角度看这篇文章,还 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
3. 文献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学生的智能: 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 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和技能可以不断 从文献收藏单位获得有用的信息,因为 私人的藏书总是有限的(包括学科和系 统性方面)。
二、课程开设的目的
– 增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识;熟 悉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工具; 掌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利用及管理的基本 方法,学会利用文献做研究; – 了解版权常识与学术规范; – 为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


1 只保留重要的资料-----不要什么文献都要!许多 新手往往只要是查到的资料,就一定要保存下来, 哪怕仅仅是相关。时间长了,这些不重要的资料, 往往占住你主要地方。 2 一定要精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 3 要分精读与速读两类

[精华版]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

[精华版]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

、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分类、检索语言1、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含义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

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光盘和联机等现代检索方式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

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

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零次文献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

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用检索标识与文献的存储标识相比,如果能够取得一致,就叫"匹配",就可得到"命中文献"。

2、文献检索语言文献检索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用于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和使用、并为检索系统提供一种统一的、作为基准的、用于信息交流的一种符号化或语词化的专用语言。

检索语言按原理可分为3大类:(1)、分类语言它是将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的大量概念,按其所属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成为基本反映通常科学知识分类体系的逻辑系统,并用号码(分类号)来表示概念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甚至还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与利用名词解释

信息检索与利用名词解释

文献(docum‎e nt)指的是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电磁信号等‎手段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就是文‎献。

检索策略检索策略(Retri‎e val Strat‎e gy),是指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或方案‎,是对整个检‎索过程的谋‎划与指导。

数据库数据库(Datab‎a se)是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的,能够满足某‎种特定目的‎或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数据集‎合。

通俗地讲,数据库就是‎按照一定方‎式存贮的相‎互关联的信‎息集合。

目录目录(Catal‎o g)是以完整的‎出版单元(如一种图书‎、一种期刊)为单位,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对‎文献信息进‎行描述和报‎道的工具,也称书目。

目录对文献‎的描述比较‎简单,每条记录的‎字段主要包‎括:文献题名、责任者、出版事项、分类号、主题词等。

禁用词禁用词(STOP WORD)是指不表达‎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冠词、介词、连词等。

通常在检索‎系统生成索‎引的过程中‎会忽略这些‎虚词。

所以,检索时如关‎键词中间出‎现这些禁用‎词,会被检索系‎统忽略。

1.信息检索答: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又叫信息储‎存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

狭义的信息‎检索则是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2.追溯法(引文法)答:利用参考文‎献进行深入‎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追溯法包括‎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原始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另一种是利‎用引文索引‎检索工具进‎行追溯。

3.三次文献答:是在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概‎括而编写出‎的文献,是文献信息‎研究的成果‎和产物,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

文献检索,信息检索(2)第二章 信息检索原理

文献检索,信息检索(2)第二章  信息检索原理
优点:可以检索到某学科或专业的所有文献,有较高 的查全率。
缺点:常常落后于当前研究现状,分类表相对呆板的 学科关系,使得确定前沿概念、跨学科概念或非常具 体概念的分类,较困难。用户差异性。
分类语言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杜威十进位分类法 IPC国际专利分类法
基本部类 马列毛邓 哲学
(2)多概念课题
并列概念课题,如“新闻宣传研究”
“计算机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 上位类分类方法,如“灰色系统理论”
应用性课题,如“计算机在人口预测方面的应用”、
2.主题语言
是直接以代表信息内容特征和科学概念的概 念词作为检索标识,并按字顺组织的一种检索语 言。 是以表达文献主 是从文献的内容 是从文献的题目
一、检索算符 逻辑与
(一)布尔逻辑算符
布尔逻辑组配运算是采用布尔代数中的 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算符,
将检索提问式转换成逻辑表达式,限定检索
词在记录中必须存在的条件或不能出现的条 件。凡符合布尔逻辑所规定的条件的文献, 既为命中文献。
布尔逻辑运算符
————————————
1、逻辑“或” 2、逻辑“与” 3、逻辑“非”
2、逻辑“与”
————————————————
Chinese AND litera0,000 网络100,000,000) 用符号“and”或“*”表示,其逻辑表达式为: A * B 或 A and B 其意义为检索记录中必须同时含有检索词A和B 的文献,才算命中文献。
4、记录级
检索词在数据库的同一记录中。
(C)—citation
表示两侧的检索词(或检索项)必须出现在同一记录中,词
序不限,中间词数量不限,其作用与布尔逻辑算符AND相同。

文献检索基本概念教学讲义

文献检索基本概念教学讲义
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04
文献检索实践操作
数据库选择与使用
数据库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如学术 数据库、行业数据库、专利数据 库等,并说明其特点和使用场景。
数据库选择
根据研究需求和目标,教授如何选 择合适的数据库,考虑因素包括学 科领域、数据类型、数据年限等。
数据库使用
介绍如何注册、登录数据库,以及 如何使用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如搜 索、筛选、导出等。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信息获 取和筛选的能力,为学术研究、项目实施和日常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文献检索的重要性
知识积累
支持决策制定
文献检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 过系统地检索和分析文献,可以全面 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准确、全面的文献检索能够为决策制 定提供有力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图书
图书是系统化知识的载体,具有全面性、 系统性、深入性等特点,但出版周期较长 。
期刊
期刊是定期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报道速 度快,内容广泛,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来源 。
专利
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法律文件,具有新 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技术创新和保 护的重要手段。
会议论文
会议论文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发表的论 文,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反映了最新的 研究成果。
拓展跨学科检索知识 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文献检索 特点和技巧,促进跨学科的信息 交流与合作。
关注学术信息源的新动态 随着学术环境的发展变化,学生 应关注新的学术信息源和检索工 具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检索技 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文献检索基本概念教学讲 义
• 引言 • 文献检索基本概念 • 文献检索技巧与策略 • 文献检索实践操作 • 文献检索能力提升 • 总结与展望

信息检索基本概念

信息检索基本概念
包括类书、政书、年鉴、手册、资料汇 编、名录、表谱等 包括地图、历史图谱和文物图录等
图录类
检索工具书:包括书刊目录、文摘和索引。 ——仅能告诉读者从哪儿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核心文献、相关文献、边缘文献
核心文献——通常是指与本学科发展水平、发展动向密 切相关的一些文献。如核心期刊等。 相关文献——内容与学科的关系相对疏远一些的文献。 边缘文献——内容与学科的关系更疏远的文献。 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文献、相关文献和边缘文献期刊 数量成1:n:n2的关系。(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 B.C.Bradford于本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 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信息
文化
文化
信息
文化、知识与科学
文化——包括真善美三部分。其中“真”,与判断有关,有情 报和知识两种。 情报——有时效性和相对性,即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方对不同 的人效果是不同的。 知识——逻辑上讲它们都是由全称判断组成的,即在一定条件 下对某类事物的判断,其特点是与时间地点和人物无关。因此 称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总结。 科学——用逻辑与实验严格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 会事业。 一般知识错误率很高,特别是原始知识(古代知识和各种 经验知识),因为它们都常常是人们自然归纳或错误理论产生 的。对复杂点的问题,往往自然归纳极易出错。没有逻辑理论 指导很难形成复杂的正确理论。
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意识: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也就是说能够认 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由积极地内在需求; (2)信息知识:信息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学 等基本知识。像文献学知识、图书情报学知识、信息技术知 识和外语水平等等; (3)信息技能:储存信息、搜集信息、管理信息的一些技 术和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 (4)信息筛选与评价:对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再对选择出的信息作进一步的检查,确定他的层级; (5)信息道德与法律:指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 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公约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 规。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具有技术成熟可靠、产品和技术信息较完整、及时性、 图文并茂等特点。
技术档案
指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以工程技术图纸、 任务书、协议、合同、设计方案以及与此有关的调查统计 数据等材料组成的文件。
技术档案具有技术性、适用性、保密性等特征。
13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特种文献收藏馆 专利文献:专利局文献馆 科技报告: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信所) 、北京 文献服务处(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 会议文献 :国家图书馆 、大学/研究型图书馆、中 科院图书馆、邮电大学图书馆(IEEE) 学位论文:国图、中信所、授予机构/院校
是一切思想、事实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它们以各种 方式进行记录和传播。(信息专家)
2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信息源:是指人们为满足某种需求而借以获得信息的 一切来源。凡是能产生、存储、加工、传递信息的社会活 动场所、机构、人物、产品和自然物质都是信息源。信息 源可分为非文献信息源和文献信息源。
概念:第一次书写的、第一次报道的或第一次出版的 文献;以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和实践体会为原 始依据,信息内容具体、丰富。
特点:新颍性、创造性、系统性
如:Journal literature (期刊论文)、Sci-Tech report(科技报告)、Proceedings (会议录)、Paper (会议论文)、Thesis、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ISSN,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 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 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 码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信息、情报、文献、知识的基本概念2.了解文献的类型、特点3.知道数据库的类型与结构4.掌握信息检索的途径、步骤5.理解检索式的编写与检索策略的调整6.熟悉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检索第一章信息检索与利用概论第一节信息学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一)信息(Information)美国-克劳德·申农(C.Shannon)。

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解释为―两次不定性之差‖,即通信的意义在于消除某种不定性。

该论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定义1:信息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即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定义2: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Shannon )认为:―信息是能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或―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

定义3: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钟义信1988年《信息科学原理》信息定义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被国内多数教材接受采用。

(二)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2.传递性3.依存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上(如声波、电磁波、纸张、化学材料、磁性材料等),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4.相对性:客观上信息是无限的,但对于信息用户来说,人们实际获得的信息问题有限的。

同一信息对不同认知水平的用户所产生的作用和有效性也不同。

5.可加工性:信息可以加工处理,可以压缩、扩充和叠加,也可以变换形态。

6.时效性7.可共享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显著不同的是。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并不是―此消彼长‖,同一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多个主体共有,而且还能够无限的复制、传递,它可以共享。

(三)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

2.信息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认识功能。

3.信息是科学研究的必要备件。

4.信息是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

5.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四)知识、情报和文献1、知识Knowledge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应。

知识具备的特征:被证实的justified,真的true,被相信的believed(1)知识认识观、知识信息观知识认识观:知识就是对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即是说,知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联系的认识。

据此,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仅属于“有形知识范畴”。

知识信息观(当代知识观):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集成整合的系统化信息,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即使说,信息是产生知识的原材料,知识是信息加工的抽象化产物。

-----揭示了知识的信息本质(明确信息与意会信息),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与要求。

有形知识(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用语言表达,便于与他人共享,以命题和命题网为其表征的明确信息。

无形知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个人不具有有意思的提取线索,不能用语言系统表达,不便与他人共享,以活动中的发生式系统为其表征的意会信息。

获取无形信息的办法:在实践的特定情境中,注意观察、体验他人的行为方式,从他人的观点出发来看待事物,进行领悟式情境学习。

(2)知识的分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①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即know-what,类似于数据。

②关于客观原理和自然规律方面的知识,即know-why,类似于科学等。

③关于某些事情的技艺、能力,即know-how,类似于智能、技能。

④涉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的信息,及know –who,类似于信息。

2、情报Intelligence ,Information:是指传递着的在特定效用的知识。

三个基本属性:①知识性:根据知识的定义和特性,知识去除了糟粕的信息,并且具有可实践性。

②传递性:没有被激活的知识只能发挥知识的价值,而不能体现情报的价值。

③效用性:情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发挥比其作为知识更为巨大的作用。

3、文献Literature ,Document: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本身并不是知识,其包含的内容才是知识。

文献要素: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信息符号、载体材料和记录方式都影响知识内容的获取和利用。

概念间的关系:属种关系。

信息是属概念,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之下具有交叉的种概念。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四者的关系(五)信息源信息源是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类型保存性:正式记录的信息源、非正式记录的信息源时间:先导(天气预报)、实时(现场直播)、滞后(报纸)表现形式:文字、图像、数值、语音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技信息源存储载体:刻写型、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按产生次序和加工程度划分(重要):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理解各层次信息的含义,根据各层次信息的特点能够判断不同出版类型的信息、文献分别属于什么层次的信息和文献。

1.零次信息;从信息理论上来讲,零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部分,是一切信息产生的源信息。

即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形成的言语,神情,动作,气氛等表象形式。

其主体是口头信息及行为表现,包括广义的网络语言。

在此基础上延伸到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Eg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

2.一次信息:又称原始信息,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或得到的各种数据,概念,知识,经验及其总结。

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是脑力劳动的正式产品,是科研成果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代表新知识,组成了可供交流的系统性信息。

一次信息在整个文献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所包括的新鲜内容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Eg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

一次信息的特点:创造性;原始性;多样性。

3.二次信息:指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特定范围内的分散的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简化和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信息。

它能较为全面系统的反映某学科某专业文献想线索,是检索一次信息的工具。

Eg书目,题录,索引和文摘等。

二次信息的特点:集中性;工具性;系统性4.三次信息:指通过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改编,重组和综合概况生成的信息。

Eg专题评述,动态综述,系统评价,进展报告,学科年度总结,年鉴,指南,百科全书等。

三次信息的特点:综合性;针对性;科学性按出版类型划分:1.图书:有专著,教科书,论文集,会议汇编等。

2.期刊:Journal,又称杂志,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特点为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多,发行面广。

3.科技报告:是关于某项科学研究和革新成果的报告或研究过程重点阶段进展状况的实际记录。

内容高度专门化,有一定的保密性。

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4.专利文献5.会议文献6.政府出版物7.学位论文:特点为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差别较大,论题比较专一,阐述系统,具体,有一定的独创性观点,且经过一点的审查,故有一点的参考价值。

8.标准文献9.产品样本10.科技档案二、信息需要与行为(一)信息需要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需求。

是信息行为发生的基础。

信息需要的特征:1.广泛性: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信息需要是普遍存在着的心理现象。

2.社会性:信息需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决定的。

所以信息需求不仅仅是个体的特性,而且主要是一种社会需要。

3.发展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现象日趋复杂,刺激了信息需要的日益增长。

4.多样性:信息用户的知识结构、专业、地位、职责等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需要千差万别,即使对于同一信息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由于具体任务的变化,其信息需要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信息需要的层次(重要):1.未知的信息需要:没有或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信息需要的状态,属于客观信息需要。

2.潜在的信息需要:人们认识到而未表达出来的信息需要3.现实的信息需要:当人们意识到信息需要,而且明确表达出来的信息需要的内容:对信息本身的需要是用户信息需要的最终目标。

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就需要了解情况,增长知识,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

由于信息本身的诸多属性,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涉及到许多方面。

各类信息用户的需要特点:各类信息用户的信息需要在内容上、质量和数量上、类型上根据解决问题的属性均有所区别。

(二)信息行为:信息行为是人们满足自己信息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过程。

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有信息检索行为、信息的选择行为和信息利用行为。

(1)信息检索行为信息检索行为,指的是用户自己查找、采集和寻求所需要信息的活动(2)信息选择行为信息选择行为指的是信息采集者从某一信息群中把符合自己需要的一部分信息挑选出来的过程。

信息选择的核心标准就是相关性和适用性。

(3)信息利用行为信息利用是用户寻求信息的根本目的。

信息利用行为指的是用户利用信息解决其所面临问题的过程。

(三)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是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将信息源与用户需求连接起来,查寻、鉴别、选择并确定相关信息的过程。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信息的检索,所以又称为―信息存储与检索‖。

信息的存储主要包括对在一定专业范围内的信息选择基础上进行信息特征描述、加工并使其有序化。

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条件下,信息检索从本质上讲,就是指人们希望从一切信息集合中高效、准确地查询到自己感兴趣的有用信息,而不管它以何种形式出现,或借助于什么样的媒体。

信息检索至少包括三层含义:(1)是按某一主题或某一特征从信息源或数据中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及其获取线索,如OPAC 检索(2)是为解决某一问题从信息源或数据库中获取隐含于文献中的事实、数据、图像或理论等未知的知识,如全文检索(3)是将查寻的信息及其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提供给用户使用,如科技查新信息检索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手工检索时期,机械检索时期,计算机检索时期。

信息检索的意义1)信息控制的手段2)获取知识的门径,学习的助手3)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指南4)决策与管理的支持与参考第二节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定义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批判性地评价采集资料的信息及信息源,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最初的信息需求和/或寻求更多信息源,并创建一个新的研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