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

合集下载

对对子教案

对对子教案

对对子教案对对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对对子的定义。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

2. 运用对对子的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例子:老师忙前忙后,学生听话听得甜。

2. 提问:大家听了这句话,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呈现1.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对对子?2. 引导解答:对对子就是两个相对应的词或词组放在一起,形成韵味和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法。

3. 给出句子示例:草原上奔跑的马儿,迎着明媚的阳光发出花样的光。

4.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特点: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相对应的词组,分别是“奔跑的马儿”和“明媚的阳光”,它们的结构和形式相同,显得非常韵味十足。

(三)操练1.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其他的对对子?请举例。

2. 直接引导学生举例:如“杨柳青青湖水平,闻莺啼啼花径深。

”、“珍珠沉底海滩空,蝴蝶飞舞花丛纯。

”等。

3. 鼓励学生创作对对句子: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事物中,有哪些可以组成对对句子的词语或词组?请举例。

4. 学生创作对对句子,并展示出来。

(四)拓展1.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对子有哪些应用呢?2. 引导解答:对对子不仅可以用来写诗,还可以用在广告、宣传口号、童谣等地方。

3. 给出例子:例如“用热爱的心去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冬天融融暖气机,夏天凉凉空调房。

”等。

4. 鼓励学生创作并分享自己的对对句子。

五、总结反思1. 总结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对对句子,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以对对子为创作素材,写一篇小短文或诗歌。

2. 提醒学生注意对对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对对句子?是否能展示出一定的语言表达和联想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对对子近义词反义词教案

对对子近义词反义词教案

对对子近义词反义词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

2. 帮助学生学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拓展词汇量。

3.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重点:1.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

2.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举例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2. 学生能否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例子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语,比如‘美丽’和‘漂亮’;而反义词则是指意思相反的词语,比如‘大’和‘小’。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

二、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义词和反义词。

比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让学生进行辨析和归纳。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说一个词,让学生说出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识(30分钟)。

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说一个句子,让学生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替换其中的词语。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而巩固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练习(30分钟)。

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要求他们在文中尽量多地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而拓展他们的词汇量。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第【1】篇〗《手指》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3. 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2.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丰子恺吗?(预设: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白鹅》······)没错!同学们记忆力非常棒!还记得那只白鹅是什么样子的吗?对,高傲,架子十足。

文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对他的语言表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五指各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弦、揿”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拇”的写法和笔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五指的特点。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6)文章的中心句大家找到了吗?(预设:就是课文的第一节)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拇指和食指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

《对对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对对子》。

本篇文章以对对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主要内容包括对联、剪纸、中国结等。

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对对子、传统文化”等词语,了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学会对对子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对对子、传统文化”等词语,了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学会对对子的基本技巧。

难点:理解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能够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教师巡视辅导。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对对子的特点和魅力,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形式,讲解对对子的基本技巧,示例讲解对对子的创作方法。

5. 实践演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对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对对子板书设计:对联剪纸中国结对对子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创作方法关注词性注意结构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对对子,注意字迹工整。

2. 创作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意思明确。

3. 调查身边的传统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最新小学一年级作文教学精品教案对对子

最新小学一年级作文教学精品教案对对子

七、对对子——写意思想对的话【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简单的反义词,会用反义词写对应的话。

2、通过观察体会写出对对子的动作、体会。

3、描写真实,语句通顺。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怎么描写人物的动作。

教学难点:体会自己读对子时的感受,写出真情。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学生感受体会,老师指导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0分钟)幻灯片第一页。

一、课前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一周一次的快乐作文课开讲了,首先老师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你们还记得咱们快乐作文课堂的要求吗?老师说:“一、二、三!”学生对“快、静、齐!”老师提示同学们,把自己的书本放到桌子的右上角,快速地抬头挺胸做好。

大家做的很好,表扬一下大家:“棒!棒!你真棒!”一起喊一下快乐作文的口号:“快乐作文,快乐成长!”幻灯片第二页。

我们今天学第七课《对对子》。

上课之前呢先见一位贵人,打开幻灯片第三页。

你们看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礼物来了,要得到礼物还有点难度,要冲关才能拿到礼物。

三、快乐大冲关幻灯片第四页。

第一关(一)快乐读经典——《三字经(七)》。

打开幻灯片第五页《三字经(七)》。

老师起头学生齐读,读完之后老师正音。

老师分别从每一组里找一位同学点读,给读得好的组加一分,并送上鼓励的掌声:“棒!棒!你真棒!”幻灯片第六页。

第二关(二)、摇头晃脑背古诗老师打开幻灯片第七页:马【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起读古诗《马》,读完后老师正音。

幻灯片第八页。

同学们咱们一起看看这首是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讲解:•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讲解完之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海里想向当时的情景,和诗人李贺一起回到古代。

全班同学再联系情景一起诵读。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老师送给大家快乐作文的掌声:“棒!棒!你真棒!”打开幻灯片第九页,送给大家一个成语故事。

《对对歌》优秀教案

《对对歌》优秀教案

《对对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对对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及对对子的创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对对子的概念,掌握对对子的分类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理解对对子的概念,掌握对对子的分类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对子。

难点:对对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对对子”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对子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

3. 示范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对对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创作对对子,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7. 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对对子的概念、分类、创作方法。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对对子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组对对子。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完成对对子的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對对子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对对子的创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语文学科专家或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对对子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加对对子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则关于对对子的教学案例

一则关于对对子的教学案例

一则关于对对子的教学案例正如大多数潮流一样,对对子的教学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今天许多学校都在探索怎样更好地教授这种传统的游戏方式,尤其是当今“互联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游戏教育资源被利用,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该游戏在当代文化之中的发展。

本文以一个基础教学案例为起点,介绍了一种对对子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教育资源,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更加高效和有效的对对子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很快认识到游戏的规则,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到更好的学习成绩。

首先,在对对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尤为重要,教师应适当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游戏规则,例如,画出游戏图案,分类不同的对对子片,说说对对子的规则,以及游戏的一些特殊规则。

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及时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其次,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意识地探究,通过游戏中的练习,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游戏规则。

例如,在对对子的教学中,可以教师把几片重合的对对子片放在桌上,教师让学生尝试把片子重新组合起来,让他们思考,比较片子的形状和色彩,结合两者进行匹配,从而理解游戏的规则。

再者,合理使用游戏辅助教育资源也是有效的,例如,可以使用有关对对子的游戏教学软件,在游戏教学对对子中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用动态图片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以及利用电脑算法进行自制新游戏,让学生更加有趣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思考,以鼓励学生多动脑子,加深对游戏规则及规则应用的认识,同时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介绍的关于对对子教学的基本案例。

在今天的游戏文化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利用新技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以此促进对对子的发展,普及传统文化,为社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pairs of Idioms
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教学设计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成语了如指掌的解释教学设计
2、篇章2: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教学设计
3、篇章3:成语了如指掌的造句教学设计
成语了如指掌是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你们知道了如指掌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
篇章1:成语了如指掌的解释教学设计
【释义】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用法】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反义词】疑团莫释、一团漆黑
篇章2:成语了如指掌的对对子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了如指掌情同手足
其他成语对对子
心领神会目瞪口呆日上三竿莫衷一是虚应故事墨守成规从容不迫徒劳无益
拨弄是非颠倒黑白不求甚解无可置疑如数家珍正中下怀初出茅庐故弄玄虚
不辞辛苦无所畏惧不足为奇无可非议无可比拟不加思索不屑置辩无可挽回
故作姿态附庸风雅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费尽心血绞尽脑汁排斥异己颠倒是非
大失所望不堪设想大有裨益百无禁忌大为改观不甘示弱大相径庭不差累黍
广开门路面授机宜无足轻重自负盈亏价值连城响彻云霄大显身手不失时机
大显神通不同凡响痴迷不悟迟疑不决贪得无厌受之有愧因噎废食趁热打铁
漂泊无所亲密无间退避三舍风行一时穷兵黩武作法自毙助桀为虐吊民伐罪
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洋奴哲学海外奇谈负荆请罪抱薪救火安身立命摩拳擦掌
无隙可乘有案可查疲惫不堪哭笑不得桀骜不驯孤立无援
篇章3:成语了如指掌的造句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1.恐怕是有人泄露了军事机密,敌方才会对我们的战略了如指掌,看来这场仗是狠难再打下去了。

2.其实派出所对小偷小摸的人都了如指掌。

3.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4.比如说,即使你从来没有去过德克萨斯州,那里的机场对于你来说也可能了如指掌。

5.这家咖啡厅的老闆,对每个熟客喜好的口味了如指掌,而且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难怪大家一再光顾。

6.身为吃货当然要对任何吃的东西了如指掌。

7.我们对二者都了如指掌。

8.对大宗商品了如指掌的人都知道,稀土元素根本谈不上特别稀有。

9.他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10.用手臂引路的行为并不是太好,也算不上是能带你穿越人群的礼貌做法;但通过为你带路,他使得自己对你的去向了如指掌。

11.我警早就对这个交易线了如指掌,只是事儿多管不过来。

12.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朋友跟你说:"我对这块地方可是了如指掌!"。

13.在业务流程上一定要了如指掌。

14.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必须胸怀大志、眼光敏锐、能够随机应变,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局变化了如指掌,并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出击。

15.我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

16.丹尼尔带着一批汽车部件和其他商品准备前往南方,作为一名商人,他每两个月就要搭乘一次坦赞线列车,对这条铁路的缺点了如指掌。

17.很明显,她在实际生活中远比温斯顿更在行,对伦敦周围的村村镇镇又了如指掌,这全是她无数次集体野游积累的经验。

18.本兹对唐纳德和其它雄性园丁鸟在各自窝里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因为他在窗帘里架起摄像机,记录下鸟儿们的一举一动,包括它们的交配过程。

19.海关人员对自己辖地3、5公里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许多人还给我讲述他们在这些边境地区的经历。

20.罗伯特精通业务,并对所有情况了如指掌。

21.这让人不安,可是有人永远对你的需求了如指掌,毕竟也叫人宽心。

22.盯着他的后背,我真想用刀挖开来看看,里面是颗什么心。

这个祸害,不仅对自个的欲望控制老道,还对我了如指掌。

23.金庸小说中著名的角色我全了如指掌。

24.我们统称为塔利班的阿富汗抵抗力量,对于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军队和警察的机密了如指掌。

25.他对周围的渔场全都了如指掌.
26.民主国家“身份政治”那套我也一直在搞,所以我对那些要投票给发对派的人了如指掌,我可以威胁他们,“如果去投票,一切后果自负”。

27.环境部发言人说:我们对查科所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28.我们两人之间可以真正地相互了解,这不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吗?我提出,人会想喜欢噩梦一样迷恋一个自己对其了如指掌的人。

29.他生长在查尔斯顿,熟悉海港附近卡罗来纳海岸的每一个小港小湾、沙洲和岸礁,同时对威尔明顿周围的水域也了如指掌。

30.首先,女性施暴者和男性一样,都对自己的受害者了如指掌。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