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读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文档:第一章§5.1正弦函数的图像 Word版含答案

§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5.1 正弦函数的图像1.问题导航(1)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图像的关键是什么?(2)利用“五点法”作y =sin x 的图像时,x 依次取-π,-π2,0,π2,π可以吗?(3)作正弦函数图像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2.例题导读P 27例1.通过本例学习,学会用五点法画函数y =a sin x +b 在[0,2π]上的简图. 试一试:教材P 28练习题你会吗?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五点法(1)图像: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像叫作正弦曲线,如图所示.(2)五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常描出五个关键点(它们是正弦曲线与x 轴的交点和函数取最大值、最小值时的点):(0,0),⎝⎛⎭⎫π2,1,(π,0),⎝⎛⎭⎫3π2,-1,(2π,0),用光滑的曲线顺次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函数y =sin x 在[0,2π]上的简图,这种画正弦曲线的方法为“五点法”.(3)利用五点法作函数y =A sin x (A >0)的图像时,选取的五个关键点依次是:(0,0),⎝⎛⎭⎫π2,A ,(π,0),⎝⎛⎭⎫32π,-A ,(2π,0). 2.正弦曲线的简洁变换函数y =sin x 与y =sin x +k 图像间的关系.当k >0时,把y =sin x 的图像向上平移k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sin x +k 的图像; 当k <0时,把y =sin x 的图像向下平移|k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sin x +k 的图像.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y =sin x 的图像与y 轴只有一个交点.( )(2)函数y =sin x 的图像介于直线y =1与y =-1之间.( )(3)用五点法作函数y =-2sin x 在[0,2π]上的图像时,应选取的五个点是(0,0),⎝⎛⎭⎫π2,-2,(π,0),⎝⎛⎭⎫32π,2,(2π,0).( )(4)将函数y =sin x ,x ∈[-π,π]位于x 轴上方的图像保持不变,把x 轴下方的图像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即可得到函数y =|sin x |,x ∈[-π,π]的图像.( )解析:(1)正确.观看正弦函数的图像知y =sin x 的图像与y 轴只有一个交点. (2)正确.观看正弦曲线可知正弦函数的图像介于直线y =1与y =-1之间.(3)正确.在函数y =-2sin x ,x ∈[0,2π]的图像上起关键作用的五个点是(0,0),⎝ ⎛⎭⎪⎫π2,-2,(π,0),⎝⎛⎭⎫32π,2,(2π,0).(4)正确.当x ∈[-π,π]时,y =|sin x |=⎩⎪⎨⎪⎧sin x ,sin x ≥0,-sin x ,sin x <0,于是,将函数y =sin x ,x ∈[-π,π]位于x轴上方的图像保持不变,把x 轴下方的图像翻折到x 轴上方即可得函数y =|sin x |,x ∈[-π,π]的图像.答案:(1)√ (2)√ (3)√ (4)√2.用五点法画y =sin x ,x ∈[0,2π]的图像时,下列点不是关键点的是( ) A.⎝⎛⎭⎫π6,12 B.⎝⎛⎭⎫π2,1 C .(π,0) D .(2π,0)解析:选A.用五点法画y =sin x ,x ∈[0,2π]的图像,五个关键点是(0,0),⎝ ⎛⎭⎪⎫π2,1,(π,0),⎝⎛⎭⎫32π,-1,(2π,0).3.用五点法画y =sin x ,x ∈[0,2π]的简图时,所描的五个点的横坐标的和是________.解析:0+π2+π+3π2+2π=5π.答案:5π4.(1)正弦曲线在(0,2π]内最高点坐标为________,最低点坐标为________.(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 =sin x ,x ∈(0,2π]与y =sin x ,x ∈(2π,4π]的图像外形________,位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解析:(1)由正弦曲线知,正弦曲线在(0,2π]内最高点为⎝ ⎛⎭⎪⎫π2,1,最低点为⎝ ⎛⎭⎪⎫3π2,-1.(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 =sin x ,x ∈(0,2π]与y =sin x ,x ∈(2π,4π]的图像,外形相同,位置不同.答案:(1)⎝⎛⎭⎫π2,1 ⎝⎛⎭⎫3π2,-1(2)相同 不同1.y =sin x ,x ∈[0,2π]与y =sin x ,x ∈R 的图像间的关系(1)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像是函数y =sin x ,x ∈R 的图像的一部分.(2)由于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函数y =sin x ,x ∈[2k π,2(k +1)π],k ∈Z 且k ≠0的图像与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像外形完全全都,因此将y =sin x ,x ∈[0,2π]的图像向左、向右平行移动(每次移动2π个单位长度)就可得到函数y =sin x ,x ∈R 的图像.2.“几何法”和“五点法”画正弦函数图像的优缺点(1)“几何法”的实质是利用正弦线进行的尺规作图,这样作图较精确,但较为烦琐.(2)“五点法”的实质是在函数y =sin x 的一个周期内,选取5个分点,也是函数图像上的5个关键点:最高点、最低点及平衡点,这五个点大致确定了函数一个周期内图像的外形.(3)“五点法”是画三角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在要求精确度不高的状况下常用此法,要切实把握好.另外与“五点法”作图有关的问题经常消灭在高考试题中.3.关于“五点法”画正弦函数图像的要点 (1)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精确度要求不是太高. (2)五个点必需是确定的五点.(3)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时,要留意线的走向,一般在最高(低)点的四周要平滑,不要消灭“拐角”现象.(4)“五点法”作出的是一个周期上的正弦函数图像,要得到整个正弦函数图像,还要“平移”.用五点法作正弦型函数的图像用五点法画函数y =2sin x -1,x ∈[0,2π]的简图. (链接教材P 27例1) [解] 步骤:①列表:x 0 π2 π 3π2 2π sin x 0 1 0 -1 0 y-11-1-3-1②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五个点:(0,-1),⎝ ⎛⎭⎪⎫π2,1,(π,-1),⎝ ⎛⎭⎪⎫3π2,-3,(2π,-1).③连线:用光滑曲线将描出的五个点连接起来,得函数y =2sin x -1,x ∈[0,2π]的简图,如图所示.方法归纳作形如函数y =a sin x +b ,x ∈[0,2π]的图像的步骤1.(1)函数f (x )=a sin x +b ,(x ∈[0,2π])的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解析式为( )A .f (x )=12sin x +1,x ∈[0,2π]B .f (x )=sin x +12,x ∈[0,2π]C .f (x )=32sin x +1,x ∈[0,2π]D .f (x )=32sin x +12,x ∈[0,2π](2)用五点法作出下列函数的简图.①y =2sin x ,x ∈[0,2π]; ②y =2-sin x ,x ∈[0,2π].解:(1)选A.将图像中的特殊点代入f (x )=a sin x +b ,x ∈[0,2π],不妨将(0,1)与⎝ ⎛⎭⎪⎫π2,1.5代入得⎩⎨⎧a sin 0+b =1,a sin π2+b =1.5,解得b =1,a =0.5,故f (x )=12sin x +1,x ∈[0,2π]. (2)①列表:x 0 π2 π 3π2 2π y =sin x 0 1 0 -1 0 y =2sin x2-2描点并将它们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②列表:x 0 π2 π 3π2 2π y =sin x 0 1 0 -1 0 y =2-sin x21232描点并将它们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如图: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求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f (x )=lg (sin x )+16-x 2的定义域. (链接教材P 30习题1-5 A 组T 4)[解] 由题意,x 满足不等式组⎩⎪⎨⎪⎧sin x >0,16-x 2≥0,即⎩⎪⎨⎪⎧-4≤x ≤4,sin x >0,作出y =sin x 的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可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4,-π)∪(0,π). 方法归纳一些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可以借助函数图像直观地观看得到,同时要留意区间端点的取舍.有时利用图像先写出在一个周期区间上的解集,再推广到一般状况.2.求函数y =log 21sin x-1的定义域.解:为使函数有意义,需⎩⎪⎨⎪⎧log 21sin x -1≥0,sin x >0⇔0<sin x ≤12.依据正弦曲线得,函数定义域为⎝ ⎛⎦⎥⎤2k π,2k π+π6∪⎣⎢⎡⎭⎪⎫2k π+5π6,2k π+π,k ∈Z .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确定方程解的个数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函数y =sin x 和y =lg x 的图像,依据图像推断出方程sin x =lg x 的解的个数. (链接教材P 30习题1-5 A 组T 1(1))[解] 建立坐标系xOy ,先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像,再依次向右连续平移2π个单位,得到y =sin x 的图像.作出y =lg x 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方程sin x =lg x 的解有3个.若本例中的函数y =lg x 换为y =x 2,则结果如何?解:在同始终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x 2和y =sin x 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知函数y =x 2和y =sin x 和图像有两个交点,则方程x 2-sin x =0有两个根. 方法归纳方程根(或个数)的两种推断方法(1)代数法:直接求出方程的根,得到根的个数.(2)几何法:①方程两边直接作差构造一个函数,作出函数的图像,利用对应函数的图像,观看与x 轴的交点个数,有几个交点原方程就有几个根.②转化为两个函数,分别作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观看交点个数,有几个交点原方程就有几个根.3.(1)函数y =2sin x 与函数y =x 的图像的交点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争辩方程10sin x =x (x ∈R )根的个数.解:(1)选B.在同始终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2sin x 与y =x 的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有3个交点.(2)如图所示,当x ≥4π时,x 10≥4π10>1≥sin x ;当x =52π时,sin x =sin 52π=1,x 10=5π20,1>5π20,从而x >0时,有3个交点,由对称性知x <0时,有3个交点,加上x =0时的交点为原点,共有7个交点.即方程有7个根.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求满足下列条件的角的范围.(1)sin x ≥12;(2)sin x ≤-22.⎝⎛⎭⎫0,12作x 轴[解] (1)利用“五点法”作出y =sin x 的简图,过点⎝ ⎛⎭⎪⎫5π6,12两的平行线,在[0,2π]上,直线y =12与正弦曲线交于⎝⎛⎭⎫π6,12,点.结合图形可知,在[0,2π]内,满足y ≥12时x 的集合为⎩⎪⎨⎪⎧⎭⎪⎬⎪⎫x ⎪⎪⎪π6≤x ≤5π6.因此,当x ∈R 时,若y ≥12,则x 的集合为⎩⎪⎨⎪⎧⎭⎪⎬⎪⎫x ⎪⎪⎪2k π+π6≤x ≤2k π+56π,k ∈Z .(2)同理,满足sin x ≤-22的角的集合为⎩⎪⎨⎪⎧⎭⎪⎬⎪⎫x ⎪⎪⎪5π4+2k π≤x ≤74π+2k π,k ∈Z . [感悟提高] 形如sin x >a (<a )的不等式,求角x 的范围,一般接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题,具体步骤: (1)画出y =sin x 的图像,画直线y =a .(2)若解sin x >a ,则观看y =sin x 在直线y =a 上方的图像.这部分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就是所求的范围. 若解sin x <a ,则观看y =sin x 在直线y =a 下方的图像.这部分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就是所求的范围.1.函数y =1-sin x ,x ∈[0,2π]的大致图像是( )解析:选B.利用五点法画图,函数y =1-sin x ,x ∈[0,2π]的图像肯定过点(0,1),⎝ ⎛⎭⎪⎫π2,0,(π,1),⎝⎛⎭⎫32π,2,(2π,1),故B 项正确.2.已知点M ⎝⎛⎭⎫π4,b 在函数f (x )=2sin x +1的图像上,则b =________.解析:b =f ⎝ ⎛⎭⎪⎫π4=2sin π4+1=2.答案:23.若函数f (x )=2sin x -1-a 在⎣⎡⎦⎤π3,π上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令f (x )=0得2sin x =1+a .作出y =2sin x 在x ∈⎣⎢⎡⎦⎥⎤π3,π上的图像,如图所示.要使函数f (x )在⎣⎢⎡⎦⎥⎤π3,π上有两个零点,需满足3≤1+a <2,所以3-1≤a <1.答案:[3-1,1), [同学用书单独成册])[A.基础达标]1.关于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有最大值1C .与y 轴有一个交点D .关于y 轴对称解析:选D.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像如图所示.依据y =sin x ,x ∈R 的图像可知A ,B ,C 均正确,D 错误. 2.函数y =sin x 的图像与函数y =-sin x 的图像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原点对称D .直线y =x 对称解析:选A.在同始终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sin x 与函数y =-sin x 在[0,2π]上的图像,可知两函数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3.下列函数图像相同的是( ) A .y =sin x 与y =sin(x +π)B .y =sin ⎝⎛⎭⎫x -π2与y =sin ⎝⎛⎭⎫π2-xC .y =sin x 与y =sin(-x )D .y =sin(2π+x )与y =sin x解析:选D.对A ,由于y =sin(x +π)=-sin x ,故排解A ;对B ,由于y =sin ⎝ ⎛⎭⎪⎫π2-x =-sin ⎝ ⎛⎭⎪⎫x -π2,故排解B ;对C ,由于y =sin(-x )=-sin x ,故排解C ;对D ,由于y =sin(2π+x )=sin x ,故选D.4.函数y =-sin x ,x ∈⎣⎡⎦⎤-π2,3π2的简图是( )解析:选D .当x =-π2时,y =-sin ⎝ ⎛⎭⎪⎫-π2=1,故排解A 、B 、C ,选D .5.函数y =x sin x 的部分图像是( )解析:选A .函数y =x sin x 的定义域为R ,令f (x )=x sin x ,则f (-x )=(-x )sin(-x )=x sin x =f (x ),知f (x )为偶函数,排解B 、D ;当x ∈⎝ ⎛⎭⎪⎫0,π2时,f (x )>0,故排解C ,故选A.6.在[0,2π]上,满足sin x ≥22的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在同始终角坐标系内作出y =sin x 和y =22的图像如图,观看图像并求出交点横坐标,可得到x的取值范围为⎣⎢⎡⎦⎥⎤π4,34π.答案:⎣⎡⎦⎤π4,34π7.函数y =sin x 的图像和y =x2π的图像交点个数是________. 解析:在同始终角坐标系内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交点个数是3.答案:38.已知sin x =m -1且x ∈R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y =sin x ,x ∈R 的图像知,-1≤sin x ≤1, 即-1≤m -1≤1,所以0≤m ≤2. 答案:0≤m ≤29.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 =3-sin x (x ∈[0,2π])的图像. 解:(1)列表,如表所示:x 0 π2 π 32π 2π y =sin x 0 1 0 -1 0 y =3-sin x32343(2)描点,连线,如图所示.10.若函数f (x )=sin x +2|sin x |,x ∈[0,2π]的图像与直线y =k 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f (x )=⎩⎪⎨⎪⎧3sin x ,0≤x ≤π,-sin x ,π<x ≤2π,作出函数的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当1<k <3时函数f (x )=sin x +2|sin x |,x ∈[0,2π]的图像与直线y =k 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力量提升]1.若y =sin x ,x ∈⎣⎡⎦⎤π4,2π3,则函数的值域为( )A.⎝⎛⎭⎫22,1B.⎣⎡⎦⎤22,1 C .(1,2] D .[1,2]解析:选B.画出函数y =sin x ,x ∈⎣⎢⎡⎦⎥⎤π4,2π3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知y ∈⎣⎡⎦⎤22,1.2.设a >0,对于函数f (x )=sin x +asin x(0<x <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 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C .有最大值且有最小值 D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解析:选B.f (x )=sin x +a sin x =1+asin x.由于0<x <π,所以0<sin x ≤1.所以1sin x≥1.所以1+asin x ≥a +1.所以f (x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故选B.3.已知f (sin x )=x 且x ∈⎣⎡⎦⎤0,π2,则f ⎝⎛⎭⎫12=________.解析:由于x ∈⎣⎢⎡⎦⎥⎤0,π2,所以sin x =12时,x =π6,所以f ⎝⎛⎭⎫12=f ⎝ ⎛⎭⎪⎫sin π6=π6.答案:π64.若x 是三角形的最小角,则y =sin x 的值域是________. 解析:不妨设△ABC 中,0<A ≤B ≤C , 得0<A ≤B ,且0<A ≤C ,所以0<3A ≤A +B +C ,而A +B +C =π, 所以0<3A ≤π,即0<A ≤π3.若x 为三角形中的最小角,则0<x ≤π3,由y =sin x 图像知y ∈⎝⎛⎦⎤0,32.答案:⎝⎛⎦⎤0,325.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 =1-2sin x ,x ∈[-π,π]的简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看函数图像,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 的区间. ①y >1;②y <1.(2)若直线y =a 与y =1-2sin x ,x ∈[-π,π]有两个交点,求a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如下:x -π -π2 0 π2 π sin x 0 -1 0 1 0 1-2sin x131-11描点连线得:(1)由图像可知图像在y =1上方部分时y >1,在y =1下方部分时y <1, 所以当x ∈(-π,0)时,y >1;当x ∈(0,π)时,y <1.(2)如图所示,当直线y =a 与y =1-2sin x 有两个交点时,1<a <3或-1<a <1.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a |1<a <3或-1<a <1}.6.(选做题)已知函数y =f (x )为奇函数,且是⎝⎛⎭⎫-12,12上的减函数,f (1-sin α)+f (1-sin 2α)<0,求α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可知f (1-sin α)<-f (1-sin 2α). 由于f (x )是奇函数,所以-f (1-sin 2α)=f (sin 2α-1),所以f (1-sin α)<f (sin 2α-1).又由f (x )是⎝⎛⎭⎫-12,12上的减函数, 所以⎩⎨⎧-12<1-sin α<12,-12<sin 2α-1<12,1-sin α>sin 2α-1,所以⎩⎨⎧12<sin α<32,12<sin 2α<32,sin 2α+sin α-2<0,解得22<sin α<1, 所以2k π+π4<α<2k π+π2(k ∈Z )或2k π+π2<α<2k π+3π4(k ∈Z ),所以α的取值范围为⎝⎛⎭⎪⎫2k π+π4,2k π+π2∪⎝ ⎛⎭⎪⎫2k π+π2,2k π+3π4(k ∈Z ).。
(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1次[论述题]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1次作业1.简述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述教育部对于新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新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3.试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4.试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框架和内容结构的特点。
5.对第3讲3.1节中两个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说明自己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关教学理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1次作业答案第2次[论述题]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2次作业6.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内容,以此内容完成一项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对你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
7.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说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观。
8.你能否发现欧拉多面体定理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自然推广,详细说明这样的推广方法,并由此了解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9.问:三角形边长定理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关系中你了解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怎样的密切关系?10.从若干方面论述教师知识结构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题。
参考答案:第2次作业答案第3次[论述题]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3次作业11.用教学实例说明直观几何在中学几何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你能否理解代数中的模式直观,以实例说明。
13.试述数学文化的含义。
14.下面列举5个长期困扰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数学问题,请选择其中1-2个加以分析研究,讨论如何在数学课程中更加恰当地解决此类问题,以教师教学中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1)为什么1.2+1.3=2.5而1/2+1/3≠2/5 ?2)为什么"负负得正”?3)为什么0.999……<1不正确?4)算术运算中为什么"先做乘除而后做加减”?5)虚数单位i=√-1还是i=±√-1?15.试列举两位在近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并简述他们对人类数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2024年新高一数学初升高衔接《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含答案解析

第18讲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 核心考点举一反三模块四 小试牛刀过关测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零点、方程的解与图象交点三者之间的联系;2.会求函数的零点;3.掌握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并会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知识点 1 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一般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即函数的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要点辨析】(1)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当函数的自变量取这个实数时,其函数值等于零;(2)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3)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根.2、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0=f x 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有零点.x ⇔⇔知识点 2 函数零点存在定理1、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要点辨析】(1)定义不能确定零点的个数;(2)不满足定理条件时依然可能有零点;(3)定理中的“连续不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4)定理反之是不成立的.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几何意义在闭区间[],a b 上有连续不断的曲线()=y f x ,且曲线的起始点(,())a f a 与终点(,())b f b 分别在x 轴的两侧,则连续曲线与x 轴至少有一个交点.3、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重要推论(1)推论1: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0⋅<f a f b ,且()f x 具有单调性,则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只有一个零点.(2)推论2: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且函数()f x 具有单调性,则()()0⋅<f a f b .知识点 3 函数零点常用方法技巧1、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零点,令()0=f x ,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不同的解就有几个零点.(2)定理法: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函数的图象在区间[],a b 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0⋅<f a f b ,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3)图象法:①单个函数图象:利用图象交点的个数,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f x 的零点个数.②两个函数图象:将函数()f x 拆成两个函数()h x 和()g x 的差,根据()()()0=⇔=f x h x g x ,则函数()f x 的零点个数就是函数()=y h x 和()=y g 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4)性质法:利用函数性质,若能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则其零点个数不难得到;若所考查的函数是周期函数,则只需解决在一个周期内的零点的个数.2、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步骤第一步:将区间端点代入函数求函数的值;第二步:将所得函数值相乘,并进行符号判断;第三步:若符号为正切在该区间内是单调函数,则函数在该区间内无零点;若符号为负且函数图象连续,则函数在该区间内至少一个零点。
西南大学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三次作业答案

077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第三次作业)11.用教学实例说明直观几何在中学几何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几何的直观性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几何的直观性,使得几何在数学中(即使在数学家正在研究的高深的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引用当代伟大的数学家Michael Atiyah (1929—,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瑞典科学院外籍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话:现代数学与传统数学的差别更多地是在方式上而不是在实质上。
本世纪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实质上具有的几何困难作斗争,这些困难是由于研究高维问题而产生的。
集合直观仍然是领悟数学的最有效的渠道,应当在各级学校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几何思想。
现在各国中学几何课程中都加入了直观几何的内容。
学生能够在直观几何课中遇到引人入胜的难题,例如,种种迷人的折纸与拼图游戏,观察和实验是直观几何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几何变换;通过折叠、拼合建立关于对称的直观概念。
观察、实验、操作、想象等认知活动在直观几何中以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方式表现出来。
中学几何教学中有些“概念、习题”用直观的方法进行讲解、指导,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顺利地解决具体问题。
我在教学中,对某些“概念”的教学,常常就运用运动的观点做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概念”的加深理解。
如:讲解“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知识时,我开始做了一个小实验:用橡皮筋构成△ABC ,使顶点B 、C 固定,顶点A 可以移动(如图)。
当顶点A 来回运动时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三角形。
这时,我便问学生: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当顶点A 越靠近BC ,∠BAC 越接近180°,∠ABC 与∠ACB 越来越小,接近0°,而当顶点A 落到BC 上时,这时∠ABC+∠ACB+∠BAC=180°。
新2023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二课本答案

新2023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二课本答案第一章空间解析几何1.1 点、向量和坐标1.1.1 点、向量及其坐标的概念•点是空间中最基本的概念,表示为大写字母,如A、B、C。
•向量是由两个点确定的有向线段,表示为小写字母加箭头,如$\\vec{AB}$、$\\vec{BC}$。
•坐标是用有序数对表示的点的位置,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x1,y1,z1)、B(x2,y2,z2)。
1.1.2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vec{AB} + \\vec{BC} = \\vec{AC}$•向量的减法:$\\vec{AB} - \\vec{AC} = \\vec{CB}$•向量的数乘:$k\\vec{AB} = \\vec{BA}$1.1.3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vec{AB} \\cdot \\vec{AC} = AB \\cdot AC \\cdot \\cos{\\theta}$•向量的向量积:$\\vec{AB} \\times \\vec{AC} = \\begin{vmatrix} \\vec{i} & \\vec{j} & \\vec{k} \\\\a_1 & a_2 & a_3 \\\\ b_1 & b_2 & b_3\\end{vmatrix}$1.2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和距离1.2.1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A到平面 $\\pi$ 的距离d的公式为:$d = \\frac{{\\left| Ax_0 + By_0 + Cz_0 + D \\right|}}{{\\sqrt{A^2 + B^2 + C^2}}}$1.2.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有一个交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均在平面内。
•直线垂直于平面: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之欧阳体创编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知识要点]1.集合和元素(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整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预习自测]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5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3)不等式217x+>的整数解;(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M a b c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B )0与{}0的意义相同(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C .}0|{2≤x xD .}01|{2=+-x x x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西南大学2018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0773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持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一试题卷类型:网教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2018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导读【0773】A卷大作业满分:100分1、试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是什么。
(30分)答:依据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改变课程过于着重知识教授的偏向,重申形成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构造过于重申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向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率,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一样地域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表现课程构造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着重书籍知识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优选终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改变课程实行过于重申接受学习、照本宣科、机械训练的现状,倡议学生主动参加、乐于研究、勤于着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议论过分重申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议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和改良教课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试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框架和内容构造的特点。
(30分)答:与过去的高中数学课程对比,新课标之下的数学课程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拥有基础性,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将来发展供给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取更高的数学修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供给必需的数学准备。
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知足全部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知足学生的不一样数学需求,它仍旧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必修2-3第二章2.1 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1.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问题导航(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定义是什么?两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定义是什么? (2)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有什么作用?两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例题导读(1)例1是求两点分布列,请试做教材P 49练习1题.(2)例2、例3是求超几何分布,请试做教材P 49练习3、4题.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x 1,x 2,…,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x i (i =1,2,…,n ,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如下:这个表格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________概率分布列,简称为X 的________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①________p i ≥0,i =1,2,…,n ; ② i =1np i =1.2.两个特殊分布 (1)两点分布若随机变量X p =P (X =1)为成功概率.(2)超几何分布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P (X =k )=C k M C n -k N -M C n N,k =0,1,2,…,m ,即其中m =min{M ,n },且n ≤N ,M ≤N ,n ,M ,N ∈N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上表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中每一个可能值对应的概率可以为任意的实数.()(2)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中,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值的概率之积.()(3)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中,所有概率之和为1.()答案:(1)×(2)×(3)√2.下列表中能成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的是()A.B.C.D.答案:C3A.0.28 B.0.88C.0.79 D.0.51答案:C4.若随机变量X服从两点分布,且P(X=0)=0.8,P(X=1)=0.2.令Y=3X-2,则P(Y =-2)=________.答案:0.8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三点说明(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不仅能清楚地反映其所取的一切可能的值,而且也能看出取每一个值的概率的大小,从而反映出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取值的分布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随机试验数量特征的基础.(2)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值的概率之和.(3)离散型随机变量可以用分布列、解析式、图象表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学生用书P 32]从装有6个白球、4个黑球和2个黄球的箱中随机取出两个球,规定每取出一个黑球赢2元,而每取出一个白球输1元,取出黄球无输赢,以X 表示赢得的钱数,随机变量X 可以取哪些值呢?求X 的分布列.[解] 从箱中取两个球的情形有以下6种:{2白球},{1白球1黄球},{1白球1黑球},{2黄球},{1黑球1黄球},{2黑球}. 当取到2白球时,随机变量X =-2;当取到1白球1黄球时,随机变量X =-1; 当取到1白球1黑球时,随机变量X =1; 当取到2黄球时,随机变量X =0;当取到1黑球1黄球时,随机变量X =2; 当取到2黑球时,随机变量X =4.所以随机变量X 的可能取值为-2,-1,0,1,2,4.P (X =-2)=C 26C 212=522,P (X =-1)=C 16C 12C 212=211,P (X =0)=C 22C 212=166,P (X =1)=C 16C 14C 212=411,P (X =2)=C 14C 12C 212=433,P (X =4)=C 24C 212=111.所以X 的分布列如下:[解:P (X >0)=P (X =1)+P (X =2)+P (X =4)=411+433+111=1933.∴赢钱的概率为1933.求分布列的一般步骤为:(1)找出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x i (i =1,2,3,…,n );(2)P (X =x i )的确定;(3)列出X 的分布列或概率分布表;(4)检验X 的分布列或概率分布表(用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条性质验算).1求随机变量η=12ξ的分布列.解:由η=12ξ,对于ξ取不同的值-2,-1,0,1,2,3时,η的值分别为-1,-12,0,12,1,32.所以η的分布列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学生用书P 32]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P (X =k5)=ak (k =1,2,3,4,5).(1)求常数a 的值; (2)求P (X ≥35);(3)求P (110<X <710).[解] (1)由P (X =k5)=ak ,k =1,2,3,4,5可知,∑k =15P (X =k5)=∑k =15ak =a +2a +3a +4a +5a =1, 解得a =115.(2)由(1)可知P (X =k 5)=k15(k =1,2,3,4,5),∴P (X ≥35)=P (X =35)+P (X =45)+P (X =1)=315+415+515=45.(3)P (110<X <710)=P (X =15)+P (X =25)+P (X =35)=115+215+315=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主要解决以下两类问题:①通过性质建立关系,求得参数的取值或范围,进一步求出概率,得出分布列.②求对立事件的概率或判断某概率是否成立.2.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则q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14+1-q +q 2=1,∴q 2-q +14=0.∴q =12.答案:12两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在一次购物抽奖活动中,假设10张奖券中有一等奖奖券1张,可获价值50元的奖品,有二等奖奖券3张,每张可获价值10元的奖品,其余6张没有奖品.(1)顾客甲从10张奖券中任意抽取1张,求中奖次数X 的分布列; (2)顾客乙从10张奖券中任意抽取2张, ①求顾客乙中奖的概率;②设顾客乙获得的奖品总价值为Y 元,求Y 的分布列.[解] (1)抽奖一次,只有中奖和不中奖两种情况,故X 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情况.P (X =1)=C 14C 110=410=25,则P (X =0)=1-P (X =1)=1-25=35.因此X 的分布列为(2)①顾客乙中奖可分为互斥的两类事件:所抽取的2张奖券中有1张中奖或2张都中奖.故所求概率P =C 14C 16+C 24C 06C 210=3045=23. ②Y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0,20,50,60,且P (Y =0)=C 04C 26C 210=1545=13,P (Y =10)=C 13C 16C 210=1845=25,P (Y =20)=C 23C 06C 210=345=115,P (Y =50)=C 11C 16C 210=645=215,P (Y =60)=C 11C 13C 210=345=115.因此随机变量Y 的分布列为1.两点分布的几个特点:(1)两点分布中只有两个对应结果,且两个结果是对立的.(2)由对立事件的概率求法可知,已知P (X =0)(或P (X =1)),便可求出P (X =1)(或P (X =0)).2.解决超几何分布问题的两个关键点:(1)超几何分布是概率分布的一种形式,一定要注意公式中字母的范围及其意义,解决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但不能机械地记忆.(2)超几何分布中,只要知道M ,N ,n ,就可以利用公式求出X 取不同k 的概率P (X =k ),从而求出X 的分布列.3.(1)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命中得1分,不中得0分.已知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0.7,则他罚球一次得分的分布列为________.解析:用随机变量X 表示“每次罚球所得分值”,根据题意,X 可能的取值为0,1,且取这两个值的概率分别为0.3,0.7,因此所求的分布列为答案:(2)某高二数学兴趣小组有7位同学,其中有4位同学参加过高一数学“南方杯”竞赛.若从该小组中任选3位同学参加高二数学“南方杯”竞赛,求这3位同学中参加过高一数学“南方杯”竞赛的同学数ξ的分布列及P (ξ<2).解:由题意可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则P (ξ=0)=C 04C 33C 37=135,P (ξ=1)=C 14C 23C 37=1235,P (ξ=2)=C 24C 13C 37=1835,P (ξ=3)=C 34C 03C 37=435.所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2)=P (ξ=0)+P (ξ=1)=135+1235=1335.(本题满分12分)(2014·高考天津卷节选)某大学志愿者协会有6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 在这10名同学中,3名同学来自数学学院,其余7名同学来自物理、化学等其他互不相同的七个学院. 现从这1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3名同学,到希望小学进行支教活动(每位同学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1)求选出的3名同学是来自互不相同学院的概率;(2)设X 为选出的3名同学中女同学的人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解] (1)设“选出的3名同学是来自互不相同的学院”为事件A ,则P (A )=C 13·C 27+C 03·C 37C 310=4960. 所以,选出的3名同学是来自互不相同学院的概率为4960.6分 (2)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值为0,1,2,3.P (X =k )=C k 4·C 3-k6C 310(k =0,1,2,3).9分 所以,随机变量X12分[规范与警示] (1)解答本例的3个关键步骤:①首先确定随机变量X 的取值,是正确作答的关键.②要明确X 取不同值的意义,才能正确求X 所对应值的概率.③解答本题时易文字叙述严重缺失,如第(1)问只写出P (A )=C 13C 27+C 03C 37C 310=4960. (2)解答本类问题一是要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明确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所对应的随机事件外,还必须准确求出每个随机事件的概率.1.设某项试验的成功率是失败率的2倍,用随机变量ξ描述一次试验的成功次数,则P (ξ=0)等于( )A .0 B.13 C.12D.23解析:选B.设P (ξ=1)=p ,则P (ξ=0)=1-p . 依题意知,p =2(1-p ),解得p =23.故P (ξ=0)=1-p =13.2.设随机变量XA.P (X =1.5)=0 B .P (X >-1)=1 C .P (X <3)=0.5 D .P (X <0)=0解析:选A.由分布列知X =1.5不能取到,故P (X =1.5)=0,正确;而P (X >-1)=0.9,P (X <3)=0.6,P (X <0)=0.1.故A 正确.3.随机变量η则x =________,P (η≤3)=________. 解析:由分布列的性质得0.2+x +0.35+0.1+0.15+0.2=1,解得x =0.故P (η≤3)=P (η=1)+P (η=2)+P (η=3)=0.2+0.35=0.55. 答案:0 0.554.一个口袋里有5个同样大小的球,编号为1,2,3,4,5,从中同时取出3个球,以X 表示取出的球的最小编号,求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解:X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3.当X =1时,其余两球可在余下的4个球中任意选取.∴P (X =1)=C 24C 35=35.当X =2时,其余两球在编号为3,4,5的球中任意选取, ∴P (X =1)=C 23C 35=310.当X =3时,取出的球只能是编号为3,4,5的球. ∴P (X =3)=1C 35=110.∴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A.基础达标]1.(2015·东营高二检测)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k )=12k ,k =1,2,…,则P (2<ξ≤4)等于( )A.316B.14C.116D.15解析:选A.2<ξ≤4时,ξ=3,4, ∴P (2<ξ≤4)=P (ξ=3)+P (ξ=4)=123+124=316.2.一盒中有12个乒乓球,其中9个新的,3个旧的,从盒中任取3个球来用,用完后装回盒中,此时盒中旧球的个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则P (X =4)的值为( )A.27220B.27110C.111D.211解析:选A.由题意取出的3个球必为2个旧球,1个新球.故P (X =4)=C 23C 19C 312=27220.3.抛掷2颗骰子,所得点数之和X 是一个随机变量,则P (X ≤4)等于( ) A.16 B.13 C.12D.23解析:选A.根据题意,有P (X ≤4)=P (X =2)+P (X =3)+P (X =4).抛掷两颗骰子,按所得的点数共36个基本事件,而X =2对应(1,1),X =3对应(1,2),(2,1),X =4对应(1,3),(3,1),(2,2),故P (X =2)=136,P (X =3)=236=118,P (X =4)=336=112,所以P (X ≤4)=136+118+112=16.4.某一随机变量X则mn 的最大值为( A .0.8 B .0.2 C .0.08 D .0.6解析:选C.由分布列的性质知m ∈(0,1),2n ∈(0,1),且0.1+m +2n +0.1=1, 即m +2n =0.8.mn =(0.8-2n )×n =0.8n -2n 2=-2(n -0.2)2+0.08, ∴当n =0.2时,mn 有最大值为0.08.5.在5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和2件二等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以710为概率的事件是( )A .都不是一等品B .恰有一件一等品C .至少有一件一等品D .至多有一件一等品解析:选D.P (都不是一等品)=C 22C 25=110,P (恰有一件一等品)=C 13·C 12C 25=610, P (至少有一件一等品)=1-110=910, P (至多有一件一等品)=1-C 23C 25=710.6.则ξ为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P (ξ=1)+P (ξ=3)+P (ξ=5)=215+845+29=815.答案:8157则(1)x =(3)P (1<Y ≤4)=________.解析:(1)由∑6i =1p i =1,得x =0.1. (2)P (Y >3)=P (Y =4)+P (Y =5)+P (Y =6)=0.1+0.15+0.2=0.45. (3)P (1<Y ≤4)=P (Y =2)+P (Y =3)+P (Y =4)=0.1+0.35+0.1=0.55. 答案:(1)0.1 (2)0.45 (3)0.558.某学校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作为参加两会的志愿者,设随机变量ξ表示所选3人中男生的人数,则P (ξ≤2)=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ξ的可能取值为1,2,3,且ξ服从超几何分布,即P (ξ=k )=C 3-k 2C k 4C 36,k =1,2,3,故P (ξ≤2)=P (ξ=1)+P (ξ=2)=C 14C 22C 36+C 24C 12C 36=15+35=45. 答案:459试求:(1)2X +1的分布列; (2)|X -1|的分布列.解:由分布列的性质知0.2+0.1+0.1+0.3+m =1, ∴m =0.3.列表为:(1)2X +1(2)|X -1|10.,从中任取1个,观察号码是“小于5”“等于5”“大于5”三类情况之一,求其概率分布列.解:分别用x 1,x 2,x 3表示“小于5”的情况,“等于5”的情况,“大于5”的情况. 设ξ是随机变量,其可能取值分别为x 1、x 2、x 3,则P (ξ=x 1)=510=12,P (ξ=x 2)=110,P (ξ=x 3)=410=25.故ξ的分布列为1.一个盒子里装有相同大小的黑球10个,红球12个,白球4个,从中任取两个,其中白球的个数记为ξ,则下列概率中等于C 122C 14+C 222C 226的是( )A .P (0<ξ≤2)B .P (ξ≤1)C .P (ξ=2)D .P (ξ=1)解析:选B.由已知得ξ的可能取值为0,1,2.P (ξ=0)=C 222C 226,P (ξ=1)=C 122C 14C 226,P (ξ=2)=C 24C 226,故P (ξ≤1)=P (ξ=0)+P (ξ=1)=C 122C 14+C 222C 226.2.已知随机变量ξ只能取三个值x 1,x 2,x 3,其概率依次成等差数列,则该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A.⎣⎡⎦⎤0,13B.⎣⎡⎤-13,13 C .[-3,3] D .[0,1]解析:选B.设随机变量ξ取x 1,x 2,x 3的概率分别为a -d ,a ,a +d ,则由分布列的性质得(a -d )+a +(a +d )=1,故a =13,由⎩⎨⎧13-d ≥013+d ≥0,解得-13≤d ≤13.3.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k )=c k (k +1),k =1,2,3,c 为常数,则P (0.5<ξ<2.5)=________.解析:由概率和为1,得1=c (11×2+12×3+13×4)=34c ,∴c =43,∴P (ξ=1)=23,P (ξ=2)=29,∴P (0.5<ξ<2.5)=P (ξ=1)+P (ξ=2)=89.答案:894.一批产品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品是二级品的两倍,三级品为二级品的一半,从这批产品中随机取一个检验,其级别为随机变量ξ,则P (13≤ξ≤53)=________.解析:设二级品有k 个,∴一级品有2k 个,三级品有k 2个,总数为7k2个.∴分布列为P (13≤ξ≤53)=P (ξ=1)=47. 答案:475.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设随机变量ξ表示所选3人中女生的人数.(1)求ξ的分布列;(2)求“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ξ≤1”的概率. 解:(1)ξ可能取的值为0,1,2.P (ξ=k )=C k 2·C 3-k4C 36,k =0,1,2. 所以,ξ的分布列为(2)由(1)知“所选3P (ξ≤1)=P (ξ=0)+P (ξ=1)=45.6.设b 和c 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用随机变量X 表示方程x 2+bx +c =0实根的个数(重根按一个计).(1)求方程x 2+bx +c =0有实根的概率;(2)求X 的分布列.解:(1)由题意知,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记“方程x 2+bx +c =0没有实根”为事件A ,“方程x 2+bx +c =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为事件B ,“方程x 2+bx +c =0有两个相异实根”为事件C ,则Ω={(b ,c )|b ,c =1,2,…,6},A ={(b ,c )|b 2-4c <0,b ,c =1,2,…,6},B ={(b ,c )|b 2-4c =0,b ,c =1,2,…,6},C ={(b ,c )|b 2-4c >0,b ,c =1,2,…,6},∴Ω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36,A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B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2,C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7.又∵B ,C 是互斥事件,故所求概率P =P (B )+P (C )=236+1736=1936.(2)由题意,X 可能的取值为0,1,2,则 P (X =0)=1736,P (X =1)=118,P (X =2)=1736,故X 的分布列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学数学课程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A. 教育形态2中学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B. 道理3现代数学发展表明,数学全面形式化是:B. 不可能的4高中数学要强调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什么淹没在形式化海洋里:A. 数学思维活动5、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什么要求:B. 基本6、strong>哪种正多边形可以尺规作图?1. A. 正五边形7、strong>《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哪位数学家的著作?1. A. 牛顿8、strong>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对称群共包含多少元素?B. 69、strong>根据欧拉圆函数公式,根号-1开根号-1次方是一个什么数?1. A. 实数10、strong>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包含多少个几何定理?B. 46511、strong>每几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A. 212、strong>每个专题几学分:1. A. 113、其中系列1、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几学分:1. A. 214、strong>选修课程包含几个系列:B. 415、strong>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由几个模块组成:B. 516、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高中数学课程对形式推理的要:B. 适度形式化17、(4)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什么教学容:C. 数学建模18、高中数学课程倡导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C. 自主探索19、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具有:A. 多样性与选择性20、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是:A. 基础性21、strong>列入高中数学选修课的是:1.A. 微分方程初步2.B. 初等数论初步3.C. 对称与群22、strong>列入高中数学课程数列容是:1.A. 差分数列2.B. 递归数列3.C. 等差数列23、strong>属于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容是:1.A. 直线方程2.B. 射影平面3.C. 圆锥曲24、strong>属于高中立体几何的容是:1.A. 三视图2.B. 空间向量3.C. 工程制图25、strong>属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函数容是:1.A. 指数函数2.B. 对数函数3.C. 多项式函数26、选择性是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之一。
1. A.√27、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主要有三个载体:解析几何、向量几何、函数。
1. A.√28、算法是设计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之一。
1. A.√29、高中数学课程除了应具有基础性,还要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A.√30、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数学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
1. A.√31、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
1. A.√32、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
1. A.√33、(5)1/2+1/3+1/4+…+1/99=24/25B.×34、1/2+1/4+1/8+1/16+1/32+1/64=63/641. A.√35、1+2+4+8+16+32+64=63+641. A.√36、1+3+5+7+…+99=50×50。
1. A.√37、1+2+3+4+…+100=5050。
1. A.√38、长度为1的线段上的黄金分割点分该线段长度之比是一个有理数。
B.×39、黄金分割是三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1. A.√40、黄金分割是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B.×41、正五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将正五边形的对角线黄金分割。
1. A.√42、指出下列论断正或误:(1)黄金矩形可以尺规作图。
1. A.√43、在立体几何容的教学中,可以用长方体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 A.√44、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
1. A.√45、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
教育形态46、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是贯彻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容,这些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数学建模47.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容,以此容完成一项探究性教学设计,并对你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
解答: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探究式”教学。
引入语:象整数的算术演算中存在某些“缩算法”一样,代数式的演算中同样存在“缩算法”,而这些“缩算法”依赖一些形式简便的乘法公式,这些乘法公式由来简单,但是灵活运用它们,可能会使复杂的代数式运算变得简单快捷。
通过直接的计算,同学们不难发现下面的等式:介绍一则有关“平方差公式”的故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Carl Pomerance是一位当代著名的计算数论家。
Pomerance回忆中学时代曾经参加一次普通的数学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分解整数8051。
Pomerance没有采用常规的因数检验法,从小到大逐个验证,由2到的素数,哪些能够整除8051。
其实这样做并不困难。
象所有爱动脑筋孩子一样,Pomerance力图寻找一个简便算法,更快捷地发现8051的因数,但是他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完成任务,他失败了。
事实上,存在简捷的分解方法:但是,失败并没有使这位未来的数论家放弃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事后Pomerance向自己提出下面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Pomerance问题:是否一个能够分解的整数必定是两个整数的平方差?上面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每个奇合数必定能用平方差的方式分解为两个大于1的整数之积。
评述:本案例中的“自主探究”是以一位数学家真实的故事而引出的,故事中引出与“乘法公式”密切相关的“Pomerance问题”,并通过数学家Pomerance之口,导出了一个多少有些使人感到意外的数学结果(定理)。
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对学生的启发性远远胜过案例4中所列的一串“数字运算等式”。
自主探究应当采用生动活泼、真正发人深思的形式,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应该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教学的思想方法,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发现法”教学方法。
48、从若干方面论述教师知识结构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新课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系列3、4的选修课程涉及大量的以往高中数学课程中没有的知识。
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必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初等数论与密码,球面几何,矩阵与变换,统筹法与图论,等等。
这些知识虽然都是大学数学专业能够覆盖的,但是如何在中学阶段、在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条件之下实施课程教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越是复杂高深的知识在知识背景比较浅近的人群之传播,对于教师本人在知识理解和讲授方法方面的要求越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比在大学对数学专业的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更大。
另外,新课程的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教学中的探究与真正的数学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难以想象完全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9、(1)对下面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函数容的教学目标。
案例: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如果该物体放置在桌面上,下底面与桌面接触,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200帕。
若把物体翻转过来,上底面朝下与桌面接触,问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案例分析:我们认为该教学案例作为函数概念的教学容,这是一个构思很好的实例,它好在以下四个方面:1)函数概念存在于问题背景之中。
题目条件中没有明显地给出函数关系,但是要求学生首先判断所要求的变量压强y应是接触面积x的函数。
2)体积—质量—压强;代数—几何—物理。
强调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3)本题可以进一步作扩充为“桌面压强y”作为“接触面积x”的函数,与物体的形状是否相关?4)把本案例与一些认为制造的烦琐的函数问题对比不难看到:函数教学中两种理念、两种结果。
函数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函数能够作为反映现实世界客观规律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函数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50、简述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纵观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数学科学是使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提出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并卓有成效的思想。
本世纪的数学成就,可以归入数学史上最深刻的成就之列,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工业技术时代发展的基础。
数学科学的这些发展,已经超出了它们许多实际应用的围,而可载入人类伟大的智力成就的史册。
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一门科学。
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
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
无论是探讨心脏中的血液流动这种实际的问题还是由于探讨数论中各种形态的抽象问题的推动,数学科学家都力图寻找各种模型来描述它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从它们作出各种推断。
部分地说,数学探讨的目的是追求简单性,力求从各种模型提炼出它们的本质。
51、你自己对于我国数学课程教学“双基”的认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一方面保持我国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例如,高中数学课程增加“算法”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的技巧化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强调数学的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学习严格的、形式化的逻辑推理方式。
但是数学教学,不仅限于形式化数学,学生还必须接触到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体念数学的形成过程和数学中的思想方法。
教师应该把高度严格的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生乐于思考的、兴趣盎然的教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