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篇一:施工控制测量规范2 施工控制测量(Ⅰ)场区平面控制: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或三边网。

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二、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轴线法。

1 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34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二、布网法,宜增测对角线的三边网,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本规范第2.1.8条中四等三边网的规定。

第7.2.6条标桩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平整的设计标高确定。

第7.2.7条建筑方格网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7的规定;角度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7-1二、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测,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应符合表7.2.7-2的规定;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表7.2.7-2三、方格网点平差后,应确定归化数据,并在实地标板上修正至设计位置;四、建筑方格网竣工后,应经过实地复测检查,方能提供给委托单位。

平面控制测量分析

平面控制测量分析

平面控制测量分析研究摘要:文章阐述了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结合工程实例对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无论是城市控制网还是为测绘工程专用图所建立的控制网,往往是从测图方面考虑的,一般不适应施工测设的需要,且常有相当数量的控制点,在场地布置和平整中被毁掉,或因建筑物的修建成为互不通视的废点。

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一般在建筑场需要在原测图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施工控制网,作为工程在施工和运行管理过程中测量的依据。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误差的积累;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控制测量分类按照内容分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控制测量中常用的名词如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控制点所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图根点: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即是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它的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布置形式: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交会定点、gps测量等。

本文仅对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分析研究。

二、施工控制网的形式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建立平面控制网。

由于工程性质、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情况不同,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网也有不同形式。

在面积不大的居住建筑小区中,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基准线组成的简单图形,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称为建筑轴线或建筑基线;在一般大中型民用或工业建筑场地中,多采用方格网形式的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矩形网;在一些大型工业场地中,由于地形条件、工期紧迫或分期施工等原因,不便于一次建立整个场地的建筑方格网时,可先在整个场区内建立“一”字形或“+”字形的中轴线系统,作为以后建立各局部方格网的依据;在沿江河或受地形限制的建筑场地中,则可建立多边形导线作为施工控制;对于山区建筑场地,一般多依山傍谷分散建筑,则可充分利用原有测图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枚固定的平面空间,用于测量和定位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坐标点和线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准确度。

下面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方案,包括测量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1.自由测量法:在平面上选择若干个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其他需要测量的点的坐标位置。

2.直接测量法: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各个点的坐标位置。

3.网测量法: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测量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各个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被测点的坐标位置。

二、仪器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直接测量,可以同时测量坐标、距离和角度。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计算等功能。

2.经纬仪:用于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能够准确测量点的方向和角度。

3.测距仪:用于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用电磁波、激光或超声波等技术。

4.电子计算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包括坐标的转换、角度的计算等。

三、控制网点的布设:1.控制网点的数量: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控制网点的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控制网点的选取:根据施工需要和测量要求,在施工区域内选择适量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固定点和辅助点等。

3.控制网点的标志:在每个控制点上设置标志物,可以使用竖杆、标志牌或者标线等方式,确保控制点不会被误移。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坐标转换:对测得的各个点的坐标进行转换处理,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的转换。

2.角度调整:对测得的各个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满足预设的要求。

3.数据检查:对测量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删除异常数据。

4.精度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确定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一个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的简单介绍,通过建立合理的控制网,可以提高施工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建筑场所平面控制丈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建筑场所平面控制丈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合用什么场合?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能够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关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所,可采纳三
角网。

②导线网关于地势平展,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所,可采纳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关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部署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
所,可采纳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关于地势平展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所,可采纳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纳水平网。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1.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是一种基础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已知两点
与未知点之间的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来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在建筑场地平
面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观测三个已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角度和边长,计
算未知点的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距离较短、精度要求一般的情况。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
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通过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置全站仪,在未知点上进行
测量,即可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全站仪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3.GPS定位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
理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和复杂地形的场合。

在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中,可以利用GPS接收机和基准站进行测量,通过计算经纬度或大地坐标
系的变换,确定建筑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这种方法具有全球范围的覆盖
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4.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测量物体与测量仪之间距
离的方法。

在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中,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在已知控制
点上进行测量,再通过三角测量等方法计算未知点的坐标。

激光测距法具
有测量速度快、精度较高的优点,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场合。

总之,建筑场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
据测量的范围、精度要求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上介绍的方法仅
为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建筑测量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
更多更精确的测量方法。

施工测量的控制措施

施工测量的控制措施

施工测量的控制措施一、工程平面控制1、控制点的选取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

具体以教学楼3、14轴和D轴设置控制桩点,形成“卄”形主轴线平面控制方案。

控制点设在已有建筑物墙上或作地面控制桩。

2、控制点的定位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一个红线桩和一条红线边为准用直接测法,进行测设平面控制桩。

经过闭合后达到要求精度,即为平面控制标桩。

并据此测量出建筑物各轴线。

控制点测定后,在已有建筑物墙上的,应用红三角标记和注明轴线号;地面上的控制点用砼浇筑成300×300×1000mm桩,顶面复以200×200×4mm钢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并砌筑窨进形式加以保护。

二、工程标高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至少要设三个现场水准点,以控制和引测建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根据现场情况设三个水准点桩(利用平面控制桩)。

实际测设时,应用精度不低于S3级水准仪。

±0.000以上标高引测,主要是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进行。

水准标高应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

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投点后,把水准仪架设到施工层上,核测三点误差在3mm以内,再以引测点在施工层上抄测标高。

框架拆模后,在柱和墙壁上弹出每楼层500水平线,砌块墙砌好后,同样弹出每个楼层500线。

三、建筑竖向控制1、方法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外控法中的延长轴线法进行,方法是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延长轴线的控制桩上,后视首层轴线后,抬起望远镜将轴线直接投测在施工层上。

2、投测中的要点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必须以首层轴层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视轴的误差影响。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三角网
2.城市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城市和市政工程建设地区,为了测绘更大比例 尺的1∶2 000~1∶500地形图和城市工程建设的观 测等,需要布设密度更大的平面控制网。在国家控 制网的统一控制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的规定,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角网;三、四等和一、 二、三级导线网。
4.图根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在上述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建 立直接供测绘地形图使用的测站点而进行的控制测 量称为图根控制测量,由此得到的控制点称为图根 控制点(简称图根点)。图根控制测量可用图根三 角测量技术,也可用导线测量技术,图根导线测量 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2。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 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参考表6-3的规定; 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应根据测 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平面控制测量
1.1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分类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形网测量
导线测量
1.国家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又称基本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的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方案建立控制网,利用精密 仪器采用精密方法测定,并进行严格的数据处理, 最后求出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 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控制,也为空间科学技术和 军事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资料,并为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
1.2 平面坐标计算的公式
如图6-5所示,设A点的已知坐标为(xA, yA),又已知A至B点的边长为DAB,坐标方 位角为αAB。求B点坐标(xB,yB)。 设A至B点的纵坐标增量和横坐标增量分别 为ΔxAB 和ΔyAB,由图中关系可知,计算 ΔxAB 和ΔyAB的公式为

7.1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

7.1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作用是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整体设计的工程建筑物能分区施工放样。

控制测量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在工程勘测的测图阶段,需要进行测图控制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为建筑物变形观测而需要进行的专用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本单元先介绍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1)概述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常规的布设方法有三角网、三边网和导线网。

三角网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以及少量边,通过计算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三边网则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边长,各内角是通过计算求得。

导线网是把控制点连成折线多边形,测定各边长和相邻边夹角,计算它们的相对平面位置。

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网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和一、二等精密导线测量及A、B、C、D、E级GPS控制测量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网。

它是用精密测量仪器依照施测精度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如图7-1-1所示,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

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20~25公里,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公里。

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P ( x P xo ) cos ( y P yo ) sin y P ( x P xo ) sin ( y P yo ) cos
2.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 条或几条轴线。 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 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 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为建筑红线。
A d2 P d1 Q 1
B d1 2Cd2 Nhomakorabea3
2)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在新建筑区,可以利用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 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
E
C
F
A
O
B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 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G
D
H
当建筑场地占地面积较大时,通常是分两级布设,首级为基本网, 先测设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的主轴线,然后再加密次级的方格 网。当场地面积不大时,尽量布置成全面方格网。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建筑场地的中央,其方向应与主要 建筑物的轴线平行或垂直,并且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主 轴线的各端点应延伸到场地的边缘,以便控制整个场地。主轴线上的
上进行等量调整,调整量为:
ab a b 2
式中 δ ——各点的调整值(m); a、b——分别为12、23的长度(m)。 如果测设距离超限,如 度沿基线方向调整1′、3′点。
D D D 1 > ,则以 2′点为准,按设计长 D D 10000
2.建筑方格网 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的施工平 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 称矩形网。
1 2
D1
D2
β2 A β3 D3
3
B
β1
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 也不完全相符,因此,需要精确测出已测设直线的折角β′和距离D′, 并与设计值相比较。
1′
δ
3′ 2
δ β′ a δ
1
b
3
2′
如果
′、2′、3′在与基线垂直的方向 超过 1 180,则应对点 15
x x′ α y0 yP y P′ P xP y
O′
x0 y′
x P′
O
已知P点的施工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
x P xo x P cos y P sin y P yo x P sin y P cos
已知P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
点位,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志,以便长期保存。
当方格网的主轴线选定后,就可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加 密格网。在选定格网点时,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在满足测角、量
距的前提下,格网点的点数应尽量减少。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为90
度,相邻格网点要保持通视,点位要能长期保存。
(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 素来确定。 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A
B
C
D
A
B
C
C
A A O B B C
D
D
(2)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建筑基线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 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2)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建筑基线应尽可能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存, 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