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计算

合集下载

建筑物结构加固工程价格怎么计算?

建筑物结构加固工程价格怎么计算?

建筑物结构加固工程价格怎么计算?对于很多户主而言,他们不定期检测房屋,在发现房屋有轻度病害时,也不及时联系施工单位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会花冤枉钱。

其实,定期检测房屋这项工作很有必要进展,如果不使用专业设备勘察现场,我们又怎么能清楚的认识到房屋现在有什么问题呢?也无法针对性的结构补强。

当对房屋当下所出现的病害一清二楚后,这时不管问题严重与否,都要及时和专业的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并且建立合作,委托他们对建筑物加固施工。

大家清楚建筑结构加固工程造价是多少吗?造价费用是怎么一一单项计算并合计规整的呢?一、房屋轻度病害有加固必要吗?有时候,很多户主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房屋有了病害问题,但是,却迟迟不去处理,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房屋的轻度病害不需要当回事。

当房屋的使用性能不达标时,此时哪怕是不起眼的问题,也要正视,一直不处理,可能短期内看不出来太多的问题,不过,时间长了,问题却是很显著的,而且也会诱发其他多种病害先后出现,到了那时才去想办法处理,也会增加施工难度。

二、建筑结构补强工作是否刻不容缓?如果建筑物毫无问题,哪怕全面勘察了,也没有发现病害和损伤,这类建筑物后续可以继续放心的使用,大家无需为其操心,但是,也有着不少的建筑物出现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面对存在多种棘手问题的建筑结构,加固工作的确刻不容缓,如果此时还继续耽误施工的话,对建筑物造成的很多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逆的。

三、建筑物加固工程造价是多少,怎么计算?在开展加固工作之前,施工单位会根据现场勘查得到的数据,将各方面的费用开支一一做好工程预算,然后将其合并统计,从而能够计算出施工造价为多少?对于病害不多的房屋而言,精准性补强施工期间,产生的各方面开支都不会太多,另外,也能快速完工,丝毫不会耽误工期。

不过,也有着不少数量的房屋,可能是由于年久失修,也可能是因为建造房屋时没有参照合适的施工方案,亦或者设计理念不当,使用的施工材料不是高品质的等,以上种种原因都将影响到房屋加固工程的总费用支出。

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

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

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好像给房子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能抵御各种风雨。

那要怎么算这个工程量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啊,咱得搞清楚这加固的面积有多大。

这就好比你要知道给一件衣服裁多大的布料一样,得量得准准的。

要是量多了,那不就浪费材料嘛;量少了,那可就起不到加固的效果啦。

然后呢,看看这碳纤维布有多少层。

每层都有它的作用,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地累加起来。

这可不是随便叠叠就行的,得按照规定的要求来,不能马虎。

再说说这碳纤维布的宽度和长度。

这就好比你买布做衣服,得知道布的宽窄和长短吧。

你总不能拿着一块不够长不够宽的布去做一件合身的衣服呀。

计算的时候,咱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呢。

比如说,有没有特殊的形状呀,是不是有拐角呀,这些都得算进去。

这就好像走迷宫,你得把每一条路都考虑到,不能有遗漏。

你想想看,要是没算好,到时候材料不够了,那可咋办?工程不就卡壳啦!那多耽误事儿呀。

又或者材料多了一大堆,那不是浪费钱嘛。

咱还得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损耗呢。

就像你切菜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边角料被切掉一样,这碳纤维布在施工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

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损耗,不把它们算进去,最后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达不到加固的效果。

还有啊,不同的工程要求不一样,计算方法可能也会有些差别。

这就好比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做法,你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呢,这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可真是个精细活儿。

就像绣花一样,得一针一线地仔细算好。

可不能马马虎虎,不然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啦。

咱得把这活儿干得漂亮,让加固后的结构稳稳当当的,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多层碳纤维结构加固工程量计算方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事儿干好咯!。

建筑加固设计计算

建筑加固设计计算

第一道题.增大截面法加固1)设计资料:某梁截面b×h=300mm×650,原弯矩设计值342KN.M ,原配筋5φ22+1φ25,C25混凝土,现由于功能改变,弯矩设计值增大到500 KN.M ,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

拟将增大梁高度为800mm 。

原弯矩设计值为342KN.M ,为保守起见,计算的原弯矩标准值取为342/1.2=285KN.M (1.2为荷载分项系数)1150.80.4270.93000.0016110.0033 2.1100.0033b s y s cu s cuf E βξαεεε===⨯++++⨯⨯010011.60.6=.6-590s s h h εε⎛⎫=-⨯⨯ ⎪⎝⎭765(10.6)0.00111=0.0016,000100=0.001110.87ks s s M h A E ε==2)加固设计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5.2.3()()0000122xx s y s y s M f A h f A h α≤-+-1000c y s s y sf bx f A f A αα=+解得21050mm s A >故配筋4φ20 (21256mm s A =),相应受压区高度为296mm<0327b h mm ξ=,此时弯矩承载力为526.3KN.M钢筋净距为73mm>25mm ,故满足要求。

本工程加固设计综合为:截面加大为300*800mm ,底部增加4φ20钢筋。

型钢加固设计:第二道题:轴力受压问题:1)设计基本资料:某框架底层中柱为轴心受压构件,柱计算高度H=5m ,截面尺寸500mm×600mm ,C25级混凝土,钢筋共配4φ20+4φ18,因设计时荷载取值漏项,使用中发现柱子有纵向裂缝,经核算后其承受的轴向荷载标准值,Fgk=146kN ,Fqk=3150kN 。

要求采用型钢加固设计计算。

2)加固结构设计计算N1=1.2 Fgk+1.4 Fqk=1.2×146+1.4×3150=4852.2KN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表6.2.15L0/b=5000/500=10,稳定系数φ取为0.98 原柱极限承载力''0.9()c y s Nu f A f A ϕ=+=0.9×0.98×(11.9×500×600+300×2273)/1000=3750KN<N1不满足要求,必须加固,采用外粘型钢进行加固(Q235B )。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

加固工程量计算过程第一步:确定加固范围在进行加固工程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加固的结构范围。

这可以通过实地勘查或结构检测来确定。

根据结构的情况,确定需要加固的构件或部位。

第二步:进行结构检测结构检测是为了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找出结构的弱点,并确定加固的必要性。

结构检测包括外观检测和深层检测,可以利用物理试验、非破坏性试验等方法来获取结构的数据。

第三步:制定加固方案根据结构检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加固方案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提升结构的抗力和刚度。

同时,加固方案也需要满足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第四步:计算加固工程量1.计算加固材料量根据加固方案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和规格,计算加固所需材料的数量。

例如,如果使用钢筋进行加固,需要计算所需钢筋的总长度;如果使用钢板进行加固,需要计算所需钢板的总面积。

2.计算加固工程量根据加固方案和结构的具体情况,计算加固工程的具体量。

加固工程量包括施工所需人工、材料和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等。

在计算加固工程量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加固材料的成本:根据材料的市场价格和加固所需的数量,计算加固材料的成本。

-人工工时:根据加固的复杂程度和施工方法,计算所需的人工工时。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会涉及到不同职业的人员,如工程师、钢筋工、焊工等。

-设备和机械:根据加固方案和施工方法,确定所需的设备和机械,并计算所需的数量和使用时间。

-施工时间:根据加固方案和结构的情况,计算加固工程所需的施工时间。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需要停工或减少使用,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综上所述,加固工程量计算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加固方案来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人工、设备和施工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加固工程的经济性和施工效果。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是结构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的老化、使用环境的变化以及设计标准的更新,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本篇文章将从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的方法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基本原理1. 加固设计的目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2. 加固设计的原则(1)充分了解原有结构的受力特点,遵循“原则上不拆除、局部加固、全面提高”的原则。

(2)采用合理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保证加固效果。

(3)加固设计应考虑整体的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还要降低加固成本。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方法1. 结构受力分析结构受力分析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第一步,需要通过静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手段,获取原有结构的受力特点,包括受力等级、关键部位等信息。

2. 加固方案确定根据原有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加固方案,包括加固材料的选择、加固构件的位置和方式等。

3. 加固设计计算根据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承载力计算、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确定、连接件的计算等。

4. 验算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验算,检验加固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四、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计算算例分析以某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为例,原有结构的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现需要对某一层的结构进行加固设计,要求提高该层结构承载能力。

在经过受力分析后得出,需要在原有柱截面的周边加固翼缘,加固材料选择碳纤维布。

1. 加固设计计算(1)根据碳纤维布的材料参数和加固方式,计算加固后的柱截面受力情况。

(2)确定加固布的层数和覆盖范围,保证加固设计的有效性。

2. 加固方案验算对加固后的柱截面进行验算,验证加固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方案一加固计算书11

方案一加固计算书11

楼板加固计算书根据使用要求,首层11~14/E~G处使用功能改变,原使用荷载为4.0KN/m2,改变后为10.0KN/m2。

原结构12~13/E~F轴之间楼板为140厚实心钢筋混凝土楼板,13~14/E~F轴之间楼板为250厚空心楼板,13~14/F~G轴之间楼板为120厚实心钢筋混凝土楼板。

为增强原结构楼板的刚度在原结构楼板表面新增一层70mm后CMG灌浆料叠合层楼板。

则原结构楼板计算书如下:一、12~13/E~F轴14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1.荷载统计:① 恒荷载:地面装饰层 20*0.08=1.6 kN/m221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210x25 kN/m3 = 5.25kN/m2板底抹灰层 0.02x17 kN/m3=0.34 kN/m2板底管线 0.1 kN/m2共计:7.29 kN/m2②楼板活荷载: 10kN/m2荷载设计值为: q=1.4*10+1.2*7.29=22.75kN/m22.楼板计算该部位原结构楼板为三角形形状,为提取计算模型且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按照8100*9600方形板进行核算。

取1米宽板带做为计算对象,则计算过程如下:=系数*ql2=0.0246*22.75*8.1*8.1=36.72kN·m 跨中弯矩 M1=系数*ql2=0.0156*22.75*9.6*9.6=32.70kN·m M2=系数*ql2=0.0620*22.75*8.1*8.1=92.54kN·m 支座弯矩 M1=系数*ql2=0.0550*22.75*9.6*9.6=115.32kN·mM2对弯矩进行调幅后控制弯矩为:跨中弯矩M=36.72*1.2=44.06 kN·m中=115.32*0.8=92.26kN·m支座弯矩M支由公式: a1f c bx=f y A sM=a1f c bx(h0-x/2) 跨中部分受压区高度为:x= h0-( h2-2M/a1f c b)1/2=13mm≦0.75ξb h=0.75*0.518*180=69.93mm符合要求!跨中部位需配筋 A s中= a1f c bx /f y=827mm2(板底跨中)原结构为配筋为8@200 A s中=393mm2支座部分受压区高度为:x= h0-( h2-2M/a1f c b)1/2=26.6mm≦0.75ξb h=0.75*0.518*180=69.93mm符合要求!支座部位需配筋 A s支= a1f c bx /f y=1390mm2(板上支座)原结构为配筋为14@100 A s支=1539mm2根据上式计算结果,每米板宽中板底跨中缺少434 mm,板顶支座满足,可采用粘贴单层碳布(300g/m)加固;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程》50367-2006要求;采用粘贴双层碳纤维每米粘贴碳布宽度b f:ψf k m t f b f f f≥f y’A’s其中:k m:为粘贴双层层碳布的折减系数0.9;t f:为粘贴碳布的厚度0.167;f f:为碳布抗拉强度设计值1600Mpa;ψf:考虑到纤维复合材的滞后应变的强度利用系数取值0.85 板底跨中:b f≥f’y A’s/ψf k m t f f f =300*434/(0.85*0.9*0.167*1600)=636mm 板底采用双层碳布(300g/m)200宽净距200粘贴,每米宽范围内的碳纤维复合材宽度为:200*2*1000/400=1000mm>636mm 满足要求!二. 13~14/F~G轴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增加70mm厚CMG灌浆料后该层楼板厚度为190mm厚1、荷载统计:① 恒荷载:地面装饰层层 20*0.08=1.6 kN/m219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9x25 kN/m3 = 4.75kN/m2板底抹灰层 0.02x17 kN/m3=0.34 kN/m2板底管线 0.1 kN/m2共计:6.79 kN/m2②楼板活荷载: 10kN/m2得: q=1.4*10+1.2*6.79=22.15kN/m22.楼板计算原结构为异型楼板,为提取计算模型且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按照5800*5100方形板进行核算。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及计算方法研究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及计算方法研究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及计算方法研究作者:史璐琨周琳琳徐婷婷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2期摘要:目前的桥梁加固大部分仅限于对上部结构的加固,而忽视了下部结构的加固,在下部结构检测基础上,对其下部结构进行加固,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下部结构常见的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及粘贴复合纤维,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桥梁墩台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并进行加固计算,验证加固的有效性。

关键词:下部结构加固粘贴钢板承载力验算引言目前我国新建桥梁技术发展较快,但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是无法应付的,进一步加强桥梁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桥梁加固大部分仅限于对上部结构的加固,而忽视了下部结构的加固与再利用,尤其是针对上部结构损坏严重需拆除重建,但下部结构尚可利用的桥梁,经过对其下部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成为新建桥梁的下部结构而继续使用,所以应对下部结构的检测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下部结构的一般缺陷及其原因桥墩(台)身位于桥梁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是桥梁下部结构的主体,并且多数的墩台是由砖石砌体或钢筋混凝土构件构成的。

墩台结构由于具有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基础的功能。

因此,墩台容易受到上部结构荷载增加和基础出现缺陷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当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

滑移、倾斜等现象时,将会使墩台受到很大的损坏。

墩台损坏的主要形式是出现裂缝,常见的裂缝有水平裂缝、竖直裂缝及网状裂缝等。

墩台裂缝的形式及产生原因列举如下:1、墩(台)网状裂缝: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和外界的温度影响或日照影响而产生的温度拉应力;混凝土干燥收缩。

2、墩(台)身的水平裂缝:多为混凝土浇筑接缝不良所引起。

3、墩(台)盖梁上自上而下的垂直裂缝:桩基下沉不均匀而引起盖梁上的不均匀受力。

4、桥梁墩帽顺桥轴线横贯墩帽的水平裂缝:主要由于局部应力所致。

因梁和活载的作用集中地通过支座传至桥墩,使墩顶周围其他部位产生拉应力。

二、下部结构薄弱构件的加固方法1、粘贴钢板首先,应对桥梁存在的病害与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当确定采用贴钢板法进行加固后,根据病害与缺陷的所在部位,确定钢板的规格和粘贴部位和形式,一般将钢板粘贴在被加固的桥梁结构受力部位的外边缘,以便充分发挥粘贴的钢板强度与作用。

某大厦结构加固设计计算及施工

某大厦结构加固设计计算及施工
3 1 加 固计 算 方 法 . ’
3 1 1 预 应 力 加 固 法 加 固 梁 计 算 方 法 . .
强 度 过 低 等 问题 。 检 测 鉴 定 , 房 屋 三 、 层 混 凝 土 存 在 强 度 低 、 捣 不 密 实 等 问 题 而 需 立 即 经 该 四 振 进 行 加 固处 理 。 时 , 对 该 房 屋 底 层 进 行 砼 强 度 抽 检 , 现 底 层 砼 强 度 虽 然 比三 、 同 经 发 四层 砼 强 度 较 好 , 也 未 达 到 原 设 计 的 梁 柱 C3 但 5的要 求 。 另 外 由于 使 用 功 能 的要 求 , 有 关 部 门 同 意 , 经 还
中 图 分 类 号 : U3 8 T 7
江苏 某 大厦 扩建 工 程 为 四层 框 架 结 构 , 于 1 9 建 9 6年 。 由于 更 换 业 主 , 业 主 于 2 0 新 0 0年 秋
对 该 大厦 进 行 重 新 装 璜 , 璜 施 工 过 程 中 发 现 该 建 筑 物 的大 梁 多 处 出 现 裂 缝 、 板 多 处 疏 松 、 装 楼
根 据 实 测 的 结 构 砼 强 度 、 筋 面 积 及 强 度 、 件 尺 寸 等 进 行 结 构 设 计 复 算 , 得 所 有 构 件 钢 构 算
现有承载力 。
2 3 各 构 件 加 固量 计 算 结 果 . 采 用 上 述 方 法 计 算 出 了 结 构 的 加 固量 。
3 加 固 计 算
4 裂 缝 处 理 ) 采 用 压 力 灌 注 环 氧 树 脂 浆 液 的方 法 进 行 裂 缝 封 闭处 理 。
2 加 固 量 计 算 及 分 析
加 固量 A 是 指 将 被 加 固 构 件 加 固至 满 足 使 用 要 求 时所 需 增 加 的 承 载 能 力 , 通 式 表 示 R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园工程303号建筑结构加固计算整体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f c=14.3N/m2,钢筋为HRB400,fy=360N/m2。

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

单层配筋a s取50mm,双层配筋a s取75mm,三层配筋a s 取100mm。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β1 / [1 + f y / (E s* εcu)]=0.518。

加固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按等强度代换并配合构造技术措施进行加固。

碳纤维布选用300g/m2型,计算厚度为0.167mm,抗拉强度不小于3000MPa,弹性模量不小于2.1x105MPa, 伸长率不小于1.5%,碳纤维布强度设计值为1400MPa,利用系数取0.9;钢板选用-5mmQ235B型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5MPa,有锚栓削弱强度利用系数取0.8,无锚栓削弱时强度利用系数限0.9。

锚栓采用普通定型化学锚栓。

1.B/14-15轴框架梁:b*h=350*750mm,跨中弯距M B=542KN.m,支座弯矩M14=-734KN.m,M15=-574KN.m跨中弯矩M B,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177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252<ξbAs=α1 * f c * b * x / f y=2461mm2现梁跨中实配522,As=1900mm2,不满足,需增补的强度相当于HRB400钢筋2461-1900=561mm2。

561*360=0.9*1400*0.167*b,b=960mm,梁底粘贴350mm 宽碳纤维布三层,b=1050mm。

支座弯矩M14=-734KN.m,受压区已配522,As=1900mm2M1=1900*360*0.625/1000=427.5KN.mM2=734-427.5=306.5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98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145<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1360mm2As= 1900+ 1360=3260mm2现支座实配725,As=3436mm2,满足,对该支座粘贴300mm宽碳纤维布双层进行构造加固。

支座弯矩M15=-574KN.m,受压区已配522,As=1900mm2M1=1900*360*0.625/1000=427.5KN.mM2=574-427.5=147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4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65<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626mm2As= A s1+ As2=2526mm2现支座实配525,As=2454mm2,需增补的强度相当于HRB400钢筋72mm2。

72*360=0.9*1400*0.167*b,b=123mm,梁顶粘300mm宽碳纤维三层,b=900mm。

2.B/4-5轴框架梁:b*h=350*750mm,跨中弯距M B=742KN.m,支座弯矩M4=-548KN.m,M5=-886KN.m跨中弯矩M B,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27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408<ξbAs=α1 * f c * b * x / f y=3614mm2现梁跨中实配425,As=1963mm2,不满足,需对该框架梁增补的强度相当于HRB400钢筋3614-1963=1651mm2,采用粘贴钢板加固1651*360=0.9*5*215*b,b=614mm。

梁底粘贴5mm钢板双层,b=700mm。

支座弯矩M4=-548KN.m,受压区已配425,A s1=1963mm2M1=1963*360*0.6/1000=424KN.mM2=548-424=124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36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52<ξbA s2=α1 * f c * b * x / f y=505mm2As=1963+505=2468mm2,现支座实配7 25,As=3436mm2,满足。

支座弯矩M5=-886KN.m,受压区已配4 25,A s1=1963mm2。

M1=1963*360*0.6/1000=424KN.m,M2=886-424=462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154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228<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2146mm2As= 1963+ 2146=4109mm2现支座实配10 25,As=4909mm2,满足。

3.B/5-6轴框架梁:b*h=350*750mm,跨中弯距M B=738KN.m,支座弯矩M5=-899KN.m,M6=-764KN.m跨中弯矩M B,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273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405<ξbAs=α1 * f c * b * x / f y=3808mm2现梁跨中实配725,As=3436mm2,不满足,需对该框架梁增补的强度相当于HRB400钢筋3808-3436=372mm2,372*360=0.9*1400*0.167*b,b=636mm。

梁底粘贴300mm宽碳纤维布3层,b=900mm。

支座弯矩M5=-899KN.m,受压区已配725,As=3436mm2M1=3436*360*0.6/1000=742KN.mM2=899-742=157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48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71<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670mm2As= A s1+ As2=4106mm2现支座实配1025,As=4909mm2,满足。

支座弯矩M6<M5,配筋与左支座相同,满足。

4.D/4-5轴框架梁:b*h=350*750mm,跨中弯距M D=793KN.m,支座弯矩M4=-664KN.m,M5=-904KN.m。

跨中弯矩M D,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302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447<ξbAs=α1 * f c * b * x / f y=4202mm2现梁跨中实配725,As=3436mm2,不满足,需对该框架梁进行补强加固。

4202-3436=766mm2,采用粘贴钢板加固。

766*360=0.9*215*5*b,b=285mm。

梁底粘贴350mm宽钢板。

支座弯矩M5=-904KN.m,受压区已配725,A s1=3436mm2M1=3436*360*0.6/1000=742KN.mM2=904-742=162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50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74<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692mm2As= 3436+ 692=4128mm2现支座实配1025,As=4909mm2,满足。

对于支座弯矩M4<M5,支座配筋与右支座相同,满足。

5.D/5-6轴框架梁:b*h=350*750mm,跨中弯距M D=720KN.m,支座弯矩M5=-897KN.m,M6=-829KN.m跨中弯矩M D,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26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393<ξbAs=α1 * f c * b * x / f y=3684mm2现梁跨中实配725,As=3436mm2,不满足,需对该框架梁进行补强加固。

3684-3436=248mm2,248*360=0.9*1400*0.167*b,b=424mm。

梁底粘贴300mm 宽碳纤维布3层,b=900mm。

支座负弯矩均小于904KN.m,满足。

6.6/D-E轴框架梁:b*h=350x850mm,跨中弯距M6=1256KN.m,支座弯矩M D=-1177KN.m,M E=-367KN.m。

,按矩形截面梁计算。

跨中弯矩M6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459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592>ξb =0.518,不满足现在受压区增加两条-5*200mm钢板,N=0.8*5*400*215=344KNM1=344*0.775=266KNm.M2=1256-266=990KNm.受压区高度x=h0-[h02-2M/ (α1 * f c * b)]0.5=340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454<ξbAs2=α1 * f c * b * x / f y=4743mm2As=4743+344000/360=5698mm2,梁底实配钢筋面积5890.8mm2,满足,梁下部钢筋做构造加固,粘贴300mm宽碳纤维布双层。

支座弯矩M D=-1177KN.m,受压区已配1225,As=5890.8mm2M1=5890.8*360*0.675/1000=1431.5KN.m>M D=1177KN.m,满足。

支座弯矩M E=-367KN.m,受压区已配525,As=2454mm2M1=2454*360*0.725/1000=640KN.m>M E=367KN.m,满足。

根据强剪弱弯原则,对梁进行抗弯加固后,还应进行构造抗剪加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