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2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计算机网络中,ARQ是指()。
A. 自动请求重传B. 自适应重传请求C. 自动重复请求D. 自适应重复请求答案:A2. 以下哪种协议属于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A. UDPB. TCPC. ICMPD. IP答案:B3.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
A. 封装和解封装B. 路由选择C. 差错控制D. 数据加密答案:A4. 网络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通过一个公共的传输媒介连接在一起的是()拓扑。
A. 总线型B. 星型C. 环型D. 网状型答案:A5. 在TCP/IP协议中,IP属于()层。
A. 应用层B. 传输层C. 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
答: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是两种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是一种预先建立连接并一直保持连接状态的数据交换方式,占用资源较多,但传输稳定。
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资源利用率较高,但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丢包或延迟等问题。
2. 简述TCP协议的传输过程。
答: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传输数据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连接。
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成TCP报文段。
发送方发送TCP报文段到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报文段后进行确认,并按序组装数据。
如果发送方没有接收到确认信息,会进行重传。
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和接收方进行连接释放。
第三部分:应用题1. 假设一个局域网内有4台计算机,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请问这4台计算机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下?答:是的,因为这4台计算机的IP地址前三个字节相同,且子网掩码相同,所以它们在同一个子网下。
2. 自动重传请求(ARQ)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请简述ARQ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二

概述题30分。
一共6题。
1.因特网协议栈有几层呢?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WEB 缓存器的运作机制Web缓存器存储最近客户机请求过的HTTP对象的副本,减少对客户请求的响应时间3.运输层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的作用将两个端系统间的IP交付扩展到进程间交付。
多路分解将运输层报文段中的数据交付到正确的套接字。
多路复用从不同的套接字中收集块,将报文段传递到网络层的过程叫做4.端口、套接字和进程在数据交互时候它们之间彼此关系?进程通过套接字把数据送往网络,端口号用来锁定对应的进程和套接字5.什么叫网络接口NIC?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也称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设备。
6.路由器的转发表数据包到达路由器的时候,要根据“指示”前往特定的端口,类似交换机的地址信息表,路由器上存放这个“指示”的地方叫做转发表,转发表必须包含完成转发功能所必需的信息。
阅读理解题70分,一共6题,前5题每题10分,最后一道20分1. 文件传输计算题。
考点:文件的单位比如KB,吞度量Mbps,这些数据量怎么进行计算。
知道什么是瓶颈链路。
瓶颈链路:端到端路径上,带宽最小的链路。
eg.假定主机A要向主机B发送一个大文件。
从主机A到主机B的路径上有2段链路,其速率分别为R1 = 5Mbps,R2 = 2Mbpsa.假定该网路中没有其他流量,该文件传送的吞吐量为多少?吞吐量=min{R1,R2}=2Mbpsb. 假定该文件为5GB。
传输该文件到主机B大致需要多少时间?5000MB/2Mbps=2500sec2.会看基本HTTP报文以及各字段的作用例题考虑当浏览器发送一个HTTP POST报文时,通过Wireshark俘获到下列ASCII字符串。
字符<cr> <lf>是回车和换行符。
回答下列问题POST /pass/demo/requestTest.jsp HTTP/1.1Accept: image/gif, image/x-xbitmap, image/jpeg, image/pjpeg, 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 application/msword,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pass/demo/test.jspAccept-Language: zh-cn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UA-CPU: x86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5.1; .NET CLR 1.1.4322; .NETCLR2.0.50727)Host: localhost:8888Content-Length: 22Connection: Keep-AliveCache-Control: no-cacheCookie: JSESSIONID=BDE09505836ECE086BAE33415EBDA4B9name=%E5%BC%A0%E4%B8%89&age=41.由浏览器请求的文档的URL是什么http://localhost:8080/pass/demo/requestTest.jsp2.该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何种版本HTTP/1.13.该浏览器请求的是一条非持续性连接还是一条持续性连接Keep-Alive4.发起该报文的浏览器是什么?在一个HTTP请求报文中,为什么需要浏览器类型Mozilla 浏览器类型是用户向浏览器表明你的浏览器、操作系统信息的标示,不同浏览器渲染界面效果有差别,服务器根据不同的浏览器发送相同内容的不同版本,可以统一到各操作系统的操作体验5.该浏览器所运行的主机的IP 地址是什么无法知道3. 3和4题都是考TCP的可靠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1、网络通信基础知识1.1 OSI参考模型1.1.1 层次划分1.1.2 每一层的功能1.1.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栈的对应关系1.2 TCP/IP协议族1.2.1 TCP和UDP协议1.2.2 IP和ICMP协议1.2.3 ARP和RARP协议1.3 网络设备1.3.1 路由器1.3.2 交换机1.3.3 集线器1.3.4 网关2、网络传输技术2.1 数据链路层2.1.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1.2 MAC地质和物理地质2.1.3 以太网技术及帧格式2.2 网络层2.2.1 网络层的功能2.2.2 IP协议的功能和特点2.2.3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2.3 传输层2.3.1 传输层的功能2.3.2 TCP协议的特点和可靠性机制2.3.3 UD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3、网络安全技术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3.1.1 攻击和防御概念3.1.2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3.1.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2 密码学基础3.2.1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3.2.2 散列函数和数字签名3.2.3 数字证书和公钥基础设施3.3 网络攻击与防护3.3.1 DDos攻击3.3.2 恶意软件3.3.3 网络入侵和溯源4、网络管理与维护4.1 网络拓扑与布线4.1.1 总线型、星型和环型拓扑4.1.2 网络布线的要求和考虑因素4.2 网络性能管理4.2.1 带宽和吞吐量4.2.2 延迟和丢包率4.2.3 网络优化和负载均衡4.3 网络故障排除4.3.1 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4.3.2 常见的网络故障和对策4.3.3 网络报警和监控工具附件:附件1: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附件2: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答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指对网络空间安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2、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制定的用于管理和保护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
3、隐私权:个人拥有的不被他人侵犯的隐私空间。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式有哪些?答案: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答案: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
3. 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提供数据的路由和选择最佳路径。
4. 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答案: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
5. IP地址分为几类,并简要介绍每一类的范围和用途。
答案:- A类地址:1.0.0.0至126.0.0.0,用于大型网络;- B类地址:128.0.0.0至191.255.0.0,用于中等规模网络; - C类地址:192.0.0.0至223.255.255.0,用于小型网络; - D类地址:224.0.0.0至239.255.255.255,用于多播;- E类地址:240.0.0.0至255.255.255.255,保留地址。
第二部分:填空题1. 在TCP/IP模型中,网络层的协议是_____________。
答案:IP协议。
2. MAC地址是指_____________。
答案: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
3.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于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4. DN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5. 在计算机网络中,HTTP协议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端口。
答案:80端口。
第三部分:问答题1. 解释什么是网络拓扑,列举五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答案: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
常见的五种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
2.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是什么,并简要介绍每一层的功能。
答案:- 物理层: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点对点数据传输;- 网络层:提供数据的路由和选择最佳路径;-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和数据分段;-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表示层:实现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1.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两个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3、TCP协议是(面向连接),UDP协议是(无连接),IP协议是(无连接)的。
4.双绞线有(非屏蔽)、(屏蔽)两种5.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有噪声线路变成无传输差错的通信线路,为此,数据被分割成(帧),为防止发送过快,总是提供(流控制)。
6.网络互联在链路层一般采用(网桥)(路由器)7.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树型和混合型结构)。
8.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星型)、(环形)(总线型)。
9.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中(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10. HDLC协议中,根据控制字段的取值,可将HDLC帧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信息帧)、(监控帧)、(无编号帧)。
11. 在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可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控制,而(TCP)实现的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这两个协议位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2.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有(直接路由选择)和(间接路由选择)两种形式。
13.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大致有二种,即(电路交换)、(包交换)、(报文交换)14.数据通信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5.资源共享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
16、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定义的两个传输协议为(TCP)和(UDP)。
17.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18.应用层是向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方便的(网络应用环境)19.网络按覆盖的范围(或者说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题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简要描述其作用和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共享和通信,以及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和共享计算机资源。
其特点包括分布性、共享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 请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的作用,并列举常见的分层模型。
分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层次,每个层次对上一层提供服务,对下一层请求服务,便于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常见的分层模型有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3. OSI参考模型包含哪些主要的七层?OSI参考模型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列举常见的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主要负责对上一层(应用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 简要描述IP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其主要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
IP协议的特点包括无连接、不可靠和分组交换。
6. TCP协议和UDP协议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TCP或UDP?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利用序列号和确认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适合于需要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应用场景,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数据传输,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适合于实时性要求较高,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如音频、视频流等。
题二:网络安全与管理1. 什么是网络攻击?列举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
网络攻击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访问、破坏或控制的行为。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包括DDoS攻击、黑客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第一章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 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选)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选)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
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λ运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λ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λ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λ物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第二章物理层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章节一:计算机网络基础1.1 网络概念与分类1.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2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1.1.3 互联网与因特网1.2 网络体系结构1.2.1 OSI参考模型1.2.2 TCP/IP模型1.2.3 分层与协议1.3 数据传输与交换1.3.1 数据传输方式1.3.2 码元与信号1.3.3 数据交换与路由1.4 网络性能与管理1.4.1 带宽与吞吐量1.4.2 网络延迟与时延1.4.3 数据传输效率1.4.4 网络管理与安全章节二:物理层2.1 传输介质与信号2.1.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 2.1.2 数据的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2.2 编码与调制2.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2.2.2 模拟信号的调制方式2.3 数字传输与传输方式2.3.1 线路复用2.3.2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2.3.3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2.4 错误检测与纠错2.4.1 奇偶校验2.4.2 循环冗余检测(CRC)2.4.3 海明码等纠错编码章节三: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特点3.1.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3.1.2 数据链路层的特点3.2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3.2.1 帧格式与封装3.2.2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3.2.3 MAC地质与局域网3.3 以太网与交换机3.3.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3.3.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3.3.3 VLAN与Trunk3.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与点对点协议(PPP) 3.4.1 HDLC的原理与特点3.4.2 PPP的原理与特点3.4.3 PPP的链路建立与终止过程章节四: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与特点4.1.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4.1.2 网络层的特点4.2 网络层的协议4.2.1 路由选择与路由算法4.2.2 IP协议与IP地质4.2.3 子网划分与CIDR4.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与地质解析协议(ARP) 4.3.1 ICMP的主要功能与报文结构4.3.2 ARP的原理与解析过程4.4 IP路由与转发4.4.1 IP路由表与路由选择4.4.2 路由器的工作过程4.4.3 IP数据包的转发过程章节五: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与特点5.1.1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5.1.2 传输层的特点5.2 传输层的协议5.2.1 传输控制协议(TCP)5.2.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5.3 TCP连接与可靠性传输5.3.1 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过程 5.3.2 TCP的可靠性传输机制5.4 TCP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5.4.1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5.4.2 TCP的流量控制机制章节六:应用层6.1 应用层协议与常用应用6.1.1 HTTP与HTTPS协议6.1.2 DNS协议6.1.3 协议6.1.4 SMTP与POP3协议6.2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安全协议6.2.1 密码学基础6.2.2 SSL/TLS协议6.2.3 IPsec协议6.3 网络管理与SNMP协议6.3.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6.3.2 SNMP的工作原理与协议结构附件:1.附件1:计算机网络技术术语解释说明2.附件2: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怀尔德法则(Wilde's Law):指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带宽的价格下降速度的观察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其中,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三个步骤,报文交换是必要时存储并继续传送消息来对其进行路由选择的一种交换方式而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交换功能: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无线)个人区域 PAN使用范围:公用网专用网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和利用率)2.带宽原义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1).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
单位:HZ、KHZ、MHZ如:话音的带宽为3.1 KHZ(300 HZ ~3.4 KHZ )(2).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
单位:比特/秒,bit/s,bps●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上表示数据大小和容量时,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T = 240。
(2)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发送时延=数据长度(b)/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m/s)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3)利用率公式:D=D。
/1-U (D表示网络当前时延,D。
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是网络的利用率) 5、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三要素1.语法2.语义3.同步6、协议与服务的关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7、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的组成(按顺序)OSI参考模型:第7层—>应用层(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 6—>表示层 5 -> 会话层 4 ->传输层 3->网络层(传送数据报和分组) 2 ->数据链路层(传送数据帧) 1->物理层(传送比特流)TCP/IP协议:第4层应用层 3 运输层(TCP或UDP) 2 网际层(IP) 1 网络接口层(远程连接TELNET,FTP,SMTP)8、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③功能特性④过程特性9、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含义,并能利用香农公式进行计算。
乃奎斯特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1.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 W:信道的带宽S:信道内部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信道内部高斯噪声的功率S/N:信道的信噪比10、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2.无线传输介质有:短波通信和无线电微波。
11、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原理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时间内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段带宽。
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实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5.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1.ADSL 技术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3 FTTx 技术12、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
透明传输: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的前面插入转义字符ESC,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
这种方法成为字节填充。
差错检测: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在要发送的数据后加n位冗余码。
13、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用二进制的模二运算进行2的n次方乘以M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后面加n个0,得到的(k+n)位的术处以首发双方事先商定的长度为(n+1)位的除数P,余数R就是冗余码14、局域网工作层次及特点数据链路层,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切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的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的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5、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将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进行连接。
网卡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数据缓存。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物理层16、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方法,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17、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①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不同集线器可通信,扩大了覆盖的地理范围。
②在数据链路层实用网桥扩展以太网。
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扩大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18、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
100BASE-T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
19、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虚电路:必须有连接的建立,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信号;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俊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所有通过出鼓掌的节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数据报:不需要连接的建立,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出故障的节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由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20、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屋里链路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21、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A类:1-126 B类:128-191 C类:192-223 D类:224-239 E类:240-24722、子网IP地址的原理划分和表示方法。
ABC类默认的子网掩码。
掩码与地址的计算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 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
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A:主机号占3字节,5.0.0.0 B:网络号字段2字节 128.0.0.0C:网络号字段3字节 192.0.1.023、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路由表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网络。
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24、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25、RIP,OSPF,BGP路中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RIP:①仅和相邻路由交换信息。
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③按固定时间间隔叫唤路由信息。
OSPF:①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②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③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范法发送此信息。
BGP:采用路径响亮路由选择协议,与距离向量协议和两路状态协议都有很大区别。
26、运输层的作用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7、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名称及特点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2)TCP报文结构:28、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原理:当出现差错时让发送方重新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同事在接收方来不及处理收到的数据时,及时告诉发送方适当降低发送速率。
实现方法:①以字节为单位滑动窗口②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③选择确认SACK29、TCP的流量控制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受窗口的数值。
30、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所谓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就可以是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方法:①慢开始和拥塞避免②快重传和快恢复31、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1、对每次发送的数据量跟踪进行协商,使数据段的发送和接收同步2、根据所接收到的数据量而确定的数据确认数及数据发送3、接收完毕后撤销联系,并建立虚连接。
32、域名系统DNS的作用域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实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33、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每一个域名都是有标号序列组成,个标号之间用点隔开,如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每一个标号不炒股63个子醋,不区别大小写,有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字符。
顶级域名:国家顶级域名与通用顶级域名34、中国的顶级域名,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我国顶级域名为.cn,并允许直接在cn下注册二级域名35、邮件系统的构成以及所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系统由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SMTP、邮件发送协议和又见读取协议pop3,所使用的协议为邮件发送协议和又见读取协议pop336、www的概念及服务机制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