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抽水试验方案

抽水试验方案

一任务来源大连地铁三十里堡隧道区间构造施工受到本线第四系孔隙潜水影响, 需求取该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

二试验目旳通过现场试验获取试验特性曲线, 选择适合水文地质条件旳计算公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为确定基坑降排水设计方案提供可靠根据, 合理优化施工降水方案, 保护水资源。

三试验任务由于试验场地条件限制, 拟针对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层进行带观测孔旳单井抽水试验。

试验场区位置及试验井孔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四试验工作布置(一)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共布置抽水试验孔1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219mm(井构造见附图二);抽水专门观测孔2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400mm(井构造见附图二), 6m间距布设1眼, 20m间距布设1眼。

(二)抽水试验运用单孔抽水带多种观测孔进行旳抽水试验, 可精确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本次试验在钻孔成井后, 运用单孔抽水, 同步观测2眼观测井, 稳定期间分别为8、16小时, 小落程出水量为大落程出水量旳1/2—2/3。

(三)抽水试验观测频率、精度规定及所有试验工作时间1. 抽水试验技术规定抽水试验旳布置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旳规定, 同步应观测水位和水量;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不大于8H。

抽水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直至稳定。

2. 静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 三次所测水位相似或4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厘米, 即为静止水位。

3. 抽水试验稳定原则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若有观测孔则以距抽水主孔最远端旳观测孔鉴定;同步考虑区域该时段旳自然水位变化状况, 若与区域自然水位变化一致, 同样鉴定稳定。

4. 水跃值确实定在抽水井外环滤层中安放专门水位观测管, 用于观测水跃值。

5. 观测频率抽水孔、观测孔均按稳定流抽水试验频率进行观测, 即开泵前测初始静水位, 开泵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分各测一次, 之后每隔30分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

图5.2.2 潜水井抽水、 一个观测井示意图
精选课件
29
5.2.3 潜水条件下,两个观测孔、中心孔抽水试验,计算 影响半径R:
lg R S 1(2 H S 1)lg r2S 2(2 H S 2)lg r1 (S 1S 2)2 (H S 1S 2)
R——影响半径(m); S1——1号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 S2——2号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 H——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 r1——1号观测孔与抽水井中心的距离(m); r2——2号观测孔与抽水井中心的距离(m)。
4 稳定流抽水试验
4.1 抽水试验成孔宜为清水钻进,当钻孔工艺必须采用 泥浆护壁时,应进行严格细致的洗井。
4.2 抽水试验时的排水,应根据抽水场地情况,确定排 水方向与距离。
4.3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同步观测、记录抽水孔的涌水 量和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动水位。涌水量和动水位的观测 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1,2,3,4,5,10,15, 20,30,40,50,60min各观测一次,出现稳定趋势以 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精选课件
2
1 抽水试验目的
查明建筑场地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压力传导 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越流系数、影响半径等有关 水文地质参数,为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往往采用单孔 (或有一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抽水试验。
精选课件
3
完整孔: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的抽水孔。
非完整孔: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 水层的抽水孔。
lgRSlgr1 S1lgr SS1
R——影响半径(m); 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S1——观测井水位下降值(m); r1——观测孔到抽水孔中心的距离(m); r——抽水井的半径(m)。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目录1、试验目的 (1)1.1概述 (1)1.2基本规定 (1)1.3试验基本技术要求 (1)2、试验仪器和设备 (3)2.1过滤器 (3)2.2抽水设备 (3)2.3量测器具 (3)3、抽水试验 (4)3.1稳定流抽水试验 (4)3.2试验现场记录 (5)3.3试验资料整理 (6)1、试验目的1.1概述确认是否达到设计流量,从而确定井深度,管井结构和地层柱状图,包括岩层的名称岩性描述厚度和埋藏深度,钻孔及下管深度、壁管和过滤器的规格及其组合填砾及封闭的位置,地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电测井资料等。

1.2基本规定1.2.1完整孔: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的抽水孔;1.2.2非完整孔: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抽水孔。

1.2.3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抽水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1.2.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保持抽水流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流量随时变化的抽水试验。

当含水层厚度不大于15m时,宜采用完整孔抽水;当含水层厚度大于15m时,可采用非完整孔抽水。

根据设计资料显示,本项目机井含水层厚度大于15m,本次抽水试验采用单孔抽水,方式采用非完整孔抽水。

1.3试验基本技术要求1.3.1松散含水层抽水孔中的过滤器外壁应设置测压管,其有眼部分长度应与抽水孔过滤器一致。

1.3.2在试验各次降深中,抽水吸水管口均应放在同一深度。

从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含水层顶板以上适当位置;从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 处。

1.3.3抽水孔的静水位和动水位、动水位和出水量均应同步进行观测。

1.3.4试验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并应在抽水停止后第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

抽水试验方案范文

抽水试验方案范文

抽水试验方案范文抽水试验是在实地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点,为了降低地下水位,通过设置排水井并进行抽水操作来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

这种试验一般用于针对建筑、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中地下水位的调整和控制。

以下是一个抽水试验的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步骤、试验参数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试验目的:1.通过抽水试验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便为工程项目中地下水位的调整和控制提供依据。

2.研究地下水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渗透性、地面沉降等。

3.分析不同抽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评估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二、试验步骤:1.前期准备:a.确定试验区域,并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b.根据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确定试验井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c.在试验井内安装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d.准备相关试验设备,包括潜水泵、水泵控制系统等。

2.设置试验井和安装传感器:a.在试验区域选定的位置挖掘试验井,并保证井壁的稳定。

b.在试验井中安装水位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中。

3.抽水试验:a.启动潜水泵,开始抽水操作。

b.在试验开始后的不同时间点,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与抽水量进行对比。

c.持续抽水到达预定的试验终止条件。

4.数据处理:a.对抽水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b.通过绘制地下水位-抽水量曲线,分析地下水位对抽水量的响应关系,并确定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c.对试验结果进行解读,评估不同抽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三、试验参数:1.抽水井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2.潜水泵的流量和工作状态。

3.抽水试验的时间范围。

4.水位传感器的精度和采样频率。

5.试验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范围。

四、数据处理:1.绘制地下水位-抽水量曲线,并分析地下水位随抽水量的变化。

2.计算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3.通过试验结果,预测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位变化。

(整理)深基坑抽水试验方案

(整理)深基坑抽水试验方案

********工程专项抽水试验设计方案**********有限公司2014年3月6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 41.1 项目概述........................................................................................... 41.2 围护概况........................................................................................... 4二、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42.1工程地质条件.................................................................................... 42.2水文地质条件.................................................................................... 5三、编写依据 ........................................... 6四、突涌验算 ........................................... 6五、试验目的与设计思路.................................. 85.1试验目的............................................................................................ 85.2设计思路............................................................................................ 9六、试验方案 ........................................... 96.1试验设备........................................................................................ 126.2试验准备........................................................................................ 136.3试验过程........................................................................................ 136.4抽水过程技术要求........................................................................ 146.5地面沉降点布置与监测要求........................................................ 17七、施工工艺 ......................................... 187.1施工工艺流程................................................................................ 187.2施工技术要求................................................................................ 18八、施工现场管理...................................... 218.1施工组织管理................................................................................ 218.2施工进度计划................................................................................ 228.3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23九、封井 ............................................. 27十、附图 ............................................. 27一、工程概况1.1 项目概述拟建“***********************工程”位于长宁区哈密路*****号。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原理(一)目的与任务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等,为计算井孔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

2、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了解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取得依据。

3、确定地下水动力性质,查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第,阐明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为各种水源间的补偿调节提供数据资料。

4、确定单井或群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适宜的井径、井深、井距等布井方案。

(二)基本原理把流向垂直井中的地下水导引或汲取到井外,使井内的位下降,而进壁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由于水头差的作用,连续不断地流入进内,逐渐的在井壁周围形成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支大以至稳定的降落漏斗。

初期降落漏斗范围攻很小,因地下水流向井的坡度较大,使流速和流量也较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水力坡度逐渐变小,所以在抽水设备及井的出水能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控制水位降深不变时,井孔出水量必将逐渐减小;或保持出水量不变则井内水位将会不断下降。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井的出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满足控制出水量的情况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达到相对稳定。

上述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利用和研究,如采用非稳定流理论,应取用水位降深和出水量尚未达到稳定但变化较小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如采用稳定流理论,则取用水位降深与出水量均达到相对稳定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井(孔)出水量或水位两者之中的一个保持为常量,观测另一个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而后将其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则可求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或压力传导系数。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水位降深与井(孔)出水量均须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保持近似的常量,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渗透系数。

深基坑群井抽水试验设计方案

深基坑群井抽水试验设计方案

群井初步抽水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XX项目位于上海市地块,具体位置为:。

基地周边环境见图1所示。

1250K VA箱变(基坑实施时拆除)图1 基地总平面图本工程地面以上为3幢独立的超高层建筑,无裙房,但3幢塔楼在标高40m~60m有连接体将3幢塔楼连接成整体。

本工程基坑面积约为49200m2,周长约为955米。

本基坑工程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26.85m,邻近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区域写字楼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1.4m。

本工程基坑拟采用纯地下室逆作,塔楼区域顺作顺逆结合设计方案,围护结构拟采用地下连续墙,纯地下室利用结构楼板替代支撑,塔楼区域竖向设置5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图2基坑围护结构剖面图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工程地质1.拟建场地属正常地层分布区,浅部土层分布较稳定,中下部土层除⑦2 层层面埋深局部稍有起伏外,一般分布较稳定。

在135.3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浅海相、沼泽相及河口~湖泽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2.场地地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1)拟建场地第①层填土,土质非常杂乱:部分地段地面为砼地坪,填土上部一般夹碎石、碎砖、碎砼块、煤渣等建筑垃圾,局部地段上述杂物含量较多。

(2)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土质随深度增加渐变软,呈可塑~软塑状态,局部夹少量粘土,局部层底附近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少量粉性土,土质不均匀。

填土较厚区域该层缺失。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夹多量薄层粉性土,呈流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匀;本场地第②层之下、第③层之上遍布第③夹层灰色粘质粉土,该层厚度较薄,一般为0.9~2.9m,该层夹薄层粘性土,局部夹砂质粉土及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不均匀,呈松散状态。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分布稳定,夹极薄层粉性土,局部夹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土下部一般含有贝壳碎屑,呈流塑状态。

第③、④层土特征: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土质软弱不均匀。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1.评估机井的水源产能和水质特性。

2.评估机井的可持续运行性能。

3.判断机井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优化机井的设计。

4.提供参考数据,用于机井运营和维护管理。

二、试验前准备1.了解机井的设计和施工情况,包括钻探记录、井径、井深、井壁和滤管材质等信息。

2.准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如抽水设备、水量计、水质测试设备等。

3.安排试验人员和协调试验时间。

三、试验内容1.确定试验点和试验范围,根据机井的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试验点。

2.安装试验仪器设备。

将抽水设备下放到机井中,确保安全可靠。

根据需要安装水量计和水质测试设备。

3.启动抽水设备,开始试验。

试验期间应记录试验点的水位、水温、流量、扬程等参数,并进行定期水质测试。

4.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可以调整抽水深度、抽水速度等参数,以测试机井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产能和水质特性。

5.试验结束时,关闭抽水设备,并记录试验数据。

四、试验结果分析1.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机井的平均产能和水质特性指标,如水位变化速率、抽水量变化速率、水质浓度等。

2.根据试验结果评估机井的产能和水质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判断机井是否需要调整或优化。

五、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期间应保持试验点周围环境的稳定,避免因外部因素导致试验结果的误差,如降雨、地震等。

2.试验设备的安装和操作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在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试验现场,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4.在试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六、试验报告编写1.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内容、试验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2.试验报告中应附上试验数据的详细记录和分析。

3.试验报告应简明扼要地说明机井的产能和水质特性,明确机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调整或优化的建议。

以上是机井抽水试验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抽水试验
按《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进行。

由地质人员根据试验区的地下水分布、流向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岩性结构,颗粒组成,成层特性、含水层的厚度及透水性与富水性的定量估算进行抽水试验设计。

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试验目的、试验方案及试验段的选择,抽水孔、观测孔结构,成孔工序,过滤器型号规格以及安装要求。

抽水设备与试验测试工具的技术要求,现场试验技术与试验记录要求。

渗透系数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的选择,相关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要求。

本渠段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抽水试验一般只进行单孔试验,多个含水层需要进行分层抽水时,抽水孔段的结构类型应根据各个试验含水层的厚度分别确定,并应对试验含水层和相邻含水层的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采取止水隔离措施。

当含水层厚度不大于15m时,宜采用完整井抽水,当含水层厚度大于15m时,可采用非完整孔抽水。

完整孔抽水,其过滤器长度宜为含水层厚度的0.9倍以上,非完整孔抽水,其过滤器长度和位置,应根据拟选用公式的适用条件确定。

非均质层状含水层,当其单层厚度不小于3m时,可采用非完整孔进行分段抽水,过滤器置于单层中部,长度宜不大于1/3单层厚度,当单层厚度小于3m时,不宜进行分段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散含水层抽水孔中的过滤器外壁应设置测压管,其有眼部分长度应与抽水孔过滤器一致。

在试验各次降深中,抽水吸水管口均应放在同一深度。

从承压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含水层顶板以上适当位置,从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处。

抽水孔和观测孔中的静水位和动水位、动水位和出水量均应同步进行观测。

试验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并应在抽水停止后第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试验过程中,应对附近可能受影响的孔、井和泉、地表水体等进行水位或流量观测。

试验时,宜在每段抽水开始前和抽水结束前各测一次水温,同时各取一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现场工作
抽水孔、观测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人员共同现场确定,松散含水层抽水孔孔径不小于200cm。

并应采用跟管法钻进。

试验孔段不应使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试验孔段均宜取1~3组试样进行颗分试验。

设备安装、洗孔、试验抽水和观测静水位应按规程进行。

试验一般进行3次降深,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

且单次降深不宜小于0.5m,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孔最大降深不应大于含水层厚度的0.3m,承压水层中抽水动水位不宜降到含水层顶板以下。

试验时抽水开始后的第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宜各观测一次动水位和出水量,
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采用地面离心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抽水孔的水位波动值应不大于3cm,观测孔的水位波动值应不大于1cm。

单孔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应小于4h,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出水量实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小于平均出水量的5%,并无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抽水试验孔及观测孔结构试验设备安装结束后,应按《规程》附录A 的有关规定格式记录相应的基本资料及安装情况。

并绘制相应的抽水试验曲线。

试验结束前应全面检查原始记录和有关曲线是否正确,齐全,发现问题应现场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