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工作报告 2021年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4篇】

2021年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4篇】2021年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4篇】一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
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1。
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
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
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
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
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
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
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
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
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
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
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勘探有限公司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了绘制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1.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3.加深对地质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绘图等一系列基本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填图参数、如何导入数据、如何绘制地质图形等。
2. 实地勘察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岩石类型、结构特征、物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勘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质特征,在填图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表达现场实情。
3. 数据处理在实地勘察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相学分析、类岩石组分析等等,以此为基础生成各种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为后续绘图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填图最后一步是进行地质填图。
填图主要包括将各种地质信息(如地形高程、地层分布、岩性类型等)整合到一个整体地图之中,以此表现地质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填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填图图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美观度,力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地质图景效果。
四、实习感受本次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我们深入领会了地质填图的精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地质填图这一实践工作对于地质勘探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发展方向,也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调试,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与企业中的老师和职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从事地质探测、地质图像分析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宜阳地区认识实习报告

**宜阳地区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社会特色日益鲜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发展现状,培养实践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参加了宜阳地区的认识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宜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产业特点和未来规划,收获颇丰。
---**二、宜阳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宜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隶属于河南省,是典型的丘陵山区。
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山川秀美,资源丰富。
**2.经济发展**宜阳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矿产资源最为突出。
近年来,宜阳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同时,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3.历史文化**宜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一些历史遗址和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感受到了宜阳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三、实习内容及心得**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宜阳地区的企业、学校和农村,与当地政府和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1.企业参观**我们参观了宜阳地区的一家知名新能源企业和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这两家企业都具有很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其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2.学校访问**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我们访问了一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城市中学。
通过与师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当地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尽管条件有限,但老师们依然辛勤工作,学生们也积极向上。
这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3.农村调研**我们深入农村,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情况。
宜阳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民收入也逐年增长。
但同时,农村产业发展和人才流失问题仍然突出。
这让我认识到了农村振兴的重要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宜阳地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5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1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_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
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_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2《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宜阳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2)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 (2)第二节行政区划 (2)第三节道路交通 (2)第四节自然经济地理 (3)第五节工农业状况 (3)第六节实习目的和内容 (4)第七节实习情况 (5)第二章地层 (5)第一节区域地层 (5)第二节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 (5)第三章岩浆岩 (9)第四章构造 (9)第一节区域构造特征 (9)第二节实习区构造特征 (9)第五章实习区矿产资源概况 (10)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12)第七章结语 (13)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
宜阳县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 km2。
第二节行政区划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
2009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
2010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宜阳县共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
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河南地矿实习报告

河南地矿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地质矿产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我对地质矿产知识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我们到河南地进行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质矿产的形成、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地质调查和采样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河南地区的多个矿山和地质遗迹。
通过对这些实地景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地质矿产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1. 矿山考察:我们参观了河南地区的一座铁矿和一座金矿。
在矿山,我们了解了矿山的开采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安全生产措施。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2. 地质遗迹考察:我们参观了河南地区的一处地质公园,了解了地质变迁的历史,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岩层等。
这些地质遗迹让我们对地质作用和地质变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采样和实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采样,掌握了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我们还参与了实验室的地质实验,如岩石矿物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地质矿产的性质和特征。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矿产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具体收获如下: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使我们对地质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了环保意识:在矿山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提升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必备】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地质勘探实习是地球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术要求,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野外实地考察、钻探操作、岩心采样、室内岩矿鉴定等。
三、实习过程和收获1.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填图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掌握了填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通过填图,我对地层的分布、断层的位置和岩性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实地考察在野外实地考察环节,我参与了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矿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我学会了识别不同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类型,并掌握了照相、素描等记录方法。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GPS定位和测量地形高程。
3. 钻探操作钻探是地质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钻探操作中,我了解了钻机的工作原理、钻进工艺和钻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钻杆连接、钻头更换、钻进速度控制等技能。
4. 岩心采样岩心采样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
在采样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采取岩心样品和包装保存。
此外,我还掌握了岩心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 室内岩矿鉴定室内岩矿鉴定是对野外采集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进行岩矿鉴定,并掌握了岩矿鉴定报告的编写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质勘探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对地质工作者充满敬意。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报告提交时间:前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三,前人工作四,本次工作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七章本次工作方法及阶段一,地质路线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三,地质填图方法第八章结语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1)主要容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
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
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14年08月27日至2010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猛(4)分组情况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12级及单招班。
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省市县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采石场,南至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
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和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
宜北属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
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沟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据县黄委会水文站(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
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
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
三、前人工作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
此后,六十年代以来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
1987年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
由于在县锦屏山一带一个围不大的地区,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
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目强(省地质研究所)指出,省东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组沉积环境分析》彬堂(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海清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
近年来,笔者在编写《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叶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为是晚二叠纪晚期的重要植物;《宜洛预测区推覆体下找煤分析》田慧娟思华等分析总结了豫西宜洛煤田推覆体下找煤的原则、方法及地质依据。
四、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实习的前三天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三条地质路线的踏勘了解沿路的地层和构造的分布概况重点观测一些特殊地质点(如地层分界点、具有特殊构造的点),地质剖面的测量用了三天,第一天主要为老师教授测量方法,后两天由我们自己测量,测量地层为:组C2b—上石盒子组P2s h、上石盒子组P2s h—二马营组T2e(见附图):实测地层剖面工作后就进入地质填图。
填图实习以组为填图单位地质填图主要在观测线和观测点上进行,我们组一般会在前一天的晚上商量好下一天的观测路线主要运用了穿越地层。
在观测线上按每100---200 米的距离布置观测点,对观测点重点深入进行地质观察和研究,由点成线。
通过点和线,了解全区地质情况。
野外工作基本完成后,全面整理各野外实测资料,检查整理野外记录,发现问题后一般要进行实地检查或复查。
这次地质填图实习,在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两、两综合柱状地层图、一地质图。
详细情况如下表:2表1—1第二章地层表2-1区地层一览表一、中元古界1.雄耳群(1)大古石组大古石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局部夹少量安山岩。
其下以砾岩、砂砾岩为标志与太古宇太华岩群成不整合接触。
(2)许山组许山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少量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
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与大古石组整合接触,上以安山岩结束。
(3)鸡蛋坪组鸡蛋坪组岩性为石英斑岩,底部有一层厚3-10m的紫红、绿色铁质硅质岩及凝灰岩,与下伏许山组整合接触。
(4)马家河组马家河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夹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砂、页岩、和少量灰岩。
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上以安山岩结束为标志。
与下伏鸡蛋坪组整合接触。
(5)北大尖组北大尖组主要分布于家—里扒东北部,岩性为石英砂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海绿石砂岩、白云岩及铁矿层等。
下以石英砂岩出现为标志;上以石英砂岩结束为标志,本组地层与下伏马家沟不整合接触。
2.汝阳群(1)庄组主要分布于家以北、武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为紫红、灰绿等色页岩、海绿石砂岩、含铁砂岩,夹少量石英砾岩、钙质砂岩、炭质页岩、及菱铁矿层,底部有不稳定的赤铁矿层。
下以石英岩为标志。
本组地层与下伏北大尖组整合接触。
(2)三教堂组主要分布于家东北、五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
本组岩性单调,主要为灰白、淡红色石英砂岩,其下、上部均以石英砂岩为标志,本地层与下伏庄组整合接触。
(3)洛峪口组主要分布于家东北、武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为白云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叠层石白云岩等。
下以页岩出现为标志与三教堂组整合接触。
二、早古生界1.寒武系(1)朱砂洞组实习区本组主要位于武家岭西以,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岩性为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
下部为浅红色含燧石薄层泥灰岩,中部为泥质灰岩,上部为深红灰色(含云斑)灰岩,顶部为灰色、浅红色中厚层灰岩。
下部以泥灰岩出现为该组底界;上以灰色灰岩结束,褐黄色、暗紫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
(2)馒头组馒头组分布于武家岭附近,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岩石组合以紫红色页岩为特征,夹有灰岩、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砂岩。
下以朱砂洞组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结束,黄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底界,上以黄绿色页岩夹灰岩结束,灰色薄板状灰岩出现为顶界。
与朱砂洞组、夏组均为整合关系。
(3)夏组夏组位于家—栗扒北,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西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岩性为一套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图2-2)、中厚层状灰岩、核形石灰岩,夹土黄色条带状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
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图2-3),遗迹化石T)发育。
下部以馒头组页岩夹灰岩结束,厚层状鲕状灰岩出现为该组之底;上部以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结束,灰黄色薄层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
图2-1夏组鲕状灰岩图2-3夏组灰岩露头(4)崮山组实习区崮山组位于长岭—家附近,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以东、马村新生煤矿以西呈近南北向展布。
以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为主。
下部以夏组厚层状鲕状灰岩结束,黄色薄层状灰岩出现为底界;上部以薄层状灰岩结束,中厚层状白云岩出现为顶界。
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野外露头通常破碎严重(图2-4)图2—2 露头破碎严重的白云岩;图2—3白云岩中发育的刀砍纹三、晚古生界1.石炭系(1)组(C2b)下至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之顶,上至组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平均厚6.69m,由灰黑、深灰色铝质泥岩及铝质岩组成,具鲕状、豆状结构,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一0)。
底部夹透镜状黄铁矿。
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二叠系(1)组(C2t)下至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上至组二1煤底板砂岩之底,平均厚19.38m,由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石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含薄煤5~8层(一1~一8),与下伏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2)组(P1sh)本组下自组顶界,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厚62.38~97.07m,平均77.48m。
与下伏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
二1煤层段:下自组顶界,上至大占砂岩(Sd)之底,平均厚8.28m。
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
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产植物化石,其上为二1煤层。
大占砂岩段: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23.98m。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d)。
含黄铁矿结核,可见泥质包体及煤屑,层面富集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及平行层理。
该层砂岩厚6.97~8.25m,平均7.61m。
上部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香炭砂岩段: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35.34m。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x),含泥质包体,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
该砂岩厚8.18~18.59m,平均13.39m。
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具紫斑及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