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类阅读-学生版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有哪些?

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文章阅读(学生)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文章阅读(学生)烟台的海烟台是中国北面临海的城市,因此拥有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海面呈深褐色,寒流从西伯利亚掠过,涌起像小山一样的涌浪,像暴怒的狮子一样扑向堤岸,溅起高达数丈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人跑到岸边观赏这壮观的景象。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害羞似的退回去,又扑上来,像顽皮的孩子一样。
夏天,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清晨的海边日出让人如痴如醉,晚上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
秋天,海水湛蓝,空气中有了秋的凉意,渔家驾船出海,货轮起锚远航。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2分)阻拦:反义词——通行近义词——拦截恬静:反义词——喧嚣近义词——安静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分)前赴后继:接连不断地前往目的地。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3.冬天烟台海的特点是凝重,夏天烟台海的特点是浪漫、恬静和惬意。
从文中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和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3分)旖旎:美丽动人。
逶迤:曲折蜿蜒。
漫游:自由地游荡。
踌躇满志:自信心十足。
耸立:高高矗立。
媲美:不相上下。
魅力:吸引力。
聒噪:喧哗嘈杂。
笃笃:敲击的声音。
沙沙:穿越草丛的声音。
XXX:咀嚼的声音。
啁啾:小鸟的叫声。
低哞:野牛的低吼声。
合唱:多人合唱的声音。
XXX:奇特壮观。
描绘:形容描述。
2.改写后的文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千头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自由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东岸的风光与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写景、状物篇学年六年级全一册阅读理解

写景、状物篇学年六年级全一册阅读理解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写景和状物类的文章总是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或是细致入微地刻画各种物体的形态和特征,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写景类文章,就像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比如,当作者描写春天的田野时,会写道:“春风拂过,绿油油的麦苗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了层层波浪。
田边的野花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能闻到春天清新的气息,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状物类文章则侧重于对物体的描绘,让我们对物体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比如描写一只猫咪,“它浑身雪白,犹如一团柔软的棉花糖。
那双蓝色的眼睛,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黑暗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它的尾巴长长的,像一条柔软的鞭子,轻轻摆动时,显得优雅而灵动。
”通过这样的描述,一只可爱的猫咪形象跃然纸上。
在阅读理解这类文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注意观察作者的描写顺序。
有的作者会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景色,从远到近,或者从上到下;有的则会按照时间顺序,描绘出景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比如描写一座山,可能先写从远处看到的山的轮廓,然后逐渐走近,描写山上的树木、花草、溪流等。
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有助于我们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
其次,要留意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就像“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把荷叶比作大圆盘,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荷叶又大又圆的样子。
再者,要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写景状物往往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景色和物体本身,更是为了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
比如作者描写秋天的落叶,可能是在表达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描写一棵坚强生长在悬崖边的松树,可能是在赞美坚韧不拔的精神。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提高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九年级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故烧高烛照红妆》,完成第16—19题。
(共8分)故烧高烛照红妆苏伟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
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
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
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
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
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
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①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
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
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
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
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目录1 好雨随风 (1)2 天堂寨枯枝 (3)3 三角梅 (5)4 向一棵树鞠躬 (7)5 竹林深处人家 (9)6 石崖上的枣树 (11)7 燃烧的木棉 (13)8 守候一株水仙 (15)9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7)10 乡村一树寂寞红 (19)11 春天,复活的季节 (21)12 开花的心 (22)13 野菊花 (24)14 陕北柳 (26)15 北国的春风 (28)参考答案 (29)1 好雨随风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写景状物的小学作文600字5篇

写景状物的小学作文600字5篇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写自然现象(如风、雨、雪)、地理环境(如森林、高山)、名胜古迹(如故宫、大雁塔)的,我们称做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做状物类文章。
下面是带来的写景状物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写景状物的作文600字篇一家乡的竹子每年春天一到,山地里到处可见冒出来一个个尖尖的笋尖,好象在拼命的住外面挤,想早日探出头来看看这春暖花开的世界。
竹笋长得特别快,听长辈说,竹笋可以在短期内长成一根又高又粗的竹子,但是,刚长成的竹子很嫩,怪不得寒假我们回老家时,总是有听到竹子被大雪压断的噼噼啪啪的声音,就象在放鞭炮一样热闹。
它们拼命往上长啊长啊,好象是在和谁比高呢!只几天时间,山地里的竹子就会变了一个样!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它们好象在唱歌;而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它们个个昂首挺胸,好象一位位守卫着边疆的特级战士;在这里,一座接一座的山峦都是竹子,就象进入了竹子的海洋,所以这里还有另一个美称叫“竹海”。
谁能说这里的竹子不多呢?!竹子的用途很广,它可以用于生活用品,比如用它可制成竹筒,刻版画,竹梳子,竹水桶,竹地板,竹棚,竹屋…….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它也可用于工业,作成纸张,供我们读书写字;竹子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
有一次,我听我姑姑说:“用竹子可以做成梳子,时常梳梳头发,就会变得很聪明能干。
”我认为竹子中含有一种元素可以让头脑清醒,自然就记忆犹新了。
大家想知道钱是用什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钞票是用竹子提炼出来的,不信,你可以闻闻新钞的香味,是不是有竹子的香味呢?假如钞票被水弄湿了,晒干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这也是因为钱是从竹子中提炼的啊!你们说竹子是不是比黄金还要珍贵呢!我喜欢竹子,更喜欢家乡的竹子,不仅因为它给人类带来那么多好处,而且它那不屈不饶的自信的精神,时刻鼓励着我!写景状物的作文600字篇二春雨“沙沙沙……”不知什么时候,春雨悄悄地下了起来。
状物年三年级语文阅读名篇集萃

状物年三年级语文阅读名篇集萃状物类文章,是三年级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事物,让孩子们通过文字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精彩的名篇。
《翠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这篇文章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
作者先描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色彩斑斓、小巧可爱的翠鸟站在眼前。
接着,又生动地描绘了翠鸟捕鱼时的敏捷身姿,“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等词语,把翠鸟的速度和敏捷展现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动物。
《荷花》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阅读训练-第5单元 写景状物(含答案)

快乐练习训练1太阳花太阳花的叶子是细小的,淡绿的,一丛一丛,就像清溪里漂浮的鱼草。
它的花朵只有一枚纽扣大,红极了!一开放,就像一小朵一小朵的火花。
它没有牡丹的高贵派头,也没有荷花的柔美姿态。
如果不开花,它简直就是一丛草。
它所以叫太阳花,是因为只有在早晨,见到了阳光之后才开花。
没有太阳就看不到这种花朵!它是为太阳而开放而生活着的。
我最喜欢这种性格,我爱这种花!我在窗下种了一丛,过不久,就沿着墙角蔓了好大一片!太阳一出,所有的花苞都开放了,挤挤攘攘的,热闹得像是要叫出声来。
窗前的一片地,红绿相映,像是铺上了一张瑰丽灿烂的地毯。
我曾好几次试图把它牵引到篱笆上去,但它总是倔强地回到了地上。
我真是太喜欢这种花了!多少次呵,我想掐下一两朵插在花瓶里,可是,一离开土地,一离开太阳,它就枯萎了!它永远扎根在大地上,一开花,就把自己的色彩、芬芳全部都献给太阳——它已经和太阳、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在这里,在墙角飞窗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丛丛的太阳花。
它名实相符,永远脚踏实地地生活着,向着太阳开放着它红色的小小的花朵。
1、给带点的字选择最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红绿相映.”中的“映”的意思是( )。
A、反映B、放映C、倒映D、映衬E、映射(2)“不解之缘.”中的“缘”的意思是( )。
A、缘故B、缘分C、边缘D、沿着(3)“名实.相符”中的“实”的意思是( )。
A、填满、无空隙B、真实、实在C、实际、事实D、果实、种子2、在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句拟人句写在下面。
3、简要写出太阳花的外形特点。
(1) (2) (3)4、太阳花具有怎样的性格?5、本文结尾的方法属于( )。
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B、照应开头C、写景抒情D、自然结尾训练2雪之韵雪,纷纷地飘着……像天堂里的小天使,舞着轻盈的翅膀,在空中打着旋儿,悠悠地,悠悠地降落人间。
她悄悄地飘在树枝上,落在草丛上,把大地母亲装扮得异常美丽。
我不禁要惊诧于她那神奇的画笔,将世界着上了这般冰清玉洁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一、写景的文章分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
①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②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③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④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①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
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分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总起来说桂林山水美如画。
②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课文《林海》的五段就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国安邦”。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课文《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小练习】迷人的秋色
①
②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野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们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到处锣鼓喧天
④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深浅不一,数不胜数。
在园中徘徊,不禁闻到阵阵幽香,芳香扑鼻,好像朦朦胧胧地看到自己漫步在“天国花园”内。
孩子们爬上树去,摘一颗“仙果”,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
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
瞧那边
的山上,霜叶如醉,简直是一片红海,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⑥我迷恋你啊,秋!你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的硕果。
(1)文中的“你”是指:。
(2)用“~~~~”在文中画出能提示全文主要意思的重点句。
(3)照样子,先找出重点词语,再概括自然段的大意。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4)紧扣题意和文章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给文章加个开头。
(5)补上文中空缺的标点符号。
(6)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来描写秋天?
【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对物体进行描摩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类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一、弄清描写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
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
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
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要明确所写之物的特点。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把握物体的特点,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三、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
状物类文章重在抒写作者的感受,感受的抒发要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
❖一般说来,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叙议结合,象征,联想,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等。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
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北方的雪
①下雪了。
②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③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④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
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
⑤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礼物。
雪本来并不是来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永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⑥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
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⑦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
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⑧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
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
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1、文章开头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方的雪?
2、写雪“铺天盖地”“洁白”“似棉花似羊毛”有何作用?
3、雪“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这“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分别指的是什么?
本文紧扣“雪”字,写雪、议雪,以雪寄情。
寄托怎样的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主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