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
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发展;正文:中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就是工业化的深入。
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伴随而来的经济效率的提升。
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转变,主要是工业部门的产值份额迅速提高,这是量的层面的变化;二是经济效率的提升,即所有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这是质的层面的变化。
只有量和质两个层面的同步推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如果用“产业结构高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这两个层面的变化,它应该既是各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同时也是各产业的经济效率的衡量。
因此,产业结构高度的度量本质上必须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衡量。
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所占的份额较大,才能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提升的真实性。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一)以需求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渐得到提升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多年来,按照国家统计局现在估算的数据,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以上,这一速度虽远低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率,但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的实际发展并没有数据上表现得这么明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虽然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了更大的关注。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导读:本文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蔡恩泽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从复苏、崛起、亢奋到冷静,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道路,也背上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包袱。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时期,中国制造业前景如何?在珠江东岸,有一个小城镇叫东莞,3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侨乡。
沧海桑田,30多年里,这里成为了“世界工厂”的缩影,之后又遇到金融危机,从沉寂到喧闹,再从喧闹归于平静,蕞尔之地的东莞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
1 发展历程1.1复苏时代(1978-1987)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10年,中国制造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启蒙,逐渐觉醒,为第二个10年的崛起作了铺垫。
70年代中后期,“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已迅速走上发展道路。
而此时,中国内地虽说模仿苏联,依靠计划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生产体系,但生产力还很低下,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物资供应匮乏,轻工产品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还要凭票供应。
80年代初期,中国制造业开始复苏,电子产品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打造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的小天鹅,试图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生产线的洗衣厂对抗。
牡丹电视机厂从日本松下引进了彩电生产线,在凭票供应的时代,取得了50%以上惊人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绝对的业内龙头。
燕舞收录机以其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领行业风气之先,“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广告词在大江南北口口相传,电视广告又带来惊人的销量和利润。
到了1984年,联想从一间小平房开始起步。
它是一代科技知识分子从计划体制内的研究走向市场应用的代表性企业,彻底改变了中国科技界的观念。
联想也是中关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典型,为日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1)

小结
纵观三十年,中国老百姓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 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小小的餐桌,见证了中国改革 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以前的解决基本的 温饱问题到现在的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食物构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轨迹,凸显了三十年改 革开改成果的一个侧面,那就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 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以后,通过改革开放,在食物构成 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改善和发展,生活水准日益提高。食 ,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 一门文化。
谢谢观看!
第一次不用粮票,想买啥买啥:1987年9月,广西玉 林市取消粮票,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买粮不用粮票的地方。 从此人们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美国著 名快餐品牌“肯德基”设在北京前门地区的餐厅正式开业。 这是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从此之后,中国有了 洋快餐。 第一个饮水机:1991年,在大城市的高档场所出现了 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设备。此后,它走进了千万中 国家庭,暖壶也成了历史的回忆。
1994年哈 日族一股崇尚日 本明星的风潮从 台湾省吹到了内 地,在1970年 代后出生的人中 风行开来。他们 出门玩滑板,穿 HIP-HOP的衣 裳,扎花里胡哨 的头巾,他们穿 着松糕鞋和有短 流苏的裙子。
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 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 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 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 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 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快餐也渐渐入驻中国市场,成 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分层结构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大体呈现出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这个等级制度下,社会被分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不同阶层。
地主阶级享有最高的地位和特权,拥有土地和财富;农民阶级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压迫;工人阶级则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权益受限。
而知识分子则相对特殊,虽然在社会地位上不如地主阶级,但享有一定的特权。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原来的集体经济中解放出来,拥有了一定的土地并享受相应的分红。
工业方面,国有企业逐渐放开,各种形式的企业开始出现,工人阶级的收入和地位也有所提高。
同时,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市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加,知识分子开始脱离原有的特权体系,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初步的变动。
农民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居民,部分农民涌入城市开始从事非农产业,增加了社会分层结构的多元化。
工人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通过市场经济获得了更多机会,一些工人甚至成为企业的老板。
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更多机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阶级,他们的地位提升与城市户籍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也并不高。
三、改革开放中期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改革开放中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逐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城市化率也大幅度提高。
这一时期,城乡分割逐渐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缩小。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为明显的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中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的六个方面

中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的六个方面一是中国改变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19世纪以前的3000多年期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长期保持在30%-40%之间,有时更高达50%以上。
19世纪以来的近20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进入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空前地解放和激发了蕴藏在亿万人民和广泛社会中的巨大生产力,经济以空前的高速度连续发展了30多年,这在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30多年来,中国不仅改变自身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645亿元,约1482亿美元,在世界位居第10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只有1.8%;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超过1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的4倍多。
2010年中国GDP 已达近39.8万亿元,约5.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收入约4300美元。
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为9.5%,占世界经济增量的约30%;美国经济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23.6%,占世界经济增量的约9%。
近5年来,中国经济增量占世界经济增量的比重一直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和最大贡献者。
中国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
二是中国改变世界制造业发展格局。
1978年,中国虽然已经建成了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中国工业在世界中仍处中下水平,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1978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只占世界的不足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大转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世界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中国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制造业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地位已经确立。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球增长速度,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出增量的最大贡献者。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摘要]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十而立”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已经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
只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性回眸,我们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宝贵经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近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的伟大革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在这条风雨兼程的路上,中国从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走向世界前列,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
一、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改革开放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动荡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我国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等地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迁中释放出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新建的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大大增强了经济活力和企业效率,并缓解了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不利影响。
农村改革的不断成功,为国民经济的整体改革创造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环境。
在农村改革中提供的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也在打破人们的思想禁锢、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二届三中全会将中国改革的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
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革开放 之 初 中 国工 业 的世界 地位 .改
强的 环 境 、资 源 和 贸 易摩 擦 压 力 。 中 国 工 业 应 该 通 过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大 力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增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提 高 增 长 质量 ,提 升 在 全 球 分 工体 系 中 的地 位 。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工业;制造业 ;地位
9 1.4亿 元 ;按 照 17 1 09 3 9 8年不 变价格 计算 ,20 06年 的工 业 增 加值 是 17 98年 的 2 .6倍 ,年均 增 长 11
速度 达 到 1 . 2 ,比 G P的年均增 长 速度还 要高 1 8 百分 点 。 15 % D . 2个 中国工业 的增长 速度远 远 高于世界 平均水 平 ,处 于世界 增长 最快 的 国家之列 。根 据世 界银行 的数 据 ,17 2 0 9 8— 0 4年 间 ,按 2 0 0 0年不 变价 格美 元 计算 的 中 国工业 年 均增 长 速 度 为 l. 0 ,是 世 界上 13 %
家之 列。经过近 3 O年 的快速发展 ,中国工业在世界 工业 中的地位不 断提 升 ,中国已经成 为工业
大 国和 制 造 业 大 国 ,主 要 工 业 品 产 量 、吸 ;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 产 品 出 口额 均 居 于 世 界 前 列 。但 从 l
总体上看 ,中国工业的 国际地位主要体现在 总量上 ,其优势 主要表 现 为刺 造成本低 的价格优 势, 而在发展 的质量上还与发达 国家存在很 大的差距。“ 中国制造” 处于价值 链低 端 ,并 面临不断增
5 0
维普资讯
均远远 超过 世界 平均 水平 和 主要 国家 。 ( ) 改革 开放 3 二 0年 中国工业 国际地位 的对 比
伴 随 中 国工 业高 速增 长 的是 中 国工 业 的翻天 覆地 变 化 ,中 国已经从 工业 基础 薄弱 、经济 封 闭的 国
中图分类号:F 0 43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0 -O6(08 o -0 00 0 849 2 0 ) 长奇 迹
( ) 中国工 业 的高速增 长 一
改革 开放 以来 ,通 过将 体制 改革 释放 出的 活力 与 劳 动 力 丰 富 的 比较 优 势结 合 起 来 ,中 国 “ 造 创
维普资讯
改革开放 3 年中国工业世界地位的变迁( 0 上)
李 晓华
( 国社 会 科 学 院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所 ,北 京 中 10 3 ) 0 86
( 摘
要] 改革 以来的近 3 O年是 中国工业 高速 增长 的时期 ,其增 长速度处 于世界 增长最 快的 国
增长 最快 的 国家 ,比世 界工业 平均 增长 速度快 接 近 9个 百分 点 。 其 中 ,1 8 9 0—19 9 0年 中国 工业 的年
均增 长速度 为 1.% ,仅 略低 于 韩 国 ,高 于世 界平 均 水 平 及 世界 主要 发 达 国家 和 巴西 、印 度 等发 展 11
中国家 ;1 9 9 0—2 0 0 0年 和 2 0 0 0—2 0 0 5年 ,中 国 工 业 增 加 值 的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分 别 达 到 1 . % 和 37
1. % ,增 长 速度远 远超过 24 和 20 09 .% . %的世 界 平均 水 平 ,也 超 过 主要 发 达 国家 、韩 国等新 兴工 业
化 国家 以及 印度等发 展 中大 国。 中 国制 造业 的增 长 速 度 同样 处 于 增 长 最快 的 国家 之 列 。1 7 2 0 9 8— 0 4 年 中国制造业增 加值 以 2 0 0 0年不 变价 格 美元 衡 量 的年 均 增 速 为 1 .9 ,以 当年 价 格 衡 量 的年 均 增 0 8%
了人 类经济 增长历 史 上 前所 未 有 的 奇迹 ” ( 毅 夫 、蔡 防 、李 周 ,19 ) 9 1—17 林 99 。15 93年 “日本 奇
迹” 时期 日本 的年 均经 济增长 率为 8 8 ,“ 洲奇 迹 ” 国家 和地 区的 韩 国 、中 国 台湾 和马 来 西亚 在 .% 亚 17 —2 0 9 1 0 3年 间 的经 济增 长速度 分别 为 7 0 % 、7 3 %和 6 5 % ,而 17 2 0 ,6 .5 .3 9 8— 0 6年 中国经 济 的年 均 增 长速 度达到 9 6 % ,以至 于诺 贝尔经 济学 奖 得 主 、美 国经 济 学 家 约瑟 夫 ・ 蒂格 利 茨 这样 评 价 中 .9 斯 国 :“ 界上还 从未 出现 过如此 大规模 而 又持久 的经 济增长 ” ( 世 韩保 江 ,2 0 ) 中国工 业 的增 长速 度 06 。 同样 为 世界所 瞩 目。按 当年价格 计算 ,17 9 8年 中 国工 业 的增 加 值 仅 为 16 7亿元 ,2 0 0 0 6年 已经 达 到
长 速度 为 94 % 。其 中 18 .4 90—19 为 1. % ,19 20 90年 08 90— 0 0年 为 1. % ,20 20 27 00~ 05年 为 1.% , 11
收 稿 日期 :20 433 0 8 )—0 基 金项 目 : 国家 社科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与推进 工 业结 构 优化 升 级 》 ( 准号 :0 &Z 0 2 批 6 D0) 作者简介 :李晓华 (9 5一) 17 ,男 ,江苏丰县人 ,经济学博士 ,管理学博士后 ,助理研究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