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方案汇总
中医院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医院门诊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中医院决定新建门诊楼。
门诊楼位于医院内部,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包括诊疗区、候诊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功能区域。
本方案旨在对门诊楼的施工组织进行设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组织施工流程,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3.降低施工成本:合理控制施工材料和人工成本,通过有效的资源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4.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流程设计(1)准备阶段: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施工组织负责人,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组织开展前期勘察和设计工作。
(2)基础施工阶段:包括地基处理、地下管线施工以及地下室施工等工作。
(3)主体施工阶段:包括楼层结构施工、内装修施工等工作。
(4)收尾阶段:进行施工整体验收、安装设备、通电、保洁等工作,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2.施工方案设计(1)培训和安全措施:制定培训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项目的相关要求,熟悉操作规程。
(2)材料采购:制定材料采购计划,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并确保按计划及时供货。
(3)施工设备: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选择施工设备,确保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4)施工现场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明确各施工区域的职责,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巡视和监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四、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门诊楼的建筑面积和工程量,制定了以下施工进度计划:1.准备阶段:2周2.基础施工阶段:8周3.主体施工阶段:12周4.收尾阶段:4周总计:26周五、施工风险分析和对策在门诊楼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脚手架搭设、高处作业、电气设备安装等一系列施工风险。
中小型城市医院建筑优化设计——以广东省中医院琶洲医院方案设计为例

中小型城市医院建筑优化设计——以广东省中医院琶洲医院方案设计为例麦华【摘要】文章分析我国中小型城市医院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指出中小型城市医院在建筑设计中要重点解决好两方面问题:创造更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病人,增加收入;合理布局并引入绿色节能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节约开支.最后以一个具体设计方案为例,从医院建筑设计的几个主要方面,详细介绍一种空间与环境复合化的优化设计思路.【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4(032)008【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中小型城市医院;优化设计;环境空间;绿色节能【作者】麦华【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6.1展望我国医疗建筑的发展,总体上将呈现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名牌效应和集约式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超大型综合医院或医疗中心;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满足大众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需要大量建设和完善服务于社区的中小型城市医院。
目前中小型医院与综合大医院相比,在设备、技术、服务和环境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造成大众舍近求远拥到大医院就医,加剧了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型医院的存在问题,通过有效的建筑设计手段来提升其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让中小型城市医院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
我国的医院一直采用分级管理制度,综合大医院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所以无论在医疗技术水平还是硬件服务设施上,中小型医院与大型医院都存在较大差距。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医疗体制改革,在医疗系统内引入市场化机制,使得强者更强,进一步扩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概括起来,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城市医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①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家型人才;②用地紧张,建筑设施老旧,环境质量较差;③病人较少,维护费用相对较大,经济效益低下。
这三方面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进,会形成恶性循环,引起中小型医院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前景堪忧。
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BAS设计方案

第一章楼宇自动化系统目录1 系统概览 (2)2 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工程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 (2)2.1开放性的含义 (3)2.2H ONEYWELL E XCEL 5000系统的开放性--互操性 (3)2.3全L ON M ARK系统(E XCEL10系统) (4)2.4RS-485总线和L ON M ARK总线综合系统 (7)2.5开放系统的中央站(或称工作站) (8)2.6H ONEYWELL 工程实例: (10)3 技术建议 (11)3.1系统说明 (11)3.1.1 系统特点 (11)3.1.2 系统操作 (13)3.1.3 网络 (14)3.1.4 控制器 (14)3.1.5 子系统 (16)3.2输入输出点数表(详见后面附表) (25)3.3设备清单(详见后面附表) (25)3.4BAS系统图(详见后面附表) (25)3.5控制原理图(详见后面附表) (25)4 附表 (25)1 系统概览本设计文件以有关国家标准为依据,并且加入本公司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经验而设计。
建议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系统)是采用Honeywell最新的Excel 5000建筑物自动化系统XFi.使用的控制器为XL500(最多128点)及XL100(最多36点),并配置适当的设备,满足大厦设计需要。
系统设计以满足客户要求、减低安装开支及困难、和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并尽量维持员工之工业安全。
为了配合以上的原则,系统设计有以下的安排:1) 控制器设置在最接近空调机、水泵及其他设备的机房内,方便维修;2) 尽量使用控制器的输出输入点,减少浪费;3) 图像化电脑监控中心设于主楼一层的控制室,方便操作。
所有现场设备均会直接连接到所属的控制器上,而控制器之间及控制器与电脑监控中心之间由两对双绞线连在一起,作为数据传送详细配置请参阅系统原理图。
而系统的监控将由Excel5000 系列中一套比较多元化的XFI综合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负责,它采用的是英文 MS-DOS / Windows NT 操作系统。
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投资策划书

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投资策划书第一章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项目名称XX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名称:XX市中医医院宗旨:为人民健康提供护理与保健服务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科专业、妇女保健科、口腔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感染(管理)科等。
住所:XX市XX区X路4号法定代表人:X经费来源:定项补助开办资金:537万元登记号:X举办单位:XX市XX区卫生局:传真:工程概况根据XX市规划和建设局“选字第2009-016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XX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选址于XX市XX区县前街197号,建设规模为新建一幢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15,?,地下一层,地上9F,建筑总高。
建筑结构为全框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XX市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项目医院建筑为乙类重点设防类建筑,抗震措施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13,?,其中:本项目建设用地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四川XX通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证书编号:工咨丙X。
编制依据及范围编制依据及范围1《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四川卫生资源配置标准》;3《四川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4《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97-2008);5《医院洁净手术室建设标准》;6《XX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7《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8 国务院国发〔2008〕22号《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9 国务院国发〔2008〕21号《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10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港澳特别行政区援助四川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川办函[2009]1号)11 四川省发改委《港澳特区政府援助四川地震灾区项目前期工作指南(试行)》12 四川省港澳办《港澳特区政府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细则(试行)》1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二O一O年远景目标纲要》;14 XX市XX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22期;15 XX市XX区人民政府“雨府函(2009)55号”《关于XX市中医医院整体迁建的批复》;16 XX市XX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雨国资(2008)7号”《关于将原XX 区二小土地划拨给XX市中医医院作为建设用地的通知》;17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雅发改审批(2009)100号”《关于同意XX 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18 XX市规划和建设局“选字第2009-016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9 XX市国土资源局“雅国土资函(2009)154号”《关于对XX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20 四川省兴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XX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房屋安全鉴定??适修性评估报告》;21 XX市卫生局“雅市卫办(2008)421号”《XX市卫生局关于XX市中医医院增加床位编制数的批复》;22 XX市中医医院“雅市中医(2008)46号”《关于对新建综合大楼项目所报文件及其附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23 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施工试验检验计划

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工程名称:XX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工程地点:施工单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目录1、编制依据 (3)1.1.施工图纸 (3)1.2.主要规范、规程 (3)2、工程概况 (3)2.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4)2.2. 钢筋工程 (4)2.3. 砌体工程 (5)2.4. 防水工程 (5)2.5. 屋面工程 (5)2.6. 门窗工程 (5)2.7. 装饰装修工程 (6)2.8. 节能工程 (7)3、见证取样和送检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试验准备 (7)5、附录:检测试验项目、主要试验参数、取样依据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图纸名称图纸内容出图日期设计单位XX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筑部分2012.08 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XX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结构部分2012.08 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XX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水电部分2012.08 深圳市华蓝设计有限公司1.2.主要规范、规程序号规范、规程名称规范、规程编号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6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9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2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11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制度》建设部建建字[2000]211号12 《关于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通知》南建质监字〔2011〕1号13 《南宁市建设工程项目规范管理实用手册》南宁市建委(2009.3)2、工程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 工程名称XX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2 工程地址3 建设单位4 设计单位5 监理单位6 勘查单位7 施工单位8 基本情况计划工期承包方式质量目标650日历天施工总承包工程质量等级合格9 工程概况建筑规模建筑面积m2层数四层层高地下室层高3.6 m,一、二层层高5.1 m,三层层高4.2 m,十五层层4.5 m,其余四至十四层层高是3.8 m建筑檐高标高±0.000 77.800m(绝对标高)建筑功能一层为学生食堂、二至四层为体育馆结构类型框架基础形式旋挖混凝土灌注桩10 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六度设防,按七度采取抗震措施结构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2.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序号结构部位混凝土标号1 桩C252 桩承台、基础梁C303 柱墙、梁、板、楼梯:基础顶标高~23.75m C304 构造柱、圈梁、过梁、压顶梁等次要的混凝土构件C20 2.2.钢筋工程序号项目内容1 钢筋类别HRB300φ6、φ8HRB400C8、C10、C12、C14、C16、C18、C20、C22、 C252钢筋接头形式水平钢筋直径>16mm 时,采用电弧双面或单面焊(φ≥25机械连接)竖向钢筋直径≥16mm 时,采用电渣压力焊(φ≥25机械连接) 钢筋直径<16mm 时,采用绑扎搭接2.3. 砌体工程所有外墙体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节能砌体。
广东省中医院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广东省中医院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广东省中医院是一间有70年历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地处广州市中心区繁华地段,新辨认住院综合大楼是在原址上进行的扩、改建工程,有地十分紧张,平均每床用地仅20平方米,并且整个工程必须保证原有建筑与设施不停动作的条件下,先建后拆。
【总页数】8页(P76-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中医院新综合大楼钢管柱施工技术 [J], 张伟强
2.综合性单护理单元高层住院部大楼设计探讨:——谈广铁中心医院新住院部大楼?[J], 梁禹钊
3.广东省中医院新门诊住院大楼逆作法施工技术 [J], 姜建伟
4.盐亭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结构设计 [J], 陆岷
5.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门诊住院康复综合大楼 [J], 罗劲;唐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院门诊楼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梁板筏基础)

中医院门诊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梁板筏基础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门诊楼工程招标文件;2.门诊楼工程建筑、结构及各专业施工图;3、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68-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67-2008)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15、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1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17、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18、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2010)1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县中医院一期门诊楼、住院楼工程(Ⅰ标段门诊楼),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
院区北侧为周城路,西侧为东环路,东侧为大鹏路,南侧为志高路。
本标段地上建筑面积32293m2,地下建筑面积24746 m2,总建筑面积为57039 m2。
建筑功能:地下二层为车库及设备机房,战时为五级医疗救护站及药品物资库,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变配电、冷冻机房等设备机房,地上一至四层为各门诊科室,五层为办公及报告厅,结构高度为21.6m。
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方案汇总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方案设计说明1.前言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和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属医院、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医院。
同时又是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肾病医院中心、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全国中药制剂和剂型改革基地、全国中医急症重点实验室、全国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为迎接新世纪的现代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计委批准立项,在原广东省中医院西南侧,即广州市大德路门诊大楼的西侧征地5597平方米,扩建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2.规模病床位为800床,日门急诊人数约为5000人次。
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左右。
3.设计依据3.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批文;3.2广东省中医院于2000年5月28日发文《诚邀设计院参加设计新门诊综合大楼初步方案》的函;3.3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穗规设字[1999]第111号《关于提供规划设计要点的复函》;3.4规划用地位于越秀区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段的现状地形图;3.5规划道路示意图。
3.6用地面积约13155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以电脑图上计算为准),为了更好地建设医院,方便病人就医,在保证先开通原门诊大楼东侧巷道(净宽≥4米)、通向海珠中路的道路(7米)的前提下,并补征穿过中医院用地的原部分规划道路用地。
最终用地面积以规划局核发的用地红线控制面积为准。
4.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范围为:原门诊大楼的西侧、原中医院1号住院楼南侧医院围墙和开通的通向海珠中路7米宽巷道以南、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块,占地面积为5576平方米,扣除大德路和海珠中路道路及交叉路口规划拓宽用地,实际道路红线内的用地面积为4115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
海珠中路及大德路二侧建筑以沿街店面房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方案设计说明1.前言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和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属医院、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医院。
同时又是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肾病医院中心、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全国中药制剂和剂型改革基地、全国中医急症重点实验室、全国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为迎接新世纪的现代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计委批准立项,在原广东省中医院西南侧,即广州市大德路门诊大楼的西侧征地5597平方米,扩建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2.规模病床位为800床,日门急诊人数约为5000人次。
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左右。
3.设计依据3.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批文;3.2广东省中医院于2000年5月28日发文《诚邀设计院参加设计新门诊综合大楼初步方案》的函;3.3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穗规设字[1999]第111号《关于提供规划设计要点的复函》;3.4规划用地位于越秀区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段的现状地形图;3.5规划道路示意图。
3.6用地面积约13155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以电脑图上计算为准),为了更好地建设医院,方便病人就医,在保证先开通原门诊大楼东侧巷道(净宽≥4米)、通向海珠中路的道路(7米)的前提下,并补征穿过中医院用地的原部分规划道路用地。
最终用地面积以规划局核发的用地红线控制面积为准。
4.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范围为:原门诊大楼的西侧、原中医院1号住院楼南侧医院围墙和开通的通向海珠中路7米宽巷道以南、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块,占地面积为5576平方米,扣除大德路和海珠中路道路及交叉路口规划拓宽用地,实际道路红线内的用地面积为4115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
海珠中路及大德路二侧建筑以沿街店面房为主。
门诊住院大楼南侧有屋顶上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型广告牌高层综合商住大楼。
用地范围向西南向望去,为大德路向西南路段。
站在7层楼楼顶向西南望去,视线开阔,远处高层建筑林立,景观秀丽,应是住院病房大楼最佳朝向和风水宝地。
广东省中医院现址北侧和东侧紧靠毕公巷,西临南濠街,并经由7米宽规划巷道与海珠中路相接,与海珠中路仅隔二、三十米。
原有中医院用地面积与新征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合在一起为12198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
按广州市规划局提供的1/500地形图上所附道路红线及规划道路示意图,北侧规划道路穿过现医院的7层楼的辅楼、锅炉房、太平间和洗衣房。
如以规划道路南侧红线为界,广东省中医院实际用地面积与新征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合在一起为10965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
院内1号住院楼为底层架空,二至七层为住院楼和部分放射用房,总体规划建议新楼建成后拆除,改造为住院部广场。
3号楼为放射、后勤办公及顶层为托儿所四层建筑,早已明确此楼只可暂时使用,不得维修,总体规划中明确拆除,原基地改为绿地,以满足2号住院楼的住院环境及必要的日照间距。
院内2号住院楼为病房、ICU集中监护病房和手术部。
且监护病房标准、设备均为全国上等设置。
总体规划中为保留建筑。
院内2号住院楼北侧辅楼、锅炉房、太平间、洗衣房及部分宿舍,建筑面积为3847平方米,在《诚邀设计院参加所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初步方案的函》未明确改造否,故本方案总体规划中暂时保留。
一旦北侧规划道路实施时,建议营养食堂移至东侧与饭堂楼合并;制剂部分按卫生部关于医、药分离或有关制剂规范要求移地新建;太平间和洗衣房迁移至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地下室内;单身职工宿舍迁移至现有门诊大楼的上部楼层,大礼堂(兼学术报告厅建议在新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的东侧裙房汽车库顶上预留扩建的余地,可建21米×24米轻质(网架)屋顶的大礼堂空间。
5.设计指导思想5.1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治病,方便医生行医;5.2设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卫生部颁发的有关设计规范和规定,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及市政部门提出的要求和指标;5.3功能分区合理,流线清晰,洁污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5.4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5.5确保各功能部分环境安静和相对独立;5.6有完整的集中绿化用地;5.7应符合环保、卫生、消防、防疫、市政、绿化等法规要求。
6.总体规划按照功能分区、流线明确、洁污分流的原则,重新规划总体布局。
6.1门诊入口医院门急诊入口位于大德路和海珠中路一侧。
门诊入口位于大德路、大德路与海珠中路交叉处及海珠中路。
主入口退后道路红线10米,供步行来就医的病人出入。
较重病人或车载病人来院就医,车辆经由急诊部车辆出入口进入建筑退后大德路道路红线5米路段,自东向西到达门诊部的南侧,西南侧和西侧入口,经由建筑退后海珠中路道路红线5米路段转入海珠中路。
6.2儿科门诊入口儿科门诊自成一区,单独设儿科门诊入口,入口位于海珠中路,入口处设预检、挂号及配药处。
设儿科门诊大厅及儿科门诊候诊室、儿科诊室和隔离诊室。
单独设儿科专用厕所。
6.3急诊入口急诊入口沿大德路一侧设置,共分二处,原有门诊大楼入口改为普通急诊病人入口,门诊大楼底层改为急诊病人的挂号,分诊室和等候。
重症急诊(抢救)入口位于原有门诊大楼的西侧,并退后大德路道路红线10米。
兼作救护车和外来车辆停放,底层主要为重症抢救中心。
6.4住院部入口住院部入口设在海珠中路、正对规划7米小街处,在新建门诊住院大楼的底层北侧设住院处,办理新老病房楼住院病人的出入院手续和入院病人的入院处置。
住院入口内设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广场,广场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以广场为中心、新建门诊住院大楼、老门诊楼的底、二、三楼(改造后的急诊部)和2号住院楼围合成中医院的医疗区,北侧为医院的后勤保障区。
拆除原有的3号楼、2号楼与辅楼间的电工房、变电所、环绕2号楼的前后空地为中医院的集中绿化用地。
2号楼原有连廊位置,由于3号楼的拆除,重建一条4米宽的四层封闭长廊,底层加空,以便2号楼与新建门诊住院楼的影象诊断中心,检验中心,物理诊断中心和中心药房相连接,从而使医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5后勤出入口后勤出入口仍设在毕公巷。
行政办公设在新建住院大楼的上部,单身职工宿舍建议移至现有门诊楼的上部。
7.单体设计依照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穗规设字[1999]第111号《关于提供规划设计要点的复函》要求,规划建筑退缩7米宽市政规划路红线≥3米,退缩26米,30米宽市政规划道路红线≥5米,医院主要出入口处建筑退缩道路红线≥10米的控制要求,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严格执行规划局的上述控制要点,门诊住院楼的南墙外侧沿大德路放宽了的街口道路红线退缩5米,西墙外侧退缩海珠中路道路红线5米,门诊主入口分别退后大德路和海珠中路道路红线10米,急诊重症抢救入口退后大德路道路红线10米。
7.1门诊部门诊部位于高层病房楼下部5层裙房内,裙房沿口高度为距地22.6米,建筑面积为9296平方米(包括高层电梯核心筒面积),其中:一层为门诊挂号、病历库、自成一区的儿科门诊、银行、邮电、礼品、小型超市、对外快餐部及门诊部办公用房。
建筑面积为1984平方米;二层为门诊分诊诊室,建筑面积为1984平方米;三层为门诊分诊诊室,建筑面积为1728平方米;四层为门诊分诊诊室,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五层为门诊分诊诊室,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门诊部主要垂直交通为:自一层至五层的中庭自动扶梯8部;自一层至五层门诊专和垂直病床楼2台;疏散楼梯三座。
门诊部极大部分诊室均可得到自然采光,少部分贴邻中庭的诊室借助中庭的玻璃天棚达到自然采光。
各层门诊分诊候诊区分别位置各层中庭东西两侧,每侧候诊区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门诊病人自底层挂号后,可在二楼中庭休息和在各层候诊区候诊,经由护士叫号再到各科各诊室就诊。
门诊诊室以“四一”小诊室为主,即一个医生、一个病人、一张诊查床和一张诊察桌。
诊室面积约13平方米至15平方米。
各层分科面积布置将在优化设计中与甲方共同商定。
7.2医技用房医技用房集中布置在病房楼东侧,原有门诊楼西侧的裙房内,其中:影像中心:位于裙房的三层,建筑面积为980平方米,共布置500MA~800MA X光机三台,1000MA X光机一台,1500MA心血管造影机(DSA)一台,乳房检查钼钯机一台,以及CT一台和MR一台,为门诊服务的超声碎石机和骨密度测定机布置在与影像诊断中心同层的门诊用房内,内部联系紧靠。
影像中心内部,病人通道与医生通道互不相串,相对独立,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来自二号楼的病人可通过架空连廊的三层直接进入,急诊病人自急诊部三楼可直接进入影像中心。
物理诊断中心:位于裙房的四层南侧,设超声检查(A超、B超和彩超)、心电、脑电、肌电、肺功能和基础代谢。
内窥镜检查中心位于裙房四层的北侧,分别设上、下消化道镜检查室和其它专用内窥镜检查室。
物理诊断中心和内窥镜检查中心合计建筑面积为980平方米。
检验中心:位置裙房的五层,建筑面积为980平方米,内设常规、生化、血液、血清、细胞、细菌、免疫检验科室及病理科。
7.3病房楼病房楼布置在高层建筑中的七层至二十一层共15个楼层,每个楼层为一个护理单元,每层建筑面积为1091平方米。
每个护理单元内设医生办公、示教室、处置、治疗、护士站、男女值班室、备餐间、被服库、清洁工具间、污洗间、新风机房、配电间、病人活动间和病房。
每个护理单元设标准三床病房10间,双床病房4间,单床套间病房二间和一间单床抢救室,共布置41张病床。
病房均为好朝向,每间病房设独立卫生间,医护人员和值班医生有专用的卫生间,来自上部的污水、废水经由第六层的技术层水平组织后再排放,卫生间的通风自竖向管井垂直向上至第二十层避难层有组织排放。
各科室的病房护理单元由于内部使用要求的不同,病房护理单元也会有变更,将在优化方案阶段进行调正。
7.4科研中心科研中心位于大楼的第二十三层至第三十三层,共十一个楼层,建筑面积为9878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为868平方米,由于位于病房楼的上部,相对独立和宁静,每研究所、科研室又与病房有密切的联系。
科研中心各层平面待方案细化时再作细化设计。
7.5设备用房按照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估算,综合大楼的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在地下二层,内设变电所、冷冻机房、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水泵房、总务库房、维修用房和集中供氧、集中吸引、集中供压缩空气机房。
7.6自行车库依照“规划设计要点的复函”,医院自行车停放场库按总建筑面积×0.048平方米配置,广东省中医院扩建后医院总建筑约为70000平方米。
自行车库(兼摩托车库)位于地下一层,该层自行车库设计为顶板加厚的无梁楼板,建筑层高按2.2米计,兼上部管线穿入地下室的设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