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秦文军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课件
大脑外侧面.jpg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半球内经系统解剖
通过基底节的脑水平切面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基底节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脑底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脑底的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小脑上面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小脑下面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丘脑、脑干、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视上核、室旁核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丘脑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脑干腹面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脑干背面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n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端 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脊髓位于椎管 内,其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 下端形成脊髓圆锥,中止于第一腰椎下 缘或第二腰椎上缘水平,发出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半球外侧面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课件
通过记录脑部电活动,检测异 常脑电波,对癫痫、脑炎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
神经心理学测试
评估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辅助诊断神经心理障碍和认 知障碍相关疾病。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 查,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辅助 诊断感染、炎症等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
用于癫痫的治疗,通过控制癫痫发作,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癫痫病灶切除术
针对难治性癫痫,进行癫 痫病灶切除术,控制癫痫 发作。
脑积水引流手术
针对脑积水患者,进行脑 积水引流手术,缓解颅内 压增高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 刺激,缓解疼痛、肌肉紧张等
症状。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手术治疗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肿瘤切除手术
针对脑部肿瘤,进行手术 切除,缓解压迫症状,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麻 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 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 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大。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康复治疗等,早期治疗对预后至 关重要。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 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
力。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酮饮食等,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它在整个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它是如何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的。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脑位于头部,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

它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

大脑是思维、记忆、意识和决策的中心,小脑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脑干则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

脊髓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位于脊椎管内。

脊髓通过神经根与身体的各个部位相连接。

它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将大脑发出的命令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身体感觉信息传送回大脑进行处理。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1. 运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大脑的运动区域负责发出运动指令,并通过脊髓将指令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

这样,中枢神经系统就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2. 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还参与了情绪的调节。

大脑的边缘系统负责情绪的产生和调控。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边缘系统会激活身体应激反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危险。

3. 自主神经调节自主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代谢和内分泌等生理功能。

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相互作用来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会释放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则会使身体放松、消化加强。

4. 认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还参与了认知功能的调节,包括学习、记忆、思考和语言理解等。

大脑皮质是记忆和思维的中心,它通过与其他脑区的相互连接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人的认知功能。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与身体各个系统的相互联系和调节,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和内部需求。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调节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的生理机制,并为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28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 的前部;
②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 顶、枕、颞四个叶;
③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连接枕叶和颞叶;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27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纤维。 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
• 第Ⅱ躯体运动动区区:位于 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 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 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
• 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 方,额上回的内侧面。
.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 18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
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
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⑤额枕束,起自额极,在上纵束的深面,尾状
核的外侧向后,靠近侧脑室中央部,呈扇形终
止于枕叶和颞叶。
.
29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
30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躯体感觉系统:接收 来自内脏器官的感觉 信号,传递给大脑进 行解释和反应
运动系统:通过自 主神经和躯体运动 来控制内脏器官的 运动和功能
内分泌系统:通过 分泌激素来调节内 脏器官的功能和活 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 损伤与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分类
缺血性损伤: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损伤。
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实现神经再生和修复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电刺激、磁场等技术,调节神经活动,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药物治疗:开发新型药物,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大脑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如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分别负责不同的生理活动
大脑的发育和成长与人的智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小脑
简介:小脑是中枢神经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协调和调节身体的 自主运动。
结构特点:小脑由两个 半球组成,表面有许多 沟壑,主要结构包括皮 层、髓质和核团。
功能作用:小脑通过接收 来自大脑皮层和脊髓的运 动信号,来协调和平衡身 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 势和稳定。
情绪:中枢神经 系统接收来自感 官的信号,通过 处理和整合,产 生相应的情绪反 应。
情感记忆:中枢 神经系统中的海 马体等区域参与 情感记忆的存储 和回忆,影响个 体的情感体验。
情感表达:中枢 神经系统控制面 部表情等身体反 应,通过神经递 质等机制影响情 感表达和交流。
学习与记忆
学习: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不断 地学习和适应来调整神经元之 间的连接中枢 神经系统协调和控 制的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 传递来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松弛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PP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PP课件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思 考、学习和记忆,以及控制身体的运 动和反应。它还参与调节身体的各种 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
结构与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和情感 功能;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通道,负责传递信息;周围神经则负责将感觉信号传送到大脑, 并将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和器官。
0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感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是指感受机体内、外环境 刺激的器官,如皮肤、黏膜、视 器和听器等。
神经中枢是指对传入信息进行处 理和整合的中枢,如脊髓和大脑 皮层等。
感觉传导通路是指外界刺激通过 神经元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过程,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 中枢和大脑皮层等部分。
传入神经元是将感受器的刺激传 递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其突起 构成传入纤维。
现异常病灶。
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 查等,可以检测相关指
标,辅助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使用相应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 药、降血压药、抗癫痫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脑梗塞或脑 出血,手术治疗可以清除血肿 、解除压迫,恢复脑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 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神经元通过 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息在神经网络中快速传递和处理,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01
神经元
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根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③经内囊后肢旳投射纤维:经豆丘部旳下行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顶桥束等。 上行纤维束是丘脑中央辐射和丘脑后辐射,其中皮质脊髓束是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前部发出纤维至脊髓前角运动核旳纤维束;而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腹后核至中央后回旳 纤维束,传递皮肤感觉和肌、关节旳感觉,如损害涉及此区,则有对侧躯体感觉障碍。经 豆状核后部向后行旳纤维是视辐射及枕桥束,前者由外侧膝状体到视觉皮质,后者由枕叶 至脑桥核。经豆状核下部向外侧行旳纤维有听辐射及颞桥束,前者由内侧膝状体至听觉皮 质,后者由颞叶至脑桥核。
语言中枢
•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 区),又称Broca区。此区受损,产生 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 仍能发音。
•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 此区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 别人讲话旳意思,也不能了解自己讲话 旳意义,称感觉性失语症。
•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接近 中央前回旳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 然手旳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旳文 字,称失写症。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旳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旳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旳最终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涉及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内囊
内囊: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又称枕部) 伸向后外,分为豆丘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 后肢之间,即“V”字形转角处。 ①经内囊前肢投射纤维:主要有额桥束和由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旳丘脑前辐射。
②经内囊膝部旳投射纤维:有皮质核束,该束纤维是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 部代表区)发出纤维下行到脑干各躯体运动核。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和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和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培训课件

侧脑室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呈马蹄形
背侧通路– 延伸至 中央后回
感知空间关系,即 “在哪里”
初级听觉皮层
功能-声音的感知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缘
听觉联络区
位于初级听觉 皮层后方
评价不同的声 音
对味觉刺激的感知
位于外侧裂的顶点, 颞叶海马回和岛叶 的前部
位于大脑的内侧 面-梨状区(海马回
的前端和沟回, Brogmann34区)
同侧面部及对侧肢体感觉障碍 球麻痹 同侧Horner’s 征 同侧共小脑性济失调 眩晕、两个小脑 半球
每个半球
前叶
后叶
绒球小 结叶
Cerebellum-Frontal Section
三部分组成 皮层 –灰质 内部的白质 深部小脑核团 – 位 于灰质深部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外侧面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内侧面
左侧大脑半球
语言能力、数学和逻辑
右侧大脑半球
视空间技巧 面部表情的理解 直觉、情绪、艺术和音乐技巧
语言 口语 书写 数学 逻辑
视空间技 巧 直觉 情绪 艺术 音乐技巧
基底节
在大脑白质深部的一组核团
尾状核 –呈拱形越过丘脑 豆状核 –分为苍白球和壳
中脑 桥脑 延髓
Ventral
Lateral
Dorsal
生存所必须的自主行为 大脑和脊髓之间所有的传导束的必经之路 与头面部的神经支配关系及其密切
12对颅神经中的10对由脑干发出
间脑和桥脑之间 中央腔 –中脑导水
管 大脑脚位于腹侧面
锥体束 小脑上脚
连接中脑和小脑
四叠体 – 最大的核团 分为上丘和下丘 上丘 – 皮层下视反射中枢 下丘 – 皮层下听反射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秦文军
重点
• 大脑各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边缘 叶) • 内囊,基底节 • 丘脑 • 脑干 • 小脑 病损后临床病变特点
Four Main Regions of the Brain
–大脑半球 –间脑 –脑干
• 中脑 • 桥脑 • 延髓
–小脑
• 位于岛叶的后 部 • 外侧裂的深部
– Vestibular Cortex
Sensory Areas
• 位于大脑的内 侧面-梨状区(海
马回的前端和沟 回,Brogmann34 区)
– Olfactory Cortex
• 由嗅神经传递 冲动到嗅皮层 • 对气味的感知
Sensory Areas
–气味可以触发情绪
50
额叶的自主神经症状
● 排尿障碍(旁中央小叶前部)
尿急 尿频及尿失禁 偶有尿潴留 大便障碍少见
●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侧)
血管运动 皮温 浮肿及紫绀
51
额叶的异常反射
● 强握
摸索 (运动前区1岁后消失)
● 强咬反应 ● 强笑
强哭 (双侧锥体细胞)
52
顶叶 parietal lobe
顶叶在中央沟的后方有与其平行的中央后沟,
观念与结构性失用
● 缘上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无瘫痪、无共济失调、无听视触觉障碍) 不正确使用物品
● 不能执行目的性动作
积木
60
失用症
患者肌肉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随意运动
顶叶的功能定位

地理障碍
顶 环境陌生 走错房间 迷失方向 睡错床铺

顶叶肢体萎缩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进行性半侧萎缩症?
62
Homunculus
Sensory Areas –
• 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 层后方 • 整合各种感觉Association Area
• 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 体验
Sensory Areas
• 初级视觉皮层
–距状沟深部
• 枕叶的后正中
– Primary Visual Cortex
• 顶枕沟
半球背外侧面的沟与回
7
8
9
10
岛叶
CNS的灰质和白质
• 通过前脑的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大脑白质
灰质
前脑冠状切面
Figure 13.8
大脑皮层
• 灰质厚度2 – 4 mm
–神经元胞体, 树突, 和短的轴突
• 大脑皮层为皱褶状-面积增加三倍 • 接近大脑重量的40% • Brodmann areas – 52 个结构分区
47 、44、45)
判断、预见、人格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Motor Homunculus
Motor Areas – Premotor Cortex
• 中央前回的前方 • 控制更复杂的动作 • 参与动作的计划性
顶叶的功能定位

Gerstman 综合征
颞顶交界 左右失认 失算
主侧顶叶后下部 4失: 手指失认 失写
63
颞叶 temporal lobe
尾 在大脑外侧沟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中沟, 在2者上方、中间、下方分别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 下回、在颞上回的上面(大脑外侧沟内)有几条短 的颞横回状核 ●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 杏仁核 ● 屏状核
• 建立不同感觉信息之间的联系 • 在新的感觉传入和以往的经验记忆之间建 立联系 • 联络区 – 高级加工区
联络区
语言区(22、39、40、44、45) 顶后联络区(5、7 、40) 体像 颞叶联络区(20、21、37、38、22) 多种感觉整合, 概念构思 前额叶联络区(9、10、11、12、46、
木僵状态
48
额叶的运动性症状
● 单瘫 ●
失写症
● 部分性运动癫 ● 运动性失语 ● 凝视障碍
扩展
Todd 麻痹
(主侧)
刺激/轻度 视病灶对侧 破坏/重度 视病灶
49
额叶的运动性症状

额叶性共济失调 双侧性 对侧为主 躯干性(直立及行走 后倾倒) 无辨跟不良 不伴眼颤

运动性失用 对侧不能作主动及精细运动 (无瘫痪 无共济失调 无感觉障碍及痴呆)
69
颞叶神经心理学定位
● 颞叶内侧面
情感活动 记忆功能
●双侧海马
近事记忆障 其他智能良好 自发活动 ↓ 淡漠 自主神经障碍
70
●双侧扣带回
大脑内侧心理学定位

帕佩兹(Papez)回路
乳 头 体 丘 脑 前 核 丘脑乳头束 穹 窿 丘 脑 下 部
71
颞叶病变精神症状
●记忆障碍 ●情感障碍
近记忆 情绪反常 反应迟钝 表情淡漠 妄想 幻觉(听幻觉)
79
岛叶的皮层功能 – 尚未清楚 某些部分与语言和平衡觉有关 其它部分 – 内脏功能 –可以感知的部分
• 胃部不适 • 膀胱充盈 • 嗅觉的某些方面 • 情绪反应 • 参与记忆、睡眠、 • 性欲、食欲等的调节
内囊 internal 基底节(核)basal nucleus
◆ 位置:
它位于尾状 核、丘脑和豆状 核之间白质纤维 板。
Ventral and Dorsal Streams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类偏执 ●人格改变
72
颞叶癫痫
● 复杂部分性发作 ● 局部异常放电
(CPS)
扣带回 岛回 海马 杏仁核 颞叶前极
海马旁回 丘脑核
73
颞叶癫痫
● 仅表现为意识障碍CPS ● 意识障和自动症 ● 单纯部分发作
CPS
74
枕叶 occipital lobe
尾 居小脑幕上,枕叶重要的沟裂为距状沟,距状沟与 顶枕沟间为楔叶,与侧副间沟为舌回,楔叶和舌回 靠近距状沟区域的皮质,为视觉中枢。 ●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 杏仁核 ● 屏状核
–接受来自视网膜的 视觉信息 –视觉传入的第一个 加工区
Sensory Areas
• 视觉联络区
–初级视觉区周围 –继续加工视觉信息 –复杂的视觉信息加工
• 颞叶和顶叶的参与
– Visual Association Areas
• 接近30个皮层区域参 与 • 两条通路进行视觉信 息的加工
Sensory Areas –
大脑半球
• 大脑是中枢神经中最大的结构,是脑的最高级部 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 脑沟 –大脑表面的凹槽
• 脑回 – 脑沟之间的皱褶
• 大脑半球-脑沟和脑回
• 每个半球分为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大脑半球 借大脑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分为五叶,即额叶、 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 大脑外侧沟 • 中央沟
-2-
◆ 分部:
前脚(Anterior limb) :尾
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后脚(posterior limb) :丘
脑和豆状核之间。 膝(genu) : 前、后脚 汇合之“V”尖处。
-3-
◆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尾状核
前脚: 膝: 后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皮质核束
豆状核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杂乱的、随机的、无目的的动 作,主要累及肢体、面部、舌 等部位
伴随肌张力地下
随意运动时舞蹈样动作增强
通常数月内可自行恢复
主要的病变部位 大脑皮层、基底节、脑干、小 脑
Huntington’s Chorea
常染色体显性异常
慢性致死性疾病 中年隐袭起病 舞蹈样动作 伴随情绪障碍、智能衰退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外侧面
Figure 13.11a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56
顶叶的功能定位
癫痫
● 单纯感觉性部分
单肢 →(面颊周围 舌) 一侧 → 运动
● 复杂部分性发作
57
顶叶的功能定位
言语
● 失读症
主侧角回 角回与缘上回
命名性失语
命名错语
匹配错误
58
顶叶的功能定位
体象障碍
● 自体认识障碍
右侧顶叶 幻多肢症
肢 体 失 认
偏 瘫 失 注
偏瘫无知
59
顶叶的功能定位
Sensory Areas –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 位于中央后回或顶 叶 • 一般躯体感觉
Sensory Areas –
• 对侧投射
–大脑半球
• 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 感觉模型
Sensory Areas – Sensory

45
脑功能定位
额叶功能定位

运 动 区 运动前区 前 额叶 皮 质
运动
凝视
言语 排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