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风格和创作特点,这对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非常重要。

2.抓住意象,理解诗意: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具象事物,是诗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的结合。

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和效果。

4.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在鉴赏诗歌时,要体会其音乐美,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声调,通过朗读和吟咏,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5.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意义,思考其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启示。

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诗歌,发现其深层含义和启示。

总的来说,鉴赏诗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感受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02
议论
论诗 赵翼
1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
江山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
主张每一时代都应有表现各自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不必盲目尊崇古人,要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真实清新的时代生活。
4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说明
二、鉴赏表达方式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依照表达方式,可将诗歌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古代诗歌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叙事诗不多,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最为普遍(景),抒情、议论往往为点睛之笔(情)。
描写
一、正面描写 1、远近、高低 、俯仰、点面、动静结合 例: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课堂练习: P1《终南山》 课后练习: P6《题李凝幽居》 P7《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4
01
侧面描写
02
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通过写锦官城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的花,侧面写出“好雨”润泽万物,使万物滋长。
04
课后练习 P7《夜雪》
01
直抒胸臆
0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情
议论,多出现于哲理诗中。
01
哲理诗:写景状物中往往有意识地蕴含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此类作品多叙议结合,寓理于景、事。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ch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ch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用典抒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
B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0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02
1、赋比兴
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7

D
C
E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刘攽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
B
C
D
E
雨后池上
比喻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教学园地11-23 1940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分析技巧型设题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设题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专项训练1.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尽(宋)郑獬(注]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蝶恋花王诜小雨初晴迴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4分)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6.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7.“万叶千花一手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分析这句诗艺术上的表现特点。

(4分)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8.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9.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

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3分)流莺李商隐①流莺②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飘零潦倒终生。

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0.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3分)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1.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杏花天影(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①。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

②清淑,晴和。

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

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

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1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王昌龄郑谷醉别江楼橘抽香,扬子江头杨柳春,江风引雨入舟凉。

杨花愁杀渡江人。

忆君遥在潇湘月,数声风笛离亭晚,愁听清猿梦里长。

君向潇湘我向秦。

13.“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4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4.颈联(第三联)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恨别①桂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阐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写于上元元年(760年对诗人避安史之乱于成都)15.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寄鉴上人 [唐]左偃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宋]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

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

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16.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18.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鹧鸪天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9.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20.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官舍竹王禹傅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21.从表现手法上看,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何关系?这样写有何深刻内涵?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蚕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2.联系全诗,简析“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2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参考答案1.尾联的“尘埃污”和“清泉漾白沙”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行人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1分)。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

(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间接抒情。

(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4.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2分,答“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均可)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

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

(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2分)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

(1分)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2分)5.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4分。

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6.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7.诗中的“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所见的早春落梅映雪,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像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

“一手裁”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意思对即可得分 4分)8.参考答案:①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

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9.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寓怀。

答“象征”亦可)的手法,(1分)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1分),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运用(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1分)。

(大意对则可)10.(3分)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