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覆盖中的_POI_泄漏电缆_解决方案_黄国晖

合集下载

漏泄电缆在高铁公网覆盖中的应用

漏泄电缆在高铁公网覆盖中的应用
方式 。
的用户 占据 了大部分 ,这 些用户对 通话质量通 常有更高 的要求 ,在数据业务 方面 ,这些 用户对 高速 、稳定 的数
据 业 务 也 有 更 高 要 求 , 特 别 是 以 i o e 安 卓 系 统 手 Ph n 和 机 为代 表 的 智能 手 机 用户 群 ,通 常都 会 对 高 铁 区 间 的数 据 业 务 有 着 强 烈 的依 赖 。在 这 方面 ,如 果 用 户 体 验 得 不
S e il p l ain 应用专栏 p ca A pi t c o
漏 泄 电缆在 高铁公 网覆盖 中的应 用
徐济 中
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珠海 5 1O 1 9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 合 以上 , 由于 目前 的 高 铁 覆 盖 特 别 是 隧 道 覆 盖 是
引言

个 较 新 的 课 题 ,还 存 在 各 种 各 样 的 问题 ,导 致 整 体 网
1 )高 速 。 显 而 易 见 , 高 铁 场 景 与 普 通 场 景 最 大 的
9 1 m增长 到1 万 k .万k 2 m左右 。其中快速 铁路 能够达 到 45 m,西部地 区的铁路可 以达到5 m。铁路 的复 .万k 万k 线率 和电气化率也分别能提高5 %和6 %,同时也将会 0 0
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和护套等 四部分组成。 电磁波 在 漏泄 电缆的绝缘介质 中沿着漏缆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
槽 孔 向外 界 辐射 电 磁 波 ;同 时 ,外 界 的 电 磁 场 也 可 通 过
数据业务会显著 变差,而且 数据业务启动慢 ,这些都会 严重 影响 用户对 整体 业务 的体验 效果 。3 沿 用低速铁 )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铁路建设规划的总 目标 就是铁路 “ 十二五”期间新线的投产规模要达到3 m。 万k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

达成高铁隧道覆盖方案第一节隧道覆盖概况一、隧道分类隧道作为铁路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铁路覆盖的指标,覆盖势在必行。

通常隧道有单洞双轨、双洞单轨、单洞单轨之分,隧道的长度影响信源选取、覆盖方式等,因此将长度小于200m的隧道称为短距离隧道,长度200m~2000m之间的隧道称为中长距离隧道,大于2000m的隧道称为长距离隧道。

根据达成铁路中隧道的实际情况,在达成隧道覆盖方案中,将长度小于101m 的隧道按短隧道覆盖,而大于或等于101m的隧道都按长隧道进行覆盖。

二、泄露电缆概况泄露电缆作为达成高速铁路隧道覆盖工程的主设备,以RFS公司产品为例介绍,其款频段泄露电缆,使用频段为800~2400MHz,可以适用在CDMA800、GSM900、GSM1800、CDMA2000、TD-SCDMA等网络中,泄露电缆具体情况如表5.1。

表5.1 泄漏电缆电气性能三、泄漏电缆的损耗遂道内泄露电缆暂按RFS公司的1-5/8”RADIAFLEX® RLKU Cable ,A-Series泄漏电缆进行链路预算。

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该产品指标如表5.2。

表5.2 产品指标例如,GSM 900MHz信号源采用4载波时,每载频输出功率为7.5W(GRRU 3008输出功率),1-5/8”RADIAFLEX® RLKU Cable泄漏电缆每百米损耗为2.31dB(@900MHz),考虑1/2”跳线损耗百米损耗为7dB,馈线长度取30m,设计最低接收信号电平为-85dBm,车体损耗考虑20dB,95%覆盖概率。

车内覆盖电平=GRRU机顶发射功率-1/2跳线损耗(30m)-空间耦合损耗-漏缆百米损耗×L/100-车体损耗-95%覆盖概率系统余量-85dBm=38.75dBm-2.1db-63dB-2.31dB×L/100-20dB-12dBL=1153.7m所以在隧道内GSM900MHz频段取最远覆盖距离为1153.7m。

泄漏电缆在高速铁路隧道公网覆盖中的应用

泄漏电缆在高速铁路隧道公网覆盖中的应用

泄漏电缆在高速铁路隧道公网覆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高速铁路及铁路客运专线的发展,铁路隧道内公网通信需求与日俱增,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各类铁路隧道公网信号进行覆盖呢?以下介绍本人在工作中接触的一种覆盖方式。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公网信号泄漏电缆一、背景介绍目前,全国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先后建成了京沪、京石武、武广等干线型高速铁路,另外一批铁路客运专线也先后建成,高速铁路最高速度在380Km/h左右,而很多客运专线最高速度也能达到300Km/h。

这些铁路都具有速度快,发车间隔小,运送旅客数量大的特点。

因为高速铁路速度,快很多线路尽量采用直线方式修筑,在穿越山岳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修筑铁路隧道来保障线路的连续性。

隧道对于公网无线信号来说,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巨大屏蔽室,进入隧道内后信号强度和质量会快速衰减,以GSM900M为例,在进入隧道100米左右公网无线信号强度将会降至-96dBm以下,达到理论上的信号“盲区”。

铁路穿越山区时往往形成连续性的隧道群,这些隧道由大大小小长度不同的隧道组成,以石太(石家庄至太原)铁路客运专线为例,该线路全长约260Km,横穿整个太行山脉,隧道数量达20余座,最长的太行山隧道长度达27Km,长度超过1Km的隧道有12座。

在前期移动、联通、电信信号测试中发现,自进入隧道群开始,测试数据一直处于“盲区”阶段,部分隧道间的区域虽然室外信号尚可,但是由于列车速度较快,手机往往还没有解析成功就已经进入到另一隧道中,无法满足列车上旅客正常的通话以及网络需求。

二、选择泄露电缆作为施主天线的原因高速铁路和客专铁路隧道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的特殊场所,由于列车速度很快,在进入隧道时,列车会在隧道内形成所谓“针管真空”效应,列车后方的空气被迅速压缩,空气迅速流动,造成隧道内形成巨大风压,一切裸露在外的物体都需要承受这种压力。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一种可以承受隧道内巨大风压的设备来对隧道这一特殊场所进行信号覆盖。

高铁隧道覆盖中的_POI_泄漏电缆_解决方案_黄国晖

高铁隧道覆盖中的_POI_泄漏电缆_解决方案_黄国晖

表 1 各类车厢穿透损耗(dB)
车型
普通车厢
T 型列车 12
K 型列车 13
庞巴迪列车 24
CRH2 列车 12
CRH3 列车 20
CRH5 列车 24
卧铺车厢 综合考虑衰减值
12
14
14
24
12
20
24

高速铁路开通后,表 1 中列出的各型列车都有 可能投入运行,同时由于铁路线一般呈狭长分布,因 此天线一般也近似与铁路线平行,同时高速列车屏 蔽效果比较好,所以穿透损耗比较大。在计算时应该 根据实际使用的车型进行取数,本文中采用平均值
16dB 进行计算。 1.1.3 多普勒频移
高速运行的列车和固定基站之间,由于相对速 度过高,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见图 2),随着车速 的不断提高,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高 铁覆盖中需要重点考虑,多普勒频移的存在,导致基 站和手机的相干解调性能降低。直接影响到小区选 择、小区重选、切换等性能。
P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散射波 直射波
接收台 反射波
发射台
图 1 隧道内无线传播环境示意图
高速铁路隧道一般来说比较狭窄,特别是当列 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这时无 线传播与没有列车通过时差别较大,复杂的无线环 境使得多隧道高铁隧道内应考虑比普通高铁更行为 有效的覆盖方案。
在切换区大小不变的前提下,速度越快的终端 穿过切换区的时间越小。因此,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足 够快以至于穿过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软切换 的最小时延,此时会导致掉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覆 盖规划时应注重切换区的设置。
为了避免反复切换,各个系统大多采用了同小 区组网的方式(cdma 2000 中称为同 PN 组网),以扩 大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切换次数。 1.2 隧道内覆盖解决方案 1.2.1 常规覆盖手段

02 隧道覆盖解决方案解析

02 隧道覆盖解决方案解析

铁路隧道覆盖现状 隧道覆盖的意义
?为高速铁路提供民用通信保证,新的业务增长点 ?满足群体客户需求:铁路提速使得铁路旅客的结 构发生变化,用户对网络的要求不断提高;
? 对语音业务要求:连续通话及通话质量 ? 对数据业务的要求: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 ?隧道作为铁路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铁路覆 盖的指标,覆盖势在必行
铁路隧道覆盖方案 影响隧道覆盖效果的环境因素
?隧道类型:
单洞双轨、双洞单轨、单洞单轨
?隧道长度:
隧道的长度影响信源选取、覆盖方式等
短距离隧道 中长距离隧道 长距离隧道
隧道长度<200米 200米<隧道长度<2000米 隧道长度>2000米
铁路隧道覆盖方案
影响隧道覆盖效果的环境因素
?车体类型: 不同车体对无线信号的穿透损耗相同,当前我国 主要有普通列车、CRH1(庞巴迪)、CRH2等车体
铁路隧道覆盖方案
天线覆盖方式
测试结论
1)、在隧道基本笔直且为单轨铁路的情况下,隧道内安装 1 副定向天线,在保 证-85dBm 的边缘场强的情况下: 天线输入功率为 30dBm,则至少可保证覆盖铁路隧道 250 米; 天线输入功率为 20dBm,则至少可保证覆盖铁路隧道 190 米; 天线输入功率为 10dBm,则至少可保证覆盖铁路隧道 150 米; 天线输入功率为 5dBm,则至少可保证覆盖铁路隧道 100 米;
? 如果要带多台(2台以上)60W的以上的主 机时,需采用具有噪声抑制功能的GRRU 设备.
隧道覆盖技术要素
隧道口切换的考虑
甲小区
切换时长为5秒,
重叠覆盖区域场强
高于-90 dBm的列
车运行时间需大于 10秒,列车运行设

铁路公网无线信号覆盖中的漏缆应用

铁路公网无线信号覆盖中的漏缆应用

互联网+应用nternet Application铁路公网无线信号覆盖中的漏缆应用□张涛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度高的发展中国家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 会需求,泄漏同轴电缆的出现确实提高了网络服务质量,也成为现在网络领域的重要交通通道。

迄今为止,国家铁路在技术水平、线 路全长、运行速度、建设规模和一体化能力方面是世界上最高的。

到2015年,国家铁路发展目标是将网络信号覆盖全国90 %以上 的铁路。

【关键词】铁路公网信号覆盖漏缆应用一、公网覆盖现状采用泄漏同轴电缆,提高信号覆盖的均匀性,频率的使用范围更广,有效解决了场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由于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研发,同轴泄漏电缆具有出色的信号传输特性,最大传输距离可达600米,信号衰减较小,大大提高了无线信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因此,漏泄同轴电缆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山区、隧道。

由于漏泄同轴电缆的人力消耗和复杂维护,依然要搭配传统的铁塔天线在隧道外使用。

对信号不良的隧道相关无线电缆覆盖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征服。

在信号的覆盖领域,漏泄同轴电缆还被用作髙速路隧道,使部分无线覆盖的隧道可以正常进行通信,即使汽车急速通过,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信号强度的均匀性,而且能有效解决无线信号场强问题,同时,施工技术的逐步提髙也提髙了视觉审美效果。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时速速度快,需要一种新的规划理念,不但要满足网络覆盖的要求,更要让网络信号提髙质量。

目前,铁路网覆盖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铁路困难地段无覆盖。

许多髙速铁路段采用了其他区的覆盖模式,满足了部分隧道的要求,但对于稍长的隧道段,将形成一个盲目的覆盖区。

2) 对于特殊的移动环境,没有有针对性的设计,而是采用了与普通场景一样的规划方法。

导致信号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依旧遵循低速轨道规划。

如果拷贝低速铁路覆盖系统,轨道速度提髙后区间联控和信号服务质量肯定会下降。

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及分析

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及分析

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及分析京信山西办梁永红1 概述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无缝覆盖,以保证随时随地通信。

保障重要的公路、铁路全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是塑造运营商网络品牌、提高运营商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大多数隧道都是覆盖盲区,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

隧道信号覆盖根据隧道功用可以分为:公路隧道信号覆盖、铁路隧道信号覆盖、地铁隧道信号覆盖等,根据隧道结构特点可以分为:直隧道、多弯道隧道、短隧道、长隧道、单线隧道、复线隧道等。

各种环境又有其各自特点,针对各种应用环境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隧道信号覆盖常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同轴分布式天馈系统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泄漏电缆系统隧道信号覆盖解决方案、光纤分布式天馈系统解决方案等。

对具体的隧道,需要根据其长度、宽度、结构、功用、入口处信号电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

因此,本人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2 各种隧道的特点2.1 公路隧道的特点公路隧道一般来说比较宽敞,隧道中的覆盖状况在有车通过和没车通过时差别不大。

隧道弯曲度较小、高度较高。

2.2 铁路隧道的特点铁路隧道一般来说要狭窄一些,特别是当火车通过时,四周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而且火车通过时对信号的传播影响也较大。

此外,铁路隧道的弯曲度小、高度低。

地铁隧道和铁路隧道情况基本接近,仅在隧道长度上有较大差别。

3 隧道内无线电波传播特点室内无线链路衰耗主要由路径衰耗中值与阴影衰落决定。

隧道内环境封闭,外部信号很难进入,采取内部覆盖时,对外界电磁环境影响也很小。

隧道可以认为是一个管道,信号传播是直射与墙壁反射的结果,直射为主要分量。

ITU-R建议P.1238提出室内适用的传播模型,这个公式为:L path=20lgf+30lgd+Lf(n)-28dB其中:f代表频率(MHz);d代表移动台和发射天线间距离(m);Lf代表楼层穿透损耗因子(dB);n代表移动台与天线间的楼层数。

在隧道信号覆盖情况中,Lf(n)可以不做考虑。

泄漏电缆在TD-SCDMA及LTE室内覆盖中的应用

泄漏电缆在TD-SCDMA及LTE室内覆盖中的应用

距离泄露电缆 5m 处场强计算
项目
单位
(7/8”泄露电缆)
(5/4”泄露电缆)
(1-5/8”泄露电缆)
GSM TD-SCDMA TD-LTE GSM TD-SCDMA TD-LTE GSM TD-SCDMA TD-LTE
工作频率
MHz
900
2000
2400 900 2000
2400 900 2000
(2)泄露电缆长度 L,即泄露电缆的覆盖最大距离:
由式(1)αmax. =αs +M=α×L+Lc+M
则 L=(αmax.-Lc-M)÷α
式(2)
此 L 值即为泄漏同轴电缆的最大覆盖距离。
对于对 GSM900,TD-SCDMA,TD-LTE 最大覆盖距离根据式(1)、式(2)进行
计算,具体结果如表 2:
2、技术可行性分析
泄漏同轴电缆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泄漏同轴电缆的系统损
耗、各种分路器件及跳线的插损、环境条件影响所必须考虑的设计裕量、设备的
输出功率以及设备的最低工作电平,其中,泄漏同轴电缆的系统损耗由泄漏同轴
电缆本身的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两部分组成,对于指定的工作频率其大小主要由
泄漏同轴电缆的规格大小来确定,规格大的泄漏同轴电缆系统损耗较小,传输距
时没有业务发生,从日常话务统计中可以看出,电梯覆盖小区和隧道覆盖小区话
务量较低。
(3)电梯内无线环境和隧道类似,均属于封闭无线环境,外围无线信号难
以进入,信号干扰较小,可在较低信号电平内实现正常通话。
(4)对于超高层的楼宇需要在电梯井道内实现切换的情况,也可参考高铁
长隧道的切换模型,需要计算出切换距离,保证切换的正常进行。
5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上下行信号共路方案示意图(下行)
3 POI 在高铁隧道覆盖中的应用
上行时将至少一路来自天馈系统的信号分路输出至 各隔离单元。 2.3 POI 方案分类
根据系统隔离度要求不同,通常 POI 可以 有两种设计方案,上下行信号共路方案和上 / 下行信号分离方案。
(1)上下行信号共路方案。从各系统基站 来的下行信号各通过一个端口接入 POI,设备 天馈侧经由同一个端口接出,下行信号体现为 多路合一路进行信号下行覆盖,如图 4 所示。
高铁列车的高运行速度、复杂的地形及高比例 的隧道造成高铁沿线无线环境异常复杂,为解决福 建这样的多隧道高铁的覆盖,需要采用多种覆盖手 段综合解决,其中隧道内的覆盖是重中之重。
隧道内的空间有限,而目前我国在用的无线通 信系统却有很多:中国电信的 cdma 2000(800MHz), 中 国 移 动 的 GSM (900MHz)、DCS(1800MHz)、 TD-SCDMA (2100MHz), 中 国 联 通 的 GSM (900MHz)、DCS (1800MHz)、WSCDMA(2100MHz), 还有某些专有系统。
表 1 各 型列车 12
K 型列车 13
庞巴迪列车 24
CRH2 列车 12
CRH3 列车 20
CRH5 列车 24
卧铺车厢 综合考虑衰减值
12
14
14
24
12
20
24
高速铁路开通后,表 1 中列出的各型列车都有 可能投入运行,同时由于铁路线一般呈狭长分布,因 此天线一般也近似与铁路线平行,同时高速列车屏 蔽效果比较好,所以穿透损耗比较大。在计算时应该 根据实际使用的车型进行取数,本文中采用平均值
各种制式移动通信空中传输数据速率,均远远 大于由于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信道衰落速率 (数百 赫兹),因此多普勒频移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 不计。 1.1.4 切换
为保障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手机能保 持正常的通讯、无线通信系统各项切换能正常进行, 两个小区之间应保持足够距离的重叠覆盖区域,列 车车速越高,重叠覆盖区域越大。
作为连接信源和分布系统的桥梁,POI 的主要 作用在于对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信号进行合 路,同时对各系统的上行信号进行分路,并尽可能抑 制掉各频带间的无用干扰成分。 2.2 POI 技术原理
POI 系统从原理上来说,就是一套多频段合路 分路复合装置,其构件主要包括:
(1)基站接口单元。基站接口单元的数量与需要 接入的系统数对应,每个接口与基站进行一个频段 的信号交互;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P
f0
f0

fd
=
f C
×v×cos兹
V
图 2 多普勒频移示意图
外释放一定分量的信号。泄漏电缆的布放如图 3 所 示。简单地说,泄漏电缆就象连续分布的横向线状天 线。与一般的分布式的点源天线比较,有以下几个优 点:
(1)信号分布均匀,可减小信号阴影及遮挡。泄 漏电缆与分布式天线的比较犹如日光灯与灯泡的比 较。泄漏电缆在每一点都有信号反射,导致整个隧道 内的接收信号强度均匀缓变。而点源天线在靠近天 线的地方强度较大,而远离天线强度下降很快。仿真 结果显示,采用一般的点源天线会导致用户接收信 号幅度的变化极大,存在热点区域和盲点区域,影响 接收效果。而且情况比较复杂的隧道还可能存在信 号阴影。
在切换区大小不变的前提下,速度越快的终端 穿过切换区的时间越小。因此,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足 够快以至于穿过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软切换 的最小时延,此时会导致掉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覆 盖规划时应注重切换区的设置。
为了避免反复切换,各个系统大多采用了同小 区组网的方式(cdma 2000 中称为同 PN 组网),以扩 大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切换次数。 1.2 隧道内覆盖解决方案 1.2.1 常规覆盖手段
高速铁路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 200km 以上的铁 路,一般采用动车组,高速列车行驶速度高,载客量 大,高速铁路的建设必然要适应列车的平顺稳定运 行的要求。
福建的山地与丘陵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90% 以上,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复杂的多山地形使 福建省的高铁建设与一般高铁建设迥然不同。为保 障列车的高速平稳的运行,福建省的高速铁路一般 采用多隧道的建设方式,多条已建、在建以及规划中 的高速铁路隧道比超过 50%,其中向莆铁路甚至接 近 90%,比例之高在全国高铁建设中都是位于前列。
1. 多径传播 多隧道高铁与普通高铁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隧 道内的无线传播环境与自由空间传播环境的差异。 首先隧道内的无线信号主要经直射、反射、散射,才 到达接收机。隧道墙壁对无线电波有屏蔽、吸收和散 射作用,理论上,隧道是超大尺寸的非理想波导,频 率只有高于其截止频率的波才能在其中传播。大多 数隧道的截止频率约为几十兆赫兹,目前移动通信 采用的频段远高于几十兆赫兹,这个频段的信号在 隧道中传播时近区场为多径传播,如图 1 所示。 2. 狭窄空间
(3)两种方案的差异。上下行信号合路和 分离方案的差别,在于用一套系统来处理上下 行信号还是分别采用两套系统。
根据第一章的论述,在高铁隧道覆盖中我们推 荐采用“POI+ 泄漏电缆”的建设方式。下面我们来讨
Tx1 CDMA
Tx2 GSM
WCDMA Rx1
Rx2 TD
混合
分离
图 5 4 系统合路 POI 示意图(上下行分离)
因此,只要不是特殊因素的限制,都应该采用上 / 下行信号分离方案。
(4) 实际 案例 。图 5 是 一个 900MHz GSM、 800MHz CDMA、2.1GHz WCDMA/TD-SCDMA 4 系统 合路的 POI 示意图(上下行分离,移动 TD 安装于上 行系统)。
在本系统中,较低频段的两个系统先进行了合 路,然后再与 WCDMA 系统信号合路,而 TD-SCDMA 由于是时分系统,因此,只在上行系统中与前 3 个系统信号混合。
1. 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 实际上就是馈线 + 转发天线的方式,天线增益 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安装条件,该方案的简化版就是 采用单根天线对隧道进行覆盖,对于较短的隧道来 说,这种方案确实是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 2. 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 在某些复杂的隧道覆盖环境中,可采用光纤馈 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来替代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 天线系统,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主 要好处包括在室内安装的电缆数减少、可适用更细 的电缆、采用光缆可降低电磁干扰等。 3.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就是外导体内特别设有许多狭孔的同 轴电缆,当射频信号通过泄漏电缆时,这些狭孔会向
2 POI 技术简介
2.1 POI 的含义 PO(I Point of Interface),即多系统合路平台。 POI 主要应用在需要多网络系统接入的覆盖目
标,如大型建筑、市政设施、大型展馆、地铁、火车站、 机场、政府办公机关等场所,通过多频段、多信号的 合路功能,避免了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是 一种实现多网络信号兼容覆盖行之有效的手段。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P
黄国晖 吴 昊
(中国通信服务福建设计院 福州 350002)
摘 要 高速铁路作为未来城际客运交通的主力,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给无线通信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 挑战。在目前正在施工的几条高速铁路中,采用了“POI + 泄漏电缆”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适应高铁隧道的实际情 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多系统合路平台 泄漏电缆 多隧道高速铁路
如此多的系统,如此小的空间,使得共建共享成
为运营商必然的选择,也让 POI(多系统合路平台) 技术大显身手。
1 高铁隧道无线信号覆盖方案
山区场景多隧道高速铁路的无线网络覆盖与普 通铁路有所不同,因其特有的高时速、高穿透损耗以 及与自由空间不同的隧道无线传播环境等特点,在 技术上具有更高的特殊要求,其无线网络覆盖更具 复杂性。 1.1 隧道内无线网络覆盖需要考虑的因素 1.1.1 隧道内无线传播条件
很明显,前两种系统的转 发天线安装存在实际的困难, 且无法保证信号的均匀分布, 因此,在高铁隧道中建议采用泄漏电缆的覆盖方式。 同时,由于泄漏电缆的价格与普通电缆相比要 高出许多,而且高铁隧道内的空间狭小,也促成了多 家运营商相互合作—— —采用共缆的方式来建设高铁 隧道覆盖系统,因此,POI 技术成为各个运营商必然 的选择。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P
表 2 多系统隔离度要求(dB)
干扰系统 CDMA GSM
被干扰系统
CDMA

95
GSM
69

WCDMA
88
89
TD-SCDMA 88
90
WCDMA
90 36 — 73
TD-SCDMA
根据前文的论述,高铁沿线隧道有着自身的特 点,限制了无线覆盖技术的实施:
(1)高铁沿线隧道一般来说比较狭窄,特别是当 列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
泄漏电缆
图 3 泄漏电缆布放示意图
隧道
(2)出于安全考虑,铁路部 门一般不允许在隧道内安装天 线;
(3)高 速 铁 路 列 车 具 有 很 高的车体穿透损耗。
P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散射波 直射波
接收台 反射波
发射台
图 1 隧道内无线传播环境示意图
高速铁路隧道一般来说比较狭窄,特别是当列 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这时无 线传播与没有列车通过时差别较大,复杂的无线环 境使得多隧道高铁隧道内应考虑比普通高铁更行为 有效的覆盖方案。
(2)信号波动范围减少,采用泄漏电缆与采用其 它的天线系统相比,信号随距离的变化程度会减小。
(3)可对多种服务同时提供覆盖,泄漏电缆本质 上是一个宽带系统,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可以共享 同一泄漏电缆,考虑到在隧道中经常使用一些无线 系统(如寻呼系统、告警系统、广播、移动电话),由于 可共享一条泄漏电缆,因此,减小架设多个天线系统 时工程安装的复杂性。 1.2.2 方案比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