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漏缆敷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漏缆敷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批准:年月日目录一、适用范围: (1)二、作业准备 (1)三、技术要求 (1)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五、施工要求 (3)六、劳动力组织 (6)七、材料要求 (6)八、设备机具配置 (7)九、质量操纵及检验 (7)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8)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北京地铁泄漏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二、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工班长、安全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与设计指标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阶段遇到的各类新参数进行收集、整理。
三、技术要求3.1 泄漏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要符合设计图纸设计指标。
3.2 泄漏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配盘在工厂内完成。
盘高要符合施工单位的限高要求。
盘面标识准确清晰。
3.3泄漏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各类指标测试在工厂内完成。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线路检查→配盘检查→敷设安装→检查验收4.2 工艺流程4.2.1轨道车敷设作业流程图4.2.2人工敷设作业流程图五、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泄漏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安装前先进行单盘测试,其电气、结构特性均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
敷设前还应核实各区段泄漏同轴电缆的长度,不一致区段的泄漏同轴电缆不能混放,泄漏同轴电缆敷设时不得有中间接头。
泄漏同轴电缆绝缘外皮不能有断裂、挤压与变形。
并尽量避免与其他线缆交叉敷设。
5.2 施工工艺5.2.1轨道车敷设(泄漏同轴电缆1-5/8”):根据配盘资料与轨道占用计划及使用方向,确定放盘顺序,并根据放盘顺序吊装线盘,计划先放线盘放置平板车后端。
每次线盘放置数量应考虑平板空间,并预留现场放线时操作空间。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1.施工准备1.1 劳动组织1.2 工机具1.3 材料2.操作程序2.1 工艺流程2.2 操作要点2.2.1 施工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详细调查隧道内漏缆挂设位置及电力线、回流线的高度、侧别及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布缆的设计要求,隧道外架挂区段地形情况,核实中继器、天线杆塔、接头的位置及中继段的长度。
2.2.2 单盘测试包括编写盘号、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外观检查及验气工作,环阻、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的测试,稳气。
(1)电桥测量漏缆环阻把漏缆一侧的外导体和内导体短接,另一侧用直流电桥测量其环阻,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小于4Ω/Km。
(2)利用500V兆欧表对漏缆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不低于1000MΩ·KM,(3)绝缘耐压漏缆内外导体间的高压耐压标准是:工频3KV电压2分钟不击穿。
(4)单盘稳气漏缆充气压不得大于100±10kpa;稳气气压为90—100kpa(24小时),利用热可缩帽进行封堵充气。
2.2.3 配盘(1)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级补偿的办法进行配盘。
(2)通过几种不同耦合损耗规格的漏缆(90dB,80dB,70dB,65dB)依次串联,用逐渐减小耦合损耗的办法来补偿由于漏缆传输损耗引起的电平下降,从而使列车在全线运行中能收到较平稳的信号电平。
(3)按照每种耦合损耗规格漏缆的长度,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出厂单盘漏缆,尽量减少剩余短段漏缆和接头数目。
2.2.4 隧道内漏泄电缆的架挂(1)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①电缆支架孔的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4.8—4.9m.②用冲击钻在洞壁预定位置钻一个Ф19mm的孔,孔深为70±3mm。
孔应平直不可成喇叭状。
③将胀管及螺杆装在一起放入Ф19mm孔内,用木锤打入洞内,要注意保护螺杆螺纹。
④支架安装时,将垫圈螺母拧好固定,夹板固定要统一,以使电缆与洞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4-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通信工程编号:CRSC-TX—004 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单位: 兰新铁路甘青段系统集成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使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隧道漏缆敷设施工.2 作业准备2。
1 业内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3 技术要求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1。
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2。
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
8~1。
5m;4。
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1。
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2。
电力牵引供电区段隧道内LCX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LCX与回流线、接地母线在同侧吊挂时,其距离应不小于0。
6m。
与吸上线交越时,LCX外应加套厚0。
8mm,长0。
5m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3。
敷设隧道内LCX宜采用机械施工。
当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宜为5—7m,应避免LCX拖地;4.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
LCX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5。
LCX与其他线缆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应将LCX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LCX的信号辐射。
3.3 隧道外LCX支柱安装要求1。
单独立杆路架设时,支柱之间距离、隧道口及设备房屋处距第一根支柱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柱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
06_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报告

京沪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工程编号:JH/TX 006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京沪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第八工区施工项目部2010 年 6月发布 2010 年 6月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GSM-R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该项施工作业进行前应认真阅读并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2.2 外业技术准备该项安装作业进行前应收集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资料,包括漏缆敷设位置的确定等。
3技术要求3.1 单盘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指标。
3.2 漏缆的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3 漏缆在敷设的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规定。
3.4 连接器在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3.5 漏泄同轴电缆支撑杆埋设深度应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隧道内吊夹安装→隧道外支撑杆安装→漏缆敷设→漏缆连接器的安装→复测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5.1.1 漏泄同轴电缆进场质量检查按照《单盘泄漏同轴电缆测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进场漏缆进行质量检查。
5.1.2 根据设计图纸和铁路公里标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测:(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的辅助杆位置、杆距、杆高及漏泄同轴电缆长度;(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架挂位置、长度;(3)区间机房位置、供电方式及供电线路径路。
5.1.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隧道内及隧道外漏缆敷设、安装的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2 隧道内吊夹安装5.2.1 画线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
若与回流线距离过近,要保持60cm 的距离。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要点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一前言为了解决铁路在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段的无线列调通信工程问题,目前采用在这些区段沿铁路线一定距离架设漏缆,安装隧道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的方式使无线电信号电波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使这些区段内场强达到一定要求而保证无线列调通信畅通、可靠。
我们公司于1993年承担了某无线列调通信工程连江口至广州段的施工,在无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质量良好地完成了该段的施工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一支技术熟练、工艺精良的施工队伍。
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400MHz漏泄电缆的施工工法。
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2.1.1漏缆架设前要进行严格的单盘测试及合理的配盘。
2.1.2漏缆须架设在铁路旁距轨道线路中心3~15米范围内,其高度须距轨面4.5~4.8 米。
2.1.3漏缆的漏泄槽应朝铁路一侧。
2.1.4漏缆接续按漏缆的型号不同须配用不同的连接器件,为控制电缆的耦合损耗,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确定其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2.2本工法适用于山区、隧道传输信号,整个铁路系统及地下铁路,厂矿等漏泄电缆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漏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三工艺原理本工法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中的部分设备——漏泄电缆的施工工艺,其原理可从以下三 个方面来说明:3.1 漏缆既是无线信号电波的传输线,又可视为无线信号的天线。
调度、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互相通话,一般情况下,是靠车站电台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信号电波,在铁路沿线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场强,并通过机车电台的天线耦合接收来实现的。
而在弯道、山区、隧道内无线电波被阻挡、反射、吸收,使得该区段通信困难或无法通信。
漏缆沿铁路架设,通过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将车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接收,经中继器放 大加强,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信号电波,使这些弱场强和无场强区段的铁路沿线具有 一定大小的场强分布,以便在这些区段运行的机车电台能正常接收信号。
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施工技术

在通信行业中,能在诸如地下铁道、隧道、地下街道、矿井、 高大建筑之类的限定空间中无线通信系统依然保持高质量通 信的漏泄同轴电缆已逐渐成为行业中的宠儿。笔者在通信行 业已从业多年,对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颇有一些研究, 特别是对该种电缆的施工技术有一些较为独到的见解,在大 量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外护套等几个部分,较之普通的射频同轴电缆,其只在外导体
208
上存在规律的辐射槽孔的差别。漏泄同轴电缆以铜管做内导 体,外部以绝缘线螺旋缠绕,其外层装有绝缘套管以固定外导 体,外导体结构呈压纹理状。
漏泄同轴电缆的类别是按其持性阻抗、绝缘外径、耦合损 耗、燃烧持性、使用频段和衰减常数来进行划分。50 和 75 是漏泄同轴电缆最佳的特性阻抗值,而漏泄同轴电缆的绝缘 外径可选的规格就比较多了,40.00mm、37.00mm、23.00mm、 17.00mm、11.50mm、9.00mm、7.25mm、4.80mm、3.70mm、 2.95mm 都是可以选择的[1]。
1 漏泄同轴电缆工作原理
1.1 无线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概念 在如今的通信、电视、广播、雷达、导航、微波中继、遥测等
行业领域中,射频电缆应用相当之广泛,基本占据了通信电缆 的主导地位,其具有作各种电子设备的机器内部连线或是相 互连接线,抑或是无线信号发射接收装置的天线馈电线的作 用。这种电缆可拆分为引导电气信号的导体、保护导体免受 外界环境侵害的护套、作为信号传输媒介的绝缘结构部分。然 而,这种射频电缆并不适合用在诸如地下铁道、隧道、地下街 道、矿井、高大建筑之类的限定空间中,因此,另一种适合用在 限定空间中的电缆——漏泄同轴电缆应运而生,这种电缆兼 具了传输线和天线的多重性能,便于构建有线通信和无限通 信相结合的通信环境,让通信台即使处于地下隧道或是矿井 之下的环境中,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移动无线通信并实现一 些自动控制操作[2]。 1.2 漏泄同轴电缆工作原理
铁路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铁路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施工前根据设计图和铁路公里标对下列内容进行复测:(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的电杆位置、杆距、杆高及漏泄同轴电缆长度;(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架挂位置、长度;(3)区间机房位置、供电方式及供电线路径路。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隧道二衬施工验收结束,隧道壁具备打眼条件,满足施工队伍进场施工需要。
夏核漏缆位置与通信图纸设计位置是否…致;根据轨顶标高复核漏缆吊挂高度。
3. 技术要求3.1漏泄同轴电缆到达现场后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特性符合表3.2的规定。
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注: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42绝缘层标称外径42mm,对英寸:1-5/8英寸;32——绝缘层标称外径32mm,对英寸:1-1/4英寸;22——绝缘层标称外径22mm,对英寸:7/8英寸。
3.3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3.4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吊挂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吊挂高度距轨面4.5m。
3.5隧道外漏泄同轴电缆架设方式采用H型钢柱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承力索采用7X <1>2.6mm的镀锌钢绞线。
3.6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可靠、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6)漏泄同轴电缆与其他线经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注意将漏泄同轴电缆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漏泄同轴电缆的信号覆盖。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编号:CRSC-TX-005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单位: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1)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2.1 内业技术准备 (1)2.2 外业技术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 施工程序 (2)5. 施工要求 (3)5.1 施工准备 (3)5.2 径路复测 (3)5.3 漏缆运输 (4)5.4 隧道内画线 (4)5.5 隧道内钻孔 (5)5.6 隧道内卡具安装 (6)5.7 漏缆敷设 (7)6. 劳动组织 (9)7. 材料要求 (10)8. 设备机具配置 (10)9. 质量控制与检验 (11)9.1 质量控制 (11)9.2 质量检验 (11)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3)10.1 安全要求 (13)10.2 环保要求 (13)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敷设方式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漏缆径路上的隧道、接触网杆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
3. 技术要求3.1 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 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 漏缆距钢轨面的吊挂高度应为4.5~4.8m。
3.4 电气化区段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设在同侧时,漏缆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 劳动组织
1.2 工机具
1.3 材料
2.操作程序
2.1 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2.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详细调查隧道内漏缆挂设位置及电力线、回流
线的高度、侧别及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布缆的设计要求,隧道外架挂区段地形情况,核实中继器、天线杆塔、接头的位置及中继段的长度。
2.2.2 单盘测试
包括编写盘号、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外观检查及验气工作,环阻、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的测试,稳气。
(1)电桥测量漏缆环阻
把漏缆一侧的外导体和内导体短接,另一侧用直流电桥测量其环阻,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小于4Ω/Km。
(2)利用500V兆欧表对漏缆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不低于1000MΩ·KM,
(3)绝缘耐压
漏缆内外导体间的高压耐压标准是:工频3KV电压2分钟不击穿。
(4)单盘稳气
漏缆充气压不得大于100±10kpa;稳气气压为90—100kpa(24小时),利用热可缩帽进行封堵充气。
2.2.3 配盘
(1)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级补偿的办法进行配盘。
(2)通过几种不同耦合损耗规格的漏缆(90dB,80dB,70dB,65dB)依次串联,用逐渐减小耦合损耗的办法来补偿由于漏缆传输损耗引起的电平下降,从而使列车在全线运行中能收到较平稳的信号电平。
(3)按照每种耦合损耗规格漏缆的长度,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出厂单盘漏缆,尽量减少剩余短段漏缆和接头数目。
2.2.4 隧道内漏泄电缆的架挂
(1)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
①电缆支架孔的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4.8—4.9m.
②用冲击钻在洞壁预定位置钻一个Ф19mm的孔,孔深为70±3mm。
孔应平直不可成喇叭状。
③将胀管及螺杆装在一起放入Ф19mm孔内,用木锤打入洞内,要注意保护螺杆螺纹。
④支架安装时,将垫圈螺母拧好固定,夹板固定要统一,以使电缆与洞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⑤洞内吊夹每隔2.5—5m安装一个,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做适当的调整。
⑥洞内防火型两用吊夹一般每隔30m安装一个。
⑦如遇风化混凝土时,可采用水泥沙浆灌注固定,预埋螺栓。
⑧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可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电缆式。
固定钢丝承力索的支架用40×40×4mm角钢,孔深为120mm,并采用水泥浆灌注,角钢间距不宜大于15m,根据地形可适当移动位置,但移动距离不应大于2m。
(2)隧道内吊挂漏泄同轴电缆
①漏缆吊挂在隧道侧壁,槽口向下,在一般隧道内距离轨面的吊挂高度为4.5—4.8m。
②隧道内吊挂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不得已设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或PW线的距离应大于0.6m,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外套上8mm厚、0.5m长的聚乙烯塑料护套作防护。
③在既有线施工时,应联系要点作业,只有在关闭该段接触网供电情况下,才能进行吊挂作业,两端应设防护人员。
④放缆时不宜拉的过紧,吊挂电缆时应平直,不得出现过松或过紧现象。
支撑电杆及承力索上吊夹排列均匀。
2.2.5 隧道外漏泄电缆的架挂
(1)支架安装
①隧道外漏缆架设采用电杆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②电杆采用梢径为170mm、高7m的水泥杆,杆高可根据地形条件可做适当调整。
杆距为40m,电杆埋深应符合施工规范或设计规定。
③承力索采用7×Ф 2.2mm或以上镀锌钢绞线。
④漏缆在钢丝承力索上采用吊夹固定,每隔5m安装一个,防火型吊夹每隔30m安装一个。
(2)漏缆吊挂
①漏缆吊挂高度距轨面4.5—4.8m
②与接触网回流线或PW线的距离不小于0.6m;在回流线或PW 线加绝缘保护的区段不应小于0.2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2m。
③漏缆敷设前要有专人确认该缆的耦合损耗是否符合设计图的要求。
④漏缆上吊夹前,应加300±30kg张紧力,以使漏缆吊挂后基本平直,吊挂后漏缆垂度应保持在0.15—0.2m范围内。
⑤漏缆过轨处应采用换接软电缆。
⑥漏缆施工时严禁急剧弯曲,弯曲半径不得小于2m。
⑦锯断漏缆时,必须及时清除切断口附近的锯屑和杂物,以免锯屑和杂物进入漏缆内部,影响电气性能。
3.质量要求
3.1电缆支架孔的位置及挂缆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所吊挂的电缆应平直、牢固,保证不脱落,中继器、调相头的位置设置正确。
3.2隧道打眼时必须注意使打眼深度和眼距满足设计要求,误差不得超过±0.5cm。
打眼挂缆线时注意曲线部分必须加固,确保安全。
3.3电缆支架间距、调相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标。
3.4洞外施工时杆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立杆必须牢固,不侵限。
电杆必须垂直、牢固,档距符合设计要求。
3.5放缆时,必须认真确认电缆型号及敷设位置,防止错放。
3.6漏泄同轴电缆直流电特性指标见下表。
4.安全环保事项
4.1施工前做好施工调查,准确了解作业区段各种电力线路的情况,确保车辆和人身安全。
4.2施工作业由施工负责人(组长)统一指挥。
4.3 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作业手套,登杆作业时须系好安全带。
4.4 吊立电杆时,必须指派专人进行统一指挥。
4.5电杆未确认稳固前不准登杆作业。
4.6 收工时收集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