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病例

微生物学病例

病史及临床表现
既往病史
无特殊病史/有相关病史(如免 疫系统疾病、慢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 、乏力、头痛、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
病程
急性/慢性
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降低,中性粒细胞 比例升高/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降低等
细菌学检查
100%
大肠杆菌
部分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导致肠 道外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 肾盂肾炎等,致病机制与细菌的 粘附、侵入和毒素产生有关。
80%
肺炎链球菌
主要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 等疾病,致病机制包括细菌的粘 附、定植、繁殖和产生毒素等。
真菌感染类型及临床表现
皮肤癣菌病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感 染,如手癣、足癣、体癣等, 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 水疱、脱屑等。
01
02
03
04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内容
01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 予心理疏导和支持,缓 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血液及淋巴系统寄生虫感染
如疟原虫、弓形虫等,可通过蚊虫叮咬、血液传播等途径 感染,危害程度较大,可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
组织内寄生虫感染
如猪囊尾蚴、旋毛虫等,感染途径多样,可在组织内形成 囊肿或引起炎症反应,危害程度因虫种和寄生部位而异。
耐药菌株产生原因分析
01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学证据;微生物方面痰培养结果为黄曲霉。
综上可作出黄曲霉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
2.什么是真菌?临床常见致病真菌有哪些?
真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繁多,分类
复杂,自然界真菌多达150万种,能引起正
常个体感染的致病性真菌在50钟左右。真
菌引起人类、动物的疾病,成为真菌病。
根据真菌侵犯部位不同,真菌病分为浅部
前景。
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不同,
临床常见的致病真菌可分为念珠菌病、曲
霉病、隐球菌感染等。
3.真菌感染的病原诊断中,还有什么检测方
法? 虽然经典检查方法是真菌检查的基础,虽 然操作简便但存在着敏感度低,耗时长等 不足。近年来,除经典的真菌学方法以外 的非培养检查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特别 是侵袭性真菌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 些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
念珠菌感染和曲霉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可分
为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两大类;由于发生
侵袭性真菌病的免疫受损宿主往往缺乏可
检测到的抗体,或者抗体的产生变化较 大,
因此检测抗体对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意义不大,而目前用于临床的血清学检查
主要属于后者,即检测血液循环中的抗原;

(1)β-D-1,3葡聚糖(BDG):是许多真 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如念珠菌、曲霉、 镰刀菌等,但不包括隐球菌和接合菌;由 于细菌、病毒、哺乳动物无 这种成份,因 而在循环血液中测得时则提示侵袭性真菌 感染,目前已经有商品化BDG检测的试剂 盒。BDG的检测,在2小时内可以获得结果, 因此尽管不能区分 真菌感染的种类,但是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道
常见真菌感染的 检验
患者男,57岁。因乏力发热咳嗽20余天就诊。4 个月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骨髓移植 术。查体:精神差,体温38.3℃,未见皮肤及粘 膜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 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8X109/L, RBC:4.6X1012/L,PLT:90X109/L;胸部CT示:双 肺纹理增多,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部分病变空洞形成,空洞内可见圆形结节状密 2

医学微生物学病案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病案分析

微生物各论(病案分析)病案一:女性,10岁,咽痛、咳嗽、发热后15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157/98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5.7*109/L, 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个/HP,管型0个/HP.问题:1)此病人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2)由何种病原体感染所致?3)应如何做进一步的微生物学检查来确诊?4)如何有效预防此疾病?分析:1)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在咽痛、咳嗽、发热后15D,出现全身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符合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规律。

2)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由A群链球菌引起3)链球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取患者血清作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一般超过400U。

4)对患者的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临床上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

病案二:男性,7岁。

畏寒、发热1天就诊。

查体:T 390C,P 95次/分,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 度肿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皮肤充血潮红,可见有与毛囊分布一致的栗粒疹。

疑为猩红热。

问题:1)此病如何引起的?2)如何预防此病的流行?分析:1)人类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引起,该毒素具有损害细胞或组织、使病人产生红疹并具有内毒素样致热作用。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细菌经飞沫传播,粘附于咽部粘膜,产生致热外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故病人有畏寒、发热、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栗粒疹。

2)预防此病的流行: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对空气、器械和敷料等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减少传染源。

病案三:男性患者,20岁。

1周前外出遇雨,不久“感冒”,随后畏寒、发热、咳嗽、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

查体:体温39.70C,右肺呼吸音稍低。

微生物病例分析

微生物病例分析

微生物病例二分段[1]-第12周讨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2014级口腔一班口腔医学(七年制)谢伟鸿病例回顾:患者男性,19岁,广州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主述:昨晚宵夜食用了生牛肉刺身,今早开始恶心、腹痛,已有1次呕吐,7次腹泻,腹泻量多,呈稀水样。

病史:既往体检无胃肠道慢性炎症或溃疡史,无过敏史,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近期大便正常,此前4小时突然出现恶心、阵发性腹痛与腹泻,无寒颤。

近期,未曾接触过有此类症状患者,未长期服用过抗生素。

查体:体温℃,血压134/75 mmHg,脉搏100次/分,呼吸16次/分。

腹部无反跳痛,上腹轻微压痛。

肝脾未触及。

心肺正常。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粪便稀液状、色淡、有腥臭,镜检见中性粒细胞,极少红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109/L,其中淋巴细胞占%,中性粒细胞占%。

问题讨论:1.总结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2.初步诊断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3.可以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哪些4.取何种标本,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第一题】恶心、腹痛、呕吐(1次),腹泻(7次);腹泻量多,呈稀水样。

发烧(体温℃),脉搏加快(100次/分),上腹轻微压痛。

实验室检查:粪便稀液状、色淡、有腥臭,镜检见中性粒细胞。

【第二题】应该考虑细菌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应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它病原体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相区别【第三题】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沙门菌属细菌和埃希菌属细菌(大肠杆菌)考虑到粪便水样、有腥臭的特征,鼠伤寒沙门菌的可能性不低。

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多,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

常先吐后泻,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 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黏液。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也可见脓血便,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内毒素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细菌内、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G+菌和少数G-菌,多分 G-菌细胞壁,菌
泌至菌体外
体裂解后释放
蛋白质
脂多糖
不稳定,
稳定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不能制 可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成类毒素
革兰阳性菌 染色结果图
革兰阴性菌
染色原理
★渗透学说:与肽聚糖结构有关 ★化学学说: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镁盐
有关 ★等电点学说:与细菌所带电荷有关
革兰染色意义
★有助于鉴别细菌 ★有助于选择用药 ★有助于了解细菌的致病性
影响革兰染色的因素
操作因素 ★涂片的厚薄 ★脱色时间的长短
染液因素 ★卢戈碘液放置时间过长 ★ 95%乙醇挥发 ★结晶紫与草酸铵混合时间太长
对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抗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上讲,医院内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 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 院期间有又发生的其它感染。
感染率:
发生感染的病人数
感染率=
出院病人数
×100%
一、二、三级医院总的医院感染率应低于 7%、8%、10%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造成明显 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侵入血流后,在其 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向全身扩散,在组织中形 成多发性化脓性病灶。
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入血, 但其释放的毒素可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告PPT课件

PCR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在临床有应用前 景。
2019/8/22
11
2019/8/22
6
3.真菌感染的病原诊断中,还有什么检测方法?
虽然经典检查方法是真菌检查的基础,虽然操作简 便但存在着敏感度低,耗时长等不足。近年来,除 经典的真菌学方法以外的非培养检查方法在真菌感 染诊断,特别是侵袭性真菌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查等。
2019/8/22
8
(1)β-D-1,3葡聚糖(BDG):是许多真菌细胞壁 的主要成份,如念珠菌、曲霉、镰刀菌等,但不包 括隐球菌和接合菌;由于细菌、病毒、哺乳动物无 这种成份,因而在循环血液中测得时则提示侵袭性 真菌感染,目前已经有商品化BDG检测的试剂盒。 BDG的检测,在2小时内可以获得结果,因此尽管 不能区分 真菌感染的种类,但是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有相似试剂问世,目前在临床应用中。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道
常见真菌感染的检验
2019/8/221 Nhomakorabea患者男,57岁。因乏力发热咳嗽20余天就诊。4个月 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骨髓移植术。查体: 精神差,体温38.3℃,未见皮肤及粘膜出血,浅表淋 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 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1.8X109/L,RBC:4.6X1012/L,PLT:90X109/L;胸部CT 示:双肺纹理增多,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部分病变空洞形成,空洞内可见圆形结节状密度增高 影。
2
2019/8/22
2019/8/22
3
1.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痰涂片和培养报 告,应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2.什么是真菌?临床常见致病真菌如何分类? 3.真菌感染的病原诊断中,还有什么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22
7
念珠菌感染和曲霉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可分为抗体检 测和抗原检测两大类;由于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免 疫受损宿主往往缺乏可检测到的抗体,或者抗体的 产生变化较 大,因此检测抗体对于系统性真菌感染 的诊断意义不大,而目前用于临床的血清学检查主 要属于后者,即检测血液循环中的抗原;常用的有 下述几种:
2019/8/22
6
3.真菌感染的病原诊断中,还有什么检测方法?
虽然经典检查方法是真菌检查的基础,虽然操作简 便但存在着敏感度低,耗时长等不足。近年来,除 经典的真菌学方法以外的非培养检查方法在真菌感 染诊断,特别是侵袭性真菌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查等。
2019/8/22
8
(1)β-D-1,3葡聚糖(BDG):是许多真菌细胞壁 的主要成份,如念珠菌、曲霉、镰刀菌等,但不包 括隐球菌和接合菌;由于细菌、病毒、哺乳动物无 这种成份,因而在循环血液中测得时则提示侵袭性 真菌感染,目前已经有商品化BDG检测的试剂盒。 BDG的检测,在2小时内可以获得结果,因此尽管 不能区分 真菌感染的种类,但是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有相似试剂问世,目前在临床应用中。
2019/8/22
9
(2) 半乳甘露聚糖(GM):GM是存在于曲霉和 青霉细胞壁的一种热稳定的多糖,可用于侵袭性曲 霉病的临床诊断。可以使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检测 GM,近来也有人使用尿液和脑脊液等标本 检测。GM检测的敏感性为29-100%,而其特异性可 超过90%。由于GM量的多少与组织中真菌含量密 切相关, 因此检测GM还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2019/8/22
10
(3)分子生物学检测:
由于真菌培养和鉴定需要的时间较长,阳性率较低,
因此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从临床标本直接检测真菌的
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当属PCR技 术, 具有快速、敏感等特点。PCR技术可以扩增血清 、血浆、全血、尿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脓
液等标本中的真菌成份。最近应用较多的是实时定量
PCR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在临床有应用前 景。
2019/8/22
11
微生物学病例分析报道
常见真菌感染的检验
2019/8/22
1
患者男,57岁。因乏力发热咳嗽20余天就诊。4个月 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骨髓移植术。查体: 精神差,体温38.3℃,未见皮肤及粘膜出血,浅表淋 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 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1.8X109/L,RBC:4.6X1012/L,PLT:90X109/L;胸部CT 示:双肺纹理增多,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部分病变空洞形成,空洞内可见圆形结节状密度增高 影。
2
2019/8/22
2019/8/22
3
1.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痰涂片和培养报 告,应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2.什么是真菌?临床常见致病真菌如何分类? 3.真菌感染的病原诊断中,还有什么检测方法?
2019/8/22
4
1.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痰涂片和培养报 告,应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根据病史此患者白细胞降低,体温升高并存在易感 因素;临床上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标准,并有 胸部CT提示的空洞影像学证据;微生物方面痰培养 结果为黄曲霉。综上可作出黄曲霉肺部感染的临床 诊断床常见致病真菌有哪些?
真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繁多,分类复杂,自 然界真菌多达150万种,能引起正常个体感染的致病 性真菌在50钟左右。真菌引起人类、动物的疾病, 成为真菌病。根据真菌侵犯部位不同,真菌病分为 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不同,临 床常见的致病真菌可分为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 菌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