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人工孵化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鸡孵化常识教案中班

小鸡孵化常识教案中班

小鸡孵化常识教案中班教案名称:小鸡孵化常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鸡孵化的基本常识,包括孵化器的使用、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关爱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小鸡孵化的基本常识。

2. 难点:孵化器的使用和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准备:1. 孵化器、孵化器温度计、孵化器湿度计、孵化器转卵器、鸡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孵化器和鸡蛋,引导学生讨论孵化器的作用和鸡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鸡孵化的兴趣。

二、讲解小鸡孵化的基本常识(10分钟)1. 孵化器的使用:教师向学生介绍孵化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孵化器的温度、湿度调节,孵化器转卵器的作用等。

2. 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向学生讲解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让学生了解孵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三、观察孵化器和鸡蛋(15分钟)学生观察孵化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观察鸡蛋的外观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孵化器和鸡蛋的基本情况。

四、操作孵化器(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孵化器,调节孵化器的温度和湿度,让学生亲自体验操作孵化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观察孵化过程(15分钟)学生观察鸡蛋在孵化器中的变化,包括鸡蛋内部的发育情况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孵化过程中的变化。

六、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小鸡孵化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孵化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禽孵化的过程,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鸡孵化的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和技巧。

大班科学活动:破壳而出——孵化鸟蛋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破壳而出——孵化鸟蛋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破壳而出——孵化鸟蛋教案。

教案一:孵化蛋前期准备目的:在课程开始前,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关于孵化蛋的基本了解知识,并确保准备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材料:鸟蛋、鸟窝、毛毯、笼子、温度计、水盘、灯泡、空气清新剂、鸡蛋孵化器。

过程:1.介绍孵化蛋的基本知识,绘制相关图表和幻灯片,并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鸟窝和鸟蛋样本,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鸟的产蛋和孵化过程。

2.在课程开始前,确保鸟蛋的数量和类型都被确认,毛毯和笼子已经准备好,空气清新剂已经喷洒,并且灯泡和温度计已经设置好。

3.设置鸡蛋孵化器,确保温度设置得当,并且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孵化蛋的过程。

教案二:观察和记录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孵化蛋的过程,并且更好地理解鸟类的繁殖生命周期。

材料:记录表、相机、相册、小本子、铅笔。

过程:1.在孵化的过程中,每天记录孵化的状态、温度和湿度,以及鸟蛋的数量和生长状况,让孩子们了解孵化过程中的变化。

2.通过记录表、相机和相册进行记录, 每次观察和记录之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播放视频或者展示照片,让他们了解这个过程的详细内容。

教案三:孵化过程结束目的:在孵化过程结束之后,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孵化蛋的最终状态和周围环境。

材料:糠或米、砂纸和棉球过程:1.当孵化蛋在鸟蛋孵化器中孵化完成后,可以将孵化好的小动物放在笼子里面,然后可以用糠或者米来铺垫,以便它们能够自由地运动和生活。

2.同时,设置一个水盘给他们用于洗澡、饮水等,然后观察它们的行动,让孩子们了解鸟儿们的最终状态和行为习性。

3.对笼子的糠或者米进行清理,用砂纸进行清洁,然后用棉球将笼子的各个部分进行擦洗干净,这样可以防止病菌等各种污染对于孵化蛋和孵化出来的小动物造成危害。

本次大班科学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孩子们将通过这次活动来了解孵化蛋的奥秘,进一步扩展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鸟类的产蛋和孵化生活,并且也让他们在记录和观察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耐心。

鹦鹉的人工孵化

鹦鹉的人工孵化

鹦鹉的人工孵化本文报导专业鹦鹉的人工孵化过程,以及人工育雏条件下,雏鸟的食量、增重及生长发育的一些规律。

观察表明,鹦鹉的孵化期为30天,全人工饲育期约90天(断奶)。

人工孵化鹦鹉蛋技术:以下是大家在人工孵化需要注意的。

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使胚胎生长发育有足够的氧气,并排出孵化箱内的二氧化碳。

通风前期需要少,而后期多,前期胚胎需要较少氧气,代谢排出废气较少,通风量太大亦会影响孵化箱内温度,后期小鸟胚胎代谢旺盛,产热较多,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亦逐步增加,因此需要通风良好。

氧气不足会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死亡,因此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的让空气流通,可以安装个小排风扇,也可翻蛋的时候让空气流通下。

翻蛋:翻蛋有 3 个作用,一是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二是促进发育;三是使种蛋受热均匀。

翻蛋每 2-3 小时一次,翻蛋时要轻拿轻放,要防止两个蛋撞击,有点裂纹的都会成为死蛋,还有的朋友用那个自动转圈的滚筒翻蛋,个人不赞同那样做法,一是那样蛋容易破碎,二是对胚胎也不好,由于不停的滚动,对胚胎成长不稳定,鸟蛋受热也不太好,最好还是尊重亲鸟的孵蛋规律,因为亲鸟也是定时用爪子翻蛋。

凉蛋:前 7 天可以不用凉蛋, 7 天以后,由于胚胎自身产热增多,孵化箱内温度不稳定,所以在中后期要凉蛋,每天一次,每次 15 分钟左右,到最后两三天可以增加到 20 分钟左右。

如果孵化箱内温度控制精确,也可以不凉蛋。

以上这些加上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就是整个孵化过程,温度一定不能过高,超过 40 度两个小时你的孵化期就算结束了,会一无所有,还有翻蛋尽量要定时。

小鸟快出壳的最后两三天,可以用温水每天泡一会鸟蛋,这样有利于小鸟顺利出壳,在泡的同时你也会发现鸟蛋在水里面游泳,一动一动的,如果不动,基本上说明这个蛋已经完了,出壳的几率很小了。

小鸟出壳后 18 个小时以前不要喂食喂水,这段时间鸟宝宝会消化吸收肚里残留的蛋黄,有利于以后的开食, 18 小时以后先喂点水,四五天后就可以填料食了。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一、导入引导家禽的人工孵化是摩登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技术操作,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使家禽蛋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提高孵化率和幼雏的生存率。

本次导学将介绍家禽的人工孵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家禽的人工孵化的基本原理;2. 掌握家禽的人工孵化的操作步骤;3. 能够正确设置孵化箱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4. 掌握孵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三、进修内容1. 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2. 家禽的人工孵化操作步骤3. 孵化箱的温湿度设置4. 孵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四、进修过程1. 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家禽的人工孵化是通过控制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模拟母鸡孵化蛋的过程,使家禽蛋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

在孵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需要峻厉控制。

2. 家禽的人工孵化操作步骤(1)准备孵化箱:清洁消毒孵化箱,准备好孵化盘、温湿度计等工具;(2)设置温湿度:根据不同家禽蛋的孵化要求,设置好孵化箱内的温湿度;(3)放置家禽蛋:将准备好的家禽蛋放入孵化盘中,注意蛋的正面朝上;(4)孵化过程:保持孵化箱内的温湿度稳定,定期翻动蛋、观察孵化情况;(5)孵化完成:待家禽蛋孵化完成,孵化出幼雏后,及时转移至育雏箱中。

3. 孵化箱的温湿度设置在孵化过程中,温湿度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家禽蛋的孵化温度在摄氏37.5度摆布,湿度在60%-70%之间。

需要根据不同家禽蛋的孵化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性。

4. 孵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孵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温湿度波动、蛋壳破裂等。

应及时调整孵化箱的温湿度,注意观察孵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幼雏的健康成长。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家禽的人工孵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正确设置孵化箱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方法,以及孵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鸡孵化教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鸡孵化教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鸡孵化教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小鸡孵化过程。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孵化过程中小鸡的成长变化,感受生命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鸡孵化的基本过程,认识孵化过程中小鸡的成长变化。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激发探索生命的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鸡孵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鸡孵化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鸡孵化器、小鸡成长图片、教学PPT、视频资料。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小鸡孵化器,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里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2)邀请幼儿分享对小鸡孵化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小鸡孵化过程,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

(2)结合小鸡成长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一张小鸡成长图片,提问:“这是小鸡的哪个阶段?有哪些特点?”(2)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观察小鸡孵化器内的小鸡,记录小鸡的成长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5. 手工制作(10分钟)(1)发放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小鸡成长卡片。

(2)鼓励幼儿发挥创意,为自己的小鸡卡片增添色彩。

(2)组织幼儿分享学习收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鸡孵化过程(1)阶段一:受精卵(2)阶段二:胚胎发育(3)阶段三:破壳而出(4)阶段四:成长变化2. 小鸡成长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饲养的小动物,描述其成长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小鸡孵化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某些细节方面还不是很清楚。

简单教材孵化鸟蛋教案

简单教材孵化鸟蛋教案

简单教材孵化鸟蛋教案教案标题:简单教材孵化鸟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鸟类的繁殖过程,特别是孵化过程;2. 学生能够掌握关于鸟蛋孵化的基本知识;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模拟鸟蛋的孵化过程。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孵化箱或孵化器;3. 鸟蛋模型或真实的鸟蛋;4. 筷子或细长的棍子;5. 温度计;6.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展示鸟蛋孵化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知道鸟蛋是如何孵化出小鸟的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探究(15分钟):1. 展示一颗鸟蛋或鸟蛋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2. 讲解鸟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蛋壳、蛋黄和蛋白;3. 引导学生思考:鸟蛋是如何被孵化出小鸟的?温度对孵化有什么影响?4. 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解释(10分钟):1.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介绍鸟蛋的孵化过程,包括温度要求、孵化时间和孵化器具体操作等;2. 强调温度对孵化的重要性,并提及不同鸟类对温度的要求差异。

实践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颗鸟蛋模型或真实的鸟蛋;2. 每组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鸟蛋的温度,并记录下来;3. 将鸟蛋放入孵化箱或孵化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4. 学生轮流观察和记录鸟蛋的变化,特别是孵化的时间;5. 学生可利用筷子或细长的棍子模拟鸟妈妈的孵化动作。

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并分享观察到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鸟蛋孵化的关键要素,如温度、时间和孵化器的使用;3. 讲解板书关键知识点。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鸟类专家或养鸟爱好者来班级分享关于鸟蛋孵化的经验和故事;2.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种鸟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度和操作技能;2. 班级讨论中学生对鸟蛋孵化过程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3. 学生完成的海报或展示的质量和内容。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是《家禽的人工孵化》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工孵化吗?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孵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目标1. 了解家禽的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的区别;2. 掌握家禽的人工孵化方法;3. 理解人工孵化对家禽养殖的重要性。

三、导入问题1. 什么是人工孵化?2.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孵化?3. 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有什么区别?四、进修内容1. 家禽的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的区别家禽的自然孵化是指母禽自己孵化蛋,通过体温来孵化蛋内的胚胎。

而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等条件来孵化蛋内的胚胎。

2. 家禽的人工孵化方法(1)筛选蛋:选择外形完备、无毁伤的蛋进行孵化;(2)准备孵化器:调节好孵化器的温湿度,确保孵化环境适宜;(3)放置蛋:将选好的蛋放入孵化器中,注意蛋的朝向;(4)守时翻蛋:每天守时翻动蛋,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5)孵化蛋:等待21天摆布,孵化出小鸡。

3. 人工孵化对家禽养殖的重要性人工孵化可以提高孵化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还可以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家禽养殖的生产效率。

五、拓展延伸1. 你知道除了鸡蛋,其他家禽的蛋也可以进行人工孵化吗?有哪些家禽可以进行人工孵化?2. 除了温湿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的孵化率?3. 人工孵化对养殖业有哪些积极影响?同时又会带来哪些挑战?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家禽的人工孵化方法和其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的区别。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实践,不息提升自己的养殖技能,为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1. 请写一篇100字摆布的小结,总结今天进修的内容;2. 选择一个家禽,了解其人工孵化方法,并分享给同砚们。

《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

《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禽的人工孵化过程和方法,掌握孵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和方法;2.孵化设备的选择和应用;3.孵化过程中的管理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孵化设备和孵化器中的鸡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讲解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和方法(15分钟)通过PPT讲解,介绍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和方法,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孵化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3.实践操作(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孵化器和一定数量的鸡蛋,让学生亲自操作孵化设备,调节温度和湿度,观察鸡蛋的发育情况。

老师在旁辅导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总结讨论(1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教训,讨论孵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孵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评判:1.实践操作表现(40分):包括调节孵化器温湿度的准确性、鸡蛋的孵化成功率等;2.教室表现(30分):包括对孵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水平、讨论总结的深度等;3.作业表现(30分):包括对孵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思考等。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包括家禽的人工孵化原理和方法介绍;2.孵化设备: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孵化器和鸡蛋;3.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和条件。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家禽的人工孵化》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深入了解孵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中科技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热情,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培养更多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鹦鹉的人工孵化鹦鹉的人工孵化本文报导专业鹦鹉的人工孵化过程,以及人工育雏条件下,雏鸟的食量、增重及生长发育的一些规律。

观察表明,鹦鹉的孵化期为30天,全人工饲育期约90天(断奶)。

人工孵化鹦鹉蛋技术:以下是大家在人工孵化需要注意的。

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使胚胎生长发育有足够的氧气,并排出孵化箱内的二氧化碳。

通风前期需要少,而后期多,前期胚胎需要较少氧气,代谢排出废气较少,通风量太大亦会影响孵化箱内温度,后期小鸟胚胎代谢旺盛,产热较多,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亦逐步增加,因此需要通风良好。

氧气不足会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死亡,因此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的让空气流通,可以安装个小排风扇,也可翻蛋的时候让空气流通下。

翻蛋:翻蛋有 3 个作用,一是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二是促进发育;三是使种蛋受热均匀。

翻蛋每 2-3 小时一次,翻蛋时要轻拿轻放,要防止两个蛋撞击,有点裂纹的都会成为死蛋,还有的朋友用那个自动转圈的滚筒翻蛋,个人不赞同那样做法,一是那样蛋容易破碎,二是对胚胎也不好,由于不停的滚动,对胚胎成长不稳定,鸟蛋受热也不太好,最好还是尊重亲鸟的孵蛋规律,因为亲鸟也是定时用爪子翻蛋。

凉蛋:前 7 天可以不用凉蛋, 7 天以后,由于胚胎自身产热增多,孵化箱内温度不稳定,所以在中后期要凉蛋,每天一次,每次 15 分钟左右,到最后两三天可以增加到 20 分钟左右。

如果孵化箱内温度控制精确,也可以不凉蛋。

以上这些加上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就是整个孵化过程,温度一定不能过高,超过 40 度两个小时你的孵化期就算结束了,会一无所有,还有翻蛋尽量要定时。

小鸟快出壳的最后两三天,可以用温水每天泡一会鸟蛋,这样有利于小鸟顺利出壳,在泡的同时你也会发现鸟蛋在水里面游泳,一动一动的,如果不动,基本上说明这个蛋已经完了,出壳的几率很小了。

小鸟出壳后 18 个小时以前不要喂食喂水,这段时间鸟宝宝会消化吸收肚里残留的蛋黄,有利于以后的开食, 18 小时以后先喂点水,四五天后就可以填料食了。

比如说󈬂个小时以前不要喂食喂水”。

本人则认为出壳后就可喂食!因为它是晚成鸟,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留巢者。

尽管出壳后18个小时不至于饿死,但过晚进食,体内水分散失太多等也不利于日后的快速生长发育。

这就是说都看大家怎么看18个小时的问题罢了。

当今对鹦鹉的全手饲研究已非常成熟,许多“鹦鹉奶粉”完全可满足雏鸟生长发育的需求。

所以,本人认为按产品说明推荐的量和浓度饲喂完全没有问题(当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 小时以后先喂点水”则万万不可,因为水和有一定粘稠度的奶不同,稍有不慎,水极易误入气管,引起雏鸟窒息死亡。

也有人在鹦鹉出壳后先喂点葡萄糖水,本人也不赞同。

本人建议用孵化机,以为孵化机有以上的全部特点。

幼鸟喂育技术:幼鸟食物及相关知识:鹦鹉属于晚成鸟,跟鸡鸭鹅不同,孵化后,鹦鹉自己还不能站立,不能独立进食,由于鹦鹉体内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所以需要父母喂食流质才能继续发育。

自然界的鹦鹉父母是出外进食各种坚果、种子、植物嫩芽、蜂蜜、浆果等东西,经过嘴巴初步分解后进入鹦鹉的胃部(素囊)发酵,变成糊状物质,也就是我们说的流质,然后父母返回巢内,然后对准一个子女的口部,利用素囊的收缩,将素囊内的食物反刍给幼鸟进食,由于素囊内的食物经过父母分解和发酵,所以到幼鸟嘴巴里面的食物,基本已经很容易消化了。

要记住的是,鹦鹉的体温是41-43度的,所以,鹦鹉亲鸟反刍出来的食物温度也是这个温度,所以当我们模仿鹦鹉亲鸟喂育幼鸟的时候,也要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喂育幼鸟的食物可以是多样化的,跟自然界一样,可以是多种食物经过分解和发酵的混合物,但提供多样化的食物虽然对鹦鹉有益,但制作的过程将会很复杂,也很浪费时间,所以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个方法并不实际,但上面说的并非废话,而是提醒各位鹦鹉主人知道,鹦鹉是需要多样化的食物才会健康的,单一的食物会造成鹦鹉营养不良。

幼鸟食品分类介绍:一般国内我们人工喂育鹦鹉的食物主要有:鹦鹉奶粉:所谓奶粉,并非含有奶类成份,只是鹦鹉奶粉跟人类奶粉一样,经过温水开稀后,会变成糊状,所以一般鹦鹉朋友称为鹦鹉奶粉而已,事实上,鹦鹉奶粉并不含有奶类成份,有些朋友会用牛奶喂育鹦鹉,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里面含有乳糖,而对于鹦鹉来说,鹦鹉体内并没有分解乳糖的酵素,所以,鹦鹉是不能有效分解乳糖,一旦乳糖不能分解,鹦鹉就会腹泻,严重的腹泻可以导致鹦鹉脱水的,所以不要以为牛奶就是好营养。

当然,有一些鹦鹉书籍是说可以使用牛奶作为流质食物的一部分,但这是建立在有丰富经验的饲养者喂育的情况下的,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有些鹦鹉进食小量牛奶,并没有出现腹泻现象,但如果没有经验的人,胡乱喂食牛奶,那鹦鹉的生命可以说是很危险的。

鹦鹉奶粉一般都是国外进口的,奶粉的制造是经过国外鹦鹉学家分析和参考鹦鹉的食物,然后购买采集这些食物,并按比例将这些食物原材料分解,经过处理后而制成鹦鹉奶粉的,所以一般鹦鹉奶粉的营养是足够的。

但不同牌子的鹦鹉奶粉,里面的食物成份会有不同。

具体那个好,我就没有做研究分析了,大家自己探讨一下吧。

这里给几个我用过的奶粉牌子给大家参考:kaytee、perrtybird、roudybush、harrison's这几个牌子的鹦鹉奶粉都不错,harrison's是美国和新西兰兽医推荐的牌子,不过我就没钱买这个牌子的奶粉了,因为贵的要命,呵呵···如果各位觉得鹦鹉奶粉价格太高的,可以自制鹦鹉幼鸟食品。

KT鹦鹉奶粉。

PRETTY BIRD 鹦鹉奶粉。

自制鹦鹉幼鸟食品:原材料上面说了,可以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蔬菜或者水果的混合物,又或者其他种子压成粉末后制作的混合物,但为了方便大家制作,按自己的经验,我一般用麦片+葡萄糖+玉米粉或者亨氏胡萝卜米粉,比例大概是6:1:3。

麦片和玉米粉必须是选购无糖无盐,需要经过煮食的原麦片,不能买含奶类成份,或者含有糖和盐的。

自家制作方法如下:先把适量的麦片和玉米粉加热水,放火里面煮1-2分钟,待麦片和玉米粉煮沸后,放常温下降温,当接近40度时候加入适量葡萄糖,搅拌均匀后喂育鹦鹉即可。

切忌喂过热的食物给鹦鹉进食,会灼伤鹦鹉素囊的,太冷的食物,鹦鹉也不会感兴趣的,甚至会出现拒食。

特别注意:在这里慎重的提醒各位,不是人吃的东西都能给鹦鹉进食的,很多东西鹦鹉是不能进食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有毒的,举例说说部分鹦鹉不能进食的食物:咖啡、酒精、巧克力、苦瓜、牛油果以及含油盐的食物,和带苦涩味道的植物。

喂食器具介绍及其卫生注明:鹦鹉的喂食器具主要有2种,1是喂食器,我们俗称的针筒,2是匙更所谓喂食器,其实跟我们的针筒基本一样,不同的是针头部分,喂食器的针嘴是塑料的,而且长5cm左右,针嘴直径大概0.2-0.4cm,不是人类用的尖尖的不锈钢针头。

匙更,就是一般家用的匙更,可以是瓷的,也可以是塑料和不锈钢的。

话说回来,就鹦鹉人工孵化而言,其孵化条件重要的还是温度和湿度,再是翻蛋和通风。

而鹦鹉蛋也没有凉蛋的必要。

如果䄟天以后,开始凉蛋”,而且“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我保准你的鹦鹉孵不出来(特别是冬天)或者难以破壳、或者是弱雏。

使用的饲料:能够从饲料中获得好的菌种,对雏鸟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雏鸟一开始是由公母鸟抚养,所提供的是公母鸟嗉囊里类似牛奶的食物。

如果人工喂食,就必须提供另一方面的额外需求。

从开始人工喂时,会在所提供的任何新鲜食物,撒上一些由奶粉和有用的酵母粉的综合配方。

这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轻易击退任何疾病的侵袭。

要非常注意鸟儿身体不适的征兆,以及仔细观察鸟儿的粪便。

这个时期会有几种危险和致命的疾病侵袭雏鸟,例如:过滤性病毒、鹦.鹉热等,大多是由公母鸟或者是由其它的人、顾客带来的病毒,经由接触直接传染给鸟儿。

喂食器具:一般说到雏鸟喂食器,大概有汤匙,注射筒,还有喂食文鸟的灌食器,要特别注意;温度建议约比手温高 2~3 度为防止饲料温度下降可以在饲料碗的下面用较大的碗装热水保持温度以免雏鸟食欲下降,用主摄器喂养雏鸟的方式有两种:喂食方式:有两种喂食方法:匙羹喂食:先说说用匙更喂食,喂食时候,把幼鸟抓出保温箱,放置在大腿或者桌面,让幼鸟站好,然后抬起幼鸟的头部,让幼鸟张开嘴巴,用一只手轻轻固定幼鸟的头部(因为幼鸟进食的时候,头部会有抽动,若不固定头部,食物会很难落到嘴巴里面),再把匙更内的流质轻轻倒进去,每次倒的量不要太多,喂食时候,手要定,控制好食物流量,以免幼鸟未能及时吞食而浪费流质。

喂食后用湿布将嘴边黏附的流质擦干净,以免流质干了粘住羽毛。

用匙羹喂食的优点:用汤匙或类似物品:国外的专业人士,几乎一致推荐用汤匙或类似物品,因为汤匙在喂食的时候,幼鸟是自己吃下去,而不是被灌下去,如此才不会导致误入气管,引起死亡,就是所谓的噎死或呛死,用汤匙,这类的情形几乎不会发生,对不肯开口的鸟,可以用饥饿法,饿个 12 小时,慢慢诱导他主动索食,然后改以汤匙喂食,这样对鸟最好,此外,不当灌食有时候也会导致喉咙或口腔发炎。

针筒喂食:其实针筒喂食可以分2个方式的。

第一种针筒喂食:是采用大概长6cm的长嘴针筒,针筒嘴是用大概5cm长的塑料软管(医院打点滴用的软管或者是水族打氧气用的软管也可以)套在原有针筒硬嘴上。

这个方法是把针嘴直接插入鹦鹉喉咙到达素囊,把流质直接送到幼鸟的素囊,优点是方便、快捷、基本不浪费食物,缺点是,不是每个鹦鹉都愿意插喉,特别是买回来时候已经长好羽毛的幼鸟,不一定愿意接受这种喂食,而且打开它们的口插喉有点麻烦。

此外用这种方式喂食,会减少幼鸟吞食食物的过程,某程度上对幼鸟学习吞食食物会有一定影响,较容易出现难断奶的情况。

喂食时,把幼鸟从保温箱内抓出,放大腿或桌面,同样轻轻抬起幼鸟头部,打开嘴巴(注意舌头有时候会把长嘴推出来),小心绕过舌头,把针筒的长嘴慢慢插进喉咙,用一只手轻轻固定头部,防止鹦鹉甩动令针筒长嘴松脱,然后轻柔的把流质慢慢挤压送到素囊里面,喂食完毕后轻轻把长嘴抽出。

用湿布擦嘴。

第二种针筒喂食:是用短嘴针筒喂食,方法和长嘴差不多,但针筒没加软管,只是一般的3cm长的硬嘴,这个方法优点是,比瓷更快捷,容易控制喂食,可以让幼鸟有吞食食物的过程,缺点是容易让食物落到气管,要十分注意舌头后气管的位置。

喂食时,喂食时,把幼鸟从保温箱内抓出,放大腿或桌面,同样轻轻抬起幼鸟头部,这个方法尽量把幼鸟嘴巴抬高向上,这样能让流质更迅速流到喉咙里面,不容易流进气管,打开嘴巴,用手固定头部,防止头部抖动,然后针嘴放到嘴巴喉咙附近,轻轻把流质挤压进去。

要注意的同样是小心控制流量,别太急。

喂食完毕后也要擦嘴。

不锈钢鹦鹉幼鸟喂食器。

用注射器优点与缺点:优点:一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