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第一章 紫外光谱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1)及NHR3CHCHOCH 3CH 及CH 3CH CH2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A)入max =420 εmax =18600入max =438 εmax =22000入max =475 εmax =320003N NNNO HC32(CH )2N NNNO H C 32(CH )2232(CH )(CH )23NNNNO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CH CH 32(A)(B)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max =305nm ,其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第二章 红外光谱一、回答下列问题:1. C —H ,C —Cl 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2. νC═O 与νC═C 都在6.0μm 区域附近。
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答:羰基伸缩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较碳-碳双键大,故峰强较强;二者吸收峰峰位接近,可用峰强区分两个基团。
二、分析比较1. 试将C═O 键的吸收峰按波数高低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
(1)CH 3COCH 3 CH 3COOH CH 3COOCH 3 CH 3CONH 2 CH 3COCl CH 3CHO(A ) (B ) (C ) (D ) (E ) (F )答:E B C F A D(2)(A ) (B ) (C )(D ) (E ) 答:D E A B C 2.能否用稀释法将化合物(A )、(B )加以区分,试加以解释。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2014秋药学学习中心:衢州学习中心—————————————————————————————第一章紫外光谱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n电子和π电子。
能够发生n→π*跃迁。
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
能产生R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答:B、C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
(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
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
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
而π→π*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某酮类化合物λ=305nm,其λEtOH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
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回答下列问题:1.C—H,C—Cl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答:由于CL原子比H原子极性要大,C—CL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因此C—CL键的吸收峰比较强。
浙大《波谱分析概论》在线作业

浙大《波谱分析概论》在线作业14春13秋13春浙大《波谱分析概论》在线作业答案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A. 0B. 1C. 2D. 3满分:2 分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A. 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的电子结构D. 原子的电子结构满分:2 分3. 一下关于核的等价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分子中化学等价的核肯定也是磁等价的B. 分子中磁等价的核肯定也是化学等价的C. 分子中磁等价的核不一定是化学等价的D. 分子中化学不等价的核也可能是磁等价的满分:2 分4. 化合物CH3CH2CH2CH2CH3,有几种化学等价的质子()A. 2B. 3C. 4D. 5满分:2 分5. 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A. CH3-OOC-CH2CH3B. (CH3)2CH-O-CH(CH3)2C. CH3-OOC-CH2-COO-CH3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满分:2 分6. 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 I=1/2B. I=0C. I=1D. I>1满分:2 分7.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A. 400-800nmB. 200-800nmC. 200-400nmD. 10-1000nm满分:2 分8. 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A. 1个单峰B. 3个单峰C. 2组峰:1个为单峰,1个为二重峰D. 2组峰:1个为三重峰,1个为五重峰满分:2 分9.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及跃迁是()A. 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B.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跃迁C.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D.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满分:2 分10. 苯环取代类型的判断依据是()A. 苯环质子的伸缩振动B. 苯环骨架振动C. 取代基的伸缩振动D. 苯环质子的面外变形振动及其倍频、组合频满分:2 分11. 在质谱图中,CH3Cl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A. 1/3B. 1/2C. 1/4D. 相当满分:2 分12. 当外加磁场强度逐渐变小时,质子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A. 不变B. 逐渐变小C. 逐渐变大D. 可能不变或变大满分:2 分13. 醇羟基的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的吸收带在稀释时将()A. 分别移向高波数和低波数B. 都移向低波数C. 分别移向低波数和高波数D. 都移向高波数满分:2 分14. 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是()A. 相对分子质量B. 骨架结构C. 官能团D. 连接方式满分:2 分15. C-O-C结构的非对称伸缩振动是酯的特征吸收,通常为第一吸收,位于()A. 1100cm-1处B. 1670~1570cm-1处C. 1210~1160cm-1处D. 1780~1750cm-1处满分:2 分16. 下列各类化合物中,碳核化学位移最小的是()A. 烯键上的碳B. 丙二烯及叠烯的中间碳C. 醛、酮羰基碳D. 酰胺羰基碳满分:2 分17. 下列基团属于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发色团的是()A. —OHB. -NH2C. 羰基D. -Cl满分:2 分18.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 频率最小的是 ( )A. C-HB. N-HC. O-HD. F-H满分:2 分19. 下列分子中,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N2B. H2OC. O2D. H2满分:2 分20. 吸电子基团使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的原因是()A. 共轭效应B. 氢键效应C. 诱导效应D. 空间效应满分:2 分21.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A. 变小、不变B. 不变、不变C. 不变、增加D. 增加、变小满分:2 分22. 化合物(CH3)2CHCH2CH(CH3)2,在1HNMR谱图上,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A. 6:1:2:1:6B. 2:6:2C. 6:1:1D. 6:6:2:2满分:2 分23. 某含氮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其分子离子峰m/z为243,则可提供的信息是()A. 该化合物含奇数个氮B. 该化合物含偶数个氮C. 不能确定氮奇偶数D. 不能确定是否含氮满分:2 分24. CO2分子基本振动数目和红外基频谱带数目分别为()A. 3和2B. 4和2C. 3和3D. 4和4满分:2 分25. 某碳氢化合物的质谱图中若M+1和M峰的强度比为29:100,预计该化合物中存在碳原子的个数为()A. 2B. 8C. 22D. 26满分:2 分14春13秋13春浙大《波谱分析概论》在线作业答案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波谱分析概论

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离线作业一. 填空题1、苯甲醛在近紫外区有三个吸收峰:从=244nm (£1=1.5X10^) , X-=280nm (e c =1500), k3=328nm (£3=20), M是由_ __________________ 跃迁引起的,为_K (E ) _________ 吸收带,抵是由_Ti-n* ________ 跃迁引起的,为—B ______ 吸收带,心是由 ____ n-n* ______ 跃迁引起的, 为_只 _____ 吸收带。
2、 CH 2=CH-CHO 有两个紫外吸收峰:入i=210nm(ei=1.2X104) , X 2=315nm (£2=14),鮎是由—Ti-*n* ___________ 跃迁引起的,为_K ______ 吸收带,入2是由 _______________ 跃 迁引起的,为—R 吸收带。
3、 某共辄二烯在正己烷中的那为219nm,若改在乙醇中测立,吸收峰将 红 楼 ________ ,该跃迁类型为—Ti-n* _________________ ”4、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的入为305nm,改在乙醇中测泄,入皿为300nm,则该吸 收是由 n- TT * __________ 跃迁引起。
5、 芦丁等带有酚疑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加入CH 3ONa 溶液,其紫外吸收峰将红移 。
6、 CO?分子具有 ________ 种基本振动形式,其红外光谱上的基频峰的数目—小于 (大于、等于或小于)基本振动数。
7、 乙烯的振动自由度为 12 •, 8、 C=C 的伸缩振动频率为1645(K'=9.5),若旁边取代有一个氯原子,则C=C 将向 髙频 移动,这是因为 基团诱导效应 。
9、 酸酊、酯、醛、酮、竣酸、酰胺六类化合物的v C=O 出现在1870-1540 cm-1之间, 其C=O 排列顺序为酸肝〉酯>醛>酮>竣酸〉酰胺。
吉大18年9月《波谱分析》作业考核试题

------------------------------------------------------------------------------------------------------------------------------ (单选题) 1: C-O-C结构的非对称伸缩振动是酯的特征吸收,通常为第一吸收,位于()A: 1100cm-1处B: 1670~1570cm-1处C: 1210~1160cm-1处D: 1780~1750cm-1处正确答案:(单选题) 2: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 频率最小的是 ( )A: C-HB: N-HC: O-HD: F-H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质子化学位移(δ)值分别为5.8与2.8,乙烯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A: 诱导效应B: 共轭效应C: 磁各向异性效应D: 自旋─自旋偶合正确答案:(单选题) 4: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B: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C: 分子的振动D: 分子的转动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某化合物的MS图上出现m/z 74的强峰,IR光谱在3400~3200cM-1有一宽峰,1700~1750cM-1有一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 R1CH2CH2(CH2)2COOCH3B: R1CH2(CH2)3COOHC: R1(CH2)2CH(CH3)COOHD: B或C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57(100%),m/z29(27%)及m/z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A: (CH3)2CHCOOC2H5B: CH3CH2COOCH2CH2CH3C: CH3(CH2)3COOCH3D: CH3COO(CH2)3CH3正确答案:(单选题) 7: 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A: CH3-OOC-CH2CH3B: (CH3)2CH-O-CH(CH3)2------------------------------------------------------------------------------------------------------------------------------ C: CH3-OOC-CH2-COO-CH3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化合物(CH3)2CHCH2CH(CH3)2,在1HNMR谱图上,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A: 6:1:2:1:6B: 2:6:2C: 6:1:1D: 6:6:2:2正确答案:(单选题) 9: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A: 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的电子结构D: 原子的电子结构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试指出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B: 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C: 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D: 上述三种说法均不正确正确答案:(多选题) 1: 影响13C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A: 碳杂化轨道B: 诱导效应C: 共轭效应D: 立体效应正确答案:(多选题) 2: EI质谱中的离子包括()A: 分子离子B: 碎片离子C: 重排离子D: 多电荷离子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计算2-庚炔中炔碳的化学位移值为()A: 74.3B: 78.0C: 71.9D: 72.3正确答案:(多选题) 4: 下列属于远程偶合的有()A: 丙烯型偶合B: 高丙烯偶合C: 折线型偶合------------------------------------------------------------------------------------------------------------------------------ D: W型偶合正确答案:(多选题) 5: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最常用的双共振技术有()A: 自旋去偶B: 质子宽带去偶C: 偏共振去偶D: 核Overhauser效应(NOE)正确答案:(判断题) 1: 红外光谱3367cm-1有一强而宽的谱带可能为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吉林大学2021年9月考试《波谱分析》作业考核试题.doc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波谱分析》大作业学生姓名专业层次年级学号学习中心成绩年月日作答要求:请将每道题目作答内容的清晰扫描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内对应的题目下,最终word 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文档格式)。
作答内容必须手写,书写工整、整洁,不得打印、复印、抄袭,如出现打印、复印、抄袭等情况按”零分“处理。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波谱分析一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1. 质谱(3 分)2. 特征峰(3 分)3. 分子离子(3 分)4. 增色效应(3 分)5. 氮律(3 分)6. 弛豫(3 分)7. 麦氏重排(3 分)8. α-裂解(3 分)9. 屏蔽效应(3 分)10. i-裂解(3 分)二简答题 (共5题,总分值40分 )11.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8 分)12. 请问乙烯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有无吸收,为什么?H2C=CH-CHO又如何? (8 分)13. 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8 分)14. 应用Woodward-Fisher规则计算最大吸收波长时应注意什么?(8 分)15. 简要讨论13C-NMR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8 分)三解析题 (共3题,总分值30分 )16. 根据下列图谱和结构式,将数据进行归属。
(10 分)17. 某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推测其可能的结构式。
并写出推测过程。
(10 分)18.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9H10O2,紫外光谱数据表明:该物λmax在264、262、257、252nm(εmax101、158、147、194、153);红外、核磁、质谱数据如图1-1,图1-2,图1-3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10 分)。
波谱分析习题1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

波谱分析习题1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波谱分析习题1. 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化合物ClCH-CH-COO-CH 中223-CH-基团应该表现为( C ) 2A. 四重峰; B单峰; C. 两重峰; D. 三重峰。
3. 炔烃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主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 ( C )-1-1-1A.3300—3000cm( B.3000—2700cm C.2400—2100cm -1-l D.1900—1650cm E.1500一1300cm4(紫外光谱中观察到200-400nm范围几乎没有明显的吸收,可能是含有以下哪种基团( D )A. 羰基;B. 苯环;C. 双烯;D. 烷基。
6.计算化合物CHNO的不饱和度是( D ) 772A. 7;B. 8;C. 6;D. 5。
7. 一般来说,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丰度最高的是:( A ) A. 芳香化合物; B. 酮; C. 胺; D. 支链烷烃++++++8. 下列碳正离子CHCH; CH=CHCH;RC;RCH;RCH;CH 稳定性最652223223高的是 B++++A. CH=CHCH; B. CHCH;C. RC;D. CH 22652339. 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B )A、全去偶谱B、偏共振去偶谱C、门控去偶谱D、反门控去偶谱二、填空题1. 苯胺的氨基属于团,在碱性条件下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 ;苯胺存在以下跃迁类型:,,,*、、、。
2. 单色器中和是最常见的分光元件,用于获得单色光。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起源于能级跃迁,红外光谱起源于能级跃迁,只有化学键或基团的发生变化,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4. 酮、醇、醚等的分子离子,有多个α健,在裂解时,失去的烷基游离,反应愈有利。
5. 由于氢核的化学环境不同而产生的谱线位移称为,用符号表示;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用 (J)来衡量干扰作用的大小6.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 ;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其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
最新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

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波普解析试题A二、选择题.(10*2分=20分)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 ) A、玻璃 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D、1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B、15NC、19FD、31P6。
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 迁移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
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a。
CH2=CH2 b. CH CH c.HCHO d.A、a、b、c、dB、a、c、b、dC、c、d、a、bD、d、c、b、aﻫ9。
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D. 不能确定10. 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M+1(73),相对丰度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2014秋药学学习中心:衢州学习中心—————————————————————————————第一章紫外光谱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n电子和π电子。
能够发生n→π*跃迁。
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
能产生R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答:B、C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
(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
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
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
而π→π*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max =305nm,其λEtOH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 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
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回答下列问题:1. C—H,C—Cl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答:由于CL原子比H原子极性要大,C—CL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因此C—CL键的吸收峰比较强。
2. C═O与C═C都在μm区域附近。
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答:C=C双键电负性是相同的,C=O双键,O的双键电负性比C要强。
在振动过程中,肯定是羰基的偶极矩的变化比较大,所以羰基的吸收峰要比C=C双键的强的多。
二、分析比较1. 试将C═O键的吸收峰按波数高低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
(1)CH3COCH3CH3COOH CH3COOCH3 CH3CONH2 CH3COCl CH3CHO(A)(B)(C)(D)(E)(F)(2)(A)(B)(C)(D)(E)答:(1)顺序是E〉B〉C〉F〉A〉D。
因为CL原子电负性比较强,对羰基有诱导效应,它的峰位最高。
COOH电负性也比较强,对羰基本也有诱导效应,但是比CL弱些。
CH3相对吸电子效应要弱一点。
CHO的诱导效应不是很明显。
(A)的共轭效应比CHO要低一点。
NH3的吸收峰向低处排列。
(2)(D)中有两甲基处在邻位,可阻碍羰基和苯环的共轭,共轭吸收峰会向低波位数移动,阻碍共轭,吸收峰位会提高。
(E)中有个硝基,硝基是个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羰基是向高峰位处移动,(D)和(E)两者差不多。
(A)只有一个羰基,对位也没有取代基。
(B)对位有个甲基,可与苯环发生超共轭,比(A)低点。
(C)对位的氮原子氨基可以与苯环发生共轭,使得羰基的吸收峰位向低频处移动。
因此顺序是D和E最高,其次是A〉B〉C。
2.能否用稀释法将化合物(A)、(B)加以区分,试加以解释。
(A)(B)答:(A)能形成峰子内氢键,(B)能形成峰子间氢键。
峰子内稀释对其红外吸收峰无影响。
峰子间稀释,浓度越高,形成的氢键越强,向低波处移动的越厉害。
稀释会阻碍形成氢键,吸收峰会向高波处移动。
所以可以用稀释的方法来辨别。
三.结构分析1. 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A ) (B ) (A )(B )答:(1)(B )有两个羰基,在两个羰基的影响下,两个亚甲基会发生互变异构。
(A )有两个羰基的吸收峰。
(2)(B )有非常大的空间位度,它的吸收峰的峰位会比较高,波数也会比较高,会阻碍羰基和双键的共轭,波数会升高。
(A )波数比较低。
2.某化合物在4000~1300cm –1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问此化合物的结构是(A)还是(B) (A) (B)\答:应该是(A )。
因为在2400-2100cm 处出现了吸收峰,如果有炭氮三键在,它会在2400-2100之间出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
OH 的吸收峰在3300cmO COOC 2H 5O COOC 2H 5COCH 3CH 3CH 3CH 3HO C N ONH 2左右,也比较明显。
五、简答1. 1–丙烯与1–辛烯的IR 光谱何处有明显区别答:如果化合物中存在亚甲基,而亚甲基的数目在4个以上,它会在722左右出现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1-辛烯里有722左右的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而1-丙烯没有。
2.下列两个化合物,哪个化合物的IR 光谱中有两个C═ O 吸收峰(A) (B)答:(A )是两个a 位的OH ,可与羰基形成氢键。
这两个羰基是等价的,只会出现一个吸收峰。
(B )a 位的OH 可以和羰基形成氢键,而下面的羰基不能,则可能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吸收峰。
所以是B 有两个吸收峰。
六、结构解析.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2H 4O 2,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
答:计算出不饱和度是1,说明它可能有双键或者有羰基。
透光率越小,吸收越强。
1714透光率只有4,这个吸收峰是最强的。
1700吸收峰左右应该是羰基。
2937有个非常强而宽的吸收峰,是羧基里非常典型的羟基振动吸收峰。
从1714和2937两个吸收峰可以证明羧基是存在的。
3000-2850之间有饱和炭氢吸收峰,由于羟基吸收峰振动太强将其掩盖,1460-1375左右有甲基吸收峰。
1414-1360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
可以证明甲基是存在的。
这个化合物是乙酸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2H 5NO ,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
答:1681吸收峰最强,在1700左右,可能是羰基。
由于小于1700,可能会发生共轭效应。
3348-3173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在3300-3100有吸收峰,可能是氮氢收缩振动的吸收峰。
而且这里是双峰,胺应该是伯胺。
通过1681和这里的两个吸收峰可以证明酰胺基的存在。
剩下一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98-1460,这两个吸收峰是甲基和碱基的吸收峰,可以证明甲基是存在的。
这个化合物应该是一个乙酰胺。
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8O,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
答:计算得不饱和度为5。
不饱和度高,可能有苯环。
1686为最强吸收峰,在1700左右,因此这个吸收峰是羰基所产生的。
峰位小于1700,可能是发生了共轭。
1599有吸收峰,1583有吸收峰,1492有吸收峰。
此三个吸收峰应该是C=C双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
3100-3000之间有吸收峰,是不饱和炭氢伸缩振动的吸收峰。
761-691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
以上三组吸收峰可证明苯环的存在。
1360-1450都有比较强的吸收峰,3000-2800内有较弱的炭氢伸缩振动吸收峰,所以甲基存在。
此化合物应该是个环丙酮。
第三章核磁共振一、简答乙酸乙酯中的三种类型氢核电子屏蔽效应相同否若发生核磁共振,共振峰应当怎么排列值何者最大何者较小为什么CH3—COO—CH2—CH3(a)(b)(c)答:顺序是(b)〉(a)〉(c)。
(b)最大,(c)最小。
因为(b)受到氧诱导效应的影响,也受到羰基的影响,所以它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最强.(a)只受到羰基的影响,因此仅次与(b).(c)离羰基和氧都比较远,所以(c)最小二、比较题1. 标记的氢核可预期在1H-NMR 的什么区域有吸收3.下列图谱为AB 系统氢核给出的信号还是AX 系统中的X 氢核给出的信号,为什么答:如果是AX 系统,那么每个高度应该是相等的,应该是1:1的关系。
如果是AB 系统,中间会高起来,两边会低下去,这个图形代表的是典型的AB 系统的偶合。
三、结构推定 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4H 8O ,1H NMR 谱及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
答:计算出不饱和度为1。
2应该是亚甲基,两个3应该是甲基。
甲基裂坡成了三重坡,亚甲基裂坡成了四重坡,说明这边刚好是个乙基。
在210左右有个吸收峰,这是典型的羰基的一个吸收峰。
40左右有个碳的信号,应该是受到了氧的诱导效应的影响。
这个化合物的结构应该是乙酸乙酯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6O ,1H NMR 谱及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
答:7-8之间有5个氢,是苯环上的。
10左右的信号很有可能是醛基上的氢。
140-120之间有4个信号。
一个信号代表两个此等价的碳,因此有6个碳。
190-200之间应该是羰基的信号。
因此这个化合物应该是苯甲醛。
3.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8,高度对称,在噪音去偶谱(COM )上只有两个信号,在偏共振去耦谱(OFR )上只有一个三重峰(t )及一个二重峰(d),试写出其结构。
答:三重峰应该是亚甲基,二重峰应该是四甲基。
结构应该是环己烷,里面有两个双键。
1,4环-2-己烯。
1位和4位是双键,是个环二烯。
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8H 8O ,1H NMR 谱及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
答:7-8上有5个氢,应该是个单取代苯环。
处有个信号,应该是个甲基。
120-140之间有4个信号,应该是苯环上6个碳。
200左右应该是羰基的信号,30左右是甲基的信号,这个化合物应该是苯乙酮。
第四章质谱一、简答题1. 根据下面给出的质谱图,求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推导其可能的结构答:结构可能是环丙烷。
2. 甲基环己烷的EIMS如下。
归属下列信息:a. 分子离子b. 基峰.-37碎片离子c. M+答:分子离子98,基峰是信息最高的83,M+-37碎片离子应该是61。
二、分析题3-甲基-3-庚醇有三种可能的裂解途径。
在下面的EI质谱中找到他们并指出他们的相对多少。
答:3-甲基-3-庚醇,羟基上面有一个甲基,一个亚甲基;还有一个甲基,乙基,丁基,正丁基。
a裂解也是从优先基团裂解,所以3-甲基-3-庚醇失去一个丁基,一个正丁基,应该是信号最强的。
也可失去乙基。
73是失去正丁基的碎片离子,101是失去乙基的碎片离子。
115是失去甲基的碎片离子。
第五章综合解析1、试论述UV、IR、1H NMR、13C NMR、MS谱的各主要光谱参数,以及各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作用。
答:UV:λmax,ε;紫外光谱可用于共轭体系及化合物结构母核的推测。
IR:吸收峰的峰位ν(波数)及ε;可用于化合物官能团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