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牛刀小试一、诗歌鉴赏,请仔细阅读,细细揣摩,认真作答。

《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简要赏析。

(3分)《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浣溪沙》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冰壶洞》(明)胡应麟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分)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题一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3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8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6分)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答: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初中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请写出“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请补全“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半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半句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杜甫?A. 《春夜喜雨》B. 《登鹳雀楼》C. 《春望》D. 《江雪》答案:C. 《春望》2.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下一句是什么?A. 霜叶红于二月花B. 霜叶红于二月雪C. 霜叶红于二月霜D. 霜叶红于二月冰答案:A. 霜叶红于二月花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答案:B. 杜甫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彼此,就如同邻居一样亲近。

2. 请解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江南的河岸又披上了一层新绿,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请分析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蕴含的哲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落叶和长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诗人如何表现春雨的特点?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和“润物细无声”等词语表现春雨适时而至、润物无声的特点。

3. 诗中的“红湿处”指的是什么?“红湿处”指的是春雨过后,花朵上沾满雨水,显得更加鲜艳的地方。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 ________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

理解错误。

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B.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C.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D.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答案:C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A. 当春乃发生B. 随风潜入夜C. 润物细无声D. 野径云俱黑答案:A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的忧虑和对_______的哀叹。

答案:国家的命运;自然景色的荒凉2. 《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景象。

答案:寂静、空旷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热的正午时分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其他山峰的豪情壮志,蕴含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人生巅峰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沉落,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登高望远,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2. 《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对枫桥、渔火、寒山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之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题型归类练习:
(一)鉴赏形象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二)鉴赏语言题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鉴赏表达技巧题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四)点评思想内容题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参考答案:⒈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⒉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参考答案: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或愤恨等)。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
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怒和忧虑。

二、拓展练习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的情感。

2、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
答。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5、读下列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②“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6、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参考答案:
1、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或对故乡的思念)
2、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①“浮云”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是比喻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①开轩面场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5、①边塞秋色思乡之情②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