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的基尼系数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此外,马建堂还公布了2003年-2012年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该系数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
详细数字见后面表1和图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西南财经世界银行阿根廷大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ini 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
西南财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大大高于的全球平均水平。
报告最后指出,“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 关于两个数据为何存在差异的问题,马建堂解释,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规范的抽样方法,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以及严谨的发布态度。
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马建堂列举了几个国家的基尼系数。
2009年,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系数是、印度2005年的基尼系数是。
他表示,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
马建堂称,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
他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
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如何测算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我国10年来的基尼系数。
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自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连续回落。
基尼系数公布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许多读者对该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我国0.474的基尼系数意味着什么十分关注。
基尼系数1922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目的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这一系数摇摆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均衡。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这个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洛伦兹曲线:假定一个国家有100人,每人收入都有一个数值。
首先,将100人的收入从低往高排,收入最低的排在首位,收入最高的排在最后一位;其次,画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并将左下角与右上角用对角线相连;再次,依次计算前10名,前20名,前30名……直至前90名所拥有的收入占100个人的收入的比值;最后,以正方形的左下角为原点,水平边表示累计人口,垂直边表示累积收入比,将前面计算出的累计收入比值,在正方形中一一标出。
然后,将这些点同原点以及正方形的右上角依次连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被称为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就是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当基尼系数为0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对角线重合,表示所有人的收入绝对平均;当基尼系数为1时,洛伦兹曲线与正方形右边线重合,表示社会收入全部集中在1个人手里。
三、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与步骤国家统计局根据一体化住户调查指标新口径和调查户基本信息、人口普查资料,参考个人所得税资料等背景信息,对城乡居民收入历史数据进行了回溯调整,在此基础上测算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
主要方法与步骤如下:第一步:按新的指标口径调整历史数据。
新指标是指2012年12月份以后实施的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中的可支配收入指标。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
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
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
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
”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
2021中国基尼系数全球第一

2021中国基尼系数全球第一
2021中国基尼系数全球第一的简介如下: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经扩大到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仅占收入或消费的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50%。
中国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最富有的10%人口占据了全国财富的45%,
而最贫穷的10%人口仅占据了1.4%的财富。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22年提出的。
它是国际上定量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全面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学含义是:在所有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等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等于“0”。
前者是指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均衡,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所有人占有;后者是指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是绝对平均的,即人与人之间的收入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任何差别。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绝对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所以基尼系数的实际值只能在0到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于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和广泛采用,是因为它给出了一个反映居民间贫富差异的数量边界,能够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间的贫富差距,能够预测、预警和防止居民间的贫富分化。
基尼系数警戒线

国际间基尼系数的比较与分析
国际间基尼系数的比较
• 不同国家的基尼系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各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差异 • 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基尼系数较低,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较高
基尼系数的国际分析
• 基尼系数可以用于分析国际贫富差距问题 • 基尼系数与其他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等)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 家的发展水平
基尼系数与国际贫困线的关联
基尼系数与国际贫困线的关联
• 基尼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问题 • 国际贫困线(如世界银行贫困线)通常与基尼系数相结 合,以更准确地评估贫困问题
基尼系数对贫困政策的影响
• 基尼系数较高的国家,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贫困政策 和措施,以降低贫富差距 • 基尼系数较低的国家,需要继续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贫 富差距扩大
04
中国基尼系数警戒线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基尼系数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基尼系数的历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基尼系数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 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基尼系数的现状
•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5,仍处于较高水平 • 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基尼系数警戒线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基尼系数警戒线对社会的影响
• 当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时,可能导致社会不满、贫富差 距扩大等问题 • 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基尼系数警戒线对经济的影响
• 当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时,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经 济增长放缓等问题 • 可能影响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
基尼系数的定义
•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不平 等程度的指标 •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于1912年提出 • 系数值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论两级分化

论中国两极分化现状中国目前贫富差距之大,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
经济学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叫“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
按照国际惯例,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 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
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个系数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是:1978年为0.18,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 0.467,而目前个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达到了0.529和0.561,这么短的时间内,社会公众的收入达到一种严重不均的状态。
这就表明,中国的贫富差别已大大越过了警戒线,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富人暴富,穷人日穷。
中国的富人已经不逊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富翁。
这些富人的数量虽然很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但财富量可观,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百分之八十。
这些人的收入来源不一,形式各异,有很大一部分有偷漏税现象。
目前中国最底层的劳动者肯定是最穷苦的人。
首先是农民:农民占中国国民总数的75%,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 96: 4;农民财富拥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72,用百分比显示是1.388%。
相比城市人,农民构成了我国穷人的主体。
其次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近2亿人,占城镇总人口的45%,非常不满意者约3200—3600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7%—8%。
原因是他们没有任何生存资源(农民尚有土地),一旦失业下岗必将面临生存危机。
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过去几年有约4000万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职工下岗。
他们中年轻一点的下岗职工还有办法去再就业或自己创业,而那些女四十男五十岁的人一旦下岗,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
还有一部分放长假和“内退”的职工,生活费用和各种保险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保障。
贫富差距已经大大地超过警戒线了,这是很危险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当政者应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把基尼系数降到安全线以下,以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综述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综述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贫富差距,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拥有财产总量中贫富不等人群拥有数量的差距,可以用来研究收入分配制度和如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怎么来衡量贫富差距呢?可用下面的统计表(以意大利2000年的统计数据)加以说明。
意大利2000年的统计数据:(左边两列是将人口平分得出的结果,右边两列则是左边的累加产生的结果。
)人口的百分比收入的百分比人口的百分比收入的百分比20 8.7 20 8.720 14 40 22.720 18.1 60 40.820 22.9 80 63.720 36.3 100 100从该统计计算中可以得知:2000年意大利最贫穷的20%的人口仅得到8.7%的收入;最富有的20%人群则得到了36.3%的收入。
但是,这还未能衡量出2000年意大利全国拥有财产总量中贫富不等人群拥有数量的差距,而藉助洛伦兹曲线计算出基尼系数,得出的基尼系数则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洛伦兹曲线和计算基尼系数1905年,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M·Lorenz)提出了洛伦兹曲线,用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或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状况。
其描绘方法,第一步,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 10个等级,每个等级人口10%;第二步,将这10%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第三步,根据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收入分配的曲线,这条曲线即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1922年,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K·Gini 1884—1965)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一个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用来反映一个国家贫富的差距,称之为基尼系数,是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基尼系数就表示为:G=A/(A+B),(参见示意图)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在我国的表象、影响及抑制对策(一)

基尼系数在我国的表象、影响及抑制对策(一)摘要]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某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过大,将威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006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警戒线”,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抑制基尼系数增长的关键是妥善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基尼系数;表象;影响;对策;中国一、基尼系数在我国的表象及产生原因1.基尼系数在我国已“超标”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某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当基尼系数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而当基尼系数等于1,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具体数量界线,因而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而起到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作用,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仅为0.16。
1978年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并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也开始产生,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大。
2001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47,2002年为0.454,2003年为0.458,2004年为0.465,2005年接近0.47,2006年则超过0.47,超过国际警戒线且呈上升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