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原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设计

教师:3号

一、设计思想

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时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体验──探究──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核心素养

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建立形变,弹力的物理观念,通过将生活物理模型建构,对“微小形变”和“胡克定律”进行推理论证,形成物理学科思维,并通过实观察,提出问题,形

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升科学探究思维。并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五.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5.了解弹力再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六、重点难点

1.弹力概念和有无的判断。

2.弹力的方向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八、教学准备

气球、钢尺、弹簧、海绵、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橡皮筋等基本实验器材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采用玩具“娃娃跳”实物结合视屏进行导入

【思考】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让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揭示课题《弹力》。

(二)新课教学

根据导学案,进行探究预习

探究问题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形变。

器材:气球,橡皮泥,弹簧,海绵,直尺

(学生演示)让学生了解

物体的形变。

[问题1].压缩拉伸弹簧、海绵,弯曲的钢尺,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松手后能恢复原状吗?

[问题2].用手捏橡皮泥,我们用力拉弹簧直到不能再伸长(超过其限度),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松手后能恢复原状吗?

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或观察到的一些形变,看看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非弹性形变。

[问题3].(演示弹簧被拉直)轻拉弹簧,弹簧能够恢复原状,用力拉直的弹簧不能恢复原状,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

弹性限度:

探究问题二:微小形变的探究演示

器材:玻璃瓶,桌面

[问题1].用手捏玻璃瓶,玻璃瓶是否发生形变?用力压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

[问题2].通过实验演示,体现什么样的物理思维,这种思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实用?

【体验】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请学生上台体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心,信心,进一步体会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探究问题三:阅读教材,理解弹力的概念和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

器材:两个气球

[问题1].认真阅读教材,提取弹力的概念,并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挖掘,总结产生弹力的的条件。观察气球之间的弹力演示,完成相应问题。

①.两气球是否接触?

②.谁发生了的形变?发生的形变属于什么形变?

③.谁是施力物?谁是受力物?

[问题2].弹力的有无判定----假设法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球放在互成120°角的两块光滑平面之间,保持静止状态,球与水平面AB相切于a点,与倾斜面AC相切于b点,则

(1)如果将AB撤掉,会出现什么现象?则AB面对球是否有弹力?如果有,方向如何?(2)如果将AC撤掉,会出现什么现象?AC面对球是否有弹力?

通过分析示例,引入假设法判定弹力的有无。

练习:如图,各种情况中接触面是光滑的,物体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